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場健康

秋季養生的指南

關於秋季養生的指南

秋季飲食防燥滋陰

秋季,氣候變涼,空氣中普遍缺乏水氣,食養以防燥滋陰、養腎潤肺為主。在飲食上,應少吃辣椒、蔥、韭菜、蒜等辛辣食物,多吃芝麻、糯米、蜂蜜、甘蔗、菠菜、白木耳、梨、鴨肉、乳品等柔潤食品。

主動飲水除秋燥

中醫認為一年四季的氣候特點與五臟六腑存在密切的關係。而在秋季,空氣中的水分含量漸漸減少,溼度降低,燥是主要的氣候特點。秋燥可以讓所有人出現口咽、面板等部位乾燥,主動飲水是防秋燥的最佳方法。

飲食上宜多選食一些生津潤肺、養陰清燥的食品,如梨、蘿蔔、芝麻、銀耳、藕、香蕉、蘋果、橄欖、獼猴桃、枇杷、蜂蜜、鴨肉及新鮮蔬菜。以上蔬菜富含水分,酸甜可口。儘量減少大辛大熱、麻辣煎烤等燥熱性食物的攝入,如辣椒、姜蒜、羊肉、牛肉、滷菜、五香粉、茴香等。

以上有益食物中,以梨為最佳。中醫認為,梨味甘性寒,具有生津止渴、養陰潤肺、化痰止咳、滋膚美顏之功效,是抵禦秋燥邪氣,保養肺臟的精品之果。而且秋天梨類屬於時令水果,產品豐富,價廉物美。

初秋要進補但不宜大補

秋季適度進補,是恢復和調節人體內臟器官機能的`最佳方法,也為人體迎接寒冬的考驗奠定基礎。秋季進補調理大法主要是“潤肺、養肺”。人們除了可以到醫院吃一些防治秋燥的膏劑外,也可以自己熬一些簡單的膏方,以秋季進補。

秋季進補切忌溫燥,比如說人參、鹿茸、海狗腎、狗肉、羊肉等等,不可列為秋令進補藥物和食物。有人食用人參燉老母雞進補,卻導致鼻孔出血,以上所說的鹿茸作用更強,因此,秋季進補最好還是在醫生指導下,根據個體的具體情況進補。

早睡早起防止感冒

秋天穿衣要適度。俗話說,春捂秋凍。除早晚氣候稍涼需添衣服外,一般不宜過快地增添衣服。適當凍凍,可提高面板和鼻黏膜的耐寒力。但是,凍要凍得有度,倘若秋末氣候涼寒,則應及時新增衣服。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需穿棉。特別是重病、痼疾之人更應適時增衣,以防寒邪內侵、著涼感冒或腹瀉。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突然降溫後往往會誘發中風或心肌梗塞;風溼病人、慢性支氣管炎、喘或胃、十二指腸潰瘍等患者都要倍加註意,謹防秋季氣溫驟降時舊病復發。

還應該早睡早起。早睡可以“收斂神氣”、“使志安寧”。早起可“使肺氣清”。床不宜過硬,也不宜過軟。老人、小孩在秋季最好睡木板床;被子軟硬適中;床上的墊毯、被套要清潔。

積極參加健身運動

秋季天高氣爽,是人們戶外活動鍛鍊和旅行的大好時光。應根據各自的體質、興趣和愛好,積極參加一些體育活動,如做操、打拳、慢跑、散步、爬山、登高、練氣功等。

運動時,衣服可酎情穿單薄些,以免出大汗,也有利於提高耐寒能力。運動宜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如走步、太極等),適時有度、循序漸進。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運動的幅度、強度都要量力而行。當週身微熱,尚未出汗時就可以停止,以保證陰精的內斂,不使陽氣外耗。如果鍛鍊後十分疲勞,休息後仍然身體不適,如頭痛、頭昏、胸悶、心慌、食慾不振,那麼您的運動量很可能過大了,下一次運動量一定要減少。

運動後一定要多喝開水,多吃梨、蘋果、乳類、芝麻、新鮮蔬菜等養陰食物。

清靜養神排除抑鬱

“秋風秋雨愁煞人”,在秋天裡,到處是一派肅殺的景象,人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因景觸情,往往會產生淒涼、憂鬱、悲傷等傷感情緒。中醫學也認為秋應於肺,在志為憂,如再遇上不稱心的事,極易導致心情抑鬱。

怎樣克服這些低落情緒呢?其一是要讓陽光圍繞著你,在工作場所,要爭取照明充分;第二,當情緒不好時,最好的方法是轉移一下注意力,去參加體育鍛煉,如打太極拳、散步等,或參加適當的體力勞動,用肌肉的緊張去消除精神的緊張,這是因為運動能改善不良情緒,使人精神愉快。有條件的最好去旅遊,去遊山玩水,因為臨水使人開朗,遊山使人幽靜,泛舟水中,怡然自得,年輕的攀山登巖,礪煉意志。此外,還可採取琴棋書畫易情法,聽一聽音樂,欣賞一下戲劇,或觀賞一場幽默的相聲,這樣,苦悶的情緒也隨之而消。在這裡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秋天精神調養的原則,即要做到清靜養神,而要達到這一點,辦法是儘量排除雜念,以達到心境寧靜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