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小學數學課程《梯形的性質》教學課後反思

小學數學課程《梯形的性質》教學課後反思

《梯形的性質》這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特殊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有關知識,並且具備初步的觀察、操作等探究特殊四邊形活動經驗的基礎上出現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對等腰梯形特徵入相關規律進行系統探索、歸納和總結,進一步學習、掌握說理和進行推理的數學方法。其中數學的分類、轉化思想都有所體現。

八年級上學期上這個階段學生基礎好,上課很積極。有很強的表現欲,透過前兩學期的培養,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但這個學段的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稍有欠缺,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設計了讓學生自己組織語言培養說理能力,讓學生們能逐步提高。由於學生在小學已學過梯形,特別是特殊的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並且生活中抽象成梯形的物品比比皆是,所以學生對梯形並不陌生。但結等腰梯形特徵及相關規律並沒有進行系統探索、歸納和總結,因此本課教學採用“觀察——猜想——操作——證明”為主線的教學方法,在這個設計中,觀察猜想表現的是學生的洞窗察力,操作的意義在於實驗,它強化了對猜想的直覺,證明需要探索,可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確立的教學目標是:

1.掌握梯形的相關概念和等腰梯形的性質,能正確運用等腰梯形的性質時行計算、推理。

2.經歷觀察、猜想、推理等過程,以展合情推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主動探究的習慣,逐步掌握說理的基本方法。

3.透過新增輔助線,把梯形的問題轉化成平行四邊形或三角形問題,體會圖形變換的方法和轉化的思想。

4.透過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質,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能有效地解決問題,積累解決的問題的經驗。

5.透過動手實踐,相互間的交流,進一步激發學習熱情和求知慾。同時體驗猜想得到證實的成就感,在解題中感受生活中數學的存在,體驗數學充滿探索。

重點:等腰梯形的性質的探索過程。難點: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本節課根據我對新課程的理解,主要是經課前送給學生的第一份禮物“在數學的天地裡重要的不是我們知道什麼,而是我們怎麼知道的”這設計理念。整堂課著重體現探究的主線,轉化的數學思想,以學生為主體,採用“觀察——猜想——操作——證明”為主線的教學方法,在這個設計中,觀察猜想表現的是學生的洞察力,操作的意義在於實驗,它強化了對猜想的直覺,證明需經探索,可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新思維。

本節課我對我的`設計比較滿意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本節課的難點是解決梯形問題的基本方法:如何新增輔助線將梯形問題轉化為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中去解決。突破的過程中我做了應有的點撥和鋪墊,讓學生回顧證明兩角相等的常用方法,研究平行四邊形時我們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了什麼圖形解決的,使學生有了一個大概的探究方向,不是毫無目的空泛的去憑空想象。

2.對於本節的習題設計我是本著為本節的重點、難點的服務的原則,所以習題的設定充分體現了輔助線的重要作用。強化學生梯形輔助線的引法,並且一題多變,把梯形問題放到了平座標系中,轉換了一個情境,但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沒變,並和已有知識想連,讓學生覺得知識間是有密切聯絡的,要學會學以至用。

3.本節課我透過巧設問題情境,以開放、探究問題為引線,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堅持實施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的開放式教學,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和充分的展示機會,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課堂上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收穫。透過這節課,使我深深體會到學生的創造潛力是金礦,就看教師如何去開採,給學生一個題目,讓他們去探究:給學生一個衝突,讓學生去討論: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發展空間,他們會回報你一個驚喜。

4.“梯形“是數學思想”傳授的很好的載體,在學習過程中應該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進行充分地探討,體會圖形與圖形之間的互相轉化關係。可以開放性地讓學生觀察、發現、驗證、說理。整體的課堂安排應該在濃厚的探索氣氛中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