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習俗> 精選傳統習俗作文六篇

傳統習俗作文

精選傳統習俗作文六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傳統習俗作文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傳統習俗作文 篇1

  我今天給大家說一說中華傳統的節日有什麼習俗吧!

  我先寫一首歌謠,你們猜一猜這是什麼節日吧!“鬧元宵,月正圓,閩臺同胞心相依。扶老攜幼返故里,了卻兩岸長相思。熱淚盈眶啥滋味?久別重逢分外喜!”你們知道了嗎?那就是元宵節了。元宵節是個各家重逢團員的節日,又是吃團圓飯的節日呢!只要到了這個節日人們都不約而同地去外面賞月、吃元宵,那天的夜晚就像歡樂的海洋!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燈節”,象徵著團團圓圓,家人也寄託了對孩子的美好祝願!

  要不然我再給大家寫一首詩,再猜一猜這是什麼節日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熱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不錯,這就是清明節。清明節有好多講究,有禁火、掃墓、踏青、盪鞦韆和放風箏等等一系列講究,這裡放風箏的寓意是隨著春風把他送到天涯海角,給我們帶來好運!

  中華傳統節日還有很多,希望大家都來關注中華傳統節日的各種有意思的習俗!

傳統習俗作文 篇2

  幾千年前,見逐而作《離騷》的屈原先生,懷著一腔愛國熱情,懷抱對祖國沉淪的悲痛,跳進了滾滾江水之中。人們為紀念這位為人敬仰的愛國志士,每年的農曆5月初5(屈原跳江的日子)都會向江中投擲粽子(葉包飯,飯夾棗)。久而久之,這便成為一個習俗,而這天也被命名為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不僅是寶貴的文化遺產,也是激發人們愛國熱情的契機,每每開啟粽子,眼前就會情不自禁地浮現一份流傳千古的愛國忠魂……

  然而,時過境遷,如今的端午節已不再屬於中國,在不久前的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頒佈的新一批文化遺產中,端午節堂而皇之地成為韓國的文化遺產,不禁讓眾多華夏子孫大跌眼鏡。我們在得知這條訊息之後該做些什麼呢?抱怨聯合國相關機構處事的不嚴謹?批判韓國對歷史的歪曲?或是為“粽子”的專利移交而感到惋惜?我想都不是,應該反思……

傳統習俗作文 篇3

  新年到!又一個閤家團圓的日子來了!在過新年時,我們身邊有數不清的年俗,比如:吃年夜飯、放鞭炮、貼春聯、剪窗花、穿新衣、拜神祈福、南方人喜歡包春捲,北方人還要包餃子……在和親愛的家人一起走親訪友時,也讓我瞭解了許多有趣的年俗,像客人來了,要泡糖茶和吃糖果,代表著甜甜蜜蜜……

  年俗雖有這麼多,但是我最喜歡的就是收紅包了!在和爸爸媽媽一起走親訪友的同時,我也收了不少的紅包。這些紅包實際上就是壓歲錢!不管包多少錢,都有長輩們一份非常非常濃厚的親情和愛在裡邊。每個紅包裡的數目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吉祥寓意,而且每個紅包的外觀也不盡相同,雖然基本上都是紅色的,但是大小不一,上面有各種各樣的精美圖案,有卡通動物形狀的,有傳統花紋的,還有裝飾著精緻的絲線的……所有的都代表著喜慶和吉祥!這是我過年時最大的樂趣!

  新的一年已拉開了幕布,所有的年俗彷彿都在祝我們新年快樂!萬事如意!心想事成!

傳統習俗作文 篇4

  端午節吃鹹鴨蛋的習俗

  俗話說“要吃鹹蛋粽,才把寒意送”。因為端午節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來臨,動植物生命活動進入旺盛階段,再加上氣候潮溼,病蟲細菌活躍,容易引發眾多疾病。古時,五月被視為“毒月”、“惡月”,瘟瘡蔓延,五月初五更是九毒之首。而蛋形如心,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

  過去,端午節吃的蛋一般為鹹鴨蛋,之所以吃鹹鴨蛋,也有一番說法。

  據有關資料介紹,鹹鴨蛋鹹而微寒,能滋陰、清肺,可治夏季膈熱、咳嗽、喉痛、齒痛、洩痢等病症。直至現代,人們為豐富口味,才開始煮起了鮮蛋和茶葉蛋。每逢端午節這天,一般家庭的主婦起得特別早,用黃金山、金銀花藤、花麥腎、艾草等10多味揮發性中草藥混合而成的“草頭湯”,來煮鮮蛋和鹹鴨蛋,供家人當早餐食用。

  接下來,就來教教你如何製作鹹鴨蛋吧。

  鹹鴨蛋的製作方法

  用料:鴨蛋14顆、白酒適量、鹽150克、錫紙適量、醃製用容器1個

  做法:生鴨蛋洗乾淨擦乾。要50度以上的白酒,我這個是56度二鍋頭。鹽倒進大碗裡。白酒倒進盆子或大碗裡,把洗乾淨的鴨蛋放進去泡3分鐘。鴨蛋在酒裡泡過拿出來不用擦,連著酒水滾上一層鹽,越溼鹽越滾的厚,鹽厚鹹的也比較快。錫紙提前剪裁成可以把鴨蛋完全包裹好的方塊狀。滾好鹽的鴨蛋用錫紙裹嚴實。全部包好裝進容器裡,沒有容器塑膠袋也可以,裝好紮緊袋口多包兩層塑膠袋密封會嚴實些。我這瓶子沒裝下,剩下幾個用兩層塑膠袋密封的一樣好。封好放在陰涼處不用管了就等待。一個月以後可以先拿出兩個試試,如果沒有出油繼續再醃,我這一下就是38天開啟的,已經爆足了油我這鴨蛋個頭不大,大個的時間也得久一點,小個的可以早幾天就可以了。將鹽沖洗掉,放到鍋裡蒸15分鐘。個人覺得蒸比煮好,有時醃製完會有小裂紋煮的話會影響出油。蒸好後用涼水衝一下很容易剝皮。

  那麼,鹹鴨蛋有哪些營養價值呢?

  鹹鴨蛋的營養價值

  氨基酸:在鴨蛋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而這種物質在醃製的過程中會被分解為氨基酸,除此之外由於鹽醃從而導致鴨蛋中的鹽分增加,致使蛋內無機鹽也隨之略增。在新鮮的鴨蛋中,而蛋黃中的`脂肪由於與蛋白質結合在一起因此看不出含有油脂,而透過醃製一段時間後蛋白質會變性並與脂肪分離,而這個時候鴨蛋中的脂肪聚集在一起就成了蛋黃油。

  鹹鴨蛋的蛋黃中含有大量的紅黃色卵黃素及胡蘿蔔素,並且與蛋黃油溶在一起因此才會出現我們看到的紅黃色。鹹蛋出油是鹹蛋已醃好的標誌,可以說鹹鴨蛋中的營養價值非常高,與新鮮的鴨蛋中所含有的營養並無多大的區別。

  豐富的鈣:鴨蛋在醃製成為鹹蛋之後,其中所含有的蛋白質含量會明顯的減少,由鮮蛋的每百克含14.7克下降為10.4克。而這個時候其中所含有的脂肪卻會明顯的增多,從鮮蛋每百克含11.6克,上升為13.1克。不僅如此,鹹鴨蛋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也有明顯的增加,由鮮蛋每百克含1.6克,上升為10.7克。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礦物質的儲存,鴨蛋中所含有的礦物質在醃製的過程中並不會遭到損害,同時還能讓讓鈣在醃製的過程中得到很大的提高,由鮮蛋每百克含55毫克,上升為512毫克。

  無機鹽:在鹹鴨蛋中除了含鈣量豐富之外,同時還含有鐵、磷等無機鹽,並且專家經過研究發現,鹹鴨蛋中所含有的鈣質量、鐵質量比雞蛋、鮮鴨蛋都高。 所以它們的營養價值是基本相同的各有好處,適當的食用對身體沒有危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放心的食用。

  雖然說鹹鴨蛋的營養價值很高,並且適量食用沒有什麼危害,但任何食物都不能吃多,比如鹹蛋用鹽量一般在10%左右,如果過量食用的話很有可能會因此而患有高血壓,從而嚴重的危害到人體的健康。

  清肺火:經過研究發現,鹹鴨蛋中所含有的各種營養都具有很好的滋陰、清肺、豐肌、澤膚等功效,因此非常適合在夏季食用。除此之外,我國中醫認為鹹鴨蛋清肺火、降陰火功能比未醃其中鹹蛋黃油可治小兒積食,外敷可治燙傷、溼疹。

  鹹鴨蛋雖然好吃,但是在端午節時也不宜多吃哦。

傳統習俗作文 篇5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古代,可以算是最傳統的節日了。

  我和媽媽準備包粽子時,忽然想起端午節的傳說——大詩人屈原的故事,我便跟媽媽滔滔不絕地說起來。

  屈原,名平,與楚王同族姓。他知識淵博通曉國家興衰之道,楚王十分信任他。上官大夫與屈原同職,他也想得到懷王恩寵,於是在屈原擬定國法時,上官大夫試圖將其奪走,可屈原不給他。於是上官大夫就在懷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大王您讓屈原擬定國法,眾人無一不知,不過每頒佈一條法令,屈原誇耀其功說‘除了他,誰都定不出這些法令’。”懷王聽信了他的話,疏遠了屈原。不久後,屈原寫下巜懷沙》賦,懷著滿腔悲憤抱著石頭跳下汨羅江自殺了。老百姓怨紛紛,怕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便包的粽子投下江中,還有人划船下水去找屈原的屍體,不過沒能找到。

  因此,端午節這天大家通常要划龍舟吃粽子,紀念大詩人屈原,這天還要在門上掛蒿草,取避邪之意;蒿草旁還要掛猴子,取看門猴子之意。

  開始包粽子啦,先得準備一堆糯米許多粽葉。先把粽葉握成一個近似三角的渦,將糯米一把一把的裝進去,不過不能裝得太滿,不然蒸的時候就會漏掉。將長出來的粽葉捲過來封底,放進鍋中蒸幾十分鐘,美味的粽子就出鍋了。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節的傳說還有很多,讓我們再去發現吧。

傳統習俗作文 篇6

  當地的漁夫划著小船去把竹筒裡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粽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裡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裡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麼“秘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我愛吃粽子,愛過端午節,愛享受節日的氣氛!

  兩千三百年前,一個清瘦老人,仰望蒼天,他在憂慮他那民生多堅的的國家,當傳來國都郢城被攻陷的訊息後,他徘徊在汨羅江邊,他憤怒,他哀傷,最後,他吟誦著"世人皆醉我獨醒",帶著滿腔的悲憤抱石沉入了江中.百姓們怕江中的魚兒吃他們敬愛的屈原的屍體,所以用粽葉包了稻米,撒到江中,讓魚兒吃,這樣就不會傷害他們敬愛的屈原了.可以這樣說,沒有一種食物能像粽子一樣寓意豐富,粽子的形狀稜角分明,象徵著屈原的人格稜角分明,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粽子的裡面包一顆紅棗,象徵著屈原的赤膽忠心……總之,粽子表達了人們對屈原的無比敬重.

  屈原絕沒有想到,生前他忍受無人理解的寂寞;而他死後,他的繼承者們貫穿古今,前仆後繼,層出不窮.李白,杜甫,岳飛,文天祥,蘇軾,辛棄疾,譚嗣同……,數不勝數的熱血男兒傳承著屈原的精神.可以這樣說,是他讓端午節熠熠閃光;是他讓湘水接受祭拜,是他讓國人由矇昧走向進步,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唱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去找尋真理;又有多少人拋頭顱,灑熱血來表達對祖國的愛戀.

  但是對於今天的中國人來說,屈原的精神從未像今天離我們這麼近,這麼親切.這些都源自5.12四川大地震,這場震驚海內外的災難,讓中國13億人民聯絡的更加緊密,讓中國人更加想念屈原.屈原那處在人生的逆境中,卻時刻懷著對祖國燦若日月的情懷,隨國家同呼吸,共命運,身雖死,情不改的愛國情結,不正是中國目前最需要的嗎 那江上競飛的龍舟,不正是13億人民同心協力划動的嗎 眾人划槳開大船,在大自然的強悍面前,人類團結一致,血脈相連.

  在這個粽葉飄香的季節裡,我們走的更穩,更堅定,無往而不勝.只因為我們心中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愛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