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化學題
高考化學題?篇一:高考化學影象題專項訓練
化學特訓作業(3)——化學影象專項訓練
1.下列圖示與對應敘述相符合的是( )
A.圖I:反應H2+I2?2HI達平衡後,升高溫度時反應速率隨時間的變化
B.圖Ⅱ:反應2SO2+O2?2SO3達平衡後,縮小容器體積時各成分的物質的量變化
C.圖III:反應N2+3H2?2NH3在溫度一定的情況下,反應速率與壓強的關係
D.圖IV:反應CO2(g)+H2(g)?CO(g)+H2O(g)△H>0,水蒸氣含量隨時間的變化
2.下列圖示與對應的敘述不相符的是( )
A.圖1表示相同溫度下,向pH=10的氫氧化鈉溶液和氨水中分別加水稀釋時pH的變化曲線,其中b表示氫氧化鈉溶液稀釋時pH的變化曲線
B.圖2表示向含有少量氫氧化鈉的偏鋁酸鈉溶液中滴加鹽酸所得沉澱物質的量與鹽酸體積的關係
C.圖3表示壓強對可逆反應CO(g)+H2O(g)?CO2(g)+H2(g)的影響,乙的壓強比甲的壓強大
-1-12+D.圖4表示10 mL 0.01 mol?L KMnO4 酸性溶液與過量的0.1 mol?L H2C2O4溶液混合時,n(Mn) 隨時
2+間的變化(Mn對該反應有催化作用)
3.下列圖示與對應的敘述相符的是( )
A.圖I表示某吸熱反應分別在有、無催化劑的情況下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
-1-1B.圖Ⅱ表示常溫下,0.1000mol?L NaOH溶液滴定20.00mL 0.1000mol?L CH3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線
C.圖Ⅲ表示一定質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釋過程中,溶液的導電能力變化曲線,圖中a、b、c三點醋酸的電離程度:a<b<c
D.圖Ⅳ表示反應4CO(g)+2NO2(g)?N2(g)+4CO2(g)△H<0,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改變起始物CO的物質的量,平衡時N2的體積分數變化情況,由圖可知NO2的轉化率b>a>c
4.下列圖示與對應的敘述相符的是( )
A.如圖是某溫度下將AgBr溶於水,c(Ag)、c(Br)的關係曲線,a點表示不飽和溶液 +-
C.由圖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X+2Y=2Z
D.如圖是可能鎂、鋁、鐵與足量鹽酸的反應,縱座標表示的是生成氫氣體積,橫座標表示的是三種金屬的物質的量
5.下列圖示與對應的敘述相符的是( )
A.圖1表示CH3COOH溶液中逐步加CH3COONa固體後,溶液pH的變化
B.圖2表示在CH3COOH溶液中加水時溶液的導電性變化,則CH3COOH溶液的pH:a>b
C.圖3表示將NaOH稀溶液滴加到CH3COOH稀溶液中,NaOH、CH3COOH濃度隨NaOH溶液體積的變化曲線
D.圖4表示等量NO2在容積相同的恆容密閉容器中,不同溫度下分別發生反應:2NO2(g)?N2O4(g),相同時間後測得NO2含量的曲線,則該反應的△H<0
6.下列圖示與對應的敘述相符的是:( )
A.圖1表示常溫下,稀釋HA、HB兩種酸的稀溶液時,溶液pH隨加水量的變化,則NaA溶液的pH小於同濃度的NaB溶液的pH.
B.圖2表示A、B兩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情況,將t1℃時A、B的飽和溶液分別升溫至t2℃時,溶質的質量分數 B>A.
C.圖3表示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分別在T1、T2溫度下由CO2和H2合成甲醇的物質的量隨時間變化情況,則CO2和H2合成甲醇是吸熱反應.
D.圖4表示將1.000mol/L氨水滴入20.00mL 1.000mol/L鹽酸中,溶液pH和溫度隨加入氨水體積變化曲線.
7.下列圖示與對應的敘述相符的是( )
A.圖Ⅰ表示某放熱反應在無催化劑(a)和有催化劑(b)時反應的能量變化
B.圖Ⅱ表示一定條件下進行的反應2SO2+O2?2SO3各成分的物質的量變化,t2時刻改變的條件可能是增加了SO3
C.圖Ⅲ表示某明礬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沉澱的質量與加入Ba(OH)2溶液體積的關係,在加入20 mL Ba(OH)2溶液時鋁離子恰好沉澱完全
D.電導率可表示溶液導電性的強弱,電導率越大導電性越強.圖Ⅳ可表示向鹽酸和醋酸混合溶液中滴入氨水過程中電導率的變化關係
8.下列圖示與對應的敘述不相符的是( )
A.圖Ⅰ表示鹽酸滴加到0.1 mol/L某鹼溶液中得到的滴定曲線,由圖Ⅰ可知二者恰好中和時,所得溶液的pH>7
B.圖Ⅱ表示一定條件下進行的反應2SO2+O2?2SO3各成分的物質的量變化,t2時刻改變的條件可能是縮小容器體積
C.圖Ⅲ表示某明礬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沉澱的質量與加入Ba(OH)2溶液體積的關係,在加入20 mL Ba(OH)2溶液時,沉澱全部是BaSO4
9.下列圖示與對應的敘述相符的是( )
A.圖1曲線a和b是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的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線,P點時二者恰好反應完全且溶液呈中性
B.圖2表示H2(g)與O2(g)反應生成H2O(l)或H2O(g)時的能量變化的關係
C.圖3表示向Ba(HCO3)2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時所得沉澱質量的變化
D.由圖4表示的反應速率隨溫度變化的關係可知該反應的△H>010.下列圖示與對應的敘述相符的是
A.由圖1所示曲線可知,化學催化比酶催化的效果好
B.在H2S溶液導電性實驗中,由圖2所示曲線可確定通入的氣體X為Cl2
C.在其它條件不變時,2SO2(g)+O2(g)?2SO3(g)轉化關係(如圖3)中,縱座標表示O2的轉化率
-1-1D.圖4是用0.1000 mol?L的鹽酸滴定20.00 mL 0.1000mol?LNa2CO3溶液的曲線,從a→b點反應的離子
-+方程式為:HCO3+H=CO2↑+H2O
11.下列圖示與對應的敘述相符的是( )
A.圖甲可以判斷出反應 A(g)+B(g)?2C(g) 的△H<0,T2>T1
C.據圖丙,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可向溶液中加入適量CuO至pH在4左右
-1-1D.圖丁表示25℃時,用0.1mol?L鹽酸滴定20mL 0.1mol?L NaOH溶液,溶液的pH隨加入酸體積的變化
12.下列圖示與對應的敘述相符的是( )
A.如Ⅰ圖表示25℃時,用0.1 mol?L鹽酸滴定20 mL 0.1 mol?LNaOH溶液,溶液的pH隨加入酸體積的變化
B.如Ⅱ圖中曲線表示反應2A(g)+B(g)?2C(g)△H>0,正、逆反應的平衡常數K隨溫度的變化
C.圖Ⅲ表示一定質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釋過程中,溶液的導電能力變化曲線,圖中a、b、c三點醋酸的電離程度:a<b<c
D.圖Ⅳ表示反應4CO(g)+2NO2(g)?N2(g)+4CO2(g)△H<0,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改變起始物CO的物質的量,平衡時N2的體積分數變化情況,由圖可知NO2的轉化率b>a>c
13.下列圖示與對應的敘述相符的是( )
-1-1
A.用0.1000mol/LNaOH溶液分別滴定濃度相同的三種一元酸,由圖1曲線確定①的酸性最強
B.對於可逆反應A(s)+3B(g)?2C(g)△H>0,壓強對平衡常數K的影響符合圖2
2+C.圖3表示10mL mol/L KMnO4酸性溶液與過量0.01 mol/L草酸溶液混合,n(Mn)隨時間的變化
D.由圖4可說明烯烴與H2加成反應是放熱反應,虛線表示在有催化劑的條件下進行
14.下列圖示與對應的敘述相符的是( )
A.圖1表示鹽酸滴加到0.1 mol?L某鹼溶液得到的滴定曲線,用已知濃度鹽酸滴定未知濃度該鹼時最好選取酚酞作指示劑
B.圖2表示已達平衡的某反應,在t0時改變某一條件後反應速率隨時間變化,則改變的條件一定是加入催化劑
C.圖3表示工業上用CO生產甲醇的反應CO(g)+2H2(g)?CH3OH(g),該反應的△H=-91 kJ/mol
D.圖4表示物質的量之比為2:3的鎂和鋁分別與過量稀硫酸反應時,產生氣體的體積(V)與時間(t)的關係
-1
A.圖1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線,圖中a點所示的溶液是80℃時KNO3的不飽和溶液
B.圖2表示某放熱反應分別在有、無催化劑的情況下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
-1-1C.圖3表示0.1000mol?L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醋酸溶液得到滴定曲線
D.圖4 表示向NH4Al(SO4)2溶液中逐滴滴入Ba(OH)2溶液,隨著Ba(OH)2溶液體積V的變化,沉澱總物質的量n的變化
16.下列圖示與對應的敘述相符的是( )
A.圖1表示某吸熱反應分別在有、無催化劑的情況下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
B.圖2表示常溫下,等量鋅粉與足量的等濃度的鹽酸反應(滴加CuSO4溶液的為虛線)
C.圖3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線,a點所示的溶液是80℃時KNO3的不飽和溶液
D.圖4表示某可逆反應生成物的量隨反應時間變化的曲線,t時反應物轉化率最大
17.下列圖示與對應的敘述相符的是( )
A.圖1表示可逆反應“2X(g)?Y(g)△H<0”,溫度T1<T2的情形
-1B.用0.1000 mol?LNaOH溶液分別滴定濃度相同的三種一元酸,由圖2曲線可確定①的酸性最強
C.在其它條件不變時,2SO2(g)+O2(g)?2SO3(g)轉化關係(如圖3)中,縱座標表示O2的轉化率
D.圖4表示碳酸鈣與鹽酸反應收集到氣體最多的時間段是t3~t4
18.下列圖示與對應的敘述相符的是( )
高考化學題?篇二:2014年高考化學實驗類大題
25.工業上常用鐵質容器盛裝冷濃酸。為研究鐵質材料與熱濃硫酸的反應,某學習小組進行了以下探究活動:
[探究一]
(1)將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鐵釘(碳素鋼)放入冷濃硫酸中,10分鐘後移入硫酸銅溶液中,片刻後取出觀察,鐵釘表面無明顯變化,其原因是。
(2)另稱取鐵釘6.0g放入15.0mL濃硫酸中,加熱,充分應後得到溶液X並收集到氣體Y。 ①甲同學認為X中除Fe3+外還可能含有Fe2+。若要確認其中的Fe2+,應先用 選填序號)。 a.KSCN溶液和氯水 b.鐵粉和KSCN溶液 c..濃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②乙同學取336mL(標準狀況)氣體Y通入足量溴水中,發生反應:
SO2+Br2+2H2O=2HBr+H2SO4
然後加入足量BaCl2溶液,經適當操作後得乾燥固體2.33g。由於此推知氣體Y中SO2的體積分數為 。
[探究二]
分析上述實驗中SO2體積分數的結果,丙同學認為氣體Y中還可能含量有H2和Q氣體。為此設計了下列探究實驗狀置(圖中夾持儀器省略)。
(N溶液
ABCDEFM
(3)裝置B中試劑的作用是。
(4)認為氣體Y中還含有Q的理由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5)為確認Q的存在,需在裝置中新增M於 (選填序號)。
a. A之前b.A-B間 c.B-C間 d.C-D間
(6)如果氣體Y中含有H2,預計實驗現象應是。
(7)若要測定限定體積氣體Y中H2的含量(標準狀況下約有28mL H2),除可用測量H2體積的方法外,可否選用質量稱量的方法?做出判斷並說明理由 。
【解析】答案:(1)鐵釘表面被鈍化(或其它合理答案)
(2)①d②66.7%(或其它合理答案)
(3)檢驗SO2是否除盡
(4)C+H2SO4(濃) CO2↑+SO2↑+2H2O
(5)c
(6)D中固體由黑變紅和E中固體由白變藍
(7)否 ,用托盤天平無法稱量D或E的差量;可,用分析天平稱量D或E的差量
本題是實驗題,也是拼盤式。涉及鐵離子,亞鐵離子檢驗,SO2的定量計算,SO2 ,CO2 ,H2等混合氣體的性質綜合探究。
第(2)小問Fe3+中含有Fe2+的檢驗,不能用KSCN溶液,因為有Fe3+存在。用酸性KMnO4溶液產生褪色現象說明存在Fe2+。SO2的定量計算也比較簡單,n(SO2)=n(BaSO4)=0.01mol,SO2的體積分數為224 mL/336mL=66.7%。
7.將X氣體通入BaCl2溶液,未見沉澱生成,然後通入Y氣體,有沉澱生成,X、Y不可能
【答案】B
【解析】A項將SO2通入BaCl溶液,不反應,部分O2溶解在水中後與後來通入的H2S 發生反應生成2H2S+ SO2=3S+2H2O 生成S沉澱,B項始終不反應無現象,C項反應為2N H2+ H2O+ C(轉 載 於:l,所需的玻璃儀器有玻璃棒、 。
36.已知步驟Ⅲ的濾液中不含NH4+。步驟Ⅱ加入的試劑a是 ,控制溶液的pH約為8.0的目的是、。
37.試劑b是,步驟Ⅳ的目的是 。
38.步驟Ⅴ所含的操作依次是 、 。
39.製得的溴化鈣可以透過如下步驟測定其純度:
①稱取4.00g無水溴化鈣樣品;②溶解;③滴入足量Na2CO3溶液,充分反應後過濾;④ ;⑤稱量。若得到1.88g碳酸鈣,則溴化鈣的質量分數為 (保留兩位小數)。
若實驗操作規範而測定結果偏低,其原因是 。
【答案】35.量筒、膠頭滴管、燒杯、500ml容量瓶。36.石灰水,沉澱Al3+、Fe3+
37.氫溴酸,除去過量的`氫氧化鈣。38.蒸發濃縮,冷卻結晶。39.洗滌;23.50%.洗滌時,有少量的碳酸鈣溶解。
【解析】35.用濃溶液配製500ml稀溶液,因此,需要量筒取經過計算需要的濃溶液的體積,然後溶解、配製500ml溶液,則需要膠頭滴管、500ml容量瓶。36.加入的試劑a、控制溶液的pH約為8.0的目的是除去雜質Al3+、Fe3+,因此,a是氫溴酸。38.步驟V的結果得到CaBr2·6H2O,因此,其操作步驟為蒸發濃縮,冷卻結晶。39.④對濾渣洗滌,除去表面吸附的離子,根據CaBr2~CaCO2可求CaBr2的質量0.94g,質量分數為23.50%。
【考點定位】本題以工藝流程的形式考查化學實驗基本操作、計算、操作目的、誤差分析。
8.實驗室中某些氣體的製取、收集及尾氣處理裝置如圖所示(省略夾持和淨化裝置)。僅用此
8. 【答案】B 【解析】該裝置分別為固液不加熱制氣體,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以及採用防倒吸的方法進行尾氣處理。A、氨氣不能使用向上排空氣法,錯誤;B、正確;C、銅與稀硝酸反應需要加熱,且NO2吸收不宜使用防倒吸裝置,錯誤;D、製取氯氣需要加熱,錯誤。【考點定位】考查化學實驗基本原理(氣體的製備),實驗裝置、儀器的使用。
27.(13分)
二氧化鈰(CeO2)是一種重要的稀土氧化物。平板電視顯示屏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廢玻璃粉末(含SiO2、Fe2O3、CeO2以及其他少量可溶於稀酸的物質)。某課題組以此粉末為原料
(1)洗滌濾渣A的目的是為了除去(填離子符號),檢驗該離子是否洗淨的方法是。
(2)第②步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濾渣B的主要成分是。。
(3)萃取是分離稀土元素的常用方法。已知化合物TBP作為萃取劑能將鈰離子從水溶液中萃取出來,TBP (填“能”或“不能”)與水互溶。實驗室進行萃取操作時用到的主要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量筒等。
(4)取上述流程中得到了Ce(OH)4產品0.536g,加硫酸溶解後,用0.1000mol/LFeSO4標準溶液滴定至終點時(鈰被還原為Ce3+),消耗25.00mL標準溶液。該產品中Ce(OH)4的質量分數為 。
27.【答案】(1)Fe3+取最後一次洗滌液,加入KSCN溶液,若不出現紅色,則已洗淨,反之,未洗淨。(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2CeO2+H2O2+6H+=2Ce3++O2 ?+4 H2OSiO2(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不能 分液漏斗(4)97.01%
【解析】該反應過程為:①CeO2、SiO2、Fe2O3等中加入稀鹽酸,、Fe2O3轉化FeCl3為存在於濾液中,濾渣為CeO2和SiO2②加入稀硫酸和H2O2,CeO2轉化為Ce3+濾渣為SiO2③加入鹼後Ce3+轉化為沉澱,④通入氧氣講Ce從+3氧化為+4,得到產品。
Ce(OH)4~ FeSO4
n(Ce(OH)4)= n(FeSO4)=0.1000mol/L*1.025L=0.0025mol,m=0.0025mol*208g/mol=0.52g
【考點定位】以工藝流程為基礎,考察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元素及化合物知識、化學計算、氧化還原反應等相關知識。
27.(12分)用含有Al2O3、SiO2和少量FeO·xFe2O3的鋁灰製備Al2(SO4)3·18H2O,工藝
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條件略):
Ⅰ.向鋁灰中加入過量稀H2SO4,過濾:
Ⅱ.向濾液中加入過量KMnO4溶液,調節溶液的pH約為3;
Ⅲ.加熱,產生大量棕色沉澱,靜置,上層溶液呈紫紅色:
Ⅳ.加入MnSO4至紫紅色消失,過濾;
Ⅴ.濃縮、結晶、分離,得到產品。
(1)H2SO4溶解Al2O3的離子方程式是 。
(2)將MnO4 - 氧化Fe2+的離子方程式補充完整:
Mn2++ Fe3++1 MnO4 -+
Fe2++ = 1
(3)已知:
生成氫氧化物沉澱的pH
注:金屬離子的起始濃度為0.1 mol·L-1
根據表中資料解釋步驟Ⅱ的目的: 。
(4)己知:一定條件下,MnO4 - 可與Mn2+反應生成MnO2,
①向 Ⅲ 的沉澱中加入濃HCl並加熱,能說明沉澱中存在MnO2的現象是 ②Ⅳ 中加入MnSO4的目的是 。
28與漂粉精的反應進行實驗探究:
(1)Cl2和Ca(OH)2製取漂粉精的化學方程是。
(2)pH試紙顏色的變化說明漂粉精溶液具有的性質是 。
(3)向水中持續通入SO2,未觀察到白霧。推測現象i的白霧由HCl小液滴形成,進行如下實驗:
a.用溼潤的碘化鉀澱粉試紙檢驗白霧,無變化;
b.用酸化的AgNO3溶液檢驗白霧,產生白色沉澱。
①實驗a目的是。 ②由實驗a、b不能判斷白霧中含有HCl,理由是
(4)現象ⅱ中溶液變為黃綠色的可能原因:隨溶液酸性的增強,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l-發生反應。透過進一步實驗確認了這種可能性,其實驗方案是
(5)將A瓶中混合物過濾、洗滌,得到沉澱X。
①向沉澱X中加入稀HCl,無明顯變化。取上層清液,加入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澱。則沉澱X中含有的物質是 。
②用離子方程式解釋現象ⅲ中黃綠色褪去的原因: 。
27.(12分)
(1)Al2O3+6H+=2Al3++3H2O
(2)5 8H+ 5 4H2O
(3)pH約為3時,Fe2+和Al3+不能形成沉澱,將Fe2+氧化為Fe3+,可使鐵完全沉澱
(4)
①生成黃綠色氣體
②出去過量的MnO4-
28.(15分)
(1)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2)鹼性、漂白性
(3)
①檢驗白霧中是否含有Cl2,排除Cl2干擾
②白霧中混有SO2,SO2可與酸化的AgNO3反應產生白色沉澱
(4)向漂白精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觀察溶液是否變為黃綠色
高考化學題?篇三:2015年高考化學真題(浙江卷)
201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浙江卷)
理科綜合化學試題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C 12N 14O 16Na 23Al 27
S 32Fe 56Ag 108I 127
7.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液晶態介於晶體狀態和液態之間,液晶具有一定程度的晶體的有序性和液體的流動性 B.常壓下,0℃時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水在4℃時密度最大,這些都與分子間的氫鍵有關 C.石油裂解、煤的乾餾、玉米制醇、蛋白質的變性和奈米銀粒子的聚集都是化學變化 D.燃料的脫硫脫氮、SO2的回收利用和NOx的催化轉化都是減少酸雨產生的措施 【答案】C
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為測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體滴在pH試紙上,與標準比色卡對照即可
B.做蒸餾實驗時,在蒸餾燒瓶中應加入沸石,以防暴沸。如果在沸騰前發現忘記加沸石,應立即停止
加熱,冷卻後補加
C.在未知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出現白色沉澱,加稀硝酸,沉澱不溶解,說明該未知溶液中存在SO42或SO32
D.提純混有少量硝酸鉀的氯化鈉,應採用在較高溫度下製得濃溶液再冷卻結晶、過濾、乾燥的方法 【答案】B
9.右下表為元素週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W為短週期元素,W元素的核 電荷數為X元素的2 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X、W、Z元素的原子半徑及它們的氣態氫化物的熱穩定性均依次遞增
B.Y、Z、W元素在自然界中均不能以遊離態存在,它們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遞增
C.YX2晶體熔化、液態WX3氣化均需克服分子間作用力
D.根據元素週期律,可以推測T元素的單質具有半導體特性,T2X3具有氧化性和還原性 【答案】D
10.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己烷有4種同分異構體,它們的熔點、沸點各不相同
B.在一定條件下,苯與液溴、硝酸、硫酸作用生成溴苯、硝基苯、苯磺酸的反應都屬於取代反應 C.油脂皂化反應得到高階脂肪酸鹽與甘油
D.聚合物(—[CH2—CH2—CH—CH2—]n)可由單體CH3CH=CH2和CH2=CH2加聚製得
|CH3【答案】A
11.在固態金屬氧化物電解池中,高溫共電解H2O-CO2混合氣體制備H2和CO是一種新的能源利用方式, 基本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X是電源的負極
B.陰極的反應式是:H2O+2eˉ=H2+O2ˉ
CO2+2eˉ=CO+O2ˉ
通電
C.總反應可表示為:H2O+CO2====H2+CO+O2 D.陰、陽兩極生成的氣體的物質的量之比是1︰1 【答案】D
12.40℃時,在氨-水體系中不斷通入CO2,各種離子的變化趨勢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在pH=9.0時,c(NH4+)>c(HCOˉ3)>c(NH2COOˉ)>c(CO3)
B.不同pH的溶液中存在關係:c(NH4+)+c(H+)=2c(CO32)+c(HCO3)+c(NH2COOˉ)+c(OHˉ)
c(OHˉ)C.隨著CO2的通入,不斷增大
c(NH3·H2O)
D.在溶液中pH不斷降低的過程中,有含NH2COOˉ的中間產物生成 【答案】C
13.某同學採用硫鐵礦焙燒取硫後的燒渣(主要成分為Fe2O3、SiO2、Al2O3,不考慮其他雜質)製取七水合硫 酸亞鐵(FeSO4·7H2O),設計瞭如下流程: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溶解燒渣選用足量硫酸,試劑X選用鐵粉
B.固體1中一定含有SiO2,控制pH是為了使Al3+轉化為Al(OH)3,進入固體2 C.從溶液2得到FeSO4·7H2O產品的過程中,須控制條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
D.若改變方案,在溶液1中直接加NaOH至過量,得到的沉澱用硫酸溶解,其溶液經結晶分離也可得
到FeSO4·7H2O
【答案】D
26.(10分)化合物X是一種香料,可採用乙烯與甲苯為主要原料,按下列路線合成:
NaOH/H2OROH;RCHO+CHCOOR’――――――→CH3CH2ONaRCH=CHCOOR’ 已知:RX―――――→3請回答:
(1)E中官能團的名稱是。 (2)B+D→F的化學方程式。 (3)X的結構簡式。
(4)對於化合物X,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能發生水解反應B.不與濃硝酸發生取代反應C.能使Br2/CCl4溶液褪色 D.能發生銀鏡反應 (5)下列化合物中屬於F的同分異構體的是。
【答案】(1)醛基
27.Ⅰ.(6分) 請回答:
(1)H2O2的電子式___________。
(2)鎂燃燒不能用CO2滅火,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其理由________________。
(3)在AgCl沉澱中加入KBr溶液,白色沉澱轉化為淡黃色沉澱,寫出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4)完成以下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MnO4+( )C2O42+______=( )Mn2++( )CO2↑+________
(4)AC(5)BC
【答案】(6分)
(1) AgCl + Br== AgBr + Cl
(2) 2MnO4 + 5C2O42 + 16H+ == 2Mn2+ + 10CO2↑+ 8H2O
Ⅱ.(12分) 化合物甲和NaAlH4都是重要的還原劑。一定條件下金屬鈉和H2反應生成甲。甲與水反應可產
生H2,甲與AlCl3反應可得到NaAlH4。將4.80g甲加熱至完全分解,得到金屬鈉和2.24 L(已折算成標準狀況)的H2。 請推測並回答:
(1)甲的化學式__________。
(2)甲與AlCl3反應得到NaAlH4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 (3)NaAlH4與水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
(4)甲在無水條件下可作為某些鋼鐵製品的脫鏽劑(鐵鏽的成分表示為Fe2O3),脫鏽過程發生反應的化
學方程式 。
(5)某同學認為:用惰性氣體趕盡反應體系中的空氣,將鐵和鹽酸反應後的氣體經濃硫酸乾燥,再與
金屬鈉反應,得到固體物質即為純淨的甲;取該固體物質與水反應,若能產生H2,即可證明得到的甲一定是純淨的。
判斷該同學設想的製備和驗純方法的合理性並說明理由___________。
【答案】(12分)(1)NaH (2) 4NaH+AlCl3==NaAlH4+3NaCl
(3) NaAlH4+2H2O==NaAlO2+4H2↑ (4) 3NaH+Fe2O3==2Fe+3NaOH (5) 製備過程不合理,因為鹽酸易揮發,H2中混有HCl,導致產物中有NaCl
驗純方法不合理,如果有Na殘留,Na與水反應也產生H2;沒有考慮混入的NaCl
28.(15分)乙苯催化脫氫制苯乙烯反應:
(1)已知:
計算上述反應的△H=________ kJ·mo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