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長方形與正方形》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長方形與正方形》的教學反思

《長方形與正方形》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長方形與正方形》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長方形與正方形》的教學反思1

  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是學生了解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知道了面積單位、學會用面積單位直接量圖形面積的基礎上教學的。學會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不僅是今後學習其它圖形面積的重要基礎,而且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空間觀念。

  1、方法比知識更重要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在數學新教學價值觀中要求:方法比知識更重要,本節課我改變了傳統的“傳遞——接受”模式,採用“自主探究式”學習方式,即“實驗—發現—驗證”的教學思路,由學生自己擺出形狀不同的長方形,再整理長、寬、面積的資料,對資料進行觀察,發現規律,驗證規律,總結公式。整節課教學過程注重了學習方法,思維方法,探索方法的獲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經歷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力求體現“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新的教學價值觀。

  2、學會合作探究

  本節課透過小組合作,運用實驗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開放了獲取新知的過程。以學習小組為教學組織手段,透過指導小組成員開展合作學習,提高個體學習的動力和能力。小組成員各司其責:擺長方形、記錄資料、補充表格、共同尋找規律。真正提高了每個學生的學習效率,達到了合作探究學習的目的和效果。

  3、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透過自主探究獲得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後,又設計了一些應用性練習,如計算黑板、草坪的面積,引導學生將獲得的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透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學生將解決書本知識的技能內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培養思維能力

  在最後一道習題中,安排了“設計書籤”的問題:給出書籤面積,由學生利用長方形面積公式設計書籤的長和寬。學生透過自己動手和動腦,發散了思維,靈活運用了公式,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並經過啟發、討論和獨立思考,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思維能力得到了培養。

  5、應用資訊科技創設情境

  在新課引入時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透過“變化的長方形”激發興趣,引導學生大膽猜測:長方形的面積可能與什麼有關?此法引入,既結合本課的學習內容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明確了學習目標,又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探究學習氛圍。

  《長方形與正方形》的教學反思2

  本課主要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邊和角的特徵,知道長方形的長和寬,正方形的邊長,能說出長方形和正方形邊和角的特徵,能在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為此,我做了如下設計:

  一、基於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培養空間觀念

  學生在二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對長方形和正方形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本課教學中,我直接出示了兩張形狀分別是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片,問他們是什麼圖形,再要求他們在教室中找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慾望,孩子們觀察細緻,學習熱情高漲。

  二、小組合作,探索與交流中迸發思想的火花

  在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特徵時,我首先讓學生摸一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和角,並數一數。讓學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中,對長方形和正方形邊和角的特徵有一個初步的感知。

  然後讓學生猜一猜長方形邊和角的特徵,想想可以怎麼驗證,動手試一試,再小組內交流驗證的方法,最後反饋。

  學生在討論之前往往想法沒有那麼全面,透過討論,很多孩子能用多種不同的方法證明長方形的特徵,如有的孩子用尺去量兩組對邊的長度再進行比較,有的孩子對摺之後進行比較,有的孩子用三角板比了長方形的四個角,發現四個角是直角,更有的孩子想到了把四個角重合在一起的方法,比一次就證明了四個角都是直角。孩子們的思維能力真是讓我大吃一驚。

  這一環節的設計我先給了學生充分思考,動手探索,有了自己的一些小發現的基礎上,再進行討論。這就避免了有的孩子的思維被別人帶跑,沒有自己思考的機會。同時,在交流中,孩子能學著傾聽別人的意見,嘗試對別人的想法提出建議。

  正如新課標所提倡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僅僅只是活動的組織者。孩子們在輕鬆自由的小組活動中,熱烈討論,積極思考,碰撞出了思維的火花。

  《長方形與正方形》的教學反思3

  學習幾何圖形,對低年級同學來講是較困難的。為此,鼓勵並創設學生參與活動機會,是重要的教學組織策略。本節課的設計重視讓學生透過自主探索主動參與獲取知識,同時教學內容的設計能從學生的特點出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主要是從如下幾方面努力的:

  1、創造性使用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實際的情況,有機地補充了尋找生活周圍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等這些內容,讓教材更貼近學生的實際。藉助多媒體變靜態、枯燥的練習為動態的、學生感興趣的練習內容。

  2、本課設計主要著眼於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關係的整體入手組織教學環節。從最初的`尋找生活周圍的長方形和正方形,說基本特徵開始,主要引起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四條邊、四個角”特點關注,這已滲入了二者的共性認識。其次在內容的探究中,將二者同時以問題呈現,學生邊探索長方形,又探索正方形。無意識中,加強學生對二者關係進行自我對比感知,使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學生透過自主探索、合作探索實踐感悟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也注重學生在實踐中提煉知識的本領,形成整體的能力。

  3、新課標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去發現、去交流,從而得出結論。這節課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在整個課堂中,動手操作貫穿始終,注重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去體驗、感悟、發現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如透過“折一折”“量一量”“說一說”這些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索到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並且發現了兩者的異同;透過“變魔術”的活動,讓學生在推一推、拉一拉的過程中,發現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關係,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一步加深對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

  《長方形與正方形》的教學反思4

  《長方形和正方形》這一課時,為了給學生創設一種輕鬆的學習環境,我製作了一些圖片,還利用釘子板讓學生圍自己喜歡的圖形。從現場來看,學生非常喜歡,積極性很高。並能正確說出圖形的名稱,在圍圖形時,孩子們都樂於參加,有的圍長方形正方形時,學生出現了爭論,因為圍得太標準。這時,我指出:接近正方形,因為正方形是一種特殊的圖形,想隨意圍成是不容易的。如果讓學生自己說可能更好。學生活動時,出現把長方形誤認為是正方形的現象,比如:一邊圍10釘子,另一個圍11個釘子。學生只從視覺上判斷是不是正方形,而沒有從特徵上判斷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當時,我只是以一個學生圍的正方形為例,進行簡單的說明,現在回想起來,圍一個正方形對剛接觸圖形的學生而言,是有一定難度的。當時應讓全班同學展開討論,讓學生面對實際問題並嘗試去解決,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會更好,而且會讓學生印象更深刻。

  總之,我感到這堂課,學生真正動了起來,不僅動手,而且動了腦,動了口,讓學生在動的過程中思維得到發展,能力得到提高。基本達到預期效果。但是,我發現有部分學生的參與程度不高,只能跟著老師及同學完成一些活動非常缺乏創造性。另外部分學生的操作速度非常慢,所以最後任務就沒完成,如果加強學生的操作訓練,,把本節課前的節奏加快一點,學生的收穫一定會更大,教學效果會更好。

  《長方形與正方形》的教學反思5

  1、重視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中我注重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獲得對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機會組織教學活動,讓學生充分動手實踐,促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進行學習。

  2、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中,教師重視了學生學習的過程,充分使用動態的學習材料,精心組織,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在興奮愉悅的氛圍中動起來,提高學習效率。

  3、不足與困惑。

  (1)課堂中,學生的數學語言不夠規範,教師未能及時糾正與說明,對於二年級的學生,教師需不需要在課堂上給學生講呢?比如:本節課中,學生把對角線說成中間斜著的線。這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2)對於學生精彩的表現,教師未能及時給予充滿鼓勵的評價,只是蜻蜓點水。

  (3)這樣的課,適合讓學生自主探究、動手操作,但操作起來比較耽誤時間,還要達到教學目的,處理不好會適得其反,該如何把握,我一直在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