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中小學教育

中學作文教學案例

中學作文教學案例

在教學實踐中,對學生作出適當正確的評價,尤其是表揚和鼓勵,可增強學生內心的成功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學作文教學案例,歡迎閱讀與借鑑!

中學作文教學案例1

說實話,在小學任教十多年了,進行小學語文教學今年才第三年,最初不想教語文也就是怕作文教學無辦法。這次聽了袁智勇老師語段教學也頗受啟發。袁老師的“走與跑”的描述也極為生動。根據我這三年的教學觀察與實踐,發現目前農村小學語文的作文教學存在以下幾個問題。首先學生缺乏素材,也缺乏素材的選擇能力,所寫的內容也過於寬泛。其次,教師的作文指導針對性不強,指導過程未能循序漸進,無助於學生觀察、描述能力的培養,其三學生練習寫作缺乏成就感,形成對抗、應付、依賴等不良心理。透過研究交流我認識到,學生缺少的是寫作能力及寫作品質,他們把寫作文看成是一種任務,是為老師及家長完成任務而作。針對上述情況,我認為,作文教學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一、評價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促進學生了解自己,改進寫作方法,同時讓學生想說,想寫。

評價還可以為創設更好的教學服務,即透過教學評價推動寫作教學改革,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規定:“寫作評價要根據各學段的目標,綜合考查學生寫作水平的發展狀況,應重視對寫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評價,如是否有寫作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是否表達了真情實感,對有創意的表達應予以鼓勵。我們班李某某同學是獨生子,家庭比較嬌慣,加之母親文化程度較低,父親經常外出打工,該生的家庭教育基本處於癱瘓狀態。形成自由散漫、任性蠻橫、汙言穢語等不良行為。與此同時,經常與其他同學鬧矛盾,而且不按時完成作業,在班的影響也很大。每到班會時間,就成了大家的“訴苦”會,李曉陽同學的“批判”會,你一言,他一語。開始他默不作聲,後來便和同學們爭吵起來,這時,我就能深深地感到在他骨子裡的嬌橫勁兒。我聽膩了,也不願多說,咋辦?我在思索著......

在前不久,學校按上級要求每班組織寫《某某市建立國家森林城市徵文》活動,由於文體不限,我便擬定了十多個題目寫在小黑板上,掛起來,並用一節課進行了講解。讓同學們自選題目寫。並告訴同學們:“最優秀作文要拿到市裡評獎,較優秀的要在班裡展覽。”李曉陽便選定《我夢中的城市》寫了一篇想象作文,夢見自己架飛機,在高空看城市的景象,自西向東描寫的比較有順序,想象的也比較合理。這是我出乎意料。經過讀完後,我給他下這樣的評語:你的進步很大,這是你的驕傲,也讓老師自豪!”講評時我在班裡宣讀,表揚。告訴他,他進步很大,他的作文要在班裡展覽。下課後,他的行為舉動讓人刮目相看,他主動地去幫別人掃地,灑水,主動撿掉在地上的紙屑、作業乾淨了,也按時完成了......

近一段時間,只要他取得點滴進步,我都採取不同程度的鼓勵,使他產生了親切感、信任感,願意與我們心靈交流,這樣使他從思想上認識到錯誤,改正錯誤。在班裡也給他自我表現的機會,使他感覺到了自己的價值所在。對他的錯我也絕不姑息,我不大聲喝斥,我會用嚴厲的目光提醒他。更可喜的是在近兩週的周測中成績他全部合格。三月份的兩個習慣評分最高,獲得同學們的信任。

二、廣泛閱讀,善於積累提高小學生書面寫作水平

杜甫曾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其中就道破了閱讀對寫作的作用。閱讀和寫作是兩個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環節。好的閱讀能為寫作積累好的素材,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寫作水平的提高;寫作則是對閱讀中體會到的知識的運用,從一定程度上促進閱讀的數量的增加和閱讀水平的提高。生活經歷還不夠豐富和學習的經驗值也不高制約著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但是我們盡我們所能去課外廣泛閱讀,去積累有關詞句。這樣不僅可讓他們瞭解作文,還讓他們樂於寫作.在不知不覺中,他們在閱讀中所學到的知識漸漸用於寫作中。人在青少年學習的知識,獲得的經驗,養成好的習慣讓我們受益終生。要求學生每星期寫一篇週記,每一單元做一次課內閱讀積累,每兩週寫一篇讀書體會或積累一段名段。另外課外活動中的閱讀對於自主還不強的小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更可以使他們學會做人和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練習片段,難度相對較低,小學生容易下筆;多記日記,內容相對自由,小學生能從中積累材料。但這兩種形式都只能鼓勵多寫,不能定量定得過於死,要鼓勵創新,又不能放任自流,得把握好一個度。比如記日記,只要求他們把當天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記下來就行,在字數和思想上均不作要求,哪怕只有平平淡淡的一兩行文字。時間長了,他們因為經驗的增加會有所改變。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可見,課外小小的練筆,有利於小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併為小學生語言表達打下紮實的基礎。在袁志勇老師啟發下,試做一種套路作文,先按袁老師語段練習的方法,先寫記敘文的開頭,在寫記敘文的結尾,最後練習寫記敘文主要事件。循序漸進,從詞到句,從句到段,再由段到篇。

經驗交流,相互促進。好的經驗要推廣,才會更好地發揮其作用。在小學的寫作教學也一樣,這些看來對小學生來說都是有一定難度的事情,我們開始可以從最簡單的哪怕只有一兩句話的交流開始。時間長了,我們就可以放手讓他們自由的交流,互相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三、增強學生寫作成就感

我首先是對學生作文的每一點進步,或者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中的某一長處常常給予誇獎,在眉批或總批中加以鼓勵。在給成績時,我不以一個標準量全體,而是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進步進行衡量。其次,我認為教師應與學生共同參與習作實踐,教師寫出“下水文”,做到與學生同寫,教師在評改學生作文同時讓學生評改教師“下水文”,做到與學生共評。我想:“下水文”水平可能是高於學生,但這可以給學生一次跳起來摘桃子的機會,我會把往屆優秀作文瀏覽一遍,這樣學生的思路會啟發我的思維方式,從不同角度理解作文命題要求,把握寫作主旨第三,我會每隔一段時間就將學生作文中的優秀片段、優秀詞句挑選出來,放入“我的風采”裡展示,在學生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學生的寫作興趣因此倍增,許多學生打消了懼怕作文的疑慮,認為自己也有能力寫好,並經常主動交自己的習作請老師修改。

中學作文教學案例2

創新意識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獨到的看法、新穎的見解及標新立異的願望。然而多年的應試教育導致了教師對學生認識發展要求的整齊劃一,使學生的思維拘泥於同一方向,習慣於在教師圈定的思路模式和規定範圍內進行思維。這讓本該豐富多彩充滿靈性的作文變成了僵硬、呆板的應試之作。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們必須打破墨守成規的做法,放下包袱,解放思想,改變觀念,在作文教學上大膽創新。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一、作文認知的創新

作文就是寫文章。寫作的目的無非就是生活、工作、休閒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是隨意、隨機的,工作的需要要求精準、規範,而休閒的需要則要求精巧、優雅。這是一個由易到難的過程。著名的語文教育家葉聖陶說過:“寫作就是寫話。”當前中學作文教學中就是用最高的標準來要求學生寫作,即是用休閒的標準來衡量學生作文質量的好壞。我們應當認識到,作者寫作文的過程就是要藉助文章這一交際媒介,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傳遞給讀者,即:思想感情(文章交際媒介)→讀者。當前作文教學中存在著只見文章而不見讀者的現象。在生活中我們寫作的目的就是為了影響讀者而寫作的,沒有讀者,我們就沒有了寫作的動機。學生的寫作是出自生活的需要,也就是說是隨意的、隨機的。因此,作為教師在教學中就應該認識到:學生的文章只要“通”即生活的,不要“好”即休閒的。作為教師,我們應該認識到“好文章,是思想觀點好,並非形式上的矯揉造作”,“文章不是工藝品”。

二、作文教學操作的創新

1.增加命題的透明度

“命題必如學生所自發,彼本無所為,示之以題,彼而覺有所為,欲罷不能,非傾吐不可。如是可使練習與作文一致,見題作文與自發作文無殊。”(葉聖陶)我們過去的作文訓練是一種為了作文而作文,學生處在一種被動的心態,因此學生寫出來的作文普遍存在著失真狀態。作為教師,我們應該轉變這種狀態,要把學生那種“要我寫”變成“我要寫”,從而變學生的那種被動心態為主動心態,讓學生自由表達、自發寫作,這樣一來,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就成了自己內心情感的真實表達了。教師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把學生的寫作活動變成一種現實的交際行為,從而還原生活的本來面目。那具體的做法就要求教師在命題的時候要善於創設情境,讓學生有一種置身其中的感覺,讓他們有話可說,有話可寫。教師的文題最忌陳腐老舊和假、大、空,而應具有啟發性、發散性、新穎性、趣味性。只有這樣的文題,才能激起學生強烈的創作願望,寫他們心中所想,做他們心中所願,才能使之投入到忘我的創作之中,而絲毫不感到作文的枯燥與乏味。

2.加大批改的參與度

作文批閱在作文教學中是一種反饋性指導,它在作文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過去在作文批閱中,師生缺乏應有的溝通,教師關著門改,學生盲目地看。這是一種典型的“背靠背”式的批改。我們要將其變成“面對面”(輪流)+互相改的模式。

歐陽黛娜認為:培養學生修改文章的能力是寫作教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必須教會學生自己動手來批改自己或同學的文章,從中提高認識能力、鑑賞能力與表達能力。我十分贊同她的觀點,所以在文章批改方面,我大膽放手,指導學生批改。

3.講評揚長,激趣勵志

講評屬於作文教學的再指導,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可採取以下措施。

首先,在每次作文後的評講要實行教師評與學生評相結合,追根溯源。可以採取教師組織、參與,學生自評自讀和小組互評的方法,從中吸取別人長處,補己短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從而開拓視野,增長見識,提高自己。這樣,既可以改變傳統作文評講的教師說了算包攬一切,又可以消除教師改得苦、講得累、學生聽得煩的低效毛病,達到省時省力,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其次,學生參與評析。在作文評講中,可以讓學生參與,以集體評析、分組討論、同學互評等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可以當眾誦讀或藉助多媒體展示,讓學生評點:優點有哪些,哪裡還需要改進,怎麼改。討論達成共識,異中求同,鼓勵學生存在不同意見。教師指導要用鼓勵性的語言,即使不合適的地方也要用建議、商討的語氣,保護每個學生的積極性。

三、作文評價標準的創新

過去的評價標準只注重文字本身,而不去考慮作者、讀者。現在我們的標準應該是“全面考慮,綜合評價”。這是一種既注重內容又兼顧形式的評價。

我認為,其中的“內容”包括:想說的、已說的、說的程度(清晰度、準確度、明瞭度),只要合理就行;其中的“形式”主要考慮可接受性,包括:構思――不注重“巧妙”,應考慮“邏輯條理”;技法――不應刻意追求,可以忽略。我們要求學生的作文要有針對性、適應性(適應自己,適應讀者)。

總之,作文教學上的創新途徑是多方面的,也是作文教學中的嶄新課題。雖然我從作文字身的認知、作文教學操作、作文評價標準三個方面的創新進行了探討,但還需要不斷追求,不斷實踐,不斷總結,日臻完善,以還給學生一個自由的寫作空間。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把作文教學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中學作文教學案例3

一、指導思想

在當前素質教育的研討下,發展學生創造思維的過程,顯得尤為重要。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教師教任何功課,教都是為了達到不教。”作文教學同樣如此。我們教學生作文是為了達到將來即使沒人教,他們自己也能寫文章。幾年來,我們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寫作興趣,開拓寫作思路,讓學生在多種題材的寫作過程中鍛鍊寫作興趣,發展寫作的創造力。結合教改的新思路,擴大好作文的範圍,張揚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工作要點

1、深入學習新課標、學習本課題有關方面的理論,在其指導下,透過研究,形成有利於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作文教學新觀點、新理念及生活化的作文教學目標體系和模式。

2、在進行理論研究的同時,加強作文教學改革的實踐,使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密切結合,更新觀念,形成新的生活化的作文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寫作興趣,讓學生的個性在作文中張揚,不斷提高學生習作的水平。

三、研究內容

本年度我們著力於習作課堂的教學研究:

1、著力於學生習作興趣的培養,養成習作習慣。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直接的學習動力,興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學生對寫作訓練有濃厚的興趣是教學的最大成功。

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親近大自然、親近生活和活動的場所,增加作文的素材,發揮潛能,陶冶情操,增進學識,鍛鍊能力。

教師要注重課堂教學的研究,在課堂作文訓練中,教師根據各年級學生的主導活動,找準學生生活的熱點、焦點,創設一定的生活情景,縮小作文和生活的距離,實現“生活向作文的轉化”,讓作文成為學生生活的有趣部分。作文內容要讓學生想表達,要讓學生寫他們感興趣的作文,讓學生漸漸喜歡習作。

教師要改變傳統的習作評價方式,如取消不及格分,作文實在不行的暫不打分等方式,實行自批互批,家長批,社會批,面批,重批等。讓所有的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都不同程度地獲得成功,這是我們的習作教學所要追求的。

(2)在培養良好的讀寫習慣上下功夫。良好的習慣有賴於長時間的培養,但一旦習慣養成就會接響一生。為了學生一生的發展著想,在我們的作文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要把培養良好的讀寫習慣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策略。著重培養下列習慣:獨立主動地讀書看報,聽廣播看電視的習慣;重談、跳讀、精讀、猜讀的習慣;將觀察到的情況用一句話記錄,作素材筆記的習慣;做資料卡式剪報等詞句段積累的習慣;認真讀題審題的習慣;限時作文、快速作文的習慣;讓耳朵做“老師”,自己當堂修改,請別人修改的習慣;儲存作文字重讀整理的習慣;主動應用語言實踐的習慣。

2、著力於學生習作能力的提高,發展學生語言。

(1)教師的習作指導課要研究一些新訓練:如口語交際的訓練、大膽的想象創作訓練、序列作文的訓練、實踐應用的訓練等。特別要注意因材施教,多層次訓練。

(2)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作文,是作文教學語言文字訓練的關鍵要求,也只有訓練和發展自己的語言,作文教學才有價值,學生對作文產生興趣才有可能。用學生自己的語言表達生活和情感是順暢的、自然的、優美的。

四、工作安排

1、加強理論學習,每月召開一次課題例會,定期進行集體理論學習。同時抓好個人學習,隨時將學習心得體會、教學隨筆記載下來。把握教改動態,更新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組織教師向書本學習。發動教師查閱、收集、印發各種學習資料,組織教師學習,更新教學觀念,豐富作文教學的經驗。

2、蒐集作文素材。從學校到社會,從課內到課外,以學生的生活、情感為出發點,選取作文素材。

3、請進來,交流資訊。邀請專家、學者上門指導,並作專題報告。

4、走出去,吸收資訊。每學期提供每位語文老師外出學習、聽課、培訓回校後彙報、交流。

5、鼓勵教師上作文研討課,對取得研究成果的教師給予獎勵。

6、重視課題過程資料的積累工作,包括實施計劃、活動記錄、理論學習材料、階段性情況彙報、研討課教案、專題總結等內容,使課題有一套比較完整的資料。

中學作文教學案例4

據我市今年中考各大題得分統計,城區初中作文比農村初中作文平均每生高10.2分。“提起作文直搖頭,見到題目皺眉頭,寫起作文咬筆頭,老師催交才開頭”,這是目前許多農村初中生怕作文的生動寫照。造成這種局面,主要源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現狀分析:

(一)以應試教學為目的

近幾年來,在我接觸的許多語文老師中,當談及目前我們初中作文教學之目的時,回答幾乎全是為了應付考試。受多年應試教育的影響,老師們為了追求升學率,往往有意無意地忽視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沒有真正重視作文教學,沒有對學生的思維進行發散性地啟迪和訓練,而把大部分時間花在做應付考試的標準化試題上,一味為考試而寫作,勢必使學生失去對寫作的熱情。筆者對初三兩個班93名學生作了一次答卷調查:答“為升學畢業考試”者佔85%;答“為將來當包工頭訂合同協議用”者佔8.5%;答“為自己用,為當作家,為農業服務”者共佔6.5%。教師以考試為目的的教,學生以考試為目的的學,作文教學圍繞考試這根指揮棒轉,臨考複習猜題、壓題、撞題、難題已成為初中作文教學司空見慣的事實。許多教師慨嘆:要是作文不考該多好啊!有個學生說得更乾脆:如果作文不考,我一輩子也不會去寫作文。

(二)指導、評改不力

目前有些語文教師往往是黑板上寫個題目撿幾條要求了事。當然,有的教師能進行一些“指導”,但也無非是“選材一定要得當,中心一定要突出,佈局一定要合理,語言一定要流暢”等蒼白無力的空洞說教而已。至於如何行文才能使文章達到上述要求,就是說教者本人,其實也未必能解箇中之味,學生就更不用說了。有的教師唾液橫飛地講著所謂的“寫作技巧”指導,有那麼一段順口溜:“任何體裁三段好,開頭結尾要花炮,成語格言多用點,80沒有70不會少。”……有的教師臨考前選擇一些範文,就是叫學生背,教的是如何套題,如何改頭換面,如何移花接木。忽視了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和辯證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能力的提高。因此,有些學生的作文結構雖基本完整,但內容普遍空洞、缺乏真情實感,有的還鬧出笑話。作文後的講評也跟不上,“中心突出,用詞不當”等失之籠統的語言隨手可見,有的就是打一個鉤記一個分,連裡面的錯別字也沒有圈出,至於如何評改無從談起。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先生不惑,學生無以解惑。

(三)脫離生活實際

學生缺少足夠的課外閱讀,生活單調。農村中學生相對於城裡的學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觸到的新鮮事物要少得多,社交能力也無法與城裡學生相比,眼界狹小,可供閱讀書籍匾乏,學生的知識容量也相應狹小。為了應付各種各樣的考試,學生也自覺或不自覺地遠離了課外讀物,受到文學薰陶的東西太少。一天除了吃飯就是上課、自習,學生的活動範圍自然窄小,久而久之,他們的作文內容虛假化,意義拔高化。於是出現了大量的“貧困生”、“殘疾人”、“孤兒”。試想一個沒有生活感知的中學生,怎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呢#學生生活在農村,其實農村天地廣闊,生活內容千姿百態,新人新事俯拾皆是。按理來說寫作材料多的是,然而學生作文難就難在缺乏材料上。筆者對初三128名學生進行調查,其中認為沒有材料可寫的佔63.3%,這主要是由於我們沒有致力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捕捉農村生活及周圍生活中的材料。材源枯竭怎麼能不感到難呢?在一次“我愛家鄉”的徵文中,48篇作文、寫不清家鄉位置的佔21%,胡編亂湊,寫的不是自己家鄉的佔15%,作文字數不到500字的佔74%。據瞭解,大多數學校都在猛趕教學進度,集中精力上新課,集中精力抓複習,初三尤為突出,冷落了作文的具體指導和訓練,有的把作文一律放在課外去完成,認為作文多一篇少一篇沒關係,抓作文不能立竿見影,再說,由於作文批改主觀因素大,感情色彩濃,且隨意性大,沒有具體規範的指導,沒有教學生如何捕捉生活的材料,作文教學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脫離生活,作文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焉能不難?

(四)父母方面的原因

父母的文化水平較低也是造成農村中學生作文水平低的一個重要因素。眾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城裡的孩子從小就受到父母較好的引導,而在農村,一般的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一個較好的成績,至於對孩子的語文水平,尤其是作文水平是不關注的。許多家長把課外閱讀當作是看閒書,真正支援的很少,甚至千方百計地嚴令禁止。長久如此,孩子們就會這樣想!連父母都認為作文是不重要的,那我們何必花太多的時間在上面呢#這樣,無形中父母的態度又是對學生作文興趣的致命一擊。當然,因為父母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他們在這方面有時也是力不從心的。

總之,在只追求升學率的大環境下語文成了最大的犧牲品,特別是作文。然而《語文課程標準》的出臺,意味著語文教學的春天已經來到了,尤其是高考和中考話題作文的不斷推出為作文教學的改革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良機作為農村初中的語文老師我們應審時度勢更新觀念大膽創新努力走出一條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學新路子。

針對以上現狀和原因,我從農村的實際出發,結合作文教學的新理念,就如何搞好作文教學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心得。

二、對策:

首先,必須把升學考試為目的的作文教學轉變到素質教育上來。

以升學為目的的作文教學是沒有出路的。語文學科的性質有工具性、知識性、文學性、綜合性、社會性、實踐性等。而處於主要矛盾地位的本質屬性是工具性。張志公先生說:“這就決定了語文教學必須教學生切切實實地在訓練中學會操縱和使用語文工具,也就是著眼於掌握字、詞、句和篇章的運用能力……”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旨在提高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要從升學教育中解脫出來,重視語言素質的訓練和培養。平時在“遣詞用句、語法規範、句序邏輯、語句銜接、表達方式”諸方面多加強訓練。語言素質也是民族素質,以提高公民語言素質為目的農村作文教學,應該成為當前作文教學的共識,否則,觀念不轉變,農村作文教學之路會越走越窄,作文素質越來越差。

其次,必須提高語文教師的自身素質。

曾有行家指出:“要扭轉中學作文教學效率低、質量差的局面,切實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端正教學指導思想,進一步改進作文教學方法。這固然必要,但最根本的還是提高語文教師的素質,提高他們自身的寫作能力和指導水平。目前,農村初中有不少語文教師素質偏低,業務上過不了關,說話不流暢,學期總結寫得不像樣,更別說論文了。這樣的語文教師怎能指導好學生寫作?”師資素質問題,在農村初中尤甚。

打鐵者要自身硬,據《金華教學科研》載:近兩年,東陽市語文教研室規定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寫兩篇以上的下水作文,每學期確定其次,必須提高語文教師的自身素質曾有行家指出:“要扭轉中學作文教學效率低、質量差的局面,切實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端正教學指導思想,進一步改進作文教學方法。這固然必要,但最根本的還是提高語文教師的素質,提高他們自身的寫作能力和指導水平。目前,農村初中有不少語文教師素質偏低,業務上過不了關,說話不流暢,學期總結寫得不像樣,更別說論文了。這樣的語文教師怎能指導好學生寫作?”師資素質問題,在農村初中尤甚。打鐵者要自身硬,據《金華教學科研》載:近兩年,東陽市語文教研室規定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寫兩篇以上的下水作文,每學期確定一個教研課題撰寫教學經驗、體會這是提高自身素質的很好的方法。俗話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透過“下水”即可讓教師體會寫作的甘苦又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知道起來哪裡“曲”哪裡“直”那裡“深”那裡“淺”也就胸有成竹得起要領具體實在會促使學生認識寫作的價值從而引起寫作的衝動這遠比站在岸上指手畫腳實在得多。倘若“下水文”能有刊諸報端學生便視你為作家就會產生一種“敬佩效應”。方法二是教研室或者教育處可以開展一些可以提高教師素質的活動。堅持每一年都要舉行“下水作文”和教學論文評比並把下水作文和優秀教學作文混編成冊平時還可以進行背誦精彩語段演講論文比賽開展各種形式的作文研討活動,讓教師們處於作文競技狀態中,並且把作文教學的效果列入語文教師的考績範圍,形成制度,促使教師的作文教學水平逐步提高。

再次,拓寬作文教學環境。

由於客觀條件制約農村中絕大多數缺乏應有的作文訓練環境,再加上近乎空白的課外活動,使學生長期處於貧血的文化氛圍中,寫作源泉枯竭,寫作熱情窒息,“無米下鍋”現象嚴重,因此,我們必須要更新教法,創設一種寬鬆、開放的作文環境,幫助他們解除作文興趣不濃,把寫作當成負擔這個包袱。比如,作文課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門,向農民學習,去觀摩農村生活,描寫田園風光,去觀察農貿市場,敘述老百姓的故事。其次,可開放一、二年級的作文。一、二年級佈置每次作文,可先讓學生蒐集整理借鑑各種有關的寫作材料,其間,也可有意識的帶領學生參加德育基地、開展班隊活動、觀看愛國影片。一週後再叫學生交作文字,不要死限學生在短短的一節課或兩節課全完成,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往往會亂煮“夾生飯”。再次之,可以開闢第二課堂,儘可能提供學生髮表習作的園地,讓他們品嚐成功的喜悅。

三、工作中的具體做法:

(一)與學生一起快樂體驗

(1)把擴大閱讀作為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重要手段。

語文老師應當教育學生了解向課外拓展的重要性,想方設法鼓勵和指導學生廣泛閱讀。在課內,老師要敢於放手讓學生自讀,充分相信自己的學生有能力讀懂課文和課外書,讓他們學會學習。在充分自讀的基礎上,老師再因勢利導,適當點撥,對學生進行美感薰陶、情感激發。同時,老師要積極鼓勵和指導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廣泛閱讀有益身心健康的各類圖書。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有豐富的知識積累,寫作時才不會有“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

(2)從培養寫作興趣入手,把加大寫作總量作為提離寫作水平的途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老一輩語文教育家對於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動機有過大量精彩的論述。順乎自然,讓學生寫自己平時喜歡寫的東西,學生會樂於去寫。我們農村有許多活動,像清明節上墳,釣龍蝦等,城鎮孩子就比不上農村孩子感受深刻,老師可引導學生就地取材。

要想寫出好文章,就必須多動筆頭,多動腦筋。至於怎麼寫,那就可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老師既要利用每週作文課時間讓學生寫一些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作文,更要鼓勵學生利用業餘時間寫隨筆,還可以透過指導寫日記,辦手抄報,黑板報,向校刊和校外投稿等形式來練習寫作,培養其寫作興趣。同時,對學生作文不可求全責備,要多鼓勵,以免挫傷其寫作積極性。

(3)鼓勵學生多到廣闊的社會生活中去汲取寫作的源泉。

農村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大課堂,更是一部永遠讀不完的百科全書。儘管現在農村學生學習負擔很重,很少有機會參加勞動,但星期天和寒暑假,還是有相當一部分時間可供自由支配的。每到養蠶季節,可以叫學生去幫父母採桑葉,喂蠶寶寶什麼的!到農忙季節,老師要建議家長讓他們的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農業勞動,體會田間勞動的甘苦。當然,老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注意觀察事物,細心體會萬事萬物的性狀,啟發學生善於站在一草一木,一石一鳥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感受生活的真諦。這樣,學生的思維就開闊了,想象力就豐富了,他們的創作的慾望必定會增強何愁寫不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呢?

(二)與學生一起快樂作文

(1)教人游泳者先下水。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可是有的農村語文教師真的做到了“不溼鞋”,這可實在不妙。如果游泳教練是隻“旱鴨子”,那他還如何教別人游泳#有很多語文教師確實是從不寫文章的。雖然學生在課內或課外都能接觸到古今中外許多名家妙文,他們會不由自主地欣賞模仿,可對農村中學生來說,那終究有點遙不可及,有時它的作用甚至比不上週圍人的一篇好文章,特別是老師的文章,學生是很樂意學習的。因此,老師要不斷完善自我,還要“以身作則”動手寫作。給學生最直接的東西是自己的“下水作文”,透過“下水”談體會,談生活,談技法,談學生作文時會出現的問題。實踐中,教師的“下水作文”確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教師如能寫好“下水作文”,讓學生聽了、看了,既是垂範,又是激勵。

(2)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也是提高農村中學生作文水平的關鍵。作家王蒙說!“沒有精神上的馳騁就沒有文學。”可見,離開了想象就寫不出好的文章。那麼,如何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呢#我認為!首先平時要注意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再者是在教學中要抓住文章的一些特點來培養

要培養豐富的想象力,老師平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全面細緻地觀察社會生活中具體的人、事、物。如,身邊人的外貌、言談、舉止及其性格、學習或工作情況身邊事物的起因,經過,結果及其發生的時間,地點等情況事物的位置、外形特徵及景物的遠近、動靜、聲色等等。特別要指導學生觀察此人與彼人、此事與彼事、此物與彼物的不同之處,留心其特有的、與眾不同的地方。教導學生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有系統地進行觀察,由淺人深,由易到難,持之以恆,以培養起敏銳的觀察力,為正確理解文章內容打下基礎,為寫好作文積累素材,從而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中學語文課文大多是經過專家精選的名篇佳作,有其廣泛的代表性,所蘊涵的作家想象力也是極其豐富的,因此,教師也應充分利用文中生動的語言、精彩的情節來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三)與學生一起快樂品嚐

學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經過他們的冥思苦想而獲得的.成果,來之不易,應當受到老師的尊重和理解。所以,老師在批改學生的作文時首要的任務就是要發現學生作文的閃光點,哪怕就一個精當的詞,一個優美的句子,任何一個小小的進步,都應及時給予鼓勵,在文後給予中肯的評價,讓學生儘快品嚐到寫作成功後的喜悅,看到自己的進步,讓他們有成就感,從而使其作文興趣和水平有所提高。

“盡目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雲。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探索既符合現代教學原理,切合農村初中作文教學實際,又能有效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品質,發展學生可持續作文能力的具有較強操作性的教學途徑和方法,需要我們語文教師長期不懈的努力。只要我們潛心研究,及時吸收新的教學理念,積極探索作文教學的發展之路,勇於開拓,推陳出新,那麼農村中學作文教學必將闖出一番新天地,鄉土之花必將豔開。

中學作文教學案例5

思路就是人們思考某一問題時思維活動進展的線路或軌跡。從寫作學上來講,即作者為了深化和表達其思想認識而遵循的思維活動的線路。中學作文教學,就應該訓練學生不斷地開拓思路,學會有條理的思維。

一、開拓思路,需要打破束縛,堅持寫“放膽文”

青少年學生愛說好動,想象豐富,思想活躍。但為什麼有人寫起作文來競思路閉塞?這恐怕主要是思想上有束縛。要開拓學生思路,首先必須堅持寫“放膽文”。南宋謝枋得編選的集宋人評點學之大成的《文章規範》把文章分為“放膽文”和“小心文”兩種,並說:“凡學文,初要膽大,終要膽小——由粗人細,由俗入雅,由繁入簡,由豪蕩入純粹。初學熟之,開廣其胸襟,發抒其急氣,但見文之易,不見文之難,必能放言高論,筆端不窘束矣。”

這種觀點,在歷代文人中是很普遍的。“作文之體,初欲賓士。’’“凡文字少小時須令氣象崢嶸,采色絢爛,漸熟乃造平淡。其實不是平淡,乃絢爛之極也。”“初學作文,必促之使放,放之如野馬踢跳咆嗥,不受羈絆,久之必自厭而收柬矣。”以上這些,都是提倡習作之初大膽放手的。如何鼓勵並訓練學生敢想、敢寫呢?

1、思想上鼓勵“放膽”

對於學生的習作,無論從內容到形式都不宜限制過多。寫好人好事固然很好,寫點陰面也無妨;寫典型當然不錯,記瑣事未嘗不可;慷慨激昂應當肯定,哀怨低徊不宜厚非:樸實值得提倡,華麗未必不好。不管是指導、批改、講評,教師的責任是鼓勵為主,正面引導,具體指點,來不得半點簡單輕率、言詞偏激,並且,應該採取多種形式,經常進行作文教學目的性和重要性的教育,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慾望。比如,出《作文選優》《範文選讀》等刊物,搞作文比賽、習作傳觀之類,從根本上調動他們的寫作熱情。

2,訓練上有利於“放膽”

要徹底改變單一的課堂命題形式,方式要多樣化,除了課堂作文,還應注重課外習作,諸如日記、週記、觀察筆記之類:方法也要多樣化,除了命題作文,還應該大量地採用指定範圍、自由選題和不定範圍等方法。有的學校的作文叫“札記”,學生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每週兩篇,定期查閱,這也是一法。是否堅持讓學生“放膽”寫作,反映了作文教學領域裡思想是否解放,關係到作文教學質量的高低。只要打破種種清規戒律,擺脫各種束縛,使學生能夠自由思想、自由寫作,而不是讓他們感到作文是件“苦差事”,敢寫、想寫,他們思路的開闊就有了重要的保證。

二、開拓思路,需要積累生活素材,必須發展觀寨能力

生活貧乏、頭腦空虛的人是如何也想不開的。要想得開,就要觀察生活、認識生活,能夠從看到的、聽到的現象中提出值得思考的問題。學生處在豐富多彩的生活裡面卻感到無話可寫,是因為沒有養成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心理學研究表明:青少年的無意注意強,有意注意弱,不善於觀察。因此,他們也就不會想,或者不大會想。要真正會想須做到:

1,訓練有意注意,培養觀察習慣具備了觀察能力,就能隨時隨地捕捉生活的浪花,充實頭腦,寫起作文來也就想得開了。因此,觀察對於作文極為重要,它是記人敘事的基礎。觀察要細緻周密,抓住特點。在《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百草園裡的各種景物之所以寫得栩栩如生,是與作者透過細緻的觀察並抓住景物的特點寫分不開的。

觀察要注意角度。觀察角度不同,對事物所獲印象也不同,誠如古人所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選取觀察角度由觀察點決定,而選擇觀察點主要有兩種方法:定點觀察:移位觀察。所謂定點觀察,即以作者立定地點作為觀察點,對周圍的事物作仔細的觀察。所謂移位觀察,也叫移步換景觀察,即隨作者足跡的移動,空間位置的轉換,寫所見的事物。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就是以瞻仰路線的移動,依次記敘紀念碑各部分的情形的。而在實際生活中兩種方法可以結合起來運用。

2,指導並幫助學生整理生活素材

課堂作文應在觀察的基礎上,指導並幫助學生整理生活素材。寫入,根據觀察所得,整理外貌、神態、語言、動作、個性等方面的材料,並注意抓住有關方面的特徵;記事,則可回顧事物經歷或查閱觀察筆記,並抓住重點(主要情節、精彩場面、典型環境、特殊心理),若寫夏遊荷塘,可以抓住划船這個重點,以及當時的景象,如願以償的心情和躍躍欲試的情態。方法上,可以由教師做啟發性談話,也可以組織學生討論。這樣整理生活素材,可以重現觀察情景,有助於開拓思路;而透過整理觀察材料,又可促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觀察意義,改進觀察方法。有時,為了便於觀察和寫作,教師還可以設定一些情節,來開闊學生的思路,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克服情節簡單、無話可寫或呆板重述的毛病。

三、開拓思路,需要豐富的語言,就必須發展語言能力

言語是人們運用語言材料和語言規則進行交際活動的過程。寫文章也是一種言語活動。如果詞彙貧乏、語言乾癟,寫作時就會思維不活躍,思路不開闊。發展語言能力,必須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1、加強說話訓練

人們用語言交流思想,更多的是透過說。一般來說,會說也就能寫,口頭表達能力的發展和書面表達能力的發展可以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實踐也證明,不少思路閉塞的學生,往往是不善於說話的。因此,開拓思路必須抓好說話訓練。說話訓練是多方面的:可以訓練課堂答問;可以開展專題辯論;可以舉行口頭作文;甚至可以配合講讀課、作文課相應地開設說話課。訓練系統也有序可循:或是按表達方式安排——記敘性說話,描寫性、說明性、抒情性、議論性說話:或是按表達內容安排——敘事、記人、狀物、論理;或是按認識規律安排——由模仿到創造,由單項到綜合:或是各種方法交錯運用。在說話訓練的基礎上,應指導學生把自己或別人說的話記錄下來,加以整理,並逐步訓練他們怎麼說就怎麼寫。這樣,就不愁寫不出東西來了。

2、加強詞彙積累

詞彙是思維和現實的中介,是組成文章的基本材料。沒有詞彙,人們無法思維,也不能表達。詞彙越豐富,語言也就越豐富、越發達。積累詞彙是人的本能,一個人從出生起就開始積累詞彙。由於生理、心理功能的不同,每個人積累詞彙的差異很大。青少年學生中的這種差異是非常明顯的。對於詞彙貧乏的學生,要加強第二資訊系統的刺激,透過講讀教學、口語活動、課外閱讀等多種途徑,發展語感,豐富詞彙。

3、加強仿寫訓練

詞彙本身還不是語言,學習語言還必須在積累詞彙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語法規則和表達方法等。實踐證明,兒童學習口語全靠模仿,青少年學習書面語言也得藉助模仿。仿寫可以從多方面進行:有詞語仿寫、段落仿寫,這是區域性的、片面的模仿,包括寫肖像、動作、對話、心理、環境、場面等;還有篇章仿寫,或是模仿立意,或是模仿結構,或是模仿手法。上述種種也可交錯進行或者綜合運用。仿寫練習多了,學生的寫作技能逐漸熟練,語言能力大大增強,思路也就暢通起來。課堂命題作文,同樣可以根據發展語言能力、開拓學生思路的規律來指導。常見的做法有介紹相關資料、借鑑類似範文和提示必要詞語。介紹相關資料,就是根據本次作文需要,事前蒐集一些相關的資料介紹給學生。這樣,可以透過這些資料來開拓學生的思路。借鑑類似範文,目的在於引導學生模仿、類比、聯想以開拓思路,人們常把這種範文稱為“引路文章”。另外,提示的必要詞語,必須具有啟發性,並且只能是參考性的。這樣做,可以使學生從提示的詞語中產生感觸,開拓思路,豐富寫作內容:也可以節省學生寫作時斟字酌句的時間。這種方法,一般適宜於小學和中學低年級以及寫作水平較低的學生。

四、開拓思路,需要敏捷的文思,必須發展想象能力

古人曰:“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既然凝慮,思接幹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誦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其思理之致乎!”可見,為文之思,必須縱橫馳騁,充分展開聯想和想象。開拓學生作文的思路,必須發展聯想、想象能力。

1、發展學生聯想能力

“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而反映的客觀事物往往不是眼前當即發生的,而是憑藉記憶保留下來的過去感知的印象。寫文章,總是透過回憶把這些感知過的客觀事物的印象重新呈現出來。所以聯想屬於記憶性的範疇。通俗地說,聯想就是由此及彼聯絡起來想。聯想使人思想活躍、敏捷。要在作文教學中有意識地訓練學生按照一定的目的展開聯想,發展他們的聯想能力。比如:郭鳳《廈門抒情》,由時空上的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聯想;楊朔《香山紅葉》,是對比聯想。經過長期的訓練,就能使學生接觸或看到一個命題,便由此及彼,就會回想起與此事相關的其它事物。想得多,想得遠,思路也就打開了。

2、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

寫作是創造性的勞動,需要進行創造性的思維。在這創造性的思維中,想象是重要的一項。它屬於思維的範疇,是人類思維活動的特殊形式。它是根據別人口頭或文字的描述在自己頭腦中產生沒有感知過的事物的形象、,通俗地說,想象就是思想中的形象。想象比聯想更能使入思想活躍,文思敏捷。青少年學生最富於想象,不過大多數是無意想象。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必須努力訓練有意想象。

(1)訓練再造想象

所謂再造想象就是根據詞的表述或條件的描繪,在頭腦中形成這一事物的形象。訓練再造想象,方式多樣:可以是即興式,就是隨時隨地根據具體事物命題,引導學生想象:可以是模仿式,就是模仿別人的想象而展開想象;可以是伸展式,就是根據別人已有的描述延伸下來,擴充套件開去,展開想象,方法上包括擴寫、補寫和續寫等。

(2)訓練創造想象

所謂創造想象就是不依據現成的描述而獨立地創造出新的形象。創造想象需要比較堅實的知識基礎、比較深刻的生活體驗。訓練創造想象,也可多樣:或者寫理想:或者寫幻想,根據學生現有知識去開展;或者是搞創作,對於作文能力較強的學生,應當允許並且適當指導他們搞點文學創作。

中學作文教學案例6

教學目的:

1.瞭解中考作文在“中心”方面的具體要求。

2.掌握使中心“明確”、“新穎”、“深刻”的方法和技巧,並運用於寫作之中。

3.引導學生分析作文“中心”失分的原因。

4.能運用“提升要訣”提升作文水平。

教學重點:

1.掌握使中心“明確”、“新穎”、“深刻”的方法和技巧,並運用於寫作之中。

2.能運用“提升要訣”提升作文水平。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分析“中心”失分的原因。

2.能把使中心“明確”、“新穎”、“深刻”的方法和技巧運用於實際的寫作之中。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我們訓練了中考作文的第一個專題——切題。從同學們的作文來看,絕大多數同學掌握了在切題方面的得分要訣“審準題目,切合題意”及具體的方法。但大家在寫作中仍存在很多問題,如開頭很冗長,擬題未扣話題,還有的同學結尾未扣話題點題,這些方面都希望大家在今後的寫作中注意克服,不斷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今天我們進行第二個專題訓練——中心。中考作文評分標準中,把“立意明確,中心突出”作為其重要的評判標準,立意鮮明、新穎、深刻,乃是考場作文成功的關鍵。

二、引導學生掌握得分點的方法和技巧。

1.明題依體凸中心。首先要正確理解題意:其次依據文體明瞭中心。以寫記敘文為例,可抓住記敘的線索,諸如景、物、人、事、思想感情等,這是做到立意明確的先決條件:二要精心選擇能表達文章中心的材料,如果材料與文章的中心聯絡不緊,就影響中心的明確;三是在文章的關鍵地方,用一兩句話進行議論或抒情,揭示文章的主旨,使整篇文章宛如畫龍點睛般活脫起來。

2.化大為小煉主旨。僅以話題作文為例,我們可在析題的基礎上,化大為小,把思維引向深入,找到適合自己的切入口擬題立意。如對話題“處處留心皆學問”,有一位考生從茶壺泡茶久了,裡面長了“垢”,可泡出的茶卻一天比一天香的現象入手,進行深度思考,最後明白了“只有積年累月長出茶垢的壺,才能泡出清香爽口的好茶來”的道理。在具體而生動的記敘中,突出了“處處留心皆學問”的話題要旨。經過這樣的“煉旨”,立意就自然高人一等了。

3.平中見奇出新意。常見的方法有:

⑴“舊瓶裝新酒”。針對人們習慣了的事物、理念,從新的角度提出新的看法和見解。

⑵“反彈琵琶”。運用逆向思維,從反面提出自己與傳統和世俗相悖的觀點,以新眼光、新觀念來分析事物,評價事物。

⑶聚焦時代。針對社會現實,關注時代熱點,比如對救助弱勢群體的看法,對環境汙染的看法等,把自己對材料的獨特體驗、見解、評價等納入文中。

4.三思而行求深透。立意求深要求作者對事物的認識不能停在表面上,要努力發掘出事物內在的思想內容,要把有關材料放在一定的大背景下來思考,挖掘它的社會意義,要善於把握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絡,提煉出深刻的主題。

(在引導中要舉學生熟悉的文章來分析,文章略。)

三、小組學習,結合病例文和自己作文實際分析在“中心”方面存在的問題,然後教師引導。(病例文略,教師重點選取本班學生的病例文來分析其失誤的原因)。

1、由於不用心審題,或對中心與材料的關係把握不準,致使少數文章脫離標靶,不著邊際,或雖不完全脫題,但只與話題打了個“擦邊球”,過於平淡。

2、因為不會煉“旨”,導致有些文章中心不明確。主要表現在:全文基本觀點不明朗、不集中;後者筆墨不集中,行文過散;或思路不明晰,內容前後不銜接不緊密。

3、符合題意要求,有立意,但缺少點睛之筆,使立意缺少應有的高度。

4、在思想境界不高,明顯表現出一些不適合的觀點。或看法偏激,或情緒偏激,體現在作文中,便是觀點錯誤或態度消極或思想悲觀。這些問題反映了考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養。有了這些問題,作文自然不能得高分。

三、結合例文,分析“中心”“提升要訣”。

1、學生自學“提升要訣”。

秘訣一:抓住“正確”不放。考場立意,要符合生活發展的客觀規律,體現出積極向上的健康思想。

秘訣二:縱向深入開掘。學會縱向思考,採用層層深入的方法,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多問幾個“為什麼”、“怎麼辦”,使中心思想更突出,更滲透。

秘訣三:融旨於物託志。適用於散文、記敘文的寫作,是指藉助於某種事物來表現文章的主旨,透過對平凡事物的精雕細刻來顯示深遠的寓意。

2、小組學習,分析優秀作文的秘訣。(一類文略)

考題回放

以“掌聲又想起來”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

⑴文體不限;

⑵思想健康,寫出真情實感;

⑶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

⑷不少於600字;

⑸不得抄襲。

滿分作文

掌聲又響起來

我臉紅,我羞愧,我將頭低了下去。雖然耳邊正響著“讚許”我的掌聲,。因為我清楚地知道,那不是我自己努力的結果。

一星期前,省裡要舉行化學競賽,我的成績還算好,於是抱著一拼的心態報了名。在經過幾個月的準備之後,我參加了初賽的考試,題目並不算難,我做起來自我感覺良好。於是興奮地等著成績的公佈,等著自豪地走上講臺去拿獲獎證書。果然不出我所料,幾天後,我得到了“內部訊息”——我考了第一名,天啊!怎一個“樂”字了得!

我得回家請功,讓爸媽好好獎勵他們的寶貝女兒。可是,當我正準備推門而入的一剎那,我立刻呆住了——

“唉,老師,我家丫頭這回競賽多虧您幫忙啊,成績下來,第一名,真不錯,這次得好好感謝您啊……”這分明是爸爸的聲音。難道……我的成績……,我不願往下想。可是他們怎麼可以瞞著我哦這樣做呢?我無法接受這樣的虛榮,我情願不擁有。

我討厭他們的虛偽,我下決心要努力,要讓他們看到,下一輪的複賽,沒有他們的幫忙,我一樣可以考得很好。

在這樣堅定的信念下,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我相信,憑藉自己的力量,一樣可以打敗對手,取得預期的成功。

這段時間裡,我寧願每天只睡四個小時;寧願放棄滿心喜歡的《夢裡花落知多少》;寧願為那本限量出版的資料頂著烈日跑遍大街小巷……

我又一次坐在考場上,更加充滿信心地應戰,最終取得了國家二等獎的優異成績。

我又一次站在講臺上,捧著鮮紅的獲獎證書,昂著頭,自豪地接受那又一次響起的掌聲。

3.引導學生分析滿分秘訣。

滿分點:主題鮮明、深刻,小作者緊扣題意,善於捕捉現實生活中的熱點加以發覺,視角很獨特。另外,本文的構思佈局也很別緻。小作者運用類似舞臺說明的形式,透過兩個時間段,將前後兩次競賽的敘述巧妙地組合在一起,渾然一體。

四、指導學生寫作

健康,是人們的追求。健康的身體,健康的思想,健康的心理,健康的愛好……

請以“——健康”或“健康的——”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於600字。

五.學生互改。

六.教師和學生一起點評。

七.教師或學生總結。這次作文訓練,我們掌握了作文中心得分的要訣:立意明確,中心突出。關鍵要做到:

1.明確依體凸中心;

2.化大為小煉主旨;

3.平中見奇出新意;

4.三思而行求深透。還要做到:抓住“正確”不放;縱向深入開掘;融旨於物託志。只有將理論用於自己的實際寫作中,才能寫出更新更美的作文。

中學作文教學案例7

一、創設融入生活的情景

過去的那種教學方式並不能夠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充分發展,惟有在教學中創設有效情景,才能夠更好的激發出學生的寫作興趣。因此我們應該不斷促進情景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從而為中學寫作教學注入新的活力。例如我們在要求學生寫作《我為媽媽做飯》這一主題時,首先帶學生參觀學校食堂的廚房,讓學生對做飯有一種初步的感性經驗,讓他們對廚房有完整的認識,瞭解廚師是如何進行烹飪的,同時讓他們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回憶母親在煮飯時是什麼情景,甚至我們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踐。透過創設這樣的情景,讓學生有了身臨其境的經驗和感受,同時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能夠讓內容更加貼近生活實際,更加翔實。創設與實際生活相關的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去感受去思考,讓他們進行討論,將感性體會與理性體會相融合,進而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

二、利用課本來創設情景

中學課本教材中有非常多的寫作素材,我們可以根據課本內容來創設情景,讓學生能夠充分的利用課本中的素材,從而解決學生寫作時無米下炊的問題。首先可以採取改編的方法,比如《唐雎不辱使命》這篇課文的情節戲劇性豐富,場面也比較簡單,就非常適合改編成劇本。我們可以要求學生結合課文來自己編寫劇本,自己當一次作家和導演,對寫得好的劇本我們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表演。如此一來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很多學生都寫出了精彩的劇本,學生對於劇本人物性格的掌握和刻畫也比較準確,鍛鍊了他們的寫作技巧;其次可以採取擴寫的方式。課本中的很多課文都留下了開放式的結尾,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我們在進行寫作教學時可以藉助這些課文,讓學生進行再創造。比如說《鄉愁》這首詩的可擴充套件空間就比較大,詩中“鄉愁是一座矮矮的墳墓/我在這頭/母親在裡頭”,這一段就可以創設這樣的情景:遊子歷經千辛萬苦回到家鄉,看到的卻是一座長滿荒草的墳墓,母子二人陰陽相隔,讓學生以“遲到的歸期”為主題寫一篇文章,學生可自由發揮,其中可以寫母子離別的原因、離別的情景以及母親在家思念兒子的情景等。

除了上述幾點之外,情景教學的應用還必須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要營造氣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好的課堂環境能夠消除學生因為緊張而產生的焦慮情緒,讓學生時刻處於學習的最佳狀態,讓他們能夠勇於參加課堂活動;其次要創設實景,將教學過程交際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要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讓學生在雙向交流中收穫知識,培養能力,進一步幫助學生形成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習慣。在進行寫作課堂訓練的過程中應該堅持使用漢語讓學生進行口頭總結,透過這些情景創設活動營造和諧愉悅的學習環境;最後要進行跟蹤指導,強化課後學習。為了讓學生能夠充分的吸收課堂中所學到的知識,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反饋資訊積極的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學習,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給學生正確的引導,讓課內課外的情景化學習得以相互補充,相互促進。

三、結語

總之,在中學寫作教學過程中應用情景教學方法必須要靈活多變,採取有針對性的手段。要更好的解決中學生寫作難的實際問題,我們必須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合理的運用情景教學方法,做到課內課外相結合,進而最大程度的挖掘出中學生的寫作天賦,不斷提升寫作教學的有效性。

中學作文教學案例8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愛上作文

很多學生反映,教師佈置的作文題目要麼枯燥、乏味,要麼離自己的生活很遠,完全提不起寫作的興趣。這樣的作文怎麼能燃起學生的寫作熱情呢?這個時候,多媒體教學就成為了幫助學生愛上作文課的良好手段。學生愛上作文的關鍵是能夠從生活到作文,用作文描述生活,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寫到學生的作文中去。為了調動學生的作文積極性,教師應該積極尋求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教學手段,而多媒體教學手段正適合了這種要求。我們現在的社會,需要創新的人才,需要創新的思維,而這種創新思維的培養,就可以藉助多媒體教學。因為多媒體提供的是形象思維。這就在培養學生形象思維方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要利用這些先進的手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就要靠我們這些耕耘在一線的語文教師。因此,我們教師首先要精通多媒體教學。展示作文教學目標、作文題目等傳統的作文教學對學生來說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但是多媒體就不一樣,多媒體課件畫面色彩鮮明,還可以帶有音樂等,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作文的積極性和興趣,讓學生調動自己的發散思維和想象力,將某一個作文的題目以多種形式呈現出來。

二、評價參與式

我們教師總是抱怨,作文批閱的量太大,而且,學生也不好好看評語,所以,教師費了好大的力氣批改的作文,學生並不認真看。這看起來,學生太不尊敬教師的勞動成果了,其實,如果我們教師讓學生也參與到獲取成果中來,他們肯定就不會不珍惜自己的勞動了。教師親自批改一組學生的作業,那麼,班級作文情況基本就瞭解了,剩下的,就可以讓學生互相批改了。充分相信他們的能力,讓他們參與到評價中。那麼,講評課上,學生動起來了,就更有感覺,更有見解。另外,應特別表揚寫出優秀作文的學生,肯定他們,給他們信心,這樣就能提高學生寫作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用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想在教學中釋放自己,激發學生,就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而這個興趣可以透過限時演講的方式來培養。教者在語文課上安排三五分鐘時間讓學生口頭演講,這種說的訓練既能鍛鍊口才,也能發展學生的思維。長時間堅持,定會對作文訓練產生積極影響。因為這些口頭表述的內容日積月累,都是很好的寫作素材。除此以外,積極開展語文課外活動。比如,演講比賽、寫社會調查報告。演講比賽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寫社會調查報告讓他們學會思考生活中的問題,觀察一下社會上的現象,然後去調動他們寫作文的一些興趣和積極性。

四、課內作文與課外積累相結合

所謂課內作文是指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按照一定的要求寫作文,課內作文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在課內作文上主要是完成教師的課程任務,所謂課外積累是指在課下的生活中、大自然中、業餘生活中,還有時事政治上積累素材,並及時地練筆,加上自己積極的思考,加上自己的潤色把這些素材加工成一篇篇美味的小文章。讓學生寫出好作文,課內、課外就要同樣重視,不能厚此薄彼。既要努力讓學生課外積累深厚,使寫作內容更充實。又要教會學生課堂作文技巧。

五、靈活的評價尺度

評價學生作文時,不要簡單地用優秀、及格、差等來評價,而是應該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來給予評價。對於作文基礎不太好的學生,只要他們做到文通自順,就要及時地給予表揚,肯定他們在作文成績上的進步,讓他們燃起對作文的興趣;而對作文基礎比較好、文采思維比較強的學生,則相對而言要求嚴格一些,讓他們文思更加敏捷。

六、集思廣益,讓每個人在“錯誤”中成長

有的學生寫的作文很差勁,教師在批改回來的時候,只寫上個批語然後讓學生自己去修改,這樣發下來之後,學生只是看過之後就放到一邊了。面對這種情況,我覺得教師可以發動全班學生來對這篇作文來進行修改,讓他們發現作文中的問題,然後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但是,這一過程中,教師不要公開這一學生的名字,避免讓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這樣透過實際操作情況來提高自己的作文技巧是非常有效的,值得我們一試。總而言之,我覺得作文教學,從課前預設到課後評價都要我們開動腦筋,琢磨方法。只有這樣,教學才能更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