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求職

《幼兒教育學》案例分析題

《幼兒教育學》案例分析題

導語:對於《幼兒教育學》案例分析題,各位考生會怎樣進行分析呢?以下是小編帶來的《幼兒教育學》案例分析題,供各位參閱。

《幼兒教育學》案例分析題【一】

1、在幼兒園中,教師要學會與幼兒溝通。比如,要熟記每個幼兒名字,這樣幼兒會感到非常親切,對教師的話作出積極反應;說話的語速和語調要恰當,能引發幼兒的好奇心;與幼兒交談時,語言要簡單明確,容易被幼兒接受;說話的態度要友善,比如: “我很喜歡聽到你的描述,相信每位小朋友都會喜歡。”“你這一次比上一次說得更清楚了。”在交流的時候,教師還要注意與幼兒的目光接觸,要耐心傾聽幼兒的談話,作出積極反饋。現實生活中,有的老師能靈活運用其交流技能、有的老師則因為與幼兒缺乏有效溝通而苦惱。

請你從幼兒教師需要具備的能力出發,談談教師如何與幼兒實現有效的溝通。

2、 星期一,A老師埋怨地說:“孩子在家過了一個雙休日,再回到幼兒園後,許多良好的行為習慣就退步了,不認真吃飯,亂扔東西,活動時喜歡說話,真不知孩子在家時,家長是怎麼教育的?”站在一旁的B老師頗有同感地說:“是啊,如果家長都能按我們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們的工作就好做多了!”A老師接著說: “可這些家長不按我們的要求去做倒也罷了,還經常給我們提這樣那樣的意見,好像我們當老師的還不如他們懂得多,真拿這些家長沒有辦法……”

請你運用幼兒園與家庭相互配合的有關理論,分析和評論A、B老師的教育觀點,並具體談談家園合作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意義與目前存在的誤區。

3、 目前,我國由於升大學競爭和就業競爭的現實性矛盾,學校教育陷入應試教育的模式中,而這種競爭也影響到學前教育階段,如社會上風行的“零歲方案”、“神童方案”。一些家長和幼教機構難以擺脫這種短視的教育做法,表現為重知識灌輸輕能力培養、重智力培養輕人格因素培養等錯誤傾向。一些幼兒園迫於家長壓力或經濟利益的驅動,辦起了各式各樣的興趣班、特長班。

請你從如何正確理解我國學前教育目標這一角度分析以上現象。

參考答案及解析

1、中公專家解析: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幼兒教師要實現與幼兒的有效溝通,需要具備相應的知識與能力,包括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學等知識,以及觀察力、溝通力、組織小組活動、指導遊戲、指導幼兒行為、評價教育活動的能力等。其中,溝通能力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尤為重要。

教師與幼兒的溝通主要有兩個方面,非言語溝通與言語溝通。

(1)非言語溝通包括教師透過微笑、點頭、撫摸、蹲下與幼兒交流等。教師與幼兒的身體接觸有利於安定幼兒的情緒,讓幼兒消除緊張、感到溫暖、安全。教師可以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對幼兒的情感和感受可以獲得真實的體驗。

(2) 言語溝通是指教師和幼兒直接交談。個別或小組中的交談是幼兒分享情感、心靈交匯的重要途徑。它需要教師在抓住機會、選擇話題、引發和延續談話、激發和幼兒談話的興趣和積極性等環節上,具有靈活機智的策略、豐富的經驗技巧。教師與幼兒之間平等地、民主地交流,並且是面向全體幼兒,這樣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

幼兒教師要與幼兒實現有效的'溝通,除教師要與幼兒平等交流以外,還需要掌握一些技能:

①引發交談的技能。教師要善於抓住時機、創造氣氛,發現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將幼兒自然吸引過來。比如: “你能把你的想法告訴老師嗎?”

②傾聽的技能。用恰當的言語或非言語方式熱情地接納和鼓勵幼兒談話、提問,讓幼兒產生受到尊重的喜悅感和自信心。利用目光接觸是比較好的積極反饋方式。

③擴充套件談話和結束交談的技能。教師要學會用幼兒理解的方式引導幼兒將談話持續下去。同時,也要在適當時候結束談話,讓幼兒表現出滿足感。比如: “老師還有點事情要去做,咱們下一次再好好談談好嗎?”

④面向全體,注意個體差異。針對不同語言能力的幼兒採取不同的內容、方式進行溝通,多鼓勵、多傾聽,有效刺激幼兒交談。比如: “你這一次比上一次說得更清楚了。”

《幼兒教育學》案例分析題【二】

星期一,A老師埋怨地說:“孩子在家過了一個雙休日,再回到幼兒園後,許多良好的行為習慣就退步了,不認真吃飯,亂扔東西,活動時喜歡說話,真不知孩子在家時,家長是怎麼教育的!”站在一旁的B老師頗有同感地說:“是啊,如果家長都能按我們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們的工作就好做多了!”A老師接著說:“可這些家長不按我們的要求去做倒也罷了,還經常給我們提這樣那樣的意見,好像我們當老師的還不如他們懂得多,真拿這些家長沒有辦法……”

請你運用幼兒園與家庭相互配合的有關理論,分析和評論A、B老師的教育觀點,並具體談談家園合作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意義與目前存在的誤區。

【答案要點】

家園合作是指幼兒園和家庭都把自己當作促進兒童發展的主體,雙方積極主動地相互瞭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援,透過幼兒園與家庭的雙向互動,共同促進兒童的身心發展。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總則裡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群密切合作,與小學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在組織與實施中,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又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援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援、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家園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從家庭環境進入迥然不同的集體環境的新入園幼兒來說,家園合作的意義顯得尤為重要。

(1)家園合作有利於家長資源的充分利用。家庭是孩子成長髮展的第一個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與孩子之問特有的血緣關係、親情關係與經濟關係,使這種教育具有感染性、長期性和針對性,教育內容複雜豐富且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同時,幼兒的家長來自各行各業,可謂是人才濟濟,是幼兒園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讓家長用各自的專長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可以使他伺深層次地瞭解幼兒園、瞭解幼兒教育。

(2)家園配合一致,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發展。教師、家長均作為孩子的教育者,是對幼兒實施促進發展教育的主體,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主動與家長配合,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共同擔負幼兒教育的任務。”幼兒園要發揮主導作用,要充分重視並主動做好家園銜接工作,使幼兒園與家長在教育思想、原則、方法等方面取得統一認識,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園雙方配合一致,促進幼兒的健康和諧發展。

目前,家園合作還存在一些誤區。一是認為教師是專業教育工作者,而家長大部分不懂教育;二是家長認為自己忙,沒有時間參與幼兒園教育工作;三是教師只在知識上要求家長配合,家長也只願意督促孩子寫字、做算術題、背英語單詞;四是認為家長與老師“各司其職”,在家歸家長管,在幼兒園歸老師管。這造成了教師與家長的教育觀念、方法的脫節,直接影響到幼兒園的正常教育工作。案例中的A、B兩位教師的觀點正是否認了幼兒園與家庭的緊密夥伴關係,否定了幼兒教師、家長均為幼兒的教育主體,其觀點是片面的、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