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金融

本科院校金融人才培養存在問題及對策解析

本科院校金融人才培養存在問題及對策解析

新建應用性本科院校金融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1、金融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不夠明確清楚目前存在個別應用型本科院校對金融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或照搬重點院校的辦學思路、或延續普通本科院校教育理念,教學偏重於研究性和理論性教學模式。學校對金融及相關行業的人才需求認識不足,導致對金融專業學生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培養不夠,造成了培養的金融人才缺少有效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難以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無法適應市場的需求,這樣就偏離了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標準和目的。

2、課程設定和教學內容不適應金融業的發展需要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對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課程設定和教學內容等方面過分強調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過於偏重金融基礎課程和理論課程,沒能根據職業能力的要求來設定課程,忽視了教育與產業的聯絡,所學知識與工作實際之間的聯絡,使課程內容無法面向實際應用,甚至存在部分課程間內容重複現象。另外,目前高校的教材建設發展滯後於金融專業發展的需要,不利於對金融學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3、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單一,不利於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金融行業是一個實踐性較強的行業,有些學校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仍是“講授+板書”的方式,對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應用不多,存在著紙上談兵、課堂上賣保險、黑板上講股票和期貨等現象,這些問題的存在,很難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應用型金融人才的培養應該注重能力和素質的培養,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4、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和金融實訓條件不足很多教師是從高等院校畢業直接走上教學崗位的,缺少在金融企業實踐的環節,欠缺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實踐經驗,甚至還存在個別非金融專業教師講授金融專業課程。雖然從金融及相關行業聘請了一些具有實踐經驗的人員來授課,但個別聘請人員的個人能力、時間和精力有限,很難系統地進行課堂教學和實踐指導。學校對金融專業配設的實訓條件也較為有限,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卻流於形式,尤其是在銀行業,學生很難進入銀行進行系統的實習,根本瞭解不到企業的真實資訊。

改進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議

1、創新金融人才培養模式,定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在設定人才培養方案時,採取“3+1”模式,即在校內學習三年,在校外實習一年,具體安排是在學校學習兩年半,出去頂崗見習半年,再回學校學習半年,然後畢業實習半年,後兩個半年也可以根據企業和學生的.情況做適當的調整。這種培養模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金融基礎和專業知識,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理論應用於實踐的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滿足金融及其相關企業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2、以應用能力培養為核心,構建課程體系、設定教學內容課程設定應微觀化,要儘可能適應金融業的發展,使課程教育更接近於現實並服務於社會,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提高金融專業人才的適應性和就業能力。在教學內容上,應避免向學生灌輸更多知識,精簡理論內容,用更多時間來訓練學生的理論應用於實踐的能力。為了適應金融形勢的變化,教師可以根據授課講義自編教材,以使學生能動態地學習並掌握金融行業的變化,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

3、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隨著資訊時代和網路的發展,90後的大學生更喜歡新奇和刺激,教師應改進教學方法、採用多種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尤其是金融專業課。以30—40人為一個班級,進行小班授課,教師根據每一節課程的內容選用講授、案例分組討論、專案教學、角色扮演、影片資料分析、情景模擬等方法授課,把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活潑有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動手能力及獨立思考的能力。

4、密切與金融企業的關係,推進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學校的高層應積極發揮個人和學校的力量建立與金融及其相關行業的合作,將教師和學生深入到企業中,實際體驗業務的具體運作。教師也可以和企業人員共同承接專案開發任務和專業教學工作,輔導學生邊做邊學。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不僅為學校提供了實訓基地,教師真正具有了“雙師”素質,而且也實現了學生與企業崗位的有效對接,真正地做到了“校企生”三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