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里關懷永不褪色作文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鄰里,在人們的社會關係網路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千百年來,鄰居始終捍衛“關懷”二字,忠於責任,為歷史的相框裝上了永不褪色的照片。
鄰居,這個無需過多解釋的詞語,隨著城市化的進行,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還有4G、5G時代的到來,似乎變得蒼白無力,失去了發言權,但事實的確如此嗎?
緩閉雙眼,任思緒亂飛,腦海中閃現無數過往的畫面,猛地就來到了25年前……
25年前,舊街、衚衕、未被拆遷的房子,七八歲的我正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心裡惦記著媽媽中午說的話:“小展,爸媽下午去趟縣城,晚上趕不回來的話就去你昌子哥家吃飯,不要到處跑,記住了嗎?”昌子哥,大我一歲,我們兩家住前後院,從小穿一條褲子長大。遠遠的,昌子媽繫著圍裙在衚衕口站著,我馬上跑過去,叫了聲“二嬸子”,撲到她懷裡,像是見到自己的媽媽似的,心裡頓時感覺踏實了很多。“咋才回來?你昌子哥已經回來很大一會了,快跟我回家吧,嬸子今天給你們兩個小饞貓做了你們最喜歡吃的餡餅。”二嬸子摟著我,走進了巷子。
這是最平凡不過的畫面,卻處處裝飾著溫馨,每一個動作都充滿著鄰居的關懷:二嬸子端過來一杯自家產的羊奶,後院的三大娘送來了自家的雞蛋,一家老小都忙活起來,這個時候,全巷子裡的人都會過來搭把手,村裡發東西大家都自覺排隊,熱鬧卻不吵鬧,逢年過節鄰居們都會湊到一起包餃子……
鄰里的關懷滋潤了我的整個童年,如潺潺的溪流滋潤了莊稼,繽紛落英滋潤了土壤,鄰里關懷讓我茁壯成長。
緩緩睜開雙眼,把自己從回憶拉回現實,身邊充斥著各種智慧科技,方便快捷的通訊工具使人們足不出戶便可知天下大事,鄰居彷彿變得不再重要了。是嗎?我覺得事實並非如此。
每年高考、中考期間,會讓我們覺得這幾天和往常不一樣,仔細想想:原來是變得安靜了。樓下的籃球場沒人打球了,大媽們傍晚也不跳廣場舞了,就連樓下經常聊天的大爺們的聲音也變小了。出門閒逛,看到小區物業也打出了溫馨提示:中高考期間麻煩業主給孩子們營造安靜的`環境。小區的奶奶們自發組織清掃街道,為考生“開路”,剎那間,我的眼眶溼潤了,看到這溫馨的畫面,我覺得鄰居的熱心就像25年前的老巷子,隨著時代的變遷,老巷子沒了,但鄰居之間的互幫互助依舊閃耀著光芒。
任憑時代變遷,任憑世事變幻,鄰居始終在你我左右,他們的關懷從未縮水。鄰居,我生命中的擺渡人,他們的關懷,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