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敘事> 檔案我們共同的記憶徵文範文

檔案我們共同的記憶徵文

檔案我們共同的記憶徵文範文

  檔案是一項關係到黨和國家發展不可缺少崇高的事業,她上承歷史,下啟未來,對當前工作有著很好的借鑑指導作用。下面是相關的範文,快來圍觀吧。

  檔案我們共同的記憶徵文範文【篇一】

  檔案——作為特殊的文化載體,是人類社會實踐活動中保留下來的歷史真跡,是人類社會活動的真實記錄,是人類認識和把握客觀規律的重要依據,是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階梯。檔案是對國家、社會、組織和個人都有重要的憑證和參考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新的時期必須做好檔案的資訊化建設。

  檔案管理是一門專業學科,沒有接受過培訓,我對於檔案瞭解並不多,但透過身邊這些檔案是如何儲存、管理最終得到利用,可以真正地感受到新時期的檔案建設正在向現代化、資訊化轉變,檔案也會在我們的生活中被運用得越來越多,越來越好。

  初次接觸檔案,是在1996年。那一年國家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我所在的水南關學校開始規範檔案管理,每天都埋在材料堆裡,整理、分類、歸檔,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探究。從此,每到學期結束,都要對本學期所有的材料進行歸檔整理,開始積累了一些檔案管理。 2009年,進入實驗小學德育處工作。小學德育工作,學生多,上級檢查多,管理要細化,平時所有的常規檢查、德育活動要做好檔案材料收集、歸檔工作。從路隊檢查,課間禮儀,主題活動,都要制定詳盡的活動方案,活動過程的記錄,最終結果的整理,歸檔儲存,每一個環節都盡心盡責,絲毫不敢疏忽大意,由此,每次的德育工作檢查,都能獲得上級和兄弟單位的一致好評。

  2012年,調整到總務處工作。總務處工作頭緒多,事情雜,容不

  得半點差錯。為此,我將總務處的檔案材料詳細分為五大類:

  一、校舍的基本情況。包括學校佔地面積,校園平面圖;建築物名稱,建築層數,建築面積,建造時間,建築單位,維修情況等。

  二、物品的入庫:1、固定資產類;2、耗材類;分門別類,做好名稱、數量、單價、總額,採購人員,進貨渠道等登記存檔。

  三、物品的出庫:1、固定資產類,電腦、影印機、印表機、相機、辦公桌椅、學生課桌凳等,每學期都進行一次全面排查,對照賬冊仔細核對,及時查詢;2、辦公耗材類,對平時各科室、年級用耗材,總量控制,縱向、橫向對比,精細到每一支筆芯,每一張紙張;

  3、暫時借用物品,做到借用時簽字,歸還時登出;4、發放物品類。

  四、安全檔案:1、上級有關部門相關安全的檔案、通知等;2、上報的各類材料、表格等;3、相關安全宣傳、活動的方案、活動過程材料、圖片、總結等。

  五、疾病防控類:1、上級有關疾病防控單位的檔案、通知等;2、疾病防控相關宣傳材料、圖片等;3、晨午檢記錄表等資料;4、消毒液發放、消毒記錄等資料。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檔案管理也走向資訊化;我會經常到網際網路上查詢相關的材料,借鑑好的知識和方法;同時,為了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我也在百度上註冊了賬戶,將自己的材料、圖片登上傳到網際網路上供大家分享。很多檔案材料我都製成電子版,上傳到百度雲中儲存,即環保節約了紙張和存放空間,同時也便於查詢應用。總之,由於檔案,讓我不斷學習,不斷進步,走在與時俱進的終生成長道路上。

  檔案我們共同的`記憶徵文範文【篇二】

  35歲那年,我從鄉鎮調到縣檔案局當檔案員,半路出家,一下子還真有點緩不過神來。鄉鎮生活風風火火,檔案崗位似乎有點冷冷清清,而且專業性強。為儘快適應環境,我刻苦鑽研業務,凡是與檔案有關的書籍都認真去讀,虛心請教,很快從外行變成了內行。不知不覺,一晃就過去了15年。

  檔案工作給我留下了一些難忘的記憶。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起,大批的城市居民回鄉務農,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廣闊的農村成為火熱的天地。轟轟烈烈的年代過後,一紙檔案掀起了一陣陣波浪,下鄉居民如果沒有工作的可以憑檔案買養老保險並享受退休待遇,知識青年下鄉期間計算工齡。人們為了各自的權益而奔走,但歷史留下的一些遺憾無法挽回,有的檔案不全,有的圓珠筆填寫的資料褪色模糊,有的黴變和高溫使紙張發黴無法入檔等等,不能作為依據,五十至六十年代的檔案資料基本找不到了。誰也未曾想到,一本不起眼的下鄉知青花名冊能帶來切身利益。知青是幸運的,他們達到退休年齡的時候,就憑檔案加工齡,多一年工齡多幾百塊錢,看到那些額頭刻滿歲月滄桑的老知青,在我手中找到他們的檔案資料那高興的勁頭,深深地感染著我。看到那些找不到檔案資料的老居民、老知青那無奈與失落的情形,我的心情格外沉重,為無力相助感到不安。檔案多麼重要,只是很多人很多時候不在意、不在乎、不重視,造成了不可彌補的損失。因為我們的存在,老人們找回了他們有價值的青春歲月。

  再說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完成了由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一批資本家、小商、小販、小手工業者集資入股加入手工業社和供銷聯社,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2008 年元月一日,國家有政策規定,54年至56年公私合營過渡來的老工商業者享有退休待遇的人員每月增補工資40元,又是一件涉及民生民利的事,檔案館努力為三百餘名職工找到了檔案,使其中107人增補了工資,全部退回了股金。我作為檔案館館長,在辦理這件事情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難,這批人年齡都在75歲以上,語言表達能力和聽力存在困難,查檔案的方式全部是我們代查,查一個人的資料要花上幾個小時甚至幾天,有的老同志性子急,在找不到自己的資料時,就會急得直嚷,有的甚至哭訴。我一邊耐心細緻的查詢資料,一邊輕聲細語地安撫,當我幫他們找到檔案時,老人們幾乎都是將那張薄薄的發黃的紙張,如獲至寶地抱在懷裡,眼裡噙著淚,不斷地說著:"謝謝,太謝謝你了。"只有這時,我真正地感到我這個檔案人存在的價值。記得淥口鎮老街有位老人叫羅再生,86歲的高齡了,因心臟病、高血壓住在醫院裡,當他聽到別人都加了工資時,一個人從醫院跑到檔案館,我查了一個多小時還沒找著,老羅氣急,臉色發白,氣喘噓噓,感覺有點不對勁。我急忙撥通了他家的電話,讓老人先去住院,承諾幫他細心查詢。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翻閱了幾十卷檔案後,終於找到了羅再生的相關資料,我把檔案影印件及時送到了羅再生手中,老羅一家人非常感激。因為我們的存在,讓老人們感到溫暖。

  時光流逝,轉眼之間我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紀。我珍惜這個普通而平凡的崗位,因為它讓我實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諾言,我的人生也因此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