整合電子技術基礎教程
整合電子技術基礎教程分享,僅供參考。
【教學目標】
知識傳授目標:
1.瞭解電路的基本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理解電動勢、電位、電功率的概念;
3.掌握電壓、電流的概念;理解電壓、電流的參考方向;
能力培養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
【教學重點】
重點:電壓、電流和電功率的定義、方向的理解和掌握
【難點分析】
難點:電流和電壓的參考方向
【學情分析】
電路的組成比較簡單,學生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接觸較多,選擇實際畫面進行多媒體投影講解,但電壓和電動勢的形成、方向等比較抽象,單純從理論上講解學生不易理解,從實驗入手,以多媒體動畫進行模擬,能降低其理論難度,增強學生的'視覺感受,從而解決其關鍵點,突破教學難點。
【教學方法】
講授法、對比法、實驗法、討論法
【教具資源】
多媒體課件 、直流電源、電阻、開關、導線若干
【課時安排】
2學時(80分鐘)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聯絡生活實際引導同學們說出電路的組成,利用多媒體課件投影實際電路的畫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二、講授新課
教學環節1: 電路的基本結構
(一)電路的組成和功能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聯絡實際說出實際生活中的電路例子,多媒體演示實際電路;
學生活動: 聯絡實際總結一般電路的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能力培養: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
(二)電路的狀態和電路圖
教師活動:實驗演示照明電路的各種狀態後多媒體動畫分析;
學生活動: 聯絡實際和實驗總結電路的三種狀態,練習畫簡單的電路圖;
教學環節2:電路的基本物理量
(一)電流
教師活動:實驗演示,輔助投影多媒體動畫,引導學生分析;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電流的形成和參考方向,總結電流參考方向的意義。
(二)電壓
教師活動:實驗演示,輔助投影多媒體動畫,引導學生分析;
學生活動:啟發學生採用類比法對比電流,分組討論、總結電壓定義和參考方向的意義。
(三)電動勢
教師活動:多媒體動畫演示電源的作用本質,引出電動勢的概念;
學生活動: 參考多媒體演示分析、總結電動勢的定義、公式和方向。
(四)電位
教師活動:用高度類比,藉助與電壓的聯絡講解;
學生活動: 分析總結電位的定義和電位與電壓的關係。
能力培養: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和知識橫向聯絡的能力。
(五)電功率和電能
教師活動:聯絡實際引導學生說出衡量用電器耗能的物理量,輔助投影多媒體動畫分析;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後總結電功率、電能的的定義和單位。
三、課堂小結
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棵的知識,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為便於學生記憶,教師總結出順口溜,用多媒體投影,讓學生在輕鬆的氣氛下掌握知識。
電壓電位電動勢,單位相同意不同
電壓電位有聯絡,電壓就是電位差
電壓電流因和果,參考方向很重要
電功率名牌上標,度是電能的單位
四、課堂練習
有一“220V、40W”的白熾燈,接在220V的供電線路上,求取用的電流。若平均每天使用5h(小時),電價是每千瓦時0.4元,求每月(以30天計)應付的電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