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清明節> 清明寄託哀思作文(通用11篇)

清明寄託哀思作文

清明寄託哀思作文(通用11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寄託哀思作文(通用11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寄託哀思作文1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回老家給爺爺上墳。走在路上,我看到許多人,他們也都去上墳。忽然,我想起了杜牧的《清明》,便背了起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回到家,我看到奶奶折了許多金色的東西,很好奇,便問:“奶奶,這是什麼呀?”“是金元寶,銀元寶,給你爺爺燒的錢。”我很奇怪,明明是紙,怎麼說是錢?

  該上墳了。我和爸爸一起去給爺爺上墳。爸爸用樹枝在地上畫了一個大圓圈,然後把“金元寶”“銀元寶”倒在圓圈裡,用打火機點燃了它們。火快熄滅得時候,爸爸拿起帶的一瓶水倒在了火上。我想:可能是為了避免失火才這樣做的吧。我拿起鮮花放到爺爺墳前,爸爸讓我磕了一個頭,祭拜便結束了。

  回到家,我問爸爸:“為什麼在清明這天要去上墳?”“因為我們很想念我們的親人,祭拜是一種表達思念親人的方式。”“就像我們昨天在網上祭拜烈士一樣,我們很感激他們給了我們幸福的今天,我們也很懷念他們。”

  爸爸說:“你知道清明節的由來嗎?”我翻了翻資料明白了: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腿上割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做了國王,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著母親隱居綿山。晉文公放火燒山,想逼介子推出來。誰知把介子推母親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寒食節在清明節的前一天,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節與清明合二為一。

  我還奇怪呢,為什麼老師讓我們背《寒食》這首詩,原來清明和寒食是一個節日。

  儘管這個節日沒有紛紛的雨飄落,但我可以感覺到家人的心情是沉重的。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好時光,好好學習。

  清明寄託哀思作文2

  每年的清明節是我國人民緬懷先人,緬懷烈士的時間,為紀念這個深遠意義的日子,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促進孩子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在清明節假期中,我們班級佈置了一清明節為主題的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

  有的同學制了內容豐富的手抄報,有的同學寫了緬懷先烈的文章,活動成果可謂精彩紛呈。附:活動成果清明哀思三年級一班尹世琛又是一年清明時。四月三日學校組織我們學生來到牛莊烈士祠,祭奠英烈,敬獻花圈。在車裡,我非常好奇,希望早點看見烈士祠。很快,我們就到了。只見花圈依次擺放,哀樂響起,我的心情一下子沉重起來。記得老師說過,新中國是革命烈士用他們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想到這裡,我的心情無比沉痛。是啊,烈士獻出了他們的鮮血和生命,卻沒能享受到我們現在快樂而幸福的日子。我們沒有理由辜負現在的美好生活。

  領導致辭完畢,我們依次走進祠堂觀看。正堂裡的牆上掛著很多人的題詞,旁邊是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烈士的名字。還有一塊石頭上刻著烈士們浴血奮戰的場面。整個祠堂莊嚴肅靜,每個走過的人都默默觀看,在心裡緬懷先烈,寄託哀思。回來的路上,同學們都說了自己的感想。我也在心裡默默對自己說,以後我一定要努力學習,長大後報效祖國,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清明節祭掃烈士墓三年級一班張宇飛清明節到了,我與同學們到牛莊烈士祠祭掃烈士,緬懷那些為了祖國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寧而英勇犧牲的烈士們。來到烈士陵園,我看到的是一座青色磚瓦房和許多的花圈,氣氛莊嚴肅穆。我們也向烈士們敬獻了花圈。

  接下來,領導和學生代表講話,都表達了對革命先烈的緬懷和繼承先烈遺志的決心。哀樂響起我們集體為烈士默哀3分鐘。在那3分鐘裡,我想了許多許多,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我一定要繼承先烈遺志,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在那一刻,我心裡默默在說:“安息吧,先烈們。祖國和人民永遠懷念你們。”隨後我們進入烈士祠,瞻仰了烈士遺物,瞭解了許多烈士的故事。深刻感受到烈士們崇高的精神,讓我懂得了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金色童年。

  清明寄託哀思作文3

  又到清明時節,春雨連續地下了許多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一首耳熟能詳的名詩,揹著這首含著幾絲憂傷的《清明》,我腦海裡又浮現出了他的身影。他,就是我太爺爺。

  “噼裡啪啦“新年的影子還沒有消逝,可太爺爺已危在旦夕了。正月初三,全家上下籠罩著一片哀傷。太爺爺去世了。聽到這個訊息,我的眼裡立刻噴出一團雲霧,淚光中閃現出去年來太爺爺家拜年的情景。

  正月初一,新年的第一天。我和媽媽一起去看望太爺爺。我們帶去了太爺爺最愛吃的火龍果。一進門,就看見年事已高的太爺爺笑呵呵地看著我們,高興地和我們打招呼,看過去,一臉的喜氣洋洋,一點也不像是一百來歲的人兒。我和媽媽興沖沖地剝開火龍果,切成片,遞到太爺爺面前請他品嚐。太爺爺笑了:“嘿,這玩意是不是芝麻種土裡長出來的?怎麼那麼像芝麻餅?”我們看著太爺爺幽默風趣的樣子,被逗笑了。太爺爺咬了一口火龍果,又故作嚴肅地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說得還真對!這芝麻餅的後代可比芝麻餅好吃多了。”我忍俊不禁。太爺爺可真是一個有趣的老頭,我才來多久呀,就被他逗樂了好幾次了。

  淚光中閃現的身影,讓我的心空落落的,又像是壓了千鈞重的東西讓我喘不過氣來。又到一年清明日。如今,已沒有人跟我一起一邊吃火龍果,一邊談論“芝麻餅”了,也沒有人能在短短的幾分鐘內將我逗樂了。太爺爺去了,他永遠地睡著了。

  清明之際的風,你吹吧吹吧,將我們的哀思吹到太爺爺那兒去;清明之際的雨,你下吧下吧,讓我們的'哀思同你一起匯成小溪,流到太爺爺那兒去。清明,寄託了我濃濃的哀思。

  清明寄託哀思作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是一年清明時,使得人人哀而思。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飛鳥在天,魚在海底,而是最親近的人還未相見;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太陽追月亮無法表達思念,而是想表達思念時卻永遠不能面對面。我最遺憾的事情就是未能見你一面,若你還在世,你定是最疼愛我的人——我的爺爺。

  小的時候,我的童年從未有你的痕跡,漸漸懂事後,爸爸媽媽才告訴我你是誰,你是我唯一從沒能見過卻血濃於水的親人,我不知道擁有你的感覺,甚至見你一面都成了一生無法實現的奢願,能夠最近距離接觸你的只有你留下來的老照片和別人口中關於你的故事,但即便這樣,我也很滿足,至少,我還能夠了解你。清明這天,陽光很豔,卻抹不去我的沉重,我要去祭拜你。

  終於,我第一次看清楚你的大名,並深深記下刻在骨灰盒上的三個大字,這是我童年極其渴望的字眼,又一次看到骨灰盒上你的老照片,你的眉目間有一股抗拒不了的威嚴,似乎你的氣定神閒還在世間,雖然,在我出生前你就去了遙遠的天堂;雖然,你從未到過我的童年與生活;但你留下的老照片伴我走過童年,你曾經的故事助我闖過風雨閃電。我對你的思念不會變,你還在我心間。

  若你還在世間,作為你的孫女,我定感到驕傲無限;若你還在世間,我就能感受你在我身邊不會離去的感覺;若你還在世間,我就能聽你講自己的故事,並能與你一起繼續書寫;若你還在世間……

  我對你連模糊的輪廓都沒有,只有聽聽你的故事,望望你的老照片,清明掃墓,我小心擦拭你的骨灰盒,這是最遙遠的距離,最痛苦的思念,卻隨時光變遷有形化作無形伴我前行,助我前進……多想感受你在身邊的感覺,爺爺,願你在天堂,一切如願!

  清明寄託哀思作文5

  又是一個雨紛紛的清明,又是一個緬懷革命烈士的日子,為了祖國英勇獻身的他們,靜靜地躺在烈士塔中,靜靜地睡在烈士陵園中。那一塊塊的墓碑,代表的是一份份的忠誠,一份份的對祖國的熱愛。

  在這個清明,我懷著沉重的心情來到了烈士塔前探望這長眠於我們故土上的許許多多的無名英雄。先烈們!你們一心一意為人民,為群眾服務但從未想過自己。在祖國危機的時候,是你們第一個挺身而出,在血腥的沙場上,拋頭顱、灑熱血,與邪惡進行較量,你們的輝煌業績,將彪炳史冊、萬古流芳!你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面對你們,想到你們的豐功偉績,我們如何能不肅然起敬?

  想到這裡,在我的腦海裡,又出現了那些偉大的,而又平凡的人物,又出現了那一個個可歌可泣的故事:寧死不屈的劉胡蘭;寧遭烈火焚身之痛的邱少雲;挺起炸藥包的董存瑞;用胸膛抵住敵人火舌的黃繼光……正是因為你們,舊社會才被徹底埋沒。

  現如今,我們告別了硝煙,我們告別了寒冬臘月。祖國富強了,我們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在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學習,躺在爺爺奶奶的懷裡聽故事,牽著爸爸媽媽的手去公園,和小夥伴們打打鬧鬧的時候,又想過那些為祖國,為人民英年早逝的戰士嗎?

  作為祖國的新一代,作為祖國的花朵,我們又能否繼續著先輩們的足跡?又能否有扛起五星紅旗的能力?

  “青山綠水長留生前浩氣蒼松翠柏堪慰逝後英靈”。在烈士塔前,我們不要落淚。只要我們好好學習,長大後能為我們親愛的祖國媽媽盡一份綿薄之力,使自己不後悔。便是對那些烈士們最好的回報了。相信他們在那時一定會在天堂微笑著看著我們敬愛的祖國!

  烈士們必當永垂不朽,讓我們繼續沿著他們的足跡走下去!

  清明寄託哀思作文6

  今年清明這天,大雨綿綿,淅淅瀝瀝的雨聲像是在訴說著悲傷,讓人想起唐朝詩人杜牧的千古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第二天,雨剛停歇,我們全家人就回老家去給爺爺上墳。我們清掃了墓地,然後燒紙錢、放鞭炮。我給爺爺磕了三個頭,將一束爺爺生前最喜愛的花放在墓前,剎那間,我的眼淚簌簌落下,淚眼模糊中,我彷彿又看見爺爺那慈祥的笑容……

  我的老家在家鄉的母親河——天池河畔,那裡山清水秀,氣候宜人。爺爺一輩子生活在那裡。在我的記憶中,爺爺見了我,總是樂呵呵的,儘量給我弄好東西吃。我剛記事時,爺爺時常讓我坐在他的肩膀上,帶著我看雞鴨犬,看山田樹,看清清的河水。上學後每次回老家,爺爺總要問我:“想不想爺爺啊!”我說:“想啊!爺爺!”這時,爺爺就會笑得合不攏嘴。有一次,爺爺把我叫到跟前,說是要給我講故事,他說:“從前,有一個小男孩趕著一群羊,到山上去吃草……”。

  我第一次聽爺爺講故事,聽得入了神,竟沒注意到爺爺眼裡隱藏的憂傷……就是那次分別後不久,我在縣城突然聽到爺爺去世的噩耗,我哭著鬧著要去為爺爺送行,可爸媽始終不讓我去。後來,我才知道,是爺爺臨終時的叮囑,他怕我幼小的心靈收到驚嚇。爸媽還告訴我:爺爺去世時,不斷念叨著我的名字,並交給爸媽一疊零碎錢,讓爸媽給我買好東西吃……不等爸媽說完,我“哇”的一聲大哭起來,“爺爺呀,您說過還要給我講故事的,為什麼就狠心地離我而去了呢……

  爺爺去世後,每年清明,我都要隨爸媽去祭奠他,回憶那段刻骨銘心的祖孫情;每當向爺爺祭拜時,我都會禁不住淚流滿面,引出綿綿不盡的哀思。

  清明寄託哀思作文7

  又是一年清明節,開啟思緒會有些許感動存於心底。對親人的思念像藤條一樣纏繞心底,永遠揮之不去的心痛。

  姥姥離開我們已經八年了,多少次夢中看到她和藹慈祥的笑容,體味著溫暖的懷抱。我聲嘶力竭的吶喊,但是永遠是一場夢。2008年六月十三日,姥姥安詳的走了······

  我的童年是姥姥陪伴我度過的,童年的記憶始終是美好的。姥姥給與我的關懷,一生都無法忘記,那點點滴滴的溫暖,現在想起來還有些許餘熱盪漾在心頭······

  無數個炎炎夏日依偎在姥姥的懷裡,姥姥扇著扇子送來習習涼風、驅趕可惡的蚊子;多少個日日夜夜,姥姥為我縫縫補補,一針一線是那濃濃的愛意。上學的早晨,有香噴噴的飯菜等著我;放學時,大老遠就看到姥姥弱小的身影;傍晚,姥姥邁著蹣跚的腳步左鄰右舍的尋找貪玩的我回家;生病時,無微不至的照顧我。

  忘不掉,姥姥吃我剩餘的西瓜而烙下的胃痛;忘不掉,聽姥姥娓娓動聽的講故事的安靜;忘不掉,姥姥玩老人牌時,我在旁邊為她數錢的滿足;忘不掉,我姥姥一起睡覺,溫暖的被窩;忘不掉,姥姥做的美食的味道。一切,猶如皆在······08年,得到姥姥去世的噩耗,我猶如晴天霹靂,心痛的無法呼吸。眼看著躺在床上,卻陰陽相隔的姥姥,我哭的天旋地轉。眼睛腫了、聲音啞了,卻無法換回姥姥的再生。當時第一次,體會了人生最痛苦的時刻。

  如今,姥姥離去已經八年,而姥姥溫柔慈祥的聲音依然伴在耳邊,姥姥和藹可親的笑容依然湧現在眼前。親愛的姥姥,您在天堂還好嗎?我多想日日夜夜陪伴在您的身邊······

  清明寄託哀思作文8

  燕子飛了還會再回來,楊柳枯了還會再青,緣盡了如何再續?您離開了如何再相見?又是一年一度清明時,寄我哀思又清明!

  夢清明:

  “彼岸花開開彼岸,奈何橋上可奈何;彼岸花開開彼岸,斷腸草悠悠斷腸;忘川水流流忘川,彼岸花開開彼岸,此江船行行此江。”傳說彼岸花有“火照之路”之稱,踏著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獄。奶奶離開我已有七年,踏著花的指引與奶奶相見,她還是和從前那般——慈眉善目,只是眼睛已飽含了無盡滄桑的意味。我不禁落淚,“塵世忍離誰在唸?黃泉一路凝淚眼。”恐因此時是清明,唯有細雨濛濛宛如天神在落淚,敲打我心絃。昔日思念,宛如洪水沖斷橋樑驚濤澎湃紛湧而來。昔日之恩無曾報,您已拂袖離去。昔日種種,千絲萬縷糾纏在一起。還記得,小時候我摔倒了,您站在一旁柔聲說:“孩子,堅強點,慢慢地站起來!加油!”您當時的神情依稀歷歷在目。如今,孫女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見,還記得您教導我要堅強。“莫嘆人間魂黯淡,何知生死相憐遠。”難忘卻!夢醒!緣滅!

  清明時:

  沒有彼岸花,更沒有方才看見的奶奶。雖知方才是夢,但還是想沉浸在夢裡。七年裡,我從未去祭奠過奶奶,唯有那清明雨化作思念陪我度過那一個個清明節。我真是不孝,整整七年,從未去為奶奶掃過墓,不知她長眠之處,不知她生辰八字,唯記那慈祥面容和淳淳教導。緣起,緣滅!諒我!不孝!望您安息!

  望以夢寄我哀思!以花托我悲情!

  清明節像一位使者,給死去的親人送去家人的思念;清明節像滿蘊著真摯思念與懷想,沉鬱動人的彼岸花;清明節像一條紐帶,把天各一方的我們牢牢的連在一起。

  面對清明迷茫的我,望我清明更清明!

  清明寄託哀思作文9

  “清明時節雨紛紛”也許真的是為了印證這句詩句吧,這幾天都常常下雨。彷彿在提醒人們:春天來了,小草都從土裡鑽出來了;清明近了,都到了該祭祖的時候了。

  星期六一大早,爸爸媽媽和我就冒著綿綿的細雨,來到了墓地。墓地在一座山上,這山雜草豐茂,放眼望去,到處都是墳,到處都是墓,一座接一座。我們停在了一塊黑色的墓碑前,那就是外公的另一個“家”。那塊墓碑也因為很久沒人擦拭,已經佈滿了很多灰塵。用手一擦,就露出了外公的名字,金燦燦的。讓我不禁想起了外公那慈祥笑容。

  曾經的一幕幕也像放電影一般的浮現在我的眼前:有一次,外公正在看新聞——他是最喜歡看新聞的。但是小時候的我十分不懂事,總是在看新聞的時候拉他出去玩。家裡人都在說我不懂事,而外公呢?他卻十分果斷的關了電視。笑眯眯的對我說:“好啊,你今天想玩什麼?”……不但如此,外公還經常在我背不出古詩而被媽媽追著打的時候護住我,等媽媽自己敗壞的走後,他又耐心地、一字一句教我。不知怎的,平日裡那麼枯燥乏味的古詩,在外公的指導下,我竟一會兒就能背出來。這是為什麼呢?至今我也不太明白……可是,這樣好的一個人,他卻走了,永遠的離開了我們……想到這兒,我的眼眶就紅了起來。我突然想起,我曾經看到過一句話——“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生死離別;人生最大的失望莫過於生死相望”這句話描繪的不就是現在的場景嗎?人死不能復生,所以我一定要照顧好自己,努力學習,不辜負外公的期望。同時這句話,也告訴我們:有時間,就應該多陪陪家人。不然,後悔也來不及了!

  雖然清明節一年只有一次,但是我們對已逝的人的思念卻永遠存留於心。

  清明寄託哀思作文10

  清明節這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春風拂面。我隨爸爸媽媽一起到老家去給先人掃墓。

  我們來到了集合點——大伯家,然後一大家族的人便浩浩蕩蕩出發了。

  一路上,我像個小機靈鬼,還邊走邊開心地說:“不到墓地非好漢,加速前進。”我興奮過度了,走著走著就分不清東南西北了,去了好幾次的墓地,今天竟找不到路了,本來很短的路,今天繞了好多彎路。不多久,我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我太爺爺的墓地。

  到達墓地後,大伯點了煙蹲在墓前,似乎有千言萬語要跟他爺爺訴說。爸爸媽媽開始忙開了:爸爸跟叔叔用鋤頭刨去雜草,挖來平整的草皮放在墓地上。媽媽和嬸嬸把水果、麵包之類的東西分成兩堆擺放在墳墓前。我們幾個孩子將把彩紙分開來,撒在墳墓上。媽媽點燃幾根香火,嘴裡唸唸有詞,然後把假錢、元寶放在一起,用打火機將其點燃。我看那些假錢燒不開,就隨手拿起一根木棍,來回翻一翻,媽媽跟我說:“如果紙燒不透,就不能送到陰間去,你的太爺爺就沒錢花了。”我一聽,立刻精神抖擻,將紙燒得熟透了。紙燒完了,我們便開始放鞭炮,這種鞭炮很響,我想:這應該是更深刻地表達了對前輩的祝福與懷念吧!

  掃墓太好玩了,透過掃墓我知道了;不光書本上有學問,民間也有學問,掃墓就是一種傳統文化,就是一種獨一無二的學問。

  點評:作者能把民間掃墓的過程寫清楚,用特別的方式表達對先人的懷念。篇末挺有新意,能把掃墓民俗上升到傳統文化。但是開篇的天氣、景色描寫雖是真實,但不能起到什麼作用,可刪去。

  清明寄託哀思作文11

  爺爺去世快兩個月了,但我至今仍不願相信爺爺就這樣如雪般融化,如霧般消散,如雲般飄走,永遠地不在了。

  我真想念爺爺啊!從小,我就在爺爺奶奶的疼愛中一天天長大,爺爺最喜歡我了。上幼兒園時,爺爺總是早早就來到校門口等候,每次都帶著我喜愛的點心,就怕我餓著。在回家路上,爺爺總是緊緊抓著我的手,保護著我。爺爺是個不苟言笑的人,平常比較嚴肅,但是隻要一見到我,臉上就會露出笑容。還記得每次我在爺爺懷裡撒嬌,他都會用他那花白的鬍渣在我的小臉上亂蹭,癢得我前仰後合地大笑,這時也是爺爺最開心的時刻。

  我真想念爺爺啊!每到節假日的時候,爸爸媽媽總會帶著我到常州去看望爺爺奶奶,一按樓下的門鈴爺爺都會從陽臺上伸出頭,大聲呼喚我的名字。每次爺爺都會做我喜歡吃的菜,吃魚的時候他總要仔細地把刺挑乾淨,才放到我碗裡,還再三叮囑:“小心魚刺,多吃魚聰明的!”等到我們要回家的時候,爺爺總是親親我的臉,依依不捨地和我道別,最後都不忘一句:“認真讀書,好好學習哦!”

  我真想念爺爺啊!當我每次給爺爺打電話時,電話裡他那滄桑的聲音一如既往的溫暖,問這問那,關心我的生活和學習,甚至在他久臥病床時,仍不忘詢問我的近況。這一切都記憶猶新,一直在我的腦海中迴盪……

  爺爺走了,給我留下了滿滿的回憶。我時常晚上呆呆地望著天空出神,看著那漫天閃亮的星星,希望最耀眼的那顆是我的爺爺,把我開心的不開心的事全部都告訴他。可是不再像從前,爺爺總會在靜靜聽完後耐心地教導我,現在他只是默默地衝我眨著眼睛。好想對您說:“我會記得您曾經說過的話,您就放心吧!”

  清明節快到了,點點雨絲代表我們全家對爺爺的思念,相信您在那裡一定過得和我們一樣幸福,快樂!我會把這份感情深深地藏在心裡,因為我要好好照顧奶奶,孝敬爸媽,我要讓爺爺放心。爺爺,我會一直懷念您,直到永遠,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