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敘事> 由方仲永想到的-初二-議論文

由方仲永想到的-初二-議論文

由方仲永想到的-初二-議論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論文的型別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由方仲永想到的-初二-議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寥寥幾字,一個年僅五歲的神童——方仲永便躍然紙上。五歲,正是我們還未上小學的年齡,不認識的字一籮筐,更不要說去寫字了,而世代以耕田為生的仲永卻早已能夠寫詩,而且還能提上自己的名字,他沒有受過教育,卻如此聰明,這對於某些人來說,確實不太公平,許多莘莘學子也許“頭懸樑,錐刺股”廢寢忘食的讀書卻還不及仲永當時的一半。

  其實,往往看似不公平的事情,其實是最公平的。上天給了他卓越的天資,卻並沒有給他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和一個為兒子前途著想的好父親,目光短淺的父親因為眼前的一些蠅頭小利,而“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最終釀成了仲永“泯然眾人矣”的悲劇。

  世界上並沒有絕對的天才,所謂的“天才”都是透過自己的努力得到的,北宋時的蘇洵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據說蘇洵年輕時,讀書心不在焉,糊里糊塗地混日子,常和一幫“狐朋狗友”賽馬、遊山玩水,直到二十七歲方有覺悟,於是發憤學習。學了一年多,自以為差不多了,就去考進士,結果名落孫山。這才使他認識到,學習並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想成功非下苦功夫不可。從此,他謝絕賓客,閉門攻讀,夜以繼日,手不釋卷。如此發憤攻讀了五、六年,終於文才大進,下筆如有神,頃刻數千言。相較於仲永而言,蘇洵也未免太“笨”了些,那又怎樣?勤能補拙,對於勤奮的人來說,27歲,也不算太晚,上天給了仲永過人的聰慧,而對於蘇洵,上天賜給了他勤奮,聰明固然可貴,但天道酬勤,光擁有聰明是不可能成大事的,古語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仲永正是缺少了這種勤奮與後天的教育,才導致了終生碌碌無為的'悲劇。所以說,後天的教育和學習對造就人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然而,仲永之所以“泯然眾人矣”,除了父親的貪圖小利、目光短淺,“邑人”也起著不和或缺的作用,試想,如果在仲永體現了他的超世之才之後,“邑人”並沒有“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而是勸誡仲永之父,讓他為自己兒子的前途著想,讓仲永接受良好的教育,就不會出現仲永天資泯滅的事情了。退一萬步講,即使邑人不勸誡仲永之父,仲永之父可以仿照孟母之故事,將家搬遷到一個有讀書氛圍的地方,仲永耳濡目染,加上天資卓越,何愁不成為棟樑之才呢?

  在人生的道路上,別人能做的只是指引方向,而最重要的則在於自己,就像在大漠之中,地圖和羅盤只是讓你確定行走的方向,而漫長的道路,還得你一步一個腳印的走。真正的成功需要你自己爭取,天上不會掉餡餅,即使真的掉下來了,你吃完之後還得繼續尋找,如果你站在原地,守株待兔,想坐享其成,那是萬萬不可能的,因為上天不會只眷顧你一個人,更不會讓一個只會等待而不會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的人得到好東西。

  天才就像一把刀,而後天的教育與學習是一塊磨刀石,刀刃只有不斷地在磨刀石上磨礪,才會成為一把削鐵如泥,吹毛立斷的寶刀。我們不應再希求上天給予我們極高的天賦,只應在今後的學習中,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認認真真地向前走。我們的家長是明智的,給孩子營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我們有了成功的前提,就要付諸行動,只要我們努力,就能夠成為天才!

  雄鷹總是迎著暴風雨翱翔;駿馬總是在無際的高原上奔跑;冬青總是在嚴霜冰雪中傲立;陽光總是在風雨後出現,我們也應頂著困難冒著險阻向著知識的大門挺進。不斷認識自己的無知,讓人生的意義在理想與知識的充實下閃爍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