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書筆記

文學的反思讀書筆記

文學的反思讀書筆記

我覺得一個人若是不看書,他的思想便不會前進,對許多事物也不會有太多的想法,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的文學的反思讀書筆記,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文學的反思讀書筆記一

“廣泛閱讀、仔細咀嚼”是教師成長的必要條件。我們不僅要大量閱讀文學作品,還要多讀教育教學名著。不光要讀,還要品,要思。讀書的過程就是與外界進行交往的過程,一個從狹隘走向廣闊的過程,有利於提高人的精神品位,培養教師的氣質。在沒有看《教師做反思的實踐者》之前,有許多問題,我雖然也會一閃而過,但不會有太多的深思,覺得似乎就應該如此,但在看了書之後,往往就會引起我的共鳴。把我潛意識裡的想法都喚醒,呼之欲出了。

我們老師有著不一樣的工作,因為我們工作的物件是小孩子,他們猶如一張雪白的紙,我們老師給他們繪畫上什麼顏色,他們的紙上就會有什麼顏色。孩子們在沒有上學之前他們純真、善良、好奇心強、好動,但在孩子們上了小學之後他們又有什麼變化了呢?孩子的變化是在學校之後開始以及定型的。什麼樣的老師往往會帶出什麼樣的性格的學生。一位母親曾今這樣說:“學校啊,當我把我的孩子交給你,你保證給他怎樣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給你一個歡欣誠實又穎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後,你將還我一個怎樣的青年?”是啊,這不得不是我們老師所要反思的內容。我們為孩子做過些什麼?

在孩子上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就給孩子加上了很多的枷鎖:上課不準說閒話、不準做小動作、回答問題要先舉手、上課不能趴著……這些對於上課的規矩應該還有理由可言,畢竟上課時候是一個集體,要有一定的秩序。但是下課呢?由於很多時候為了孩子的安全著想,不得不對孩子的課間活動做一些限制,特別是在孩子由於玩耍而受傷的時候,往往很多時候其他孩子就會因此而有所犧牲:若是某同學在課間玩跨步的時候骨折了,一次也許不會,但可以保證事故出現的次數多了,老師肯定會禁止孩子們玩這種遊戲;因為其他學校出現的溺水的事故多了,便更是禁止孩子們游泳,不過有一點還好,要是有大人陪伴是允許的,記得小時候的時間都是在水中度過的:捉螃蟹、抓小魚、游泳、玩水,真是沒法比啊,似乎更喜歡自己的童年;由於現在班級人數都很多,所以是不允許在班級裡追跑打鬧的……似乎不允許做的事太多了,老師的口頭禪似乎就是“不準、不允許、不可以”,孩子就是在這樣的生活中漸漸長大的,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丟失了什麼呢?我們做老師的難道不應該有所反思嗎?有,我反思了,結果是不得而終:安全和快樂,站在老師的立場肯定會選擇安全。

文學的反思讀書筆記二

今年暑假,由於身體不適,學校沒有安排我外出學習培訓,一直在家靜休。靜休生閒,同事一句話提醒了我,不妨利用此機會讀一些教育理論。於是,我有機會拜讀了肖川主編的《教師,做反思的實踐者》一書。讀完之後,收穫頗豐,感觸良深。

序言中有這樣一句話:“學校啊,當我把我的孩子交給你,你保證給他怎樣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給你一個歡欣誠實又穎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後,你將還我一個怎樣的青年?”

這是一位母親在目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學後,向學校、向教師、向社會、向歷史,說出這句人類所有的母親源自內心的問話。這句話敲打著我的心靈。是啊,作為教育的實施者,面對特殊的服務物件,我們的責任重大。我們這些教師是“將飲之以瓊漿,灌之以醍醐,還是哺之以糟粕?”我一直覺得,我還缺少些什麼。即使在我進行本科自學深造時,我感覺我那個空缺還沒有被填補。今天,從肖川先生的《序言》中我高興地發現,我找到了答案。我缺少的正是當前教師普遍缺少的一種文化精神、文化眼光,一種自覺的價值追求,一種堅定的'對於社會、人生和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一言以蔽之,缺乏“思想”。

如何成為“有思想的教師”呢?肖川在給我們找出問題癥結的同時,也給我們指明瞭發展方向,那就是:廣泛閱讀、仔細咀嚼;深入探索、自覺反思。

“廣泛閱讀、仔細咀嚼”是教師成長的必要條件。我們不僅要大量閱讀文學名著,還要多讀教育名著。不光要讀,還要品,要思。讀書的過程就是與世界進行交往的過程,一個從狹隘走向廣闊的過程,有利於提高人的精神品位,培養教師的讀書人氣質。在指導學生多讀書的同時,我們是不是也應該靜下心來,多讀一些書?學生讀書後思維異常活躍,上課時那咄咄逼人的追問可曾讓你汗顏?我們不禁感嘆,我們的書讀得太少了。

“深入探索,自覺反思”是教師自身成長的主要途徑。作為教師,教書育人的過程只有同時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育過程。教育的過程是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引領著另一個或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過程。注意,學生是不完美的,教師也是不完美的。我們往往只注意了前者,忽略了後者。因而,我們只知道爭取把更多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卻不能靜下心來反思一下自己,反思自己傳授的知識是否正確,方法是否得當,有沒有把學生的思維侷限於課堂,成為學生學習過程的遮目樹葉。

於是,作為一名“有思想的教師”,即使在當今極為功利化的教育環境中,對待每一名學生也應像龍應臺女士一樣,用堅定執著耐心的賞識目光回應天底下每一位母親那穿透時空的疑慮的眼神:“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5歲的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