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快樂> 快樂教育作文

快樂教育作文

快樂教育作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快樂教育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快樂教育作文1

  我的工作也是一名老師,所以當老師把“快樂教育”這個育兒話題給我的時候,我首先想到的是在我的班級裡,每天和我對視的那一雙雙眼睛,寫著的是懷疑和渴望:我是不是能被這個老師所喜歡,我們之間能不能成為朋友? 於是我從他們喜歡的流行歌曲、動畫片、體育運動開始溝通,也談談我在這個年齡段遇到的困惑,逐漸提升引導到學習任務。將自己成為他們中的一員,更是成為他們的朋友,教學效果出奇得好,甚至他們在遇到心理上和情感上的問題也樂於向我傾訴。

  我想,其實對我們自己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樣的。要讓孩子快樂地學,快樂的成長,我們做家長的首先就要做她的好朋友,將自己變成大小孩,讓她喜歡你,信任你,而不是怕你。平時我和嘉嘉的爸爸會和嘉嘉一起看動畫片、唱兒童歌曲、談談卡通人物、一起捉迷藏、一起吃零食、也會和嘉嘉講自己小時候的事。

  另外我發現有的家長每天接孩子的時候總是會問:“今天幼兒園教了些什麼?”有的家長還會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進行橫向比較:“人家小朋友怎麼講的出?你怎麼講不出?”這一問,可能什麼都沒問出來,倒把自己孩子的自信全都問掉了。所以我覺得做家長的不要給我們的.孩子太多的壓力,他們本身不是帶著任務去幼兒園的。平時我會經常去嘉嘉的班級主頁看看老師釋出的最新訊息和活動內容。記得有一次睡覺前,我們一起講完故事後,我跟她唸了一首昨天老師教的兒歌,她就自動跟著唸了出來,然後,頭一歪,很好奇地問:“你怎麼知道啊?”我故作神秘地說:“小秘密,不告訴你,不過媽媽小時候也念過這個兒歌哦!”這樣我給了孩子兩個訊息:第一是媽媽很關心我;第二媽媽也喜歡念兒歌。

  讓孩子快樂成長是每個家長的心願,打開了孩子心靈的窗戶,成了她們的好朋友,所有的教育就顯得事半功倍。

快樂教育作文2

  我是一名高中生,聽聞現在社會上流行著一種快樂教育的說法,一些專家主張學校教育要多多踐行快樂教育的理念,我,個人認為 這是片面的。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好的教育都是需要吃苦的,這話我既不反對也不支援。古人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我們不妨想一想,在不同環境下接受不同的教育理念,以後我們的路也各有千秋。

  前段時間我聽說過一篇文章,它叫"寒門再難出貴子"在網路上,爭議不斷。多少普通家庭的孩子,父母因為以前家庭環境的影響,覺得虧欠了孩子,因此過於寵溺孩子。在學習上父母無法幫助孩子什麼,他們只能透過在生活上儘可能的滿足孩子的需求。至此導致孩子,產生攀比心理,對學習以外的東西格外重視,反而忽略了學習,所以才會出現,寒門再難出貴子這一現象。父母以為孩子生活在快樂教育之中,然而卻逆其道而反之,產生的效果完全相反。在環境好的家庭裡,他們的父母教育方式不同。為了讓孩子更加優秀,他們對孩子格外嚴格。因此出現富人的孩子更加富有,而窮人的孩子只會怨天尤人。也有不同的人,用自己的雙手造就了他的人生道路,用努力讀書的方式成就自己。但這是少數人,能夠堅持的下去。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天之驕子,但還是有很多的人會因成為天之驕子而更加努力,從而成為人上人。不能否認這一類人,他們會經過多少苦難,多少折磨。我們看到的只是他們的輝煌,可是卻沒有看到他們在背後的'艱辛努力。我們只看到了他們表面上的輝煌,卻忘卻了他們背後的汗水。俗話說的好,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句話不管放在以前還是放在現在,它還是實用的。

  現實是殘酷的,可夢想卻是美好的。有的人為了夢想,向殘酷的現實招手,不畏艱辛,不懼困難,最終贏得勝利。在那個過程之中,總有一些美好會成為他們人生中最甜的一部分,真正的快樂教育,我想大概就是,苦中有甜,甜中有苦吧。

  快樂教育,不僅僅是物質生活中需要,更多的,還是精神上的需求。

快樂教育作文3

  大家好!我是乙方代表於淼淼的助手之一,我將會對棍棒式教育作出辯論。 快樂成長式教育和棍棒式教育雖然教育方法不一樣,但結果是一樣的,應該說這兩類家長都是愛孩子的,主觀上都是導致我們很多的身心問題。 棍棒式教育也分成兩類,1.蜜糖式2.嚴厲式,我家長對我的教育是“兩摻”式中間性教育。平時,我媽媽寫不寫作業也對我很是放鬆。以前,媽媽對我特別嚴厲,成績稍微有一點下滑就會吵我,批評我。現在上了四年級,媽媽突然對我放鬆了,但我並不會在學習上有一絲鬆懈。那是因為我一二三年級的時候在媽媽的嚴格教育下,已經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我們班中就有兩種教育方式的代表性人物。如棍棒式教育有於淼淼,我,宋懿凡等,如快樂成長式教育有張妙妍,付宛欣,臧浩哲等。

  懲罰是家庭教育的一種手段,通常來講,懲罰是指否定孩子的不良行為,以引起孩子不愉快的情感體驗,使之在內疚、痛苦、悔恨中吸取教訓,不再重犯。有許多教育學家認為,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懲戒不能少,棍棒教育的打孩子,也不是絕對不可以用,但要講究原則和把握度,就是說不能不問因由,稀裡糊塗地就把孩子打一頓。 英國教育學家斯賓塞說:“受過委屈的孩子很少會去反省自己有什麼過錯,因為憤怒和不平佔據了他的心靈;而被感動的孩子則常常反省,因為感動增加了他內心的勇氣和智慧。”每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或多或少會犯下一些錯誤,對此,我們沒必要在孩子面前偽裝我們的歉意,只要我們勇敢地對孩子道歉,孩子會覺得自己很有尊嚴,並且也會以相同的態度對待父母以及其他人。真心誠意地改掉我們的錯誤,則會令孩子對我們更加的佩服和欣賞。

  教育無小事,作為家長應該遇事問因由,懲罰得當,才能使我們更好地成長。謝謝大家,我的辯論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