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高考錄取的依據有哪些

高考錄取的依據有哪些

高考錄取的依據

高考錄取的依據主要有三個方面:考生的檔案資訊、考試分數及報考志願,高考錄取的依據。錄取的過程大致是:先利用考試分數決定大的錄取批次,如重點、一般等;然後根據志願進行投檔,即投到考試志願填報的高校;最後根據檔案等綜合資訊進行錄取。對不能被一次錄取的考生,還要反覆投檔,其依據仍然是志願和考試分數,由此可見志願對錄取工作的重要性。

填報志願的一般程式

1、全面瞭解當年的招生政策、招生計劃、錄取原則,以及有關招生院校、專業的基本情況和特殊要求,想想哪些要求可能會限制你報考某種專業,自己是否在某些方面能享受照顧政策。比如是否為少數民族、是否在重大競賽活動中獲獎等。同時,再次明確自身實力和相對位置。只有做到"知已知彼",才能有的放矢,避免失誤。

2、根據自己水平,確定重點報考的院校層次。如果自己的成績很好,那麼就把重點放在第一批次(重點本科)和第二批次(一般本科)。相反,則應注意填好第三批(專科)和中專錄取批次。有的考生在確定一兩個批次為重點物件後,其它批次就不填,或隨便應付一下了事,這樣做是不妥的,因為你的估測不一定就很客觀,而且有些意外情況難以預料。

3、按照自已的興趣和志向,針對專業、地域、院校三者,根據自已對這三個因素的重視程度依次選擇確定。

4、綜合各方面的分析和考慮,作出選擇,填寫考生志願表。

填報志願的步驟

一、正視自己一般來說,高考前3次模擬考試的平均成績可以看作考生的基本實力,以此估計自己在班上、在學校的排列名次,20xx高考《高考錄取的依據》。考慮本校近3年的錄取率各多少,取3年之平均數,再考慮本屆考生的教學質量與上屆相比有無明顯的波動,透過比較就可以知道自己可能處於哪一個錄取分數段上。例如,某同學的近3次學校進行的模擬考試平均成績在全校200名考生中排名第40位。本校近3年的平均錄取率為一類本科10%(即近三年本校平均10%的學生考上一類本科,下同),二類本科30%,專科40%。一類本科+二類本科=40%,即有40%的考生考上二類以上的本科。

一類本科+二類本科+專科=80%,即有80%的考生考上專科以上學校。此同學排名第40位,即(40 200)×100%=20%,說明王明同學考上一類本科的可能性(N)不大(10%N 20%),而考上二類本科的競爭力很強(20%N 40%)。以上的數字測算基於外界因素不變,事實上還需要考慮變化的外界因素有:當年當地招生數與往年的招生數相比如何,臨場發揮對考試成績的`影響如何,本校本屆考生的教學質量與往屆考生相比如何。根據實情,適當放大或縮小資料;同時,需要考慮高校在當地當年的招生數與往年招生數的變化,以確定放大或縮小的係數。

二、"算計"別人填志願只考慮自己的成績和意願還不行,還需考慮其他考生的分數和想法,以免造成"塞車",即使你的考分上了你所報院校錄取分數線,也有可能落選。例如,某校在某地招生30人,而填了該校志願且分數超過該校分數線的考生有40人,則有10人落選是無疑的。

正確估計別人,可以考慮以下因素:

(1)某校在該地區去年的錄取分數偏高的話,今年就會有所回落。實際上,大多數學校歷年的錄取分數呈鋸齒形,所以,某校在當地招生形勢會與該校前兩年在當地的招生形勢相似,而不是與上年的形勢相似。

(2)社會上認為"熱門"的專業和學校,其報考人數會比較多,在報考這種熱門的學校和專業時應正確估量自己的實力,保守一點為好。

(3)大城市的學校其錄取分數線會高於偏遠地區學校的錄取分數線。

(4)招生人數特少的學校和專業,報考的人數會少,一般在某省或某地區招3人以下的學校和專業,不太會有人報考,估算得好的話,可能會出奇制勝。

(5)某校在當地的招生人數特多的話,報考的人也會更多,不妨和別的同學交流一下,以便知道別人是怎麼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