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名人故事> 精選名人故事作文6篇

名人故事作文

精選名人故事作文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名人故事作文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名人故事作文 篇1

  今天我讀了,《中外名人成才故事》一書中的(諸葛亮)一文,讀了這篇文章我深深敬仰諸葛亮的聰明才智,足智多謀,他不愧為是我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

  諸葛亮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戰術兵法,我最喜的是“草船借箭”周瑜讓他在十天內造十萬支箭,若是一般人肯定緊張的不得了,而他不慌不忙,開動腦筋,三天內“借”到了十幾萬支箭。

  如果諸葛亮不博覽群書,通曉古今,他不會在三天內弄到箭。從中我覺得我們現在學校讀書,更要認真學習,將來要像諸葛亮一樣,發揮自己的才能,報效我們的祖國。

名人故事作文 篇2

  12月4日星期二晴今天,我讀了一篇關於李白上學的故事,故事是說李白小時候不愛讀書,經常貪玩逃學。

  有一天,天氣晴朗,李白心想:這麼好的天氣,我才不願意窩在屋裡讀書,出去走走,多好啊!走了沒多久,他就看見一位老奶奶拿著一根鐵杵在砂石上磨,李白好奇的走過去問:"老奶奶,你在幹什麼?"老奶奶回答:"我在磨繡花針。"李白驚訝的說:"可是你的鐵杵那麼粗,什麼時候才能磨成那麼細的繡花針呢?"老奶奶卻不動神色的說:"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為什麼鐵杵就不能磨成繡花針呢?我剛開始磨的時候鐵杵有這麼粗,現在你看......只要功夫下的深,什麼難事都能做成。"李白頓然醒悟:對呀!老奶奶又說:"你是附近學堂裡的學生吧?大白天不好好讀書,跑到這裡瘋玩,這可不好啊!你要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句話,不管做什麼事都會成功的?李白聽了老奶奶的話深有感悟說:我會牢牢記住的,謝謝老奶奶,我去上學了。"李白以後再也沒有逃過學,刻苦用功,日後成為名垂千古的"詩仙"。

  讀了這個故事我感到:學習、做事都要腳踏實地、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名人故事作文 篇3

  今天,我在小名堂寫作班圖書櫃上拿了一本書看,書名叫《中外名人故事》。其中有篇文章《發明留聲機的愛迪生》深深吸引了我。文章中寫道,愛迪生在除錯電話時注意到聲音的強弱與傳話器模板的顫動程度有關,經過多次實驗後,便發明了留聲機。

  愛迪生從生活的實踐中發現聲音強弱與顫動程度的關係後,便有了一個大膽的設想:既然說話能使模板振動,那這種振動也可以發出原來的聲音。於是,他產生了發明一種留住聲音的機器。在他的努力鑽研下,一種會說話的機器——留聲機問世了,這在當時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

  生活中的一個細節,讓愛迪生萌生了發明留聲機的想法,從這裡可以看出,愛迪生善於觀察和思考,從而激發起創作的興趣,最終發明留聲機,方便了人們的生活。

  其實,我們生活中用到的許多東西,都是人們仔細觀察並刻苦鑽研的結果。如魯班被長滿了鋒利的齒的一種草割破手指,經過多次試驗後發明了鋸子;瓦特透過煮飯蒸汽頂開鍋蓋而發明了蒸汽機;牛頓看到蘋果落地,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這些發明和發現,都來源於實際生活,這說明知識都藏在萬物中,就看我們有沒有用心去觀察和思考。正是因為他們善於觀察和思考,從一些現象總結規律,並想辦法如何利用這些規律,才有了這些發明和發現。反過來講,如果對這些現象熟視無睹,不仔細看,不認真想,不動手做,人類怎麼可能會有這麼多發明和發現呢?

  愛迪生等人的事例告訴我們,知識的源泉就是生活。因此,我們在生活中要善於觀察和思考。生活的紛繁差異,自然界的神奇不可思議,還有許多的奧秘等著我們去解開。

  我覺得,我們要向愛迪生學習。學習他這種對萬物充滿好奇的心,對事物的現象多問幾個為什麼,不怕苦不怕累,不斷探尋知識的海洋。

名人故事作文 篇4

  聶衛平,著名圍棋運動員。河北深縣人,1952年8月17日生。中國圍棋協會副主席兼技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棋院技術顧問,我國建國以來傑出教練員。10歲開始學棋。獲6次全國個人賽冠軍,8次“新體育杯”冠軍,第2屆“棋王”,第5屆、第6屆“天元”,首屆“國手戰”冠軍,6次全國“十強賽”冠軍,首屆“應氏杯”賽亞軍,1990年“富士通杯”亞軍。第5屆中日圍棋天元戰優勝。進入第4屆、第5屆東洋證券杯四強、第6屆亞軍。獲《新民圍棋》特別棋戰——聶馬七番棋優勝(4比3勝馬曉春九段)。獲第9屆天元戰挑戰權,1995年寶勝電纜杯冠軍。獲第5屆、第9屆CCTV盃賽冠軍,1998年海天杯元老賽冠軍。

  1982年被授予九段,1988年被中國圍棋協會授予圍棋“棋聖”稱號。著有《我的圍棋之路》、《聶衛平自戰百局》等書。

  聶衛平的顛峰歲月是在八十年代在舉國矚目的中日圍棋擂臺賽。他連任數屆中國隊主將,為中國隊的連勝立下奇功。1985年在第一屆中日圍棋擂臺賽中,日本超一流棋手小林光一九段連克中方六將,中方曾以5比7落後於日本隊,聶衛平作為主將出戰,應戰小林光一九段,8月27日和29日在日本連續戰勝超一流的九段棋手、十段戰冠軍小林光一和王座戰冠軍加藤正夫,把比分扳成7比7平,11月在北京又擊敗日本擂主、曾六次奪得“棋聖”戰冠軍、被授予“終身棋王”稱號的藤澤秀行,為中國贏得了擂臺賽的勝利,實現了中國棋手首次戰勝日本“超一流”棋手的重大突破。1986年在第二屆中日圍棋擂臺賽中,他連剋日方五將,再次使中國隊反敗為勝。1987年在第三屆中日圍棋擂臺賽中,迎戰日本隊主將加藤正夫,中盤取勝,中國隊“三連勝”。聶衛平的個人聲望達到頂點。聶衛平比賽期間上至領導人下至平民百姓均無不關心其比賽情況,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學生也因其捷報而遊行慶祝。聶衛平成為那個時代中國的“英雄人物”。在中國掀起了學圍棋的熱潮,這其中就包括了後來成長為一流棋手的常昊、周鶴洋、羅洗河。

名人故事作文 篇5

  俗話說得好,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偉大的天才留給人類的遺產;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命伴侶和導師。今天,我讀了《名人故事》這本書,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沒有耕耘就沒有收穫。齊白石透過刻苦學習,成為了一代著名的畫家;李白透過畢生的苦讀,成為了一代“詩仙”;伽利略透過不懈的努力,成為了一代科學巨人;匡衡通過幾十年的寒窗苦讀,成為了我國西漢時期的一個著名的經學專家……

  孔子是世界傑出的文化名人,被後人稱為“至聖”。他從小家境貧寒,沒錢上學。但儘管如此,他仍發奮讀書,不恥下問,老人小孩都是他詢問的物件。他愛打破沙鍋問到底,別人便送給他“百事問”的雅號。

  成年之後,他的求知慾更強了。一次,他得到了一部《易經》,就像得了稀世珍寶一樣高興地把它抱回家,逐字逐句地讀起來。他讀一遍不懂,就讀第二遍;讀第二遍不懂,就讀第三遍……這樣讀來翻去,連穿在竹木簡上的牛皮帶都斷了。就這樣,他換了三次帶子,這就是“韋編三絕”這個成語的來歷。

  讀完《名人故事》這本書,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我明白了只要我們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的美好願望。

名人故事作文 篇6

  歷史名人故事大全

  魯班生於公元前五0七年。他一家世世代代都是手工工匠。魯班本人則是一個手藝高強的工藝巧匠,傑出的創造發明家。歷史上關於他的記載和傳說很多。至今,在民間還廣泛地流傳著他發明創造的故事。

  鋸和刨

  今天,木工師傅們用的手工工具,如鋸、鑽、刨子、鏟子、曲尺。劃線用的墨斗,據傳說都是魯班發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發明,都是魯班在生產實踐中,經過反覆試驗,研究出來的。

  就拿鋸的發明來說吧。有一次,國王命令魯班在十五天內伐出三百根樑柱,用來修一座大宮殿。於是,魯班帶著徒弟們上山了。他們起早貪黑,揮起斧頭,一連砍了十天,一個個累得精疲力盡,結果只砍了一百來棵大樹。

  這時,磚瓦石料都已備齊,國王選定動工的黃道吉日也快到期了。如果動工時木料準備不齊,是要處死刑的`。怎麼辦呢?晚上,魯班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地睡不著。他爬起來,深一腳淺一腳地向山上走去。抬頭望望,啟明星向他眨著眼睛,天快亮了。

  突然,魯班覺得手被什麼東西劃了一下,抬手一看,長滿老繭的手劃出一道口子,滲出了血珠。他仔細地在周圍觀察,原來是絲茅草劃的。魯班很驚奇,他摘了一片草葉,發現草葉邊緣長著許多鋒利的細齒。一轉身,他又看見一隻大蝗蟲正張著兩個大板牙,很快地吃著草葉。魯班捉了個蝗蟲一看,它的板牙上也有利齒。看看絲茅草的葉子,再看看蝗蟲的大板牙,他心裡豁然開朗。

  他用毛竹做了一條竹片,上面刻了很多象絲茅草葉和蝗蟲板開那樣的鋸齒。用它去拉樹,只幾下,樹皮就破了,再一用力,樹幹出了一道深溝。可是,時間一長,竹片上的鋸齒不是純了,就是斷了。這時,魯班想起了鐵。他跑下山去,請鐵匠按照自己做的竹片,打了帶鋸齒的鐵條,用它去拉樹,真是快極了!

  這鐵條,就是鋸的祖先。有了它,魯班和徒弟們只用了十三天,就伐了三百根樑柱。

  魯班是個木匠,整天和木頭打交道。他的技術很高,特別善於用斧頭,能幾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樣子。“班門弄斧”這句話,就是說誰要在魯班面前擺弄斧子,那是自不量力。由此可見,魯班用斧之純熟。

  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光滑滑,魯班卻辦不到,特別是碰到木紋粗和疤節多的木料時,就更難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魯班白天琢磨,夜裡想,他先是做了一把薄的斧頭,磨得很快,砍起來比以前是好多了,可還是不理想。

  於是,魯班又磨了一把小小的薄薄的斧頭,上面蓋了塊鐵片,只讓斧頭露出一條窄刃。這回,魯班不砍了。他用這窄刃在木料上推。一推,木料推下來薄薄一層木片。推了十幾次,木料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過去用斧子砍可強多了。可這東西拿在手裡推時既卡手又使不上勁。魯班又做了一個木座,把它裝在裡面。刨子,就這樣誕生了。

  魯班做木匠活時,常常遇到直角。雖然他手頭有畫直角的矩,可用起來挺費事。魯班經過改進,做成一把“L ”形的木尺,量起直角來,可方便了!後來,人們都把它叫魯班尺。 由於魯班對木工工具的改進作出了這麼大的貢獻,所以,兩千多年來,木匠們都尊敬地稱他是祖師。

  石磨與雲梯

  魯班一年到頭,四處奔波,給別人幹活。 這一天,他忙了一上午,坐下來休息。旁邊,有一家人正準備做飯,可是沒有面粉了。他們拿來一些麥子,放在石臼裡,用沉重的石杵去搗。搗麥的人累得滿頭大汗,才搗碎了很少一點。因為麥粒是橢圓形的,用勁小了,砸不碎;勁大了,又把麥粒砸跑了,真是急死人了。當時,人們都是用的這種辦法。魯班決心改革它,為人們解決困難。 又一天,“魯班來到另一個地方幹活,恰巧看到一個老太太正在搗麥子。老太太年歲大了,舉不起石杵了。她扶著石杵,在石臼裡研著麥粒。魯班走過去一看,石臼裡的麥粒有不少已經磨成了粉。魯班從這裡得到了啟發。

  回到家裡,魯班叫他的妻子云氏找來兩塊石料。他把石料鑿成兩個大圓盤,又在每個圓盤的一面鑿出一道道槽。其中的一個圓盤,他還安上了木把。鄰居們都很奇怪,魯班做的是什麼呢?大家都圍過來看。只見魯班把兩個圓盤摞在一起,鑿槽的兩面相合,有木把的放在上面,中心還裝了個軸。他在圓盤中間放上麥粒,然後轉動上面的石盤,麥粒很快就磨成了麵粉。大家高興極了,魯班真是為人們立了一大功啊「 這就是兩千多年來,在我國農村曾經廣泛使用過的石磨。

  魯班不僅是能為人民製造各種生活用具的能工巧匠。而且是一個傑出的機械發明家。

  魯班生活的年代,正值諸侯爭霸,戰爭連年不休。那時,每個城市都修有很高很厚的城牆。守城的將士們關上城門,站在城牆上守衛著。而攻城者呢,手中的武器不過是弓箭、長矛之類,很難將城攻下。常常是把城圍了多日,乾著急攻不下來。

  魯國國王命令魯班製造攻城的器械。魯班想來想去,想起了自己己蓋房子時用過的短梯。踏著短梯,能登上房頂,造一個長梯,不就可以爬上高高的城牆了嗎?如果在梯子上還能射箭,不就可以打退守城的人了嗎?於是,魯班造出了”雲梯“。這種”雲梯“,能在乎地上架起來,夠上高高的城牆,上面還可以站人射箭。現代消防器材中的雲梯,就是從這個雲梯發展演變而來的。

  據古書記載,魯班還造過一輛”木馬車“。那是他的母親死了,為了送葬造的。魯班在車上安了機關,有木人駕御。送葬那天,一路上圍了很多人,看著這輛自動行走的木馬車,一個個讚歎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