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河北省博物館觀後感

河北省博物館觀後感

河北省博物館觀後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河北省博物館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河北省博物館觀後感 篇1

  曬死了,走進博物館第一件時就是找空調,太熱了啊。然後我們就看見了一個大棺材,那是增侯乙的陪葬品,總共有24個陪葬棺材,大大小小都有,然後就看見了很都不同樣式的鼎。

  我最喜歡就是編鐘,他於1978年,隨州市城郊擂鼓墩出土了2430年前的編鐘,立即震驚了中國、震驚了世界,被譽為“世界奇觀中獨一無二的珍寶”、“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蹟”。他儲存的十分完整。真不知道他是怎麼出土的。能夠那麼的完整。編鐘是省博的鎮館之寶,還有一個鎮館之寶就在楚文化館中。

  走進楚文化館中,看到的第一個就是越王勾踐劍,舉世聞名的越王勾踐青銅劍。看到越王勾踐劍覺得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長不過氣勢還在,還有吳王夫差矛,春秋末期吳王夫差使用的一把青銅矛。於1983年11月在湖北省江陵縣的楚墓出土,僅存矛頭,長29.5釐米,寬5.5釐米,正面有“吳王夫差自乍(作)用”)銘文。

  裡面還有一個關於水利工程好可愛,好精細,很好玩啊,安豐塘是今天的稱呼,古代的芍陂比今天的安豐塘要大出許多。陂是中國古代特有的一種水利工程,是由人工修造而成的蓄水塘。

  還看到有文銅貝是楚國的青銅貝幣,稱為蟻鼻錢或鬼臉錢。1963年湖北孝感野豬湖一次出土鬼臉錢5000枚面文為“咒”字,平均約重4。37克。

  這幾個都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也是我最喜歡的。總而言之,這次的河北省博物館一日遊雖然很累,但是我覺得很充實,也不虛此行啦。

  河北省博物館觀後感 篇2

  本來想象中陽光明媚的早上結果颳起了大風,但是還是參觀了我們的省博物館。

  河北地處華夏腹地,是古代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幾千年來豐厚的文化積澱,不僅確立了河北作為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地位,同時也造就了河北博物院這一引人注目的文物收藏大館。

  不愧為省級的博物館,其建築就頗有設計意味,雖然不知道它究竟想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但是還是忍不住多看了幾眼。

  首先觀賞的是中原古代文明之光,步入序廳,迎面由重要文物組成的河北地形引出的由龍門二十匹集字而成的展雕的中元古代文明之光八個字四周是古代層形構成的圜牆它厚重,斑駁,將我們從現實帶到遠古,沿著地層隧道緩慢前行,彷彿回到了歷史的時光中。

  在這裡展示了首先展示的是原始時代,舊石器面時期與新石器時期。由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和裴李崗文化構成的古代文物,他們都別具匠心,仰韶文化的特點是,紅陶上面有白底黑花的圖案,仰韶文化中最具代表的器物是彩陶雙連壺。龍山文化的特點是,一般是石或灰陶的用具,接著我們又來到了第二個展廳,裡面是商代的青銅器,它的花紋刻得比較粗糙。第三個展廳是西周時候的青銅器,比商代的精美一些。到了第四個展廳,也就是春秋時期,這時候的青銅器已經制作的相當精美了,尤其是“蓮鶴方壺”壺口呈蓮花形,周圍有幾個花瓣,每個花瓣都是雙層的並且都有鏤空的花紋,中間的蓋兒上還有一個展

  翅欲飛的小仙鶴,壺身似葫蘆形,周圍還有四條龍,壺底有兩個帶鱗猛獸做支撐。這件青銅器本是用來成酒的,但是它更重要的功能是作為陳設器物來顯示擁有者的地位。蓮鶴方壺,壺上有冠蓋,器身長頸、垂腹、圈足。該壺造型氣勢恢宏,裝飾典雅華美。其構思新穎,設計巧妙,融清新活潑和凝重神秘為一體,蓮鶴方壺是一種時代精神的象徵,據說是新整理架樓鄭公大墓出土,距離我們這麼近的新鄭,不得不歎為觀止啊。

  我們又參觀了二樓的展覽,二樓主要是唐代、宋代、元代的一些器物,最後我們看了看明清珍寶館,裡面有漆器、琺琅器、象牙製品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一件用象牙雕刻的白菜,叫象牙白菜,長約23釐米,為清代傳世牙雕作品,精巧,精緻,玲瓏剔透,這種刻意追求的清代藝術品達到沒有瑕疵,無可挑剔的完美境界。以白菜心為主題,以野花,瓢蟲,蟈蟈等為點綴,菜根的顏色可以用以假亂真來形容菜心處幾片菜葉微微張開,葉面上的脈絡都能看得很清楚,顏色淡黃,恰恰突出了白菜的鮮嫩,大肚子蟈蟈伏在白菜心上,全神貫注的汲取汁水。它肚子上的條紋都清晰可見,蟈蟈的旁邊還有一枝粉紅色的小花,這顆白菜雕刻的真是栩栩如生。

  河北博物院所藏的玉器、骨器、金銀器、石刻造像、錢幣、書畫等,均有值得稱道的地方。所藏的玉器,上自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時代,下迄明清,其中不泛精美絕倫、玲瓏剔透之作。尤其是永城僖山。

  漢墓出土的金鏤玉衣,是目前時代最早的一件。館藏的'古代雕刻藝術品,諸如漢畫、佛教造像、磚雕和其他浮雕、圓雕作品等,是古代工匠藝人智慧的結晶。其中著名的戲車畫像磚、田延和造像碑、劉根造像碑、魯道明造像碑、十一面六臂觀音像、盤龍石硯等等,都是中國美術史上的精典之作。骨器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舞陽賈湖裴李崗文化遺址出土的骨笛,有“中華第一笛”之美譽,是中國最早的樂器。與之同出的刻符龜甲、龜腹石子,與我國文字的起源、八卦的起源有著密切的聯絡。金銀器中,河北登封出土的武則天除罪金簡、鄧州福聖寺塔地宮中出土的金棺銀槨,堪稱稀世珍寶,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 賈湖骨笛不只是中國年代最早的樂器實物,更被專家認定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實驗證明,賈湖骨笛不僅能夠演奏傳統的五聲或七聲調式的樂曲,而且能夠演奏富含變化音的少數民族或外國樂曲。它的出土,改寫了先秦音樂史乃至整部中國音樂史,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地位和價值。它的橫空出世,無疑為我們研究中國音樂與樂器發展史。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實物資料。更重要的是它作為罕見的史前神器、作為中華民族必須翻越的從矇昧走向文明的第一高峰,其對此後聞名於世的中國禮樂制度,土生土長的中國道家教家道教,乃至整個中華文化、文明都有重大影響!

  玉柄鐵劍1990年出土於河北省三門峽市虢國墓(虢季墓),身長20釐米,莖長13釐米,西周晚期器物。劍身為鐵質,鐵質劍身與銅芯相接,銅芯部嵌入玉莖內。劍首及莖身接合部均鑲以綠松石片。出土時已折為兩段,劍身外包一層絲織品,並被裝在用皮革精心製作的劍鞘內。考古學將漫長的人類社會劃分為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等三個時代,分別對應於歷史學上的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等三種社會形態。玉柄鐵劍玉柄、銅芯、鐵身,它的發現,把中國冶鐵史向前推進了200年,標誌著作為社會生產力新代表的鐵器已經萌芽,宣告封建社會即將來臨。稱的上是"中華第一劍"!

  帶著深深的不捨及意猶未盡漸行漸遠離開了河北省博物館,這次出行讓我對國家部分歷史的瞭解有了很大的長進,並懷著欽佩的心態,希望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可以真正做到努力學習,為了自己,為了家人,為了國家。

  河北省博物館裡面陳列著出土的古代的歷史文物,上至秦漢,下至民國的東西,都有非常高的收藏價值和觀賞價值!看過之後,我對我們的中華歷史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也感受到了河北文化的厚重和燦爛!

  河北省博物館觀後感 篇3

  快到博物館時,遠遠望去,便有一個鵝蛋形的玻璃建築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活像一頂星級大廚戴的廚師帽。那就是我們即將要參觀的河北省博物館。

  大門前有一座小木橋,橋下流著淺淺的一層水,還有許多魚兒游來游去,水裡還立著幾個造型奇怪的石雕。再往前走,便可以看到一個小噴泉,小木橋下的水就是從那裡流出來的。

  走進大門口,我們便來到了序廳,裡面有許多仿造的場景,如:有名的紅樹林、西西伯利亞泥碳溼地、南美亞馬遜河流溼地、非洲維多利亞湖泊溼地、澳大利亞大堡樵溼地的複製場景。

  接著就是中國廳,廳內隨處都有玩遊戲的地方,不過這些遊戲可和普通遊戲不同,這些遊戲會讓你在趣味中學到一些大自然的知識。

  再走進去便可以看到一些部落的介紹和相關資料,如:北美印地安人的圖騰、中國北方的魚皮部落等。再往裡走,便又是一個主題展廳:溼地與人類文明的`起源。這裡介紹了榮成溼地等。再往裡走,我們便又到了一個主題展廳:遠古溼地生命奇觀。這裡掛著許多在溼地拍的鳥的圖片,有各種各樣的伯勞鳥、體態優雅的中白鷺、犀鳥等很多非常少見的鳥類。

  然後我們就來到了西溪廳,西溪廳裡介紹了許多事物,如:西溪捕魚、西溪民俗、西溪人家、柿基魚塘、農家烹飪、農家刮具。其中最另我感興趣的是農家烹飪,農家烹飪裡西溪溼地居民最拿手、做的最好吃的菜有4樣,分別是:魚頭豆腐湯、清湯魚圓、爆炒黃鱔、鹹肉蒸春筍。這些菜被罩在一個玻璃罩內,在玻璃罩上方用手觸控每到菜,眼前的大螢幕就會出現每到菜的製作過程。

  再往裡走,便走到了中國廳的另一半,這裡又介紹了江西鄱陽湖沼澤、塔里木河湖陽林沼澤、新疆巴音布魯克沼澤、三江源沼澤、哈尼梯田沼澤。再往裡走,你就會看到整整一大面牆的稀有動物標本,如揚子鱷、麋鹿、棕熊、藏野驢……

  遊玩了整個博物館,我們便到附近的草坪上去休息、吃東西、玩耍,直到下午2點多才步行回去。

  啊!!!這次參觀真有趣,不但讓我十分快樂,而且還增長了不少有關大自然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