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課文《爐中煤》教學設計
中學課文《爐中煤》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辜、殷、滷、棟等生字。
2、瞭解新詩的一般特點,掌握朗讀詩歌的有關知識,並有感情地朗讀。
3、瞭解透過比喻抒發強烈感情的寫法,分析語言凝練的特點,理解本文的思想內容。
4、感受詩人強烈的愛國、報國的真摯感情。
教學重點:
掌握詩歌朗讀的節奏和重音,富有表現力的朗誦。
教學難點:
體會本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具準備:
課文錄音學生習作練習紙
課前預習:
1、自學生字詞語。2、試背課文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結合上節課的學習,明確詩歌語言的特點。
學生談教師板書(形象、生動、精練、富有節奏、飽含強烈情感)
《爐中煤》就是詩人郭沫若抒發心中熾熱的愛國報國激情的一首好詩。
二、學生結合註釋介紹詩集《女神》和作者郭沫若。(板書:祖國自己比作女郎爐中煤)
教師介紹寫作背景(放幻燈片)
三、好詩要讀,才能體會到其中的強烈的`感情
一生推薦朗讀較好的學生為大家範讀;學生評價並說說詩歌朗讀的技巧;
四、結合課後練習二,明確重音和節奏並談如何讀節奏和重音學生試標三、四節節奏及重音。
五、放錄音,學生欣賞學生齊讀
六、朗誦
在背誦及掌握節奏和重音的基礎上,恰當地運用身體語言(表情、動作)
學生準備上臺表演師生評價
七、理解體會本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1、我們常常把祖國比作母親,作者為什麼把祖國比作年輕的女郎?
2、詩人為何把自己比作爐中煤?
(啟發:年輕的女郎的特點結合背景)師生討論後明確
明確:年輕的女郎美麗、朝氣蓬勃、富有青春的魅力叫人想念。比喻既是對祖國的熱情讚美,又道出對祖國深深眷念的原因。
爐中煤熾熱、強烈,表達詩人對祖國的思念情緒。
3、要求學生從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方面談談對具體詩句的理解
重點:不要辜負黑奴活埋在地底多年人稱上的安排
不要辜負:祈求、懇求理解
黑奴:願做祖國忠實的奴僕
活埋在地底多年:報國之志已久
人稱上的安排:第二人稱,直接、親切,面對面讚美、傾訴,更感人。
突出詩歌語言的形象、生動、精練、富有節奏、飽含強烈情感的特點
八、仿寫練習
《心中的秀實》
兩節即可
放幻燈欣賞
九、課後作業:作業本練習
附: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