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最新文學概論形成性考核冊作業答案

最新2014年文學概論形成性考核冊作業答案

文學概論作業1

1、閱讀一部論述清晰而又平易近人的文學理論著作,如童慶炳編著的《文學活動的審美維度》,初步理解文學理論的基本知識,從而激發學生對文學理論的興趣。完成以下幾項任務:

(1)書中闡述的理論問題,哪幾點給你的印象最為深刻,請列出三種以上觀點:

童慶炳編著的《文學活動的審美維度》一書,是運用審美學的方法對文學活動的各個環節作了深人探討,揭示了大學的審美本質、文學創作的藝術規律、文學作品的審美結構和文學接受的藝術規律。

在《文學活動的審美維度》中,文學本質論的歷史回顧、文學創作的藝術規律、文學作品的審美結構方面對我的印象最為深刻。

談到文學的本質,文學是人的本質力量的物件化,使一種藝術生產過程,在文學的外殼形式下展現著內在的作為主體的“人”的情趣和意志。我認為文學的本質如果泛化的講是一切文明的本質,再細化精確那麼就是人的力量的一種確認。

文學創作的藝術規律,對於規律而言是一切作品的共有的一個特性,對於文學我們透過表現手法、寫作手法、體裁樣式,以及題材的選擇構成了一類作品的本質,掌握這些本質的東西對於我們的感知、閱讀是一種促進。對於我們的創作也是一種無形的提升。

論及文學的結構,在結構主義認為,結構就是自足,結構一旦獨立存在就可以給我們造成一種內在的、不變的閱讀效果。我們在這裡看到的是文學的表層結構和文學的深層結構。對於表層結構我認為應該是我們平常視野(視角)的一種對於文章的結構安排發展,而對於深層結構我們應該看到它的內在因素的聯絡和導致這一個結構的深層次的文化底蘊。

(2)書中涉及到的具體文學作品,你閱讀過幾部,以其中一部為例,說說你的.大致印象。

在書中涉及的眾多文學作品當中,對於《巴黎聖母院》的印象最為深刻。

《巴黎聖母院》(1831)是雨果浪漫主義小說和美醜對比原則的美學主張得到極大發揮的代表之作。它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爾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在這部小說中給閱讀者的視覺和感知上造成了一重陌生化的閱讀期待。

(3)和同學或老師進行一次交流,談談你學習這門課程的想法,列出你認為學習這門課程的幾個難題。

對於《文學概論》這門課程的學習,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個難點:文學本質論、文學創作論、文學反映論、文學接受論和利用中外好的先進的理論來分析我們現存的手頭上能看到的作家、作品。最終達到理論和具體作品分析相得益彰的效果。

2、語言在文學中存在方式與普通語言中的存在方式是不一樣的,請結合具體文學作品,用文學基本屬性概念中,文學呈現為語言蘊籍的觀點闡釋文學語言的蘊藉性特點。

文學呈現為語言蘊藉,文學是以語言為基本的符號形式的,可以說語言是文學的一種最基本的屬性。語言在文學中的存在方式與在普通語言中不同。普通語言往往簡練實用、明白易懂;而在文學中,語言卻總是有所蘊藉。“蘊藉”往往被用來指文學作品中那種意義含蓄有餘、蓄積深厚的語言狀況。比如艾青的《我愛這土地》讀者要了解詩人詩裡表達的意義”我愛這土地”,就必須專心閱讀他寫的全部詩句,如果離開了詩人精心設定的語言系統,是無法知曉他內心要說的東西的。可以肯定地說,在任何情況下,無論是詩人寫詩、小說家寫小說,都必須透過媒介而閱讀語言。正是透過語言系統並且在語言系統中,文學形成了一個與現實世界不同的完整意義世界。文學語言的語言性是指文學必須透過語言來表達意義。所以,語言是文學的又一基本屬性。當然並非一切的語言作品都可以成為文學。文學的語言應當具有一定的“文采”。這裡的“文采”,約略相當於今天所說的語言的形式美。這與西方的“美的藝術”中的“美”的含義是相通的。

文學的語言與普通的訊息性語言或科學語言不同,不只是要傳達訊息或者表述概念,而是要充分地運用語言本身的特性而造成富於美感效果的組織。在這個意義上文學並不是要泛指一切語言性符號,而是特定地指具有一定文采的語言性符號。《我愛這土地》的“文采”,正突出體現在:它的語詞和語句的獨特選擇和組合,渲染出一種強烈的表達效果。詩人設想自己是一隻鳥,用“嘶啞的喉嚨”歌唱。“嘶啞”一詞,表明它的喉嚨並不圓潤、清亮、婉轉,而已遭受挫折,所以是受損傷的喉嚨。那麼,這受損傷的喉嚨急切地要歌唱什麼呢?緊跟著是三個“這......”式排比句:“這被暴風雨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湧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和“這無止息地吹颳著的激怒的風。”這裡的排比句富有文采,而且成功地渲染了詩人對於“土地”的熾熱的情感。

閱讀過程中,讀者固然可以滿足於語言表層意義的解讀,但是隻有深入表層以下繼續頻度,那樣的話才能真正發現詩的內質,當然,這樣理解並不意味著最後的理解,不同的讀者完全可能從中“讀”出不同的意義。其實這首詩的表層意義與深層意義組合的語言蘊藉情形,在文學中具有一種普通性。詩如此,小說、散文和劇本也是一樣。這表明,文學具有一種語言蘊藉屬性,它可以透過表層意義而呈現深層意義。語言蘊藉,表示文學作品語言的蘊藉深厚狀況,即是指語言的表層意義和深層意義的持續生髮和衍生狀態。持續生髮和衍生,是說透過語言的表層意義可以持續不斷地牽引出深層意義,而這些深層意義之間可以彼此不同。可見,語言蘊藉是說一種具體的語言表達可以蘊藉著多重不同的意義。文學正具有這種語言蘊藉性。

3、結合實際,談談你對高雅文化與大眾文化文字的認識

(1)高雅文字是體現知識分子的個體理想性深思、社會批判或美學探索旨趣的文學文字。具體表現為:語言形式創新、社會關懷、個性化趣味。對於語言的形式創新,是說高雅文化文字總是善於總結前人的語言形式慣例,發現其中的傳統活力和弊端,並從民間文化和大眾文化中吸取資源,從而力求做出新的原創性努力。比如,白居易的詩歌,它作為高雅文化文字是毋庸置疑的,而它的在語言上汲取百姓生活的豐富的營養更是不可忽視的。

社會關懷,知識分子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以強烈的責任感自覺地關心社會問題,尤其表現為不顧或衝破僵化文化控制而執意針砭時弊、揭露矛盾。知識分子創造的高雅文化文字就往往體現在這一方面。比如杜甫的詩、魯迅的雜文和小說等等。

個性化趣味,是指高雅文化文字在關注社會、注意語言創新的同時往往以自己獨特的視角來關注人生、個體命運、社會現實。比如同樣是寫歷史,司馬遷和司馬光的寫同一段歷史的視角、旨趣都是不同的。

(2)大眾文化文字是工業化和都市化以來運用大眾傳播媒介傳輸、注重滿足普通市民的日常感性預約需要的一種文化文字。其主要特徵是:資訊和受眾的大量性;文體的流行性和模式化;故事的型別化;觀賞的日常性;效果的愉悅性。比如我們大家熟悉的武俠小說,既有這麼一句概括的語言:”不是美女愛英雄,就是奸臣害忠良。”武俠小說往往構成了一種流行性的敘事模式,故事型別化,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消遣愉悅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