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的理解與建構
摘 要:透過對學生前測分析,瞭解學生學情,對“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這節課的設計力求體現兩點:一是用直觀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倍數關係;二是用對比的題組幫助學生理清數量關係,構建數學模型。
關鍵詞:小學數學;前測學情;理解;建構
倍數關係是生活中最為常見的數量關係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義。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表內乘法、倍的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生用乘法解決問題的開始,又是為以後進一步學習解答“求比一個數的幾倍多(少)幾”等實際問題打下基礎。但“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這一學習內容,對於低年級學生而言,還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知識。如何將抽象的“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轉化成“幾個幾”,需要形象地來理解。因此,只有讓學生藉助線段圖的直觀形式,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然後透過題組對比練習,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模型。
一、前測定學情
(2)如果用算式計算,請你算一算?
前測結果:測試40人
第一題:實物表徵28人,佔比70%,符號表徵(圓圈、三角形)5人,佔比12.5%。
線段表徵4人,佔比10%。錯誤畫法3人,佔比7.5%
第二題:相同加數相加9人,佔比22.5%,乘法計算23人,佔比57.5%,錯誤演算法8人,佔比20%。
前測分析:大多數學生只會用實物表徵題意,只有極個別學生會用線段圖來表示題意,所以教學設計的重點就是要讓學生經歷畫線段圖的過程,透過線段圖的直觀感知,幫助學生理解數量關係。第二題的前測中可以看出部分學生會用乘法來計算,對於其中的數量關係表示幾個幾,學生不清楚,所以教學設計中數量關係的建立也是很重要的,必須透過題組的構建對比,提煉出數量關係。
有了前測的分析,基於學生的學情,整節課的設計力求體現兩點。
二、直觀促理解
透過前測分析,學生對於抽象的倍數理解還不是很到位,需要線段圖輔助,線段圖的教學是本節課的重頭戲,從整個編排體系上來看,它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線段圖,新教材修訂後,我們可以發現較之老教材更加註重對學生畫圖策略的培養。的確,本節課的圖示表徵實現了從“加法結構”到“乘法結構”的變身,在學生後續的學習中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很明顯,本節課的重點就是讓學生經歷畫線段圖的過程,讓學生經歷從表徵到抽象的過程,感知線段圖的直觀、簡潔,藉助線段圖的直觀,幫助學生分析數量關係,解決問題。
片段一: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出示:軍棋的價錢是8元,象棋的價錢是軍棋的4倍,象棋的價錢是幾元?
師:透過閱讀資訊,你知道了什麼?
生:軍棋的價錢是8元,象棋的價錢是軍棋的4倍。
師:解決的是什麼問題呢?
生(齊):象棋是幾元?
師:你們能否用畫圖的方法解決?
(1)學生嘗試獨立畫圖,教師巡視。
(2)教師蒐集優秀學生的作品。(圖略)
(3)比較最佳化。
師:我手上有三種方法,分別畫圈、畫方格圖、畫線段。
師:你們認為哪種圖的畫法最簡單?
生:(齊)畫線段的方法。
老師在黑板上板演畫線段圖,學生說畫線段的步驟。
生:(齊)先畫軍棋的價錢。
師:象棋的價錢是軍棋的4倍在圖中怎麼表示?
生:再畫軍棋這樣的4段就是象棋。
師:也就是說象棋是幾個幾?
生:4個8。
師:這樣表示4個8用什麼方法計算?
生:乘法計算,4×8=32(元)。
三、對比促建構
為了強化“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問題的結構特徵,抽象出數學模型,教師精心設計了許多對比性的題組訓練。如不同棋類價格的一組題,結合“什麼相同,什麼不同?”等問題的思考,使學生充分感知一倍數、幾倍數和倍數之間的數量關係,最後歸納出都是“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數學問題,也就是求“幾個幾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學生在一次次的題組對比中,慢慢地建立數學模型。
片段二:對比練習,構建提升。
(1)出示:做一做,比一比。
軍棋的價錢8元,圍棋的價錢是軍旗的5倍,圍棋的價錢是多少元?
軍棋的價錢8元,跳棋的價錢是軍旗的2倍,跳棋的.價錢是多少元?
師:先用線段圖來畫一畫,再列式解決問題。
學生反饋
師:為什麼軍旗都是8元,圍棋和跳棋的價錢卻不一樣?
生:因為它們的倍數不一樣,一個是5倍,一個是2倍。
師:是啊,雖然它們的每份數一樣,但是倍數卻不一樣,所以價錢就不一樣了。
(2)出示:做一做,比一比。
軍棋的價錢是6元,象棋的價錢是軍旗的4倍,象棋的價錢是多少元?
軍棋的價錢是8元,象棋的價錢是軍旗的4倍,象棋的價錢是多少元?
師:先用線段圖來畫一畫,再列式解決問題。
學生反饋
師:為什麼都是4倍,象棋的價錢卻不一樣?
生:雖然都是4倍,但它們的每份數不一樣,所以價錢不一樣。
師:是啊,這次雖然倍數一樣,但每份數卻不一樣,導致價錢就不一樣。
(3)出示剛才的兩個大題題目。
師:這兩個題目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求幾倍。
師:都是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我們可以用畫線段的方法來解決。這樣的問題其實是求什麼?
生:幾個幾是多少?
師:我們用什麼方法計算?
生:乘法計算。
師小結: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其實就是求幾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板書)
經過對學生的前測瞭解,藉助線段圖的直觀輔助促進學生理解倍數關係,透過題組的對比練習,幫助學生理解數量關係,促進學生構建數學模型,整節課有了這兩點的體現,學生對倍數關係的理解很到位,教學重難點得到了突破。
參考文獻:
盧琴.直觀促理解,對比促構建[J].小學數學教師,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