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祝福

語文祝福優秀教學設計

語文祝福優秀教學設計

《祝福》是民國時期文學家魯迅的小說代表作之一,是魯迅第二部小說集《彷徨》中的第一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祝福優秀教學設計,歡迎閱讀。

【教學目的】

1、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認識舊社會封建禮的罪惡本質。

2、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體會並理解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教學設想:

【教學重點】

1、 塑造人物的方法

2、 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

【教學難點】

深刻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認識封建制度、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

【課時】 四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瞭解小說的情節結構

2、 初識環境描寫的作用

一、作家作品介紹

1、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學的奠基人。

魯迅的小說集有《吶喊》、《彷徨》。《吶喊》收入1918~1922年間所寫的14篇作品,保留著“五四”前後奮起呼喊的時代特色,我們在初中階段所學過的《故鄉》、《社戲》、《孔乙己》以及今後我們將要學到的《藥》、《阿Q正傳》等都選自《吶喊》。

《彷徨》收入1924~1925年所寫的《祝福》、《在酒樓上》、《傷逝》、《離婚》等共11篇小說,反映了魯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悶,表現了他不斷探索真理、尋找出路的可貴精神。《祝福》是我們在中學階段所學魯迅小說中唯一一篇選自《彷徨》的。

魯迅的小說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精神;他學習西方小說結構經濟、靈便、多樣的優點,打破中國傳統的章回小說單一的形式,創造了中國現代小說的新形態。魯迅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文學大家,為中國現代文學的藝術殿堂塑造了第一批不朽的典型形象,如阿Q、閏土、祥林嫂、呂緯甫、子君、孔乙己、四銘等。

2、魯迅作品

小說集吶喊野草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

雜文集華蓋集 華蓋集續編 南腔北調集且介亭雜文而已集二心集 墳 熱風

3、魯迅:由《吶喊》而到《彷徨》

①複習:《吶喊》命名的原因以及其中重要的作品

題《吶喊》:抗世違世情。積毀可銷骨,空留紙上聲。

《吶喊》命名的原因:一,為喚醒沉睡的民眾而吶喊;二,為革命前驅者吶喊助威。 “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再寂寞裡賓士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

重要作品:《狂人日記》、《阿Q正傳》、《故鄉》、《孔乙己》、《一件小事》等。

②《彷徨》簡介:

初版封面:《彷徨》的封面,陶元慶用橙紅色為底色,配以黑色的裝飾人物,畫著一個正在下山的太陽,不規則形狀的太陽帶來微微的光亮,但又讓人感到些許不安,三個人在比自己的帽子還高的凳子上,似坐又似行。滿幅畫面被緊張的情緒所包圍,將“彷徨”表現得恰到好處,又耐人尋味。

題《彷徨》:寂寞新文苑,平安舊戰場。兩間餘一卒,荷戟獨彷徨。

主要作品:《祝福》、、《在酒樓上》、《傷逝》、《離婚》、《示眾》、《長明燈》等。

參考資料:公冶《孤獨的彷徨者》:?人都有彷徨的時候。孤獨無依,進退失據,謂之彷徨。魯迅曾經是彷徨的,至少在寫《彷徨》的時候。寫《彷徨》時,他才四十四五歲,還不是大智者。因此他彷徨。那時,他滿懷希望,或者說曾經滿懷希望,然而這希望,最終是破滅了。他看不到有更好的出路,出路似乎總是在未來,而不是現在。於是,他就彷徨。於是,他就寫了關於?彷徨?的小說。與其說是彷徨,不如說是無奈。生的無奈。?

張宗剛在《偉大的靈魂探秘——解讀魯迅》(《名作欣賞》2001年5期,總第126期)一文中對《彷徨》的評價是?色貌如冰,肝腸似火?。他還說:?所屬望者殷,所挾持者遠,這是魯迅的深刻。……他(指魯迅)像一隻失群的飛鴻,在浩渺的天空飄飄蕩蕩,無所歸依;孤獨寂寞的內心體驗,遂外化和昇華為一種巨大的創造欲:他用手中的勾魂攝魄之筆,繪出無數舊時代的圖景,意態生動,悲壯無匹。其中,對自由的探討,對人性的掃描,對弱者的關注,對時俗的思考……無不憂憤深廣,啟人心扉,以其‘智慧的痛苦’,達到和進入了史詩的層次,從而冠絕一代,獨步千秋。?

二、匯入

請問在坐的女孩子們,你們有沒有名和姓?

可是在舊社會,有好多生活在最底層的女人就都沒有名字,他們地位低賤,連享有名和姓的權利也沒有,只能作為男人的附庸而存在。

從字形的角度講解“女”“婦”和“取”三個字。

三、寫作背景介紹

1、《祝福》寫於1924年,反映的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農村婦女的悲慘命運。

1911年的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並沒有從根本上摧毀封建制度的經濟基礎,所以中國仍舊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壓迫之下,依然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政權還是掌握在地主階級和官僚買辦的手裡。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向來是束縛中國人民特別是農民的繩索,而農村的勞動婦女所受的壓迫最深,痛苦最大。她們不僅沒有地位,而且沒有人身自由;如果是再嫁寡婦,就更受人歧視,甚至連勞動和生活的權利也被剝奪了。 《祝福》透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反映出舊社會中千千萬萬勞動婦女共同的悲慘命運:肉體遭受壓榨、蹂躪,精神也受到摧殘和毒害。 魯迅透過祥林嫂的故事所顯示出的摧殘和殺害勞動人民的有形和無形的刀子,有些也正屬於魯迅所要探索和要改造的“國民性”,其實所謂“國民性”正是長期封建統治造成的。作者懷著對勞動人民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揭露吃人的社會制度和舊禮教的罪惡,以喚醒人們來“掃蕩這些食人者,掀掉這筵席,毀壞這廚房”(《魯迅全集》第一卷《燈下漫筆》)。

四、題解

關於“祝福”:“祝福”是舊時浙江紹興一帶曾經流行過的一種迷信習俗。每當舊曆年底,地主和有錢人家舉行年終大典,殺雞、宰鵝、買豬肉,並將三牲煮熟,作為“福禮”,公頃天生和祖宗享用,感謝他們保佑當年平安,並祈求來年幸福。

五、快速閱讀,整體感知,理清小說思路

1、 疏通字詞、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