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習俗> 精選《春節習俗》作文六篇

《春節習俗》作文

精選《春節習俗》作文六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節習俗》作文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春節習俗》作文 篇1

  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後,因此,人們稱這一天為春節,俗稱陰曆年。春節來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意味著新一輪的播種,意味著我們又要長大一歲,意味著大地萬物復甦。

  春節到了,每家每戶的宅門貼上了春聯,掛上了紅紅的燈籠。人們通常要貼福,必須倒著貼,簡稱福到了。有的人在牆上貼年畫;有的心靈手巧的人剪著窗花……春節到了,每家每戶都要放鞭炮,噼裡啪啦的聲音此起彼伏,人們開始除舊迎新……傳說,這個年是對人非常不吉利的,年一來就樹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過就萬物生長,鮮花遍地,這個年到底怎樣趕走呢?那怎樣才能讓人們過上幸福生活呢?人們就用炮竹趕走了年,因為年怕紅色,這樣人們就能過上幸福生活了。春節到了,這是個歡快祥和的日子,更是一個親人團聚的日子。吃餃子,是北方的習俗,我們一起吃個團圓飯,多溫馨呀!南方的習俗是吃年糕,因為他們想要節節升高,讓我們共同迎接新生活吧!春節到了,男女老少都穿著新衣,長輩要給孩子紅包。春節到了,每家每戶都來買年貨,春節這喜慶的氣氛,不僅洋溢在歡快家中,並且洋溢在大街小巷,有的在舞獅子,有的在放鞭炮,還有的在扭秧歌……

  放眼望去,這裡華燈滿城,友人滿城,真是熱鬧非凡!春節到了,新的一年即將開始了!

《春節習俗》作文 篇2

  大年初一,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又一次來到了我的祖籍----義烏。這是我父親的故鄉,生他養他的土地,這裡是世界聞名的小商品城,這裡生活著一群聰明,勤勞,勇敢,善良的人。

  雖然說義烏是一個充滿市場氣息的城市,但他千百年來傳承的民俗習慣還在繼續發揚。這裡,我給你們講講舞龍燈情況。

  舞龍燈其實是元宵節的活動,但在年前,組織者開始運作了,先是去每家每戶拉贊助,當然,村民們是踴躍參與的。然後購置材料組裝龍燈,龍燈最複雜的是龍頭,它由很多的燈籠組成,龍身是由N條板凳組成的,參加的人越多,龍越長。最後是龍尾。

  在過年的時候,還有請龍神,這可複雜了,我現在還沒搞明白怎麼請。最讓我感到欣慰的是由於霧霾太嚴重,龍燈隊取消了放煙花爆竹的習俗。

  遺憾的是,元宵節我要開學了,沒機會參加那天的舞龍燈活動,我想,場面一定很熱鬧,鑼鼓聲一定很響,人們一定很開心,龍神一定會保佑這一方水土,讓我美麗的故鄉風調雨順,大獲豐收。

《春節習俗》作文 篇3

  桂西一些地區,世代流傳的舞雞、舞春牛活動,增添了春節的喜慶氣氛。舞雞的年青人提著用木頭、木瓜做成的兩隻鬥雞,打著鑼到村中各家各戶去賀年。舞雞歌吉慶幽默,使主家喜笑顏開。送給賀年的舞雞者紅包,從“鬥雞”身上拔幾根雞毛插在自家的雞籠上,以祈求六畜興旺。

  舞春牛更為有趣。“春牛”是用竹片巧妙編織而成,牛頭、牛角糊上綿紙,畫上牛眼,牛身是一塊黑布或灰布。舞牛人敲鑼打鼓在村中表演,鑽進布底的兩人,一人在前撐牛頭,一人在後彎腰拱背甩尾巴,後面跟著的是一個手拿犁架的漢子。此外,還有敲鑼打鼓的,領唱春牛歌的,他們走到哪裡,哪裡就有歌聲笑聲。舞罷上村又到下村,從初一鬧到元宵節。舞春牛的人們為農家帶來了節日的歡樂,同時,也寄託著對農家豐收、祥和的祝願。

《春節習俗》作文 篇4

  今年過年,我是在外婆家過的,外婆家在浙江天台,說到天台,它可是有許許多多和其他地方不一樣的年俗呢!

  在天台,大年初一的一天飲食,是和大多數地區是不一樣的:早上吃“五味粥”,祈求五福臨門。說起“五味粥”,有一個典故:吃“五味粥”是為了紀念濟公的。相傳,古時候,寺院裡的和尚把吃不完的紅棗扔掉了,濟公看到了,撿回來,曬乾收藏,大年初一的早上,濟公將收藏的紅棗摻和豆腐、黃豆、芋艿和白米,煮成一鍋粥,給僧侶們吃。這種吃法,慢慢傳了開來,為紀念濟公,在天台,大年初一早上,家家都吃“五味粥”。“五味粥”有一個寓意:象徵著新年祈福,五福降臨人間。中午吃“捲餅筒”,“捲餅筒”就象一個個放大了的春捲,裡邊捲了很多菜,好像把“福氣”包起來,不讓它跑走似的。晚上吃的是“扁食”,用意和“捲餅筒”一樣,薄薄的餛飩皮包著鮮嫩美味的“福氣”,讓全家在新的一年裡福氣滿滿的哦!

  過了大年初一,就是大年初二,按照天台的風俗,這一天是不能隨便走親戚的,我覺得好奇怪。初三開始,就可以走親戚拜年了,親朋好友們,聚在一起吃飯一起玩樂,好開心啊。在天台,走親戚吃飯有個很有趣的名字,叫“吃粽子”。上菜是有講究的,上的每道菜有固定次序,先上甜點,再上海鮮和素菜,接著上魚和年糕。既然是吃粽子,粽子是不可少的,有小米粽子,有肉粽子……花樣可多了。吃法也有講究,肉和粽子一起上,魚和年糕一起上。最後一道菜是清淡的菜湯,讓客人去去油膩。一頓吃下來,一共有近20道菜,吃飯時間可長啦。在吃飯時,坐的是八仙桌,座位是有講究的, “東一”是最大的座位,與“東一”相對是“西一”,是第二大的位置,此外,還有執酒壺的座位和小孩的座位,好多好多的講究,可惜我還是不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坐。

  在天台,過元宵節和中秋節要注意過節的時間,正月十四鬧元宵,不吃湯圓吃年羹,年羹是帶葷的,裡面有肉、素菜和海鮮,而八月十六才過中秋,很奇怪吧?過節時間和其他地方不一樣呢,這裡也有一個典故:“相傳臨海歷史上有位知縣,他的`母親是信佛的,正月十五要吃齋,不能吃年羹,於是這位知縣就把元宵節的時間改到了正月十四,以避開齋戒日,因為元宵節提前了一天,就把中秋節推後了一天。”所以,天台地區,最傳統的方式就是“正月十四過元宵,八月十六過中秋”。

  除了這些年俗外,天台還有很多其他特別的風俗習慣,有機會,我再慢慢告訴你們吧。

《春節習俗》作文 篇5

  春節,是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在中國每個地方的春節習俗都不一樣,這次說一說我感受到的兩個地方的過年習俗。

  今天是己亥年臘月三十日,我們稱之為年三十。這一天外面張燈結綵,家家戶戶都貼上了大紅福字,一片喜氣洋洋的景象,家裡桌子上都擺上了各種糖果、堅果、水果和小零食,廚房裡也是雞、鴨、魚、肉各種各樣的菜堆滿了廚房的灶臺。吃好中飯大家就開始準備晚上的年夜飯了,各種好吃的菜燒了一大桌,下午三點多奶奶就說要拜祖宗了,我覺得這是一個很神聖的環節,對已故的親人表示懷念和尊敬,擺上菜和酒、還有糕點和水果,再點上蠟燭祭拜一下,這個環節就完成了。我們吃好年夜飯就可以收紅包了,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環節,因為一個年過下來我就成小財主了。這是我的家鄉——杭州的過年習俗。

  比起杭州,我更喜歡去我外婆的家鄉——安徽過春節。除了貼春聯、掛燈籠這些一樣的,吃年夜飯都不一樣,他們那裡年夜飯最好下午三點以前吃,有些人甚至一點鐘就開吃了,我已經分不清是中飯還是晚飯了。吃好飯全家人圍在一起包餃子,外婆的手好像會變魔術一樣,她一眨眼的功夫,就把手裡的麵糰變成了餃子皮,把皮拿在手裡翻了一下就又變成了一個餃子,我太崇拜外婆了,她像一個魔術師。外婆還會在餃子裡包一個五角硬幣,她說這個餃子是幸運餃子,誰吃到可以幸運一年,當然我很想吃到幸運餃子,我思考了一下覺得胃口大的人有很大的機率吃到,看到我吃飯用的小碗,我默默的放棄了。還有一種運氣不好的,吃再多都沒用,就說我舅舅吧!他為了吃到幸運餃子,足足吃了兩三碗,我覺得他肚子都快撐破了,結果還是沒吃到,哈哈哈……他運氣實在太差了。我爸爸就是運氣爆棚的那一個,他去過了三個春節,三次的幸運餃子都被他吃到了,所以說運氣這件事實在不好比。這個餃子環節,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還有趣味。

  現在我們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大家都過上了小康生活,我感受到了現在幸福的生活,願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我要好好學習以後報效祖國。

《春節習俗》作文 篇6

  春節來了,到處都是一派喜慶的氣氛,在這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有許許多多的春節的習俗,蔽日放鞭炮,穿新衣,給壓歲錢……

  貼門神這是幾乎家家戶戶過年都要做的,關於貼門神還有一段有趣的神話傳說:相傳在古時候,有位龍王總想偷吃玉帝的貢品,玉帝發現後狠狠地懲罰了它,可龍王依然屢教不改,於是,玉帝讓兩位身強力壯的天神看守大門,不讓龍王再來搗亂。可是兩位天神和咱們一樣要睡覺休息。於是玉帝想了一個好辦法,把兩位天神的畫像貼在門上,從此貼門神的習俗就這樣代代流傳。

  在我國的北方有一種習俗,就是吃餃子,餃子的諧音即“交子”,表達了人們對更歲交子,對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種渴望。而南方人則喜歡在大年的早晨吃湯圓,意味著咱們在新的一年裡圓圓滿滿,團團圓圓。人們還喜歡把一種叫“薺菜”的蔬菜和湯圓一塊吃,“薺菜”有被稱作“聚財”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財進寶,心想事成。

  春節裡,咱們更少不了要放鞭炮來活躍一下春節時歡歡喜喜的氣氛了。放鞭炮在民間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的時侯,有一隻叫“年”的怪獸,每到春節的時候就出來嚇唬人,於是人們就想了個辦法,用竹筒點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後發出很大的聲響,嚇走了年獸,放鞭炮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春節的習俗多得數不清,每個地方的習俗也都不一樣,春節是咱們的傳統節日,而春節的習俗也是咱們優良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