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模式論文

《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模式論文

西方經濟學指產生並流行於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學正規化,狹義指西方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正規化,廣義包括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正規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模式論文,歡迎閱讀。

摘 要: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迅速的背景下,研究資源有效配置的《西方經濟學》成為高等院校財經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高職類院校也不例外。但由於西方經濟學邏輯性和系統性很強,原理過於抽象,內容晦澀難懂,使高職學生學習該門課程存在一定困難。為此,高職院校教師不僅要對西方經濟學的內容有透徹地把握,同時應注重改進教學方法,找出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的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教學模式;教學效果

西方經濟學是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稀缺資源的配置和利用的經濟學科。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的背景下,西方經濟學理論給我國市場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理論參考,指導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目前,西方經濟學已經成為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高職類院校也不例外,西方經濟學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其對市場經濟問題的洞察力和分析力,為後續專業課程學習以及學生走向社會後適應能力的培養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西方經濟學對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大量的圖形和數理實證分析,會使總體學習基礎較差的高職院校學生感到抽象、枯燥、難以掌握。因此,高職院校教師不僅要對西方經濟學的內容有透徹地把握,同時還要注重改進教學方法,找出最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的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一、《西方經濟學》課程特點

(一)內容龐雜,邏輯嚴密

西方經濟學學科內容非常龐雜,全學科劃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大部分,每部分又可以看作是一套相對內容獨立的體系。該學科邏輯性非常強,各章節之間邏輯縝密,任何一個環節的缺失都會帶來全學科學習效果的下降,故而在教學過程中,任意一個內容都不可忽略,任意一個環節都需講授明晰,否則無法為學生搭建出完整的經濟學理論體系。因此,與其他課程相比,《西方經濟學》課程在講授的過程中,能夠依照學生的接受能力而選擇性刪除講授的內容很少。

(二)相對完善的方法論體系

《西方經濟學》課程在某種角度上可以說是一種方法論,是系統全面分析市場經濟的方法。經濟學與其他社會學科相比,分析方法諸多,組合應用也更加頻繁,例如實證研究與規範研究;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長期分析與短期分析;均衡分析與非均衡分析等。在整個《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從定義、研究範圍開始,到理論假設、經濟學基本原理、具體市場分析,再到政策主張,經濟學特有的分析方法均會被應用,整個課程從頭至尾都需要培養學生運用經濟學方法論分析市場的思想。

(三)數學工具應用趨勢越發明顯

數學是最嚴謹的思維邏輯,利用數學分析工具分析經濟現象,是西方經濟學學科最大的特點。它將現實經濟現象及問題歸結為相應的數學問題,利用數學的概念、方法和理論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藉助數學模型把經濟現象內在的邏輯關係按步驟推理出來,得出嚴密精確的量化結果;然後結合定性和定量的角度來刻畫實際問題,併為解決現實問題提供精確的資料或可靠的指導。西方經濟學是個不斷髮展的學科,數學在西方經濟學學科發展過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四)課程開設時間在教學計劃中普遍靠前,課時量不足

《西方經濟學》是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課程,通常而言,高職院校為二年制或三年制,《西方經濟學》課程的開設一般會在第一學年的第一學期或第二學期,總課時一般不超過64課時。由於高職院校學生總體學習基礎較本科院校學生偏弱,理解能力也相對較欠缺,在有限的課時內要讓學生真正完全理解各種經濟學理論,存在實際困難,故而《西方經濟學》課程在高職院校的教學效果普遍欠佳。

二、高職院校《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問題

目前,高職院校《西方經濟學》課程教材多為本科教材簡化而來,很少有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特點而專門開發編寫的貼近高職院校學生的教材。廣泛應用的教材多有如下特點:

首先,理論抽象,與中國國情差別較大。《西方經濟學》理論體系龐大,內容多且抽象,針對剛從高中升入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全新的邏輯思維一時半會難以構建,故而學生普遍感到該課程不易理解。西方經濟學學科是建立在一系列完善假設基礎上的,而且其理論體系隨著社會經濟實踐的不斷髮展而擴充套件,目前的教材中也很少有貼切的例項來佐證理論的正確性,即使有例項,多的也是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市場經濟的例子,與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並不完全吻合,針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問題的例子非常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不自覺的用西方市場經濟和我國的市場經濟相比,得到不同於理論的結論,嚴重干擾學生的理解,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面對龐大的理論體系,要讓學習基礎較差的高職學生真正體會理解抽象的西方經濟學理論內涵和實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對於缺乏社會觀察力和社會經驗的高職學生來說,更是如此。

其次,理論脫離實際。西方經濟學研究物件是資本主義發達的市場經濟,理論基於自由競爭,在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構建出目前的理論體系,因此,教材中的現象分析全部都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市場經濟現象。而我國改革開放30年,逐步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現實中的經濟現象與西方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並不完全一致,故而,許多高職學生覺得西方經濟學理論離我們很遠,學習《西方經濟學》課程只是為了考試,學習興趣較應用型課程而言要小。

再次,數學工具使用頻繁。西方經濟學的分析方法是建立在高等數學基礎上的,在求證理論的時候,運用大量的數學公式,推匯出符合市場特徵的量化的經濟學結論,如此嚴密的數理邏輯思維,讓高職院校的學生對《西方經濟學》課程望而生畏,並認為,現實生活中沒有人會運用高等數學知識進行決策分析,沒有必要如此頻繁使用數學工具。對於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高職院校而言,純粹的理論課程,繁雜的數學工具,沒有案例解析和經濟學實驗,致使學生缺乏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過程問題

在許多高職院校中,《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依舊採用填鴨式教學方式,一張講桌隔開了教師和學生的聯絡,拉開了兩者之間的距離,“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拋開了與學生的互動,使本來難度就很大的課程更難讓學生理解。

由於課時限制,內容龐雜,許多高職院校的《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法完全尊重學生的想法,很容易忽視高職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現當代的學生自我學習能力普遍較強,獲得資訊的渠道也較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儲備遠超10年前同等學力的學生。面對現當代的學生,傳統的教學模式嚴重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壓抑了學生的創造精神,這與我國現當代人才培養的目標背道而馳。傳統的教學模式,忽略學生心理需求的“照本宣科”,使學生厭倦學習理論難度較大的《西方經濟學》課程,枯燥的課堂氣氛更是難以達到該課程的教學目的。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對於學生課程學習效果的考核還是以傳統考核方式——期末閉卷筆試為主,側重考核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無法考評學生實際運用經濟學知識的能力。針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應該更重視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傳統單一的考核方式,會挫傷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性和創新性,不能有效達到上述目標。因此,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改革不斷深化,高職院校也應該改革學生考核方式,將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納入學業考核體系,鼓勵學生應用所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學生學習接受能力問題

高職學生中學的成績一般來說是中等的,高中學習底子相比考入本科院校的學生要薄弱,而且,絕大多數學生的數學基礎一般,甚至偏差。進入高等教育階段,學生對數學工具在經濟學中的應用普遍感到困難,面對具有較強數理邏輯的《西方經濟學》,公式、數學證明、圖形圖表以及經濟理論的邏輯推導很難接受,更難的是將經濟理論的涵義用數學公式表達出來。過於生澀乏味枯燥的理論,讓高職學生對《西方經濟學》課程望而生畏,很容易產生厭學思想。另外,由於《西方經濟學》課程安排在教學計劃中普遍靠前,甚至與高等數學在同一學期開設,學生沒有堅實的高等數學基礎,更加劇了他們理解西方經濟學理論的難度,也影響了教師的理論講解深度。

三、創新高職院校《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模式的途徑

(一)先行培養訓練學生的經濟學思維

《西方經濟學》課程對於高職院校學生而言是全新的一種思維方式,在接觸此門課程之前是未經任何專業思維訓練的。因此,教師在講授《西方經濟學》的同時,不能只是講授知識本身,更應該讓學生明白知識的`獲得過程,也就是說應該讓學生學會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社會經濟問題,培養出學生分析、思考的能力。教師在本課程教學過程中至少要培養出學生對社會經濟問題認識的敏感度,讓學生在看到一種社會經濟現象的時候能夠下意識聯想起所學的西方經濟學理論,並依據理論分析現實問題。

(二)開發真正適用於高職院校學生的《西方經濟學》教材

由於高職院校學生培養目標是以應用型人才為最終目的,故而在教材使用上應該杜絕使用西方經濟學原版教材以及本科生常用的教材。最好能使用針對高職學生特點,並結合高職學生培養目標的應用型《西方經濟學》教材。目前國內多家出版社均出版了高職高專系列教材,但是教材質量良莠不齊,大多數是將本科教材簡化,再加上一部分案例,即可形成一部高職高專的《西方經濟學》教材。低質量的教材並不能達到高職院校學生的培養目標,過於簡化的理論,甚至沒有前後銜接跳躍式的理論讓學生缺乏自學的引導,也給教師講授課程帶來一定的麻煩。在解決高職院校《西方經濟學》教材問題上,最好的方式是任課教師根據本校學生的特點,以及教師自己的理論認知,開發適合自己院校的校本教材,以期能夠達到最優或者較優的教學效果。 畢業

(三)透過多種課堂教學方法加深學生的理解

針對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接受能力的特點,教師應該採用多種課堂教學方式,加深學生對《西方經濟學》課程的理解,效果較好的方式有如下幾種:

1、案例教學法。教師在講授課程的過程中,根據教學大綱和培養目的,在講解理論的時候,運用與之對應的典型案例,透過案例讓學生思考、理解理論。教師透過選擇恰當的案例是案例教學法的前提,在收集合理案例的途徑有很多,比如教師自身良好的對經濟現象的洞察力,在生活實踐、調研過程中積累一手資料,成為教學過程中的案例素材;另外,教師可以透過報刊、媒體評論、電視、網路等渠道,收集案例,用於教學。案例教學將生活中的事實擺在學生面前,結合經濟學理論,使枯燥的理論學習變得生動活潑,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經濟理論的理解。

2、討論教學法。針對高職院校學生學習主動性略差、不願表達自己觀點的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在積極參與有關教學內容的討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急於告知學生理論結果,透過誘導性的問題,啟發學生對經濟理論規律的認知,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觀點,讓學生自己補充、新增、修正對某個理論的理解,最終形成學生自身的理論認知。課堂最後,由教師針對討論過程做出總結精煉,從而引導學生最終形成對經濟理論的概括理解。

3、實驗教學法。實驗教學法是當前比較流行,教學效果較為突出的一種教學模式。在《西方經濟學》教學過程中使用該教學法,對於高職院校學生而言更加適用。學生可以透過在課堂上進行互動的簡短的遊戲,模擬出經濟主體的行為和經濟過程,檢驗經濟學原理中的相關假設與結論。在遊戲參與過程中,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直觀深刻體會經濟學理論,讓學生自己總結出經濟學內在的規律性。這種教學模式一方面活躍了課堂氣氛,另一方面鍛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在理論教育的同時也完成了學生的素質教育,有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4、比較分析法。對於初學者而言,經濟學理論中有許多概念、原理非常容易產生混淆,這些既相互聯絡又有區別的概念、原理成為高職學生理解的一種障礙,多數學生是透過死記硬背來區分它們之間的差別的。針對這種現象,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對於容易和已學過的知識點相混淆的新知識點進行比較教學, 例如:無差異曲線與等產量線之間的比較;邊際替代率與邊際技術替代率之間的比較;消費者剩餘與生產者剩餘的比較等等。透過比較分析法,使學生能更好地區分知識點,掌握新知識。

當然,教學過程中並不是單一使用某種教學方式,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對經濟學理論的掌握程度,選擇其中一種或幾種教學模式進行組合教學,以期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四)緊密聯絡生活,不空講理論

由於《西方經濟學》課程理論很深,單純就理論講理論是無法讓高職學生真正學懂該課程的。任何脫離實際的理論都是無意義的,《西方經濟學》作為一門分析社會經濟問題的純理論課程,更不能脫離人們的現實生活。故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高職院校學生培養目標,緊密聯絡生活,不能就理論講理論。例如:在講解需求彈性理論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己從生活中找出彈性係數較小和較大的物品,對應比較,不同彈性係數的物品價格變化對人們生活水平的影響;在講解壟斷競爭市場特點的時候,可以透過常見的商品電視廣告來加深學生對該類市場特點的理解,等等。總之,教師應該想盡辦法讓呆板的經濟學理論生動起來,變成活生生的現實問題的分析工具。

四、結論

高職院校《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不僅要向學生系統傳授基礎知識,更要重視思維訓練和能力培養,打好堅實的理論基礎,能夠讓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為將來走出校門後的實際應用提供基礎。高職院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生搬硬套本科院校的教學方式,要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運用創新的教育理念,嘗試新的教學模式,運用高超的講授技巧,減少高職學生對《西方經濟學》課程的畏懼,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帶領學生邁入經濟學學科大門,學會用經濟學思維思考市場經濟問題,培養出符合現代市場經濟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方福前.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的幾個問題[J].中國大學教學,2005(9)

[2] 張麗梅.案例教學法的研究與教學實踐[J].黑龍江教育,2006(3)

[3] 陳四輝.傳承與超越——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探析[J].成都大學學報, 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