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心理學

崗培作業之高等教育心理學

崗培作業之高等教育心理學

學習動機的培養和激發是兩個不同的內容。學習動機的培養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是使學生把社會和教育向他們提出的學習要求變為他們自己內在的學習需要的過程,是促使學生學習需要和興趣不斷髮展的過程。而學習動機的激發則是指在一定教學情景下,利用一定的誘因,使已形成的學習需要,由潛在狀態變為活動狀態,形成學習的積極性。下面將結合學習動機培養與激發的理論以及本人所教學科(高等數學),談談培養與激發大學生學習動機的體會

一、學習動機的培養

學習動機的培養可以利用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互動關係來實現。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是作用與反作用的關係,要想形成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良性迴圈,關鍵在於是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就感,還要改善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透過評分使不同個體差異的學生儘量都能體驗到成功。而實現這一點的最關鍵的步驟還是找出學習上的關鍵問題,填補知識技能掌握方面的空缺。

二、學習動機的激發

學習動機的激發有很多種方法,下面將結合學習動機的理論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談體會。

(一)創設問題情景,啟發學生積極思維

問題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難度,學生經過一定努力能夠達到的學習情境。在教學過程中,提出有一定難度的問題,使學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方法去解決,這時可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慾。阿特金森的成就動機理論指出,對於已學過的簡單重複的或是過難的問題,學生都不感興趣。因此,要適當安排中等難度的學習任務,構成問題情境。例如高等數學教學中,微分中值定理這一節的引入。可以先丟擲一個問題:如何利用導數的資訊來研究函式的資訊,即如何建立導數與函式的關係式?那麼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會知道函式有一階微分近似;接下來就可以丟擲第二個問題:這個近似表示式有兩個缺陷,首先是個區域性性的近似,當不在鄰域內誤差會很大,其次這是個近似式,不利於基於此的理論推導,可不可以從這個關係式的啟發中,建立更好的函式與導數的關係?實際上,一階微分近似即是用端點處的導數值近似割線斜率,那麼考慮用一個其他點的導數值來近似的話,就自然而然的可以引入微分中值定理,之後再進行嚴謹的證明。

(二)從內部動機入手,培養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行為源於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內部動機是指學習是出於對學習過程本身感興趣,學習內容本身已具有足夠的內在誘因價值,無需再借助其他外在強化物便足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行為。外部動機是出於對學習過程的結果感興趣,例如是為了得高分或得到他人的讚揚或者其他的利益關係。靠外部動機來維持學生的學習,有潛在危險性。例如,學生可能會感到自己是被人操縱的,將學習過程看作是一個交換的關係;又如,學生會把

崗前培訓作業,學習動機激發

學習看成是達到某一目標的暫時性的工具。為了考試而學習的學生不在少數,一考完試,所學所記就全部都忘記了,這種學習很難遷移到實際生活中去;而且,學生可能會過於依賴老師,缺乏學習的自覺性和獨立性,沒有培養出自學的能力。所以,教師必須從內部動機著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基本方法有以下三種:

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新的內容裡找到感興趣的東西,越能生動明確地闡明知識的意義,就越能使學生獲取知識的意願。例如,在講解極限的夾逼準則時,可以介紹在國外的教材中,稱為

Sandwich rule,既生動又形象,又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又如,對於講解函式的凹凸性與二階導數的關係這一知識點,可以用一個哭的表情和一個笑的表情臉譜幫助記憶,效果也比較好,我就聽到課後學生討論說,可以用兩個表情符號來表示其聽了這節高數課。

2. 保持學生的好奇心

在講新課的過程中,運用新異的、奇怪的、複雜的、不協調的刺激 ,可以喚起學生的認識性好奇,教師學會操縱學生的好奇心,可以極大地幫助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在高數教學中,一些新課的引入可以應用一些悖論。悖論就是不協調的矛盾的刺激,學生會產生好奇心,到底哪裡造成了矛盾的產生,而悖論的產生往往是由於當時知識體系的不完整造成的,引入的新課便可以自然地開始新知識的講解,而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也會在內在驅動力的驅使下學習新內容。

3. 將教學目標轉化成可達到的學習目標

依據成就動機理論,中等難度的任務對個體具有最大的`誘因價值,任務太難或太易都不利於激發個體的成就動機。對於不同學習動機水平的學生,要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使其成就動機得到滿足。

(三)充分利用反饋資訊,給予恰當的評定

對學生的課堂資訊進行反饋,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調整學習活動,改進學習策略;另一方面學生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或避免再犯錯誤而增強學習動機,從而保持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一般對資訊的反饋分為正反饋和負反饋,要對事不對人,可以強調細節,可談自己的感受,使得對方知道自己對對方的期待。對於負反饋,可以遵循漢堡包原則,把問題放在中間層,把表揚與鼓勵放在最外層。

(四)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美國心理學家耶克斯和多德森定律認為,中等程度的動機激起水平最有利於學習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動機激起水平與作業難度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時,要根據學習任務的不同難度,恰當控制學生學習動機的激起程度。

(五)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崗前培訓作業,學習動機激發

對結果的不同的歸因方式將導致個體不同的認知、情感與行為反應。當學生將成功歸因於內部因素時,他才會感到自豪與滿意,歸因於外部力量時會感到感激;將失敗歸因於內部因素,他會感到自責或羞愧,而歸因於外部因素,會感到生氣或憤怒。當學生將成敗歸因於穩定因素時,對未來結果的期待是與目前的結果一致的,若將成敗歸因於不穩定因素,則對以後成敗的預期影響較小。若學生認為失敗是由於不努力造成的,如果自己努力學習,並且確實有能力取得成功,則他們在以後有可能更加努力,遇到困難也能堅持;若將失敗歸因於缺少能力,即使努力也不能成功,則他們很容易放棄。所以,在學生完成一項學習任務後,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找出成敗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也應根據每個學生過去的成績差異,從有利於今後學習的角度進行歸因。一般而言,歸因於主觀努力的方面是有利的。

總之,培養和激發大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和手段有很多,教師要努力學會利用上述手段來調動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