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場健康

幼兒心理健康常識

幼兒心理健康常識

幼兒,指1歲的孩子度過了嬰兒期,進入了幼兒期。幼兒無論在體格和神經發育上還是在心理和智慧發育上,都出現了新的發展。

幼兒心理健康常識一:

一、健康教育的基本內容

1、生活衛生教育。

主要目的是幫助幼兒獲得日常生活中必須的衛生知識,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幼兒逐步學習以健康的方式來生活。

2、安全教育。

主要是幫助幼兒獲得和掌握日程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知識和技能,是幼兒逐步懂得愛護自己和他人,不斷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3、身體鍛鍊。

利用體育器械或自然物進行身體鍛鍊,全面協調地發展幼兒的體能,增強幼兒體質,提高幼兒適應自然的能力;培養幼兒勇敢,不怕困難等良好的心理品質。

4、心理健康教育。

培養幼兒良好的心理品質,增強幼兒自身的心理強度,提高幼兒對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包括:情緒情感的教育;良好個性的培養。

二、選擇適宜的教育方式和途徑。

《綱要》要求“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需要,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並指導幼兒自理、自主的嘗試。”

1、適宜的教育方法。

(1)幼兒的親身感知體驗。

(2)練習一些生活技能、健康行為,形成穩定的行為習慣。

2、多樣化的教育形式。

(1)有機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中。幼兒健康教育就是生活教育,應當在盥洗、進餐、清潔、睡眠、遊戲等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滲透健康教育理念,實施健康教育策略。例如,在洗手時讓幼兒瞭解講衛生的重要性;在戶外活動盪鞦韆、滑滑梯時,瞭解保護自己的運動方法。

(2)有機融合在各領域教育中。例如:如在繪畫時,學習正確的坐姿、執筆姿勢,用正確的方法進行塗色、畫畫等;在語言活動中培養幼兒大膽表現自己,發展幼兒人際交往能力.

幼兒心理健康常識二: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為了使幼兒懂得保護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糾正其不良情緒和態度,形成有利於心理健康的行為習慣,預防和矯治心理障礙和行為異常,從而保證幼兒心理健康發展,提升其幸福感。

  該定義有下列三層含義:

  1.促進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要保證幼兒心理健康發展,提升其幸福感。強調家長和教師從正面對幼兒進行幫助、回應和養育。這其中包括對家長、教師等養育者心理健康的促進教育,也包括對幼兒自身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的要求。

  2.系統

  首先,幼兒心理本身自組織就是一個系統;其次,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生物學、神經系統科學、物理學、遺傳學、產科學、新生兒學、兒科學、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和語言學等多種學科的綜合;再次,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父母、教師、社群等多方面共同的工作;最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全人類共同追求的目標,因為它關係到人類未來的發展,因此也是各國和各地區協同的工作。因為我們都把幼兒心理健康看做是把握未來的`關鍵,是個體發展和龐大社會結構的未來。嬰幼兒期是多種強大能量匯合的時期。在這個交叉點上,透過仔細研究,把生命發展程序的複雜本質進行了分類,從進化論——生物學到意識和自我意識的結構。在我們逐漸對生命全程有更多的理解時,會對困擾我們的幼兒心理健康問題更加樂觀。

  3.預防和干預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應該著眼於預防心理問題,如,對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的認識,對死亡的正確認識,以避免出現創傷性應激障礙。其次也要對幼兒心理問題及時做出判斷,做到早干預、早治療。傳統觀念是在幼兒問題行為出現之後才進行干預;而我們認為早期預防更加重要,從生命全程觀的角度來講,早期預防可以防患於未然。

幼兒心理健康常識三:

1、幫助孩子改掉吃手的壞習慣

家長會發現很多孩子都有吃手的習慣,這個習慣都產生在幼兒長牙的階段,那時候是因為牙齒生長,牙床癢,寶寶用手去止癢。在這個時期家長若不制止,很容易讓寶寶變成習慣性吃手。另外,心理專家分析寶寶吃手是寶寶心理變化的一種反映,很可能這個時候寶寶害怕,恐慌,緊張。所以當家長髮現寶寶吃手的時候,不應該嚴厲的嚇唬,訓斥,對於年齡小的孩子可以分散他的注意力,對於年齡大的孩子可以用關愛的方法,給他講道理,引導他。

2、幫助孩子改遺尿症

有一些孩子在大一些甚至5歲以後還不能有自覺意識的排尿,我們稱之遺尿症。幼兒患遺尿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精神因素,由於孩子情緒緊張,過度亢奮而導致無排尿意識。家長可以透過有針對性的排尿訓練來幫助孩子改掉這個毛病,而且要多鼓勵孩子,不要在孩子遺尿後加以指責,這樣容易給孩子造成嚴重的自卑心。

3、幫助孩子糾正多動症

對患有多動症的幼兒,家長除了要帶孩子去醫院接受正規的治療外,還要對孩子進行行為治療。行為治療是透過糾正幼兒的偏常行為和採用合適的認知活動來改善幼兒的注意力,來培養良好行為,加強幼兒的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