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七單元]寫一篇讀後感> 【精品】讀後感的作文合集五篇

讀後感的作文

【精品】讀後感的作文合集五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後感的作文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語文課上,我們學習了一篇令人陶醉的課文,這是一篇抒情以為很濃的散文,實際上在寫秋天。課文的內容豐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豐收的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透過學習,感受到秋天的美好,感受語言美。全文語句優美,情感濃烈,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連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了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以前我曾無數次叩問自己,面對他人的過錯,我該寬恕還是該懲戒?讀了雨果的《悲慘世界》,我找到了答案。

  《悲慘世界》是我至今讀過的最難忘的小說。難忘於它的恢宏歷史、社會場景、人物百態,更難忘於主人公冉阿讓,他面對懲處和寬恕後的靈魂鉅變。捧著這部宏篇鉅製,體會到了深遠的分量感和直抵靈魂深處的震顫。

  雨果筆下的冉阿讓本是一個本性善良的勞動者,就因為偷了一塊麵包受到了社會的殘害、法律的懲罰、他人的唾棄。現實的冷酷使他自甘墮一落,他盲目報復社會。當他偷走主教家的一個銀器後,大主教以仁慈之心寬恕了他,臨別時還送了他一對銀燭臺,主教的寬恕讓他在悔恨中爆發出深刻的覺悟,成為精神轉化的起點,促使他的精神人格上升到了崇高的境界。“一塊麵包”,“一個燭臺”, 代表了人們對過錯的兩極態度,一個人的靈魂從人間到地獄,又從地獄到天堂就因無情的責懲和有情的寬恕!

  讀完小說,我閉目沉思,良久良久。原來,“寬恕”能拯救人,不僅拯救他人,也在拯救自己。我能做到嗎?我能寬恕他嗎?一個聲音在心中拷問著我,撕扯著我。讓我又記起去年冬天那個寒冷的中午……

  我至今不能忘懷那個中午,我和我最好的朋友因為一些瑣事鬧翻了,彼此扔下狠話——絕交!我倆的吼聲刺破了彼此的心,也刺破了冬日溫暖的陽光。多年的兄弟之情就這樣了結了,那麼輕易,那麼冷漠,那麼灼人心痛!從此,我和B形同陌路,遠遠見到就繞道躲開,見面也不再說話。大家表面都裝得若無其事,但心裡卻在暗自神傷,但誰都不願先跟對方和解,開啟僵局,這種令人窒息的狀況維持了近一年。今天看完《悲慘世界》我又想起了B,一次次自問:我該怎麼辦?

  對,我們需要寬恕!就像大主教寬恕冉阿讓,冉阿讓寬恕德納第、沙威、馬呂斯和柯賽特一樣,在一次次捨己中完全了別人、也放鬆了自己。想想容易,但付之行動比登天還難!當我第二天在教室裡看到B時,咽喉就像被石頭堵住一樣,怎麼也開不了口,雖然心裡無數次在為自己鼓勁兒,但昨天的豪情壯志被壓抑了。“憑什麼要我先開口?多丟臉。”一種可惡的聲音又在耳畔響起。算了,維持原狀吧!我徑直走到自己的座位上,若無其事般。

  放學回家,看到書桌上的《悲慘世界》,心裡又泛起了波瀾。冉阿讓的善良、寬容浮現在眼前,他把寬恕送至他人靈魂深處,有意無意間將人與人帶入一種生命的體恤中,他用寬恕翻鬆了人心的土壤,讓愛的種一子在彼此心中萌發、茁一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呢?老子不是說:“以德報怨”,“常於善人”嗎?我們每個人都不完美,都渴盼別人的寬容、饒恕啊!

  “B,今天你好精神啊!”當我再一次遇到B時,臉上綻放著笑容跟他招招手,心裡積壓多日的石頭落地了,寬恕並不難,難就難在戰勝自己。“你也很酷啊!”他用同樣的笑容望著我。我倆擊掌和解,抱在了一起,我倆的笑容照亮了對方的心,也照亮了周圍的一切,世界突然在我眼前寥廓、長遠了……

  原來,寧靜可以致遠,寬恕也可以致遠!這是冉阿讓告訴我的,是雨果告訴我的,也是《悲慘世界》告訴我的。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漁夫和他的妻子》摘自《格林童話》,講述的是:有一個漁夫,他在海里釣到了一條很大的比目魚。沒想到比目魚竟然開口說話了:讓漁夫放了他,因為它是一位被施了魔法的王子。善良的漁夫答應了。

  回到家裡,漁夫把這件事告訴了妻子。貪婪的妻子埋怨他沒有向王子提願望。當王子滿足了漁夫的妻子的願望後,她竟接二連三地向王子提願望,先後向王子要小別墅、大宮殿,還要當國王、教皇,甚至還要當日月的主人。面對漁夫的妻子貪婪無度的要求,這時,王子終於忍無可忍,結果使她最後又回到了原來那個破破爛爛、骯髒不堪的小漁舍。唉,她的貪心一次次膨脹,一次次向王子提苛刻的要求,然而,善良的王子卻一次次慷慨地實現了他的願望,但她居然還不能得到滿足,她早就應該適可而止了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不能太貪心,應該在現在的環境下滿足,實現我們的願望,並用辛勤的汗水澆灌成功之樹,結出成功的果實。故事中漁夫的妻子的願望雖然美好,但她的思想有問題。她應該腳踏實地地工作,而不是隻想著不勞而獲,天上掉餡餅,如果像她一樣,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最終一無所獲。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馬小跳的表妹杜真子有一隻貓,他會笑。還記得嗎?

  暑假裡,我看了一本書——《笑貓日記——轉動時光的傘》,它是由著名作家楊紅櫻寫的。我還記得楊紅櫻說過“學習本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學校是生產快樂的地方。如果學習已變成一件不快樂的事情,那麼在學校裡還會有快樂嗎?”所以,在她的筆下,馬小跳就是一個天真、調皮的孩子,深得大家喜愛。

  這本書的主人公呢,不用說,大家都知道,他就是——笑貓。

  笑貓是這本書的主人公。他很多的心情,都是用笑來表達的。他會微笑、狂笑、冷笑、獰笑、嘲笑、苦笑,還會皮笑肉不笑。笑貓是一隻有思想的貓,相信性格決定命運。他喜歡觀察人,也能聽懂人說的話。他最喜歡的人是馬小跳和杜真子,他們都是有孩子味兒的人。他最愛的貓是虎皮貓,笑貓總是親暱地稱她為“寶貝兒”,這是一隻超凡脫俗、心中有信念的貓。她美麗高貴,溫柔體貼。笑貓和她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並有了四個可愛的小寶寶。

  笑貓告訴我:“如果說生命是一次旅行,那麼總有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會讓我們的旅途精彩紛呈。比如,我偶然發現了一把古老的油紙傘的秘密,從此,時光就能在我的眼前神奇地流轉。只要向左轉動這把油紙傘,我就能目睹那些塵封的過往,我能聽見虎皮貓在鐘樓裡為大家敲響的祈福的鐘聲,也能看見多年前作惡多端的老老鼠那醜惡的嘴臉。只要向右轉動這把油紙傘,我就能提前品味未來的快樂、悲傷和離別,就能知道馬小跳、杜真子、安琪兒、唐飛這些孩子未來會有怎樣的人生。這把古老的油紙傘還將讓我經歷哪些神奇的時光之旅呢?”

  在孩子們的未來,馬小跳成了建築設計師;唐飛成了經濟學家;毛超成了主管業務的副總;張達也成為了大學老師……同學們都在為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奮鬥,唯獨丁文濤,他為什麼會失敗?小學裡他不是“強者”嗎?他不是看不起馬小跳嗎?這些疑問油然而生,吸引著我繼續往下“一‘看’究竟”。啊!馬小跳的話道出了丁文濤失敗的原因:“丁文濤,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最後往往是情商高的人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在我的未來,我真正想做一個善良的.人,一個喜愛自己工作的人。無論工作多難多艱辛,只要我喜歡,就一定可以事半功倍。如果說非要有一個夢想的話,那我想成為一名幼兒園老師。這個理想可能會被很多人嘲笑“那麼多的工作你不去做,非做這個?”“這個工作又累錢又少,誰願意做啊?”“為何要做幼兒園老師,就不能做個小學老師嗎?”……為什麼呢?因為從小我就喜歡小孩子,就像那種沒上幼兒園的,但已經可以走路和講話了的。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每逢見到那種孩子,我就越看越喜愛,越來越想摸摸她的臉蛋,做做鬼臉。就因這,我就覺得幼兒園老師會將是個不錯的職業。還有一點,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幼兒園的老師在孩子3歲時教導,給他們打下良好的基礎,會使孩子終身有益。這比大人所說的小學老師又高了一個檔次,他們比小學老師更早教導孩子,就好比孩子迷路時的指路燈一樣,指引了孩子正確的方向,防止孩子走向歪路。幼兒園老師與孩子們接觸的時間多,會更富有童心,會成為一個童心未泯的人。在這條未來之路上,我想對家長們說“NO”這是我自己的路,我要自己選擇它。儘管它不被人看好,但是我願意。

  如果你也能像笑貓一樣預知未來,請你告訴我,你的未來是怎樣的?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今年你七歲》是一本日記,裡面有一個主角,那就是小波。小波經常闖禍,搞得小波的爸爸很不開心。小波後來當上了語文學習小組長,而且還加入了少先隊。考試也考出了語文100分,數學99分的好成績。後來小波的爸爸為了讓小波自立,就讓他去考藝術小學,還給小波請了一位會吹笙的老師。他只學了20幾天,就已經會吹很難的兩段了。開始考試了,小波過了初試,也過了複試,第二次複試還不知道結果……

  小波從一個調皮的小男孩,成為了一個學習分子,我們應當向他學習永不放棄的精神。我跟他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我以前跑步鍛鍊身體,總是跑一段就累得不願再動,比起他來我不能吃苦,他是永不放棄,我很慚愧。我做很多事情是不能堅持,比如說好去打羽毛球,之後我又說不想去了……

  我要改掉我的不良習慣,多向小波學習。

  驚鴻一瞥,書架上那本《今年你七歲》的書就牢牢吸引了我的眼球。柔和的淡黃色封面上,廖廖幾筆寫意中國畫勾勒出一個拎著書包的頑童形象,醒目的黑色題目下印著一款紅底陰文篆刻“百年百部”(百年百部中國兒童文學經典書系),中國元素的封面,清新、典雅、童真而又厚重,最撥動我心絃、令我欲罷不能的是題目——《今年你七歲》。

  兒子今年剛好七歲,從十月懷胎、嗷嗷待哺、蹣跚學步、牙牙學語到現在揹著書包一蹦一跳去上學,七年了!七年裡,我從毫無經驗、摸著石頭過河的育兒狀態逐漸成長到反思、理解、走進孩子心靈,經歷了多少的挫折、失敗與教訓!

  書用一層薄膜輕輕包裹著,買回家,兒子立刻就撕去包裝,我開始念與他聽。噢,原來這是一位作家父親以兒子為物件寫的一部日記體長篇紀實作品。從孩子過完生日開始上學寫到一年級暑假,七歲一年發生的點點滴滴。

  這是一位有著高度教育責任感的父親,知曉很多科學的家教理念,對兒子實施“愛的教育”,尊重、理解、關心、體貼孩子;這又是一位才華橫溢、妙筆生花的作家,兒子的童真、妻子的賢慧、奶奶的寬容,家庭瑣事等用簡潔的對話和簡短的細節,把愛的氛圍和生活的氣息表達得淋漓盡致;這更是一位讓人尊敬的教育者,不斷地反思自己對兒子的教育,剖析自己的言行對孩子造成的影響,不說教、不空洞,只有做為教育者的思索。教育,同時也在自我教育。

  “你還不會寫字,從今天開始,我將為你寫日記。記下你生活中的歡樂、幻想以及歪斜的足跡,同時也記下我的希望、祝願以及種種矛盾的心情和混亂的思想。你我是父子,共享天倫之樂;同時又是平等的朋友和夥伴,結下情誼。我還將記下,在這種歡樂和情誼之中,我究竟給了你點什麼,你又給了我點什麼……”

  這段文字引起我強烈的共鳴,從懷孕開始,我就斷斷續續的為兒子記成長日記,至今已經積累幾本了,當初僅僅是為了留住孩子成長的痕跡,多用記敘體。《今年你七歲》讓我學會了教育的反思,時時事事反思,當阿波把小朋友攔回家來做客,全數奉獻自己所有心愛的糖果、玩具時;當他把學校的棕櫚樹割下來裝扮濟公和尚,逼小朋友跳-樓時;當他為了得到表揚而奮起學校去掃地、上課偷偷記下同學說話做小動作的“黑名單”時;當他為爭取回家的自由,勇敢地同一個三年級學生幹了一架時……,這位有心的父親不僅繪聲繪色記下事情的原委,更多的是剖析、反思,這件事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當孩子挑戰權威捱打後,這位爸爸自責又懺悔,同時陷入了教育的困惑和茫然中,深嘆:“做一個父親多難啊!”

  生活中,我也常常碰到類似的情況,雖然學了、看了、讀了很多家庭教育方面的書籍,知曉了很多教育理念,但面對一個活蹦亂跳、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孩子,往往學的是一回事,說的是一回事,做的又是另一回事,很多時候一籌莫展、束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