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藝術

電大藝術學概論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電大藝術學概論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2010年春藝術學概論形成性考核冊參考答案(電大藝術學概論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一)

1、客觀精神說:認為藝術是“理念”或客觀“宇宙精神”的體現。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是較早對藝術的本質進行哲學探討的學者。柏拉圖認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藝術世界僅僅是第三性的。

2、主觀精神說: 認為藝術是“自我意識的表現”,是“生命本體的衝動”。德國古典美學開山鼻祖康德認為,藝術純粹是作家藝術家們的天才創造物,這種“自由的藝術”絲毫不夾雜任何利害關係,不涉及任何目的。他強調藝術創作中,天才的想象力與獨創性,可以使藝術達到美的境界。康德的這種意志自由論成為後來的唯意志主義的思想來源之一。

3、“模仿說” 或“再現說”。認為藝術是對現實的“模仿”,是“社會生活的再現”。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在人類思想史上第一個以獨立體系來闡明美學概念,成為希臘美學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認為藝術是對現實的“模仿”,藝術的這種“模仿”功能,使藝術比它所“模仿”的現實世界更加真實。

4、形象性: 藝術的基本特徵之一是形象性。哲學、社會科學總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來反映客觀世界,文學、藝術則是以具體的、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和表現藝術家的思想情感。各個具體藝術門類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具有不同的特點,如雕塑、繪畫、電影、戲劇等門類的藝術形象,欣賞者可以透過感官直接感受到,而音樂、文學等門類的藝術形象,欣賞者必須透過音響、語言等媒介間接地感受。但無論怎樣,任何藝術都不能沒有形象。

(二)

1、藝術本質問題的科學理論基礎

人類社會生活從總體上可以劃分為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兩大組成部分。藝術生產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馬克思提出了“藝術生產”的概念,將“藝術”與“生產”聯絡起來,從生產實踐活動出發考察藝術問題,把藝術看作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在美學和藝術史上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創舉。

2、“藝術生產”理論給藝術學研究提供了哪些啟示?? 第一,藝術生產理論揭示了藝術的起源、性質和特點。

首先,從藝術的起源看,藝術生產本身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才從物質生產中分化出來。人類最初的藝術品常常同生產勞動實踐有著直接的聯絡,它們或者是勞動工具如精緻的石器、骨器等,或者是勞動成果如用來作為裝飾品的獸皮、獸牙、羽毛等。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藝術生產逐漸獨立出來。藝術起源可能有多種多樣的原因,但歸根結底,以勞動為前提,以巫術為中介,藝術的起源離不開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

其次,從藝術的性質和特點看,藝術作為審美主客體的最高形式,一方面是客觀社會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又凝聚著作家藝術家主觀的審美理想和情感願望。藝術美既有客觀因素,又有主觀因素,透過作家藝術家的創作活動互相滲透、彼此融合,並透過物態化形成具有藝術形象的藝術作品。

第二,藝術生產理論闡明瞭兩種生產的“不平衡關係”。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其發展不能脫離一定時代的物質生產條件。藝術的發展,總是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上形成的。藝術生產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19世紀的俄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普希金《葉甫蓋尼.奧涅金》、陀斯妥也夫斯基、列夫.托爾斯泰;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杜勃羅留波夫;果戈理、契訶夫;柴柯夫斯基、穆索爾斯基、科薩柯夫“強力集團” ;列賓、蘇里柯夫;《天鵝湖》、《睡美人》)

第三,藝術生產理論揭示了藝術系統的奧秘。藝術生產理論把藝術創作--藝術作品--藝術鑑賞這三個相互聯絡的`環節,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來研究。藝術創作是藝術的“生產階段”,是創作主體(作家、藝術家)對客體( 社會生活) 能動反映的過程。藝術作品是藝術生產的“產品”。

3、藝術形象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任何藝術形象都離不開內容,也離不開形式,必然是二者的有機統一。藝術欣賞中,首先直接作用於欣賞者感官的是藝術形式,藝術形式所以能感動、影響人,是由於這種形式生動鮮明地體現深刻的思想內容。

20世紀30年代魯迅先生在上海中華藝術大學作演講時,曾經將兩幅畫來進行對比。其中一幅是法國19世紀畫家米勒的代表作《拾穗者》,另一幅是當時上海英美菸草公司的商業廣告畫月份牌《時裝美女》。雖然這些時裝美女畫畫得

很細,在色彩和線條上頗費了些工夫,但這些畫只是一個廣告,簡直不能稱作藝術品。

(三)

1、藝術的審美性

藝術一個基本特徵是審美性。從藝術生產的角度看,任何藝術作品都必須具有兩個條件:其一,它必須是人類藝術生產的產品;其二,它必須具有審美價值,即審美性。正是這兩點,使藝術品和其他一切非藝術品區分開來。

2、 藝術的基本特徵之一是形象性。哲學、社會科學總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來反映客觀世界,文學、藝術則是以具體的、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和表現藝術家的思想情感。各個具體藝術門類,它們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可以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如雕塑、繪畫、電影、戲劇等門類的藝術形象,欣賞者可以透過感官直接感受到,而音樂,文學等門類的藝術形象,欣賞者則必須透過音響、語言等媒介才能間接地感受到。任何藝術都不能沒有形象。 ??

1)藝術形象是客觀與主觀的統一。 ?

?2)藝術形象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

3)藝術形象是個性與共性的統一。

藝術的另一個基本特徵是主體性。如前所述,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藝術生產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決定了藝術必然具有主體性的特徵。藝術要用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但這種反映絕不是單純的“模仿”或“再現”,而是融入了創作主體乃至欣賞主體的思想情感,體現出十分鮮明的創造性和創新性。因而,主體性作為藝術的基本特徵之一,體現在藝術生產活動的全過程,包括藝術創作和藝術欣賞。

1)藝術創作具有主體性的特點。 ?

2)藝術作品具有主體性的特點。 ?

3)藝術欣賞具有主體性的特點。

藝術第三個基本特徵就是審美性。從藝術生產的角度來看,任何藝術作品都必須具有以下兩個條件:其一,它必須是人類藝術生產的產品;其二,它必須具有審美價值,即審美性。正是這兩點,使藝術品和其它一切非藝術品區分開來。 ?

1)藝術的審美性是人類審美意識的集中體現。 ?

2)藝術的審美性是真、善、美的結晶。

3)藝術的審美性是內容美和形式美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