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小班下學期區域總結

小班下學期區域總結

[篇一: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區域遊戲是在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指導下,使兒童的認識水平、個性品質、社會化能力得到積極主動發展的重要物質條件。結合主題活動開展自主遊戲,為幼兒提供豐富有效的材料,引導幼兒在自由、寬鬆的氣氛中主動探索、學習,區域遊戲是體現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育於遊戲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

本學期,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班開設了娃娃家、數學區、超市、閱讀區、表演區,堅持每天開展遊戲活動,指導幼兒動手、動腦,積極地與材料相互作用。現將半年來的活動情況作一簡單總結。

一、材料的投放

1、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投放材料。

如果在活動區內提供的材料難度相同,對於一部分幼兒可能過於簡單,容易完成,這樣就會使其失去興趣,不利於其進一步發展。而對於另一些幼兒可能又太難,透過努力卻達不到,這樣也會使其失去興趣。因此,我們在瞭解每個幼兒發展水平的基礎上,考慮個體和個性差異,在活動區內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兒選擇。如:在美工區投放摺紙材料,讓幼兒練習能折雙三角物體時。教師就可以投放利用雙三角原理摺疊的難易程度不同的多種物體,讓幼兒自由選擇。這樣每個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就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2、家園合作協調一致,共同準備活動材料。

在這個學期的區域活動中,我們有部分的材料是來自對各自幼兒家庭的廢物蒐集。比如瓶子、種子、絨線、蛋殼等等,都來自幼兒和家長的共同收集。幼兒對各自帶來的東西都很感興趣,我們投放以後,都紛紛去嘗試著玩。這樣,在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園之間的聯絡也進一步緊密。

3、區域材料能做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

我班能把區域活動做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環節,及時地把主題活動進行過後的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們在區域活動中繼續進行相關的主題探索與操作活動。美工區裡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題活動開展後投放的,這樣幼兒基本都瞭解了怎樣操作,也更感興趣了。

二、幼兒在活動中的發展

1、給幼兒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表達和表現。

我們常常在一旁無聲地觀看孩子們的表演,儘量不去打擾到他們,充分滿足了幼兒表達和表現的需求,對幼兒的全方位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

2、仔細觀察幼兒發展中的個體差異,對活動作出相應的調整。

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在發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們在數學區設計了“玩牌比大小”的活動,能力較好的幼兒既能按照規則玩一個一個比,還能自己創出兩個兩個或三個三個比;但是有幾個幼兒不會玩,還有對活動不感興趣。於是我們就針對這樣的差異性作出調整。我們把“比大小”該成了“排小魚”的遊戲,當牌排到相同的點數時,就可將相同點數之間的牌全部吃掉。更改遊戲規則後,能力差的幼兒也都想到數學區遊戲了,還自己比起誰贏的牌多呢。

三、良好的師幼互動

1、隨時觀察幼兒活動的情況,給予及時的引導、幫助,滿足幼兒的需要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能夠留意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操作情況和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去,與孩子們一起探索、操作、發現、討論、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孩子們的主導地位,而不是在發現問題時,把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強加與孩子。

2、用兒化的評價語言促進區域活動更好地開展。

如果有必要,我們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間去,瞭解他們的玩法、規則意識等,我們還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兒化的語言對幼兒進行評價,並努力使每個幼兒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透過努力,我班的區域活動在受到家長領導的好評,雖然孩子的遊戲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還是存在著問題,如在手工區活動時,有的孩子會相互模仿,動腦不夠;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語言還欠缺;在表演區域中,我們準備的道具還不能滿足每個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學期的遊戲開展過程中,我要對這些問題制訂出針對性的計劃和方案,讓每個孩子在愉快的遊戲活動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遊戲水平上升一個新的臺階。

[篇二: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一、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概念與活動方式

幼兒園區域遊戲是當前幼兒學習的一種途徑,也是推進幼教改革的一種教育活動新形式。區域遊戲立足於幼兒,能讓幼兒充分體驗和探索,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和主體性,也是對幼兒進行個別化教育最佳手段。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透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為幼兒創設一個與他們發展相適應的區域遊戲環境,能給幼兒營造一個更為自由發展的空間。

所謂區域活動,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內,設定各種活動區,讓幼兒按自己的興趣和意願選擇活動內容和方式。所謂活動區(或活動區域)就是利用活動室、睡眠室、走廊、門廳及室外場地,提供並投放相應的設施和材料,為幼兒創設的分割槽活動的場所。如把活動室劃分為若干個區域,把幼兒活動材料按類別分別放人這些區域,並設有屏障構成若干個相對固定的半封閉區域。

目前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方式大體可分為三種。

1、把區域活動視為分組教學的一種形式。教師重點在一個區域指導一組幼兒學習新內容,其餘的幼兒或者在其它區域作自己喜歡的事,或者按教師預先提出的要求複習(包括應用)以前學習過的內容,然後交換。

2、把區域活動視為集體教學(上課)的延伸。其因指導思想的不同分為三類:(1)考慮到集體教學不容易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故在集體教學之外,利用幼兒的`其它自由活動時間,在相關的區域對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幼兒作些必要的輔導;(2)有些內容的教學(如有些主題活動)需要多種活動形式配合或補充才能完成,才能加深印象,促進幼兒理解和應用;(3)有時由於教學裝置的不足,做不到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教師只能在課上演示,課後把操作材料投放到有關的區域,讓幼兒自由操作。

3、把區域活動視為在集體活動之外為幼兒創設的一種自由活動的形式。幼兒可按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活動的內容、材料和玩伴,透過遊戲和自由交往獲得課堂上得不到的有關經驗。

二、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創設與指導

1、圍繞目標創設活動區域

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兒童的知識構建,必須由兒童透過自己的操作活動去完成。因此,活動區域的創設不僅僅是多增設一個區,而更重要的是創設能鼓勵幼兒自由選擇、便於操作、大膽探索的環境,更好地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活動區域的設定要體現這一目標,在觀察瞭解幼兒的基礎上力求使區域活動的內容、材料緊緊圍繞這一目標,並根據這一目標決定活動區域的種類。這要求教師既要對各類活動區域的功能有清楚的認識,也要準確瞭解幼兒的興趣、水平和需要。活動區的預設和生成是相輔相成的,計劃應有彈性,根據孩子的需要與興趣的轉移應該隨時調整。記得玩娃娃家時,許多幼兒喜歡做飯,我們靈機一動,何不開家“小飯店”?於是在我們的提議下,幼兒從家裡帶來許多“鍋碗瓢盆”和飲料瓶、奶瓶、蛋糕盒等物品,我們的“小飯店”和”海陵早茶店”開業了!許多幼兒爭著當小廚師、服務員或小客人,這裡每天人頭攢動,“生意興隆”……活動區域的大目標明確後,可根據幼兒的基本發展水平、階段性的教育目標和主要任務,以及幼兒之間的個別差異,擬定各區的具體目標。其原則如下:

(1)活動區域的活動材料要緊扣目標。根據目標提供操作材料,以便吸引幼兒,使幼兒能自覺、主動地去獲得感性的知識,促進幼兒的發展,達到教育目的。

(2)同一內容,各年齡班級制定的活動目標各不相同。幼兒園各年齡班級幼兒現有的活動能力和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同一種活動區域的同一種活動內容在各午齡班的活動目標是不同的。這樣既滿足了不同年齡層次幼兒的探索願望,同時也能充分發揮材料的教育功能。

(3)活動區域的目標儘可能與正規性活動目標相聯絡。在制定各活動區域的具體目標時,最好能聯絡教學活動,使非正規性活動與正規性活動結合起來。當然這種結合必須是自然而不是勉強的,本質而非形式的。

2、根據幼兒發展規律和發展水平提供材料

有關研究發現幼兒的競爭性、侵犯性和破壞性行為在空間小、活動材料貧乏的情況下出現的頻率明顯高於空間大、活動材料豐富的情況。因此,在活動區域的材料提供上應根據幼兒發展規律和發展水平做到多層次多側面,儘量要豐富多彩。

(1)圍繞同一教育目標提供多種材料。幼兒對新鮮、變化的事物較易產生興趣。因此,應根據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在完成某一教育目標時所設計、提供的材料力求做到角度不同、充分多樣,以滿足幼兒反覆操作的需要。

(2)根據不同教學內容、知識層次及時變換與之相應的材料。在活動中要讓幼兒保持新鮮感,樂於動手動腦,提高學習興趣,更主要的是要適應幼兒不斷髮展的需要,開發幼兒的“最近發展區”。

(3)根據不同發展水平的需要提供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材料。讓每個幼兒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應及時觀察、分析幼兒在各個領域的發展情況,根據幼兒個體發展差異,為幼兒設計、提供多層次、不同要求的材料,讓幼兒量力而行,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都有表現能力和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從而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3、區域活動過程中教師的指導

教師在活動區域除了提供多種多樣符合幼兒需要、興趣的材料外,要給予幼兒較大的自由度,保證幼兒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自由活動,讓幼兒在寬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教師則當好幼兒的參謀和助手,根據需要提供適度的幫助。教師在指導區域活動時,始終要清楚自己應處的位置,扮演好觀察者和指導者的角色。

要指導幼兒,首先就要了解幼兒。要了解幼兒,就要透過觀察。觀察要有目的性和連貫性,經過多次觀察,才能正確估計幼兒的活動水平。由此教師應考慮兩個問題:一是什麼因素影響幼兒的發展?二是教師如何幫助每個幼兒發展?

瞭解幼兒以後的指導可以採用以下兩種方法,即個別指導和共同參與。教師對幼兒活動的具體參與指導和幫助,可促使幼兒活動水平不斷提高,活動內容更加豐富,並收到更大的教育效果。所謂“參與”即教師在適當的時候以平等的身份和幼兒一起活動。這裡,參與的時機是很重要的因素,能在正確時機進入並參與幼兒的活動可以擴大及豐富幼兒活動內容。但如果時機不對,可能會使幼兒中止她們的活動。因此,教師應事先觀察,再決定是否加入或何時加入。

區域遊戲的開展,對每個幼兒個性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讓我們創設最最佳化的環境,使之更接近幼兒的“最近發展區”,為幼兒營造一個更為自由發展的空間。

[篇三:幼兒園大班區域活動總結]

區域活動是適合孩子又為幼兒所喜歡的活動,我們班根據本班幼兒的特點和愛好為幼兒創設了愛心醫院、迷你書屋、手工diy坊、科學探索區、美術畫館、建構區、娃娃銀行。

愛心醫院:我們為愛心醫院增加了醫院規則,給藥品進行了分類,為不同的角色製作了工作牌,為病床做了床單、枕頭,收集了藥盒並重新進行了佈置。

迷你書屋:為迷你書屋更換了新書架,增加了遊戲規則和要求,帶領幼兒自制了若干本小書,並製作了書籤、借書卡等。

手工diy坊:為幼兒準備了橡皮泥、水彩筆、油畫棒31份,紙杯、彩紙、紙杯、瓶子、刺繡、不織布、隔熱墊等材料供幼兒手工製作。

科學探索區:為幼兒準備了多米諾骨牌、有趣的電話、燈泡亮了、滾滾輪、水的沉浮、磁鐵、小鳥進籠、靜電實驗、旋轉玩具、有趣的紙橋為幼兒進行科學探索活動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美術畫館:為“畫家”準備了繪畫材料,為開畫廊的“老闆”準備了“資金”。

建構區:為幼兒準備了大插片、小插片、智力棒、插管、水管工等。

娃娃銀行:為幼兒準備了櫃檯、錢櫃、各種鈔票若干張、存摺32份。

透過努力,我班的區域活動在園內評比中獲得一等獎,雖然孩子的遊戲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還是存在著問題,如在手工diy坊活動時,有的孩子會相互模仿,動腦不夠;在下學期的遊戲開展過程中,我要對這些問題制訂出針對性的計劃和方案,讓每個孩子在愉快的遊戲活動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遊戲水平上升一個新的臺階。

[篇四: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區域活動,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的目標和幼兒發展的水平,有目的地的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的方式進行個別化的自主學習的活動。現將我園近幾年來區域活動的開展做如下總結:

一、創設良好的區域環境。

新<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透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區域設定的規劃和環境創設要根據教育目標、教育內容的具體要求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來做整體的安排,應一切從幼兒的水平和發展需求出發,要讓幼兒做主,讓幼兒成為區域的主人,由幼兒決定怎樣佈置是否會直接影響他們自由交談展開的程度。在區域環境的創設中既要考慮到幼兒之間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間互不干擾,從而使幼兒能專注投入某一活動,充滿自信地探索問題。

我們的區域設定在由教師與幼兒共同商量確定下,採用固定與靈活設定相結合方式,創設豐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選擇自由度的區角,讓每個幼兒有機會自由選擇,用自身的方式進行學習。例如大班具體設定了以下區域:“生活區”:用筷子夾珠子種子、扣紐扣、繫鞋帶、編辮子、織衣服、縫衣服、蔬菜削切搓加工等;“數學區”:用小石頭數數、用小木棍排序粗細長短、加減編應用題等;“表演區”:蚌殼做成沙球,竹筒做成雙響筒,竹塊做成快板,啤酒殼做成響鈴,奶瓶做成腰鼓等進行打擊樂;用樹葉、芭蕉葉、包裝帶、袋子等做成各種服飾進行表演;“操作區”:用乾花、乾草製作賀年片、用種子粘成各種物品、用火柴棒粘成各種物體形狀、製作小陀螺等;“科學區”裡提供樹葉變色、物體沉浮、用品彈性、餅乾麵包桔子皮食物發黴等等。

活動區設定是要善於利用班級環境的地理因素,儘可能地使活動動靜分割槽:一般將較為安靜的區域安排在室內:如語言區、數學區、生活區;相對會發出較大聲音的活動安排在靠近門口或室外:如表演區、建築區等;另外,還利用樓梯轉角等開設“私秘區”等;並根據遊戲情況靈活調整。

區域環境作為主題環境的一部分,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因為幼兒的活動很大一部分要在區域中進行並且完成他們的學習活動。區域環境要根據各個區域特色進行有特色的佈置。各個區域的創設也要根據主題的具體情況而定。語言區通常投放一些主題相關的圖書、頭飾、手偶等資料,張貼一些有趣的圖畫和一些幼兒仿編的兒歌,同時也可放置一些空白紙,鉛筆等習作物品。美工區投放的東西除一些常規的幼兒練習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工作紙、彩色筆、油畫棒等,還可以投放一些簡單手工作品的製作步奏圖,以供幼兒的探究學習,在美工區最重要的是要設定一面幼兒作品的展示牆塊,可以讓幼兒貼上自己覺得滿意的繪畫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學區通常提供一些幼兒操作材料,操作材料與主題相關。在音樂區、表演區投放一些簡單或自制的樂器、頭飾、自制服裝等。通常建構區是根據主題而定。區域活動應根據活動區的層次性特點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材料。有時即便是同一班級中同一型別的活動也透過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來體現層次性。適合幼兒不同發展水平、不同學習節奏的多層次的活動材料,可以滿足不同幼兒進行自主選擇的需要。

二、區域材料投放要有層次性

每個幼兒的能力水平不同,因此材料投放要兼顧到每個層次幼兒,不能都簡單,也不能都複雜,要為不同水平的幼兒提供活動的機會和成功的條件。比如小班美工區“穿項鍊”遊戲、教師提供三種層次的材料,由最簡單的按同種顏色穿到兩種顏色間隔穿再到三種顏色規律性穿。益智區投放的拼圖,按塊數的不同拼(4、6、8、10)都應該體現層次性。

三、教師的指導

教師的現場指導在幼兒遊戲的開展中顯得十分重要,它決定著幼兒遊戲的開展,教師始終要清楚自己應處的位置,不應該是知識的輸出教育者,而是應提供舞臺、清楚自己應處的位置,指出方向與關鍵時刻給予指導的老師,扮演好觀察者與指導者的角色。

1、觀察、再指導。

觀察是瞭解孩子的重要途徑,它可以幫助教師準確地瞭解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瞭解其發展的特點與需要,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從客觀實際出發,提高教育指導的效果,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的遊戲。可避免教師因不瞭解遊戲情景而產生的不合適的干擾幼兒遊戲的指導行為。

2、把握時機,適時介入指導。

如果教師發現了幼兒遊戲的問題,需要介入遊戲,須找好最佳的時機。通常在以下情況下介入:

1)當孩子遇到困難玩不下的時候。如:傑傑為“娃娃家“人數已足不能進入娃娃家遊戲而苦惱,又不想去其他遊戲區玩的時候,教師可引導他:“你想一想怎樣才能進去?”當他想出“當一名客人”的時候,孩子終於以一名“舅舅”的身份進入到娃娃家去玩了。

2)當孩子出現糾紛與行為問題時。如在一次搭建遊戲中,阿喬在不小心碰壞了小朋友搭的動物園的時候,孩子們一時,很激動,有的埋怨阿喬,有的以暴力攻擊阿喬,有的不知所措,教師馬上說:動物園是不是“地震”了,我們趕快搶救動物,把動物園修好吧!於是孩子們又重新投入到了新遊戲當中,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即將發生的糾紛。

3)當孩子操作發生困難時。孩子在做一件撒時,往往會遇到一些困難,這時個他一些幫助,他不但印象深刻,還會感受到老師的濃濃關愛,有可能對他的一生都會有影響。

4)當遊戲無法深入時。一次,當老師看到娃娃家的孩子無所事事,很無聊的樣子,老師馬上以“客人”的身份進入到娃娃家,原來孩子們覺得每天都是做飯,抱娃娃,收拾房間,太無聊了,於是老師馬上說:今天小舞臺有一場非常精彩的表演,孩子們就忙著抱好娃娃去車站坐車到劇院看錶演了,看完表演後,又到超市裡買食品與零食,參觀建築角的建築等等,遊戲的內容又豐富了起來,老師適當的指導,不僅深入了遊戲的開展,還讓他們走出家門,加強了與其他遊戲區域的聯絡。

5)當幼兒發生創造性的行為時,教師要及時給予發現與鼓勵

另外,老師的出現與介入還要體現藝術性,即什麼樣的角色介入是最自然的,既能達到指導的效果,又不影響孩子的遊戲,老師有時是遊戲的夥伴,有時是某個特定的角色,還有時是旁觀者,必要的時候是解調員。當教師以夥伴的角色出現時,能激發孩子的探索興趣,引導遊戲的程序。當孩子對遊戲的玩法、規則、扮演角色內容不熟悉時,可以以某種特殊的身份參與。當幼兒的遊戲發生糾紛時,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情況,採取適宜的解決方法,小班,較多的是矛盾的解調員,到中,大班的時候,要提供解決問題的時間,在一旁做一個安靜的旁觀者觀察事態的發展,如幼兒順利地將問題解決,老師就可以悄悄退出,如矛盾激化,則用適宜的方法幫助孩子解決。

3、指導最基本的方法以鼓勵、肯定為主。

有時為了調動幼兒積極性,不管成功是否都要給予積極的鼓勵,幼兒之間存在著差異,只要幼兒是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的,那不管結果如何,都要給予表揚與鼓勵。否則能力弱的孩子總是失敗,會使其產生畏懼情緒和自卑感,最後導致對整個遊戲失去興趣。對於這種孩子,老師一方面對他進行個別指導,幫助他掌握一定的技能,有進步就進行表揚,使他對自己的表現有信心,另外可請能力強的孩子與他共同遊戲,讓他也體驗遊戲的成功。

四、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

遊戲是幼兒最基本也是最喜愛的活動。在遊戲中,幼兒既能操作各種材料,又能與同伴交往,其動作、言語、思維、想像、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在貫徹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這一原則的同時,遊戲的價值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幼兒在區域中活動完全是自由的,他們自主的選擇遊戲材料,選擇活動內容和合作夥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願進行遊戲。教師在活動中也完全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放手 讓幼兒創造性地、主動地活動,推動和激勵幼兒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進入不同的活動區域,在同一活動區中還可以選擇不同的活動形式和活動內容。再例如:教師在遊戲中發現幼兒“一窩蜂”現象和在材料的使用上因使用不當給下次使用的小朋友造成不便的情況,我們兩位老師不是自己商量該這麼辦?把大人制定的意見和規則讓幼兒執行,而是讓幼兒透過自身的體驗去尋找答案“怎麼樣玩才會開心又不會影響別人?”當問題提出,孩子們開始積極討論,各抒己見,共同總結有效的方法,形成區域活動規則,也只有透過幼兒自己的體驗形成的規則才會轉化為幼兒活動中自覺遵守的行為。

五、本園特色

1、本園遊戲活動現狀:每週每班平均進行兩三次遊戲活動,幼兒對遊戲活動的需要還不能完全滿足。遊戲材料的提供比較精細逼真,尤其是剛經過了全體老師的教玩具評比活動,老師都花了心思為幼兒準備製作,遊戲材料豐富、形象。但老師對於有些遊戲活動的特點及組織策略瞭解的還不夠清晰,不知道該怎樣對幼兒的遊戲進行指導,以及遊戲中的指導策略。

2、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制定了下列目標

1)、針對教師對各遊戲的特點和組織策略還不是很瞭解,本學期,將針對不同的主題遊戲詳細介紹。

2)、教師在平時的遊戲組織中,仔細觀察、探索各遊戲的特點及組織策略。

3)、利用圖示,指導幼兒有序進行遊戲。

圖示,它是一種表示某一件事情或事物的符號,它帶有形象性、簡潔明瞭性等特點。在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標記,我們運用圖示的方式對幼兒進行間接的指導。

具體措施

1、有目的的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為遊戲的開展做好準備。

(1)引導幼兒觀察周圍成人的勞動,並可適當參與勞動,提供給幼兒參與勞動過程的機會,積累生活經驗。

(2)提醒幼兒留意觀察身邊的事物,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為幼兒提供反饋生活經驗的機會。

2、以圖示的形式指導幼兒進行遊戲。

(1)教師學習遊戲指導策略中的“標誌制約法”,瞭解本指導策略的運用方式,思考如何用“標誌”指導幼兒進行遊戲。

(2)教師在本班遊戲中觀察圖示對幼兒遊戲的指導作用,及時進行記錄,並反思、調整。

(3)教師相互交流自己對遊戲中圖示的運用的觀察及思考,吸取研討活動中的精華,並運用到本班遊戲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