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敘事> 尋找記憶中的年味兒作文

尋找記憶中的年味兒作文

尋找記憶中的年味兒作文

  例文一:尋找記憶中的年味

  我的老家在山東壽光北部的大平原上。記憶中,年的味道,是從忙中散發出來的。

  我發現,古人所創造的“臘”字,真是太奇妙了,一個日、一個月,日月相伴,寓意深遠,意味著日日忙,一直忙到日出日落,月明月暗,這一切忙碌完之後,就忙到了臘月底,也就到了新年了。

  記憶中,進入了冬季之後,父母親就進行著忙年的各項準備了,因為離年還有一段時間,所以此時的忙,就有些不緊不慢。而真正的忙,則是進了年關的臘月。

  隨著年的日益臨近,趕完年集的父親又在家中忙碌了起來,首先忙碌著除舊,父親握著一把新買來的大掃帚,打掃院子,清理房屋,把屋子裡的灰塵,角角落落裡的蜘蛛網,打掃得乾乾淨淨。又用瓶子打來幾斤油漆,把門、窗、桌椅都漆刷一新,特別是那院子大門,油的黑亮,就在那一刻,油漆味兒瀰漫在院子裡感覺十分好聞,讓人自然感覺出一股子新年的氣味兒。這種氣味兒,還讓我想起了新媳婦婚房裡的味道,農村有人娶媳婦時,就用油漆到處刷一遍,新媳婦還沒有過門就因了油漆瀰漫著濃濃的喜慶味了。那時,我就認為,新媳婦就是這種味道兒。

  而母親則日夜忙碌著趕製全家人的過年衣服和棉鞋,虔誠地準備祭神祭祖用的物品。而最忙的當數碾糕米了,由於村裡人多石碾少,為了不耽誤蒸年糕,姐姐領著我常常是起早貪黑去排隊等候,有時一等就是半夜,等到半夜也得打著燈籠碾,因為後邊還有人在等著,於是那一架架石碾,總是吱吱悠悠日日夜夜轉個不停,夜夜日日飄著米香。

  對於蒸年糕,鄉親們對此看得很重。年糕又稱“年年糕”,因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象徵著年年富貴、年年升高,蒸得是吉利,蒸得是興旺,年糕一般都是用大黃米和小棗做成,有的則買不起糯米就用高梁米做,當一鍋熱氣騰騰、點綴著紅彤彤的金黃色的年糕出籠時,那香甜的氣息會立即沁入人的心脾,不等母親往簸籮裡拾,我就饞得用筷子串起一個吃起來,邊吃邊燙得舌頭直呼啦。出鍋的年糕,除了自家吃外,有來走親、訪友的,就給他們擱上幾對,象徵著帶來好運氣。熱吃時,特別粘,香味特別,半涼時吃,又黏又有嚼頭,涼吃時,更是香甜入口。

  蒸了年糕,母親接著忙著發麵、蒸年饃,當白白胖胖的年饃,從冒著熱騰騰蒸氣的鍋裡出來的時候,像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黃橙橙裡小棗兒裂著紅嘴兒笑,粉白白上點綴著“瑪瑙”、“翡翠”,還有“鯉魚”、“虎”等造型,一鍋鍋年饃,寄託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憧憬著來年的生活,像白白胖胖的饃饃一樣發財、發福、發旺。那時,由於粗糧多、細糧少,年饃蒸得也少,除了過年吃幾天以外,大多用來招待來串門的親戚,因為吃得少,所以那時每吃一次年饃,感覺特別香甜、特別有饃饃味兒。

  蒸了年糕、蒸年饃之後,緊接著就是忙碌著炸雞、炸魚、炸肉了,這是最誘人的年香味了。那香味一直瀰漫到大街上,老遠就能撲鼻入肺、令人流口水,那香味引得我一路往家跑。那時候,農村還比較窮,雞、魚、肉等對於鄉親們而言,是一年到頭嚮往的奢侈品,正因為是奢侈品,所以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買回來,條件好一點的人家最多也就是買上七、八斤的魚、肉,雞大多是自己家裡喂的,宰殺個一、二隻就已經不錯了。所以過年,能吃上一頓炸雞、炸魚,炸肉,已經是非常非常幸福的了。炸雞、炸魚、炸肉的事,都是我父親來辦,娘只是打下手往鍋底下續柴火。因為父親有一手好手藝,會配料又掌握火候,所以炸出來的雞魚肉味道格外香,因此,村裡有辦婚席之類的就讓父親去操辦。隨著雞、魚、肉在鍋裡吱啦吱啦的聲響,那誘人的炸魚、炸肉香,從鍋裡一起飄到屋外,而我一直嗅著這香味,像小饞貓一樣不離孃的身邊,娘會拿起炸好的一塊肉,丟在我的嘴裡,我嚼著肉香拎起炮仗往大街上跑去。

  當這一切忙碌完以後,就到了年三十了,這時的.忙,已經把人們對明年美好生活的希望與祝福,把人們對新年的快樂與吉祥推上了高潮。父親趁著響午頭兒,趕緊招呼我一起貼、貼年畫、貼過門錢、掛紅燈。娘熬了一鍋子漿糊,父親端著鍋子,拿著一把新條帚,我在一旁打下手,先從院子外的道門貼起,父親貼的挺認真,只見父親用條帚上漿糊往木門上細細地抹上一層,然後讓我遞上聯和下聯,上下對齊後,再用條帚從上到下掃平整,對聯貼好後,再貼“過門錢”、掛紅燈。普普通通的院門,因了紅紅的對聯、燈籠和花花綠綠的過門錢,立即光彩照人起來,遠遠望衚衕口,簡直變成了一溜溜的綵帶,煞是亮眼、美麗,此時的忙碌可算作是畫龍點睛之入筆了,因為缺少了這些風俗,就缺少了年味。貼了外門,貼里門,甚至連小推車、鹹菜甕、糧囤、櫃子、風箱、灶臺等等都貼上了“福”字、過門錢。在粘貼上貼中,年味一下子就被烘托起來了。

  此後一家人就忙忙碌碌下餃子、炒菜、燙酒,當這一切準備好之後,就圍座在一起快快樂樂地吃團圓飯了,此時,隨著除夕夜的到來,整個村莊就變成了歡樂的海洋,鞭炮聲聲,此起彼伏,震天動地,辭舊迎新,成了不眠之夜。

  到了四更、五更時辰,隨著鞭炮聲的再一次密集響起,拜年的時刻就到了,吃過熱騰騰的餃子,忙著穿上新衣服,新鞋子,戴上新帽子,跟著大人們去拜年,直拜得糖果從口袋裡往外流,雖然腮頭兒凍得通紅,但總是感覺大年初一過得快。大年初二開始,又忙著走戚串友……。真是有一種過不夠、拜不夠的感覺,心想,接著再來個忙新年該有多好啊!

  忙碌,就像春天裡萌芽的小草,讓人心生憧憬與希望,忙碌著才幸福著,忙碌著才快樂著,忙碌著才溫馨著,忙碌著才憧憬著,忙碌著也才一年年走向四季的交替與人生的輪迴。

  其實,人的一生就是忙碌的過程,因為忙碌著才有想頭,有活頭,有精神頭,有奔頭,所以,忙碌著,才叫年,忙碌著,才有年的味道兒。

  例文二:記憶中的年味徵文

  小時候盼過年、愛過年,數著手指頭,翻著月份牌,簡直就等不到。當山野的風變得凌厲了起來、當小夥伴們的臉蛋帶著紅潤、興奮地交頭接耳著自己的花衣服時,我知道年就要來了。

  過年就是鄉親們說的,吃好的。進入臘月,最先吃到的是炸糕,自己家的、親戚家的、鄰居家的,大的、小的、圓的、扁的、紅糖餡的、紅豆餡的。家家都開啟門簾,白氣騰騰往外冒。炸糕的麻油香味在村裡此起彼伏、繞不散。然後是吃到酸湯蔥花拌現壓的粉條,粉條白得瑩亮,蔥花綠得爽心。大人孩子一人呼嚕一大碗。團好的粉條子攤放在案板上、竹子上,白花花擺滿了院子,等凍瓷實了,碼放在大缸裡。每個人都明白這以後就有管飽的酸菜豬肉燉粉條子吃了。然後是殺豬聲,嘹亮而喜慶,大人孩子都從這嘹亮裡聞到了肉香。然後是殺豬菜,按說這菜裡熬的不是上好的肉,但就是香,現在明白香的原因是鐵鍋熬菜火候到,肉是純自然的肉,山藥白菜蔓菁都是純天然的好東西,七大姑八大姨七手八腳把菜切碎了,嘩嘩推進去,燉在一口大鍋裡,架起大柴火,熬了大半天,肉有菜味,菜有肉香。就像老夫妻,就像老街坊,是時間的積累之美,是相互包容之香。老少爺們喝一通,嚷一通,歪七扭八醉幾個。然後,是臘八粥,我吃它印象不深,深的是奉了媽的命令給各家送粥,東家一碗,西家一碗,近處一碗,遠處一碗,哎呀,沒完沒了,小孩子走路邊走邊玩,收工回來,滿襖襟滿褲子的粥。但是媽是不罵的,因為過年了。

  然後,炸麻花兒、炸油餅兒、炸蓮花豆,做豆腐,剁餃子餡,把人們能想出來的好吃的都準備下。孩子們衣裳上的油點子多起來了,男人們的牛皮大起來了,狗身上的膘也長起來了,家家戶戶的缸裡、櫃裡、壇裡、罐裡都裝上了豐富的內容,村裡貧困的孤寡老人,早有仁義的人家給送東西去了,送肉的、送糕的、送粉條豆腐的、送對聯的,都有,親友之間也走動頻繁,人們比平時任何時候都寬厚仁愛、樂善好施。街上白雪地上嘎吱嘎吱走著來來往往的都是互送吃喝的人。

  臘月二十三,灶王爺要上天,女人們要往灶臺上抹糖,讓他老人家上天言好事,懶女人的態度格外熱情,當家的男人也把一張包公臉換成關公臉,跟老婆孩子說話和和氣氣的,過年讓他變了一個人兒。

  二十四,掃房日,全家齊動員,搬出花花綠綠的被褥枕頭,揭起炕蓆,從頂棚掃到櫃地下,掃出一年的塵土和不痛快,然後擦、刷、洗,縫、糊,男人一擔擔挑水,哼著沒調兒的歌。女人兩手紅的像蘿蔔,丟個空還要串個門,看看別人家的工程進度、衣服式樣,暗暗地跟自己家的比一比。孩子被指揮得像陀螺。嘰嘰喳喳,跑進跑出,撞了狗,踩了雞,汪汪汪,咕咕咕。窗花兒、掛錢兒是自家剪的,醜的,俊的,紅的、粉的,貼在屋裡屋外,對聯更是五花八門兒,什麼詞兒都有,只要喜慶,只要是紅紙兒黑字兒,就不賴,貼得全村都紅彤彤。

  除夕這一天,全村都燉豬骨頭,香氣散到幾里外,估計山神土地都要流口水。天黑下來,燈籠亮起來,有掛在大門口的,給財神照路,有提溜在孩子手裡走的,給喜神開道兒。紅紅的光照著大人孩子笑嘻嘻的臉。換上新衣服的人,長輩格外慈愛,兄弟分外友好,婆媳也和平共處,一家人比任何時候都更像一家人,小心說著吉利的話,把最好看的表情擺在臉上,老老小小,都沐浴在天荒地老的幸福裡。

  炕桌擦得鋥亮,擺上大小不一的酒杯碗盞,白酒、山楂酒,男女老少都喝幾口,吃完骨頭,包餃子。要包上鋼鏰兒,大年初一早上,誰吃出來,誰有福氣。泡上紅糖水,擺上點心、瓜子、塊糖、花生、大紅棗。擺上一戶農家在那個年代最大限度的奢侈和豪華。

  夜漸漸深了,撲克還在打,收音機還在唱,孫子枕在奶奶的膝頭丟著盹,老花貓枕著孩子的腿打呼嚕,人們守著歲,雪花兒歡快地撲打著紅燈籠,我和我的奶奶、爹媽、妹妹、弟弟守在家裡,父老鄉親們也守在各家的小屋裡,守著團圓、守著幸福。小屋是在八十年代的河北壩上小山村,小山村貓在山坳裡,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