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材料> 大年初七習俗有哪些

大年初七習俗有哪些

大年初七習俗有哪些

  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唐代之後,更重視這個節日。每至人日,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了大年初七習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年初七習俗

  正月初七,傳說這天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間曾把這天叫做“人日”“人日節”或“人勝節”。民俗專家表示,“人日”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祈福納吉和求平保安的願望以及對“人”本身的尊重。

  專欄作家、天津民俗專家由國慶介紹說,傳說中,遠古時期地球上並沒有生物,最初由女媧創世,她在七天內每天造出一種生物,前六天誕生了雞、犬、豕(豬)、羊、牛、馬,直到第七天才出現了人。

  據介紹,“人日”這天的民俗活動較早出現在古人的占卜生活中,但自漢魏以來,不再限於占卜求吉,而是不斷擴充套件涉及祭祀、慶祝、文化、服飾、出遊、飲食等多層面多領域。

  由國慶說,南朝的梁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記載了兩漢魏晉時代江南民眾過“人日”的習俗:“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羮,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又造華勝以相遺,登高賦詩。”意思是說,人們在初七要吃七種菜的菜羹,“羹”與“更”諧音,取更新之意,有求吉納祥的美好象徵。那時,江南人人在這天還要戴上“人勝”裝飾品,是用五彩絲織品、彩紙剪出的花樣或人形,更高階的則用金箔鏤空成人形。除了戴在頭上,“人勝”飾品也可貼在屏風上、窗戶上,非常漂亮,意在祛病、辟邪、消災,在新春討個好彩頭。緣此,“人日”也被稱為“人勝節”。

  我國的許多傳統節日是講究美食的好日子,“人日節”自然不例外。在廣東江門、新會、鶴山、開平等地,每逢“人日”到來,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人日菜”,有的地方也俗稱“吃盆菜”,以祈求新春平安大吉、豐衣足食。值得一提的是潮汕人吃“七樣羹”的風俗,七樣羹也叫“七寶羹”,一般常規是將春菜、生菜、芹菜、芥菜、蔥、蒜、白蘿蔔(紅蘿蔔)等一起煮食,寓意新春發財,生活和美。

  民俗專家表示,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人對“人日”的風俗越來越陌生,相關的節慶活動也幾近消逝,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企盼和一些習俗還是被保留了下來,比如,成都市民在正月初七遊杜甫草堂憑弔詩聖,吟唱詩歌,賞梅祈福。

  主要習俗:

  戴人勝

  人日節時,漢族女子用彩紙、絲帛、軟金銀等材料製成小人的形狀,戴於頭上。也貼於屏風等處。

  贈花勝

  是日,人們製作各種花勝(類人勝,樣式為花朵)相互饋贈。

  吃七寶羹

  人日節,人們用七種新鮮的節令蔬菜加米粉做成羹食用,稱為“七寶羹”。

  用七種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時候食用,以此來取吉兆,並說此物可以除去邪氣、醫治百病。各地物產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別。廣東潮汕用芥菜、芥蘭、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蔥、芫茜、韭菜加魚、肉等;臺灣、福建用菠菜、芹菜、蔥蒜、韭菜、芥菜、薺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蔥兆聰明,蒜兆精於算計,芥菜令人長壽,客家人喜用魚一起煮,取食有餘之意。汕頭市區的菜攤,在這一天將7件菜搭配好,論把算錢,不計斤兩,人們樂意接受。農村哪一戶欠一兩件菜,在地裡採他人一二株菜湊成七件,沒人說他是賊。

  出遊登高

  人日節也是仕女出遊與文人墨客登高賦詩的日子。唐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云:“

  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柳條弄色不忍看,梅花滿枝空斷腸。身在南蕃無所遇,心懷百憂復千慮。今 年人日空相憶,明 年人日知何處?”

  稱體重

  有的地方,人日時,男女老少都要用鎊稱稱量體重,人的'生日嘛,自然要關心一下人的身體情況。

  撈魚生

  南方一些地區,人們有在人日節“撈魚生”的習俗,撈魚生時,往往多人圍滿一座,把魚肉、配料與醬料倒在大盤裡,大家站起身,揮動筷子,將魚料撈動,口中還要不斷喊到:“撈啊!撈啊!發啊!發啊!”,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昇。

  攤煎餅

  中國民間此日要吃春餅卷"盒子菜"(熟肉食品),並在庭院攤煎餅,“熏天”。

  吃七寶羹

  人日節時,中國女子用彩紙、絲帛、軟金銀等材料製成小人的形狀,戴於頭上。也貼於屏風等處。

  撈魚生

  南方一些地區,人們有在人日節“撈魚生”的習俗,撈魚生時,往往多人圍滿一桌,把魚肉、配料與醬料倒在大盤裡,大家站起身,揮動筷子,將魚料撈動,口中還要不斷喊到:“撈啊!撈啊!發啊!發啊!”,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昇。

  吃麵條

  大部分地方在這天還有吃麵條的習俗,寓意著用麵條纏住歲月的雙腿,取長壽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視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別為小孩兒,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誰要過“日子”就要吃麵條。

  送火神

  在山東部分地區,有送火把的習俗,用作物秸稈綁紮的火把,在自家門前點燃,一直送到村外,意為驅除火災,祈求在新的一年裡,平安無事,不著火災。

  拆天地棚子

  山東莒縣一帶,正月初七俗稱“人七日”,有“拆天地棚子”之年俗。這天早晨,每家百姓敞開大門,並將除夕入夜時放置的”攔門棒“(一根適當粗細,比大門口稍寬些的木棒,放置在大門口裡側的地上,傳說用於攔截不祥類靈物。這裡順便提醒,外地人去莒縣過年,特別在晚間進門要注意抬腳,防止絆腳喲!)撤走,在門口點一把豆秸,並將家裡供天地三界神和灶君神的牌位(一種用紙做的牌位籤,插在用一塊麵食做的底座上,天地三界神牌位用黃色紙做,一般用毛筆寫”天地三界神之位“,灶君神牌位用紅色春聯紙做,寫”灶君神位“)請下來,一起點燃燒了,同時放鞭炮,放完鞭炮後從大門處開始,從外向裡把家裡院子掃一遍,整個“拆天地棚子”的過程就完成了。從此開始,請來過年的神都返回自處,過年環節即結束,各家恢復平常日狀態,可以洗衣、從事各種事宜。

  人口饃

  在晉東南地區(山西晉城一帶),人們會蒸特殊的饅頭(個數比家裡人口多一個)。饅頭中間加入制錢,據說吃到帶制錢的饅頭一年中會有好運。

  廣東人日習俗

  郊遊賞花登高飲酒

  農曆正月初七,廣州人俗稱“眾人生日”。人日這天是全家人相聚的重要日子,同樣講究“人齊和吉利”,在老廣州心中,這個節日的重要性不亞於除夕、開年。按照古老習俗,這天早飯要吃七種菜(芹菜、芥菜、菠菜、青蔥、大蒜等)製成的“七寶羹”和“董天餅”(在露天中煎成)等。人們用五彩絲織品剪成人形,或用金箔刻成人形,掛在屏風或帳子上。婦女將刻得小小的人形戴在鬢髮上,既講吉利,又是一種裝飾。所謂七菜羹,就是用七種蔬菜煮成的湯,人們盼望來年風調雨順大豐收。現今人們基本上是吃七寶羹,其中五種一般是固定不變的:芹菜(“芹”諧音“勤”,指勤勞)、蒜(諧音“算”,指精打細算)、蔥(諧音“聰”,指聰慧)、芫荽(香菜,“芫”諧音“緣”,指緣分)、韭菜(“韭”諧“久”,指長長久久)、生菜(諧音”生財“,亦指生生猛猛),另外兩種根據各地的風俗習慣,有所區別,有的地方用魚、肉來代替,魚表示“年年有餘”,吃肉代表“大富大貴”,甚至有些地方用水果、蔬菜來代替。至於撈魚生,有點類似今天的吃生魚片,寓意“越撈越高、步步高昇”。有經驗的老人,還會先把這七樣菜放在一起炒炒--炒一下樣樣都有!

  解放前在“人日”這天廣州地區的男女老少都會結伴到郊外遊玩。而到芳村“遊花地”更是出遊的必選。醉觀公園所在地便是當年“遊花地”的地點之一“醉觀園”。當時的花地一帶也是“遍地花海”,到處都是種滿鮮花的田地,每到“人日”這天,住在城區的人便會拖家帶口,結伴來遊花地,用鮮花給一年之始裝點一個好心情。年長者則登上觀音山(今越秀山)或白雲山飲酒、吟詩作賦,或到廟裡參神,祈求保佑。據《三家巷》記載,好友知己一群人在雲山品花賦詩,從眾人中選出“人日皇后”,像選美一樣。選出的皇后作為主持人,主持當天大家的活動。由此可見,廣州人對“人日”的重視程度。

  人日菜和七樣羹

  每逢初七到來之際,在江門、新會、鶴山、開平等地,從城市到鄉村,幾乎家家戶戶要做“人日菜”。 廣東五邑地區的“人日菜”也稱“吃菜茶”、“吃盆菜”。據瞭解,在正月初七早上,家家戶戶都會用煎堆、炒米、芥菜、番蕃薯、芋頭等混在一起煮,老老少少都要吃上幾口,以祈求一年人口平安,豐衣足食。

  潮州人在正月初七有吃“七樣羹”的風俗(這也是大部分廣東人的習俗)。而“七樣羹”是指:“大(芥)菜、厚合、芹菜、蒜、春菜、韭菜、芥藍”等蔬菜同煮,寄寓“新(芹)春發(蒜)大財(大菜),久(韭)合各人(芥藍)”的吉祥彩語。

  各地物產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別。客家人用芹菜、蒜、蔥、芫茜、韭菜加魚、肉等;臺灣、福建用菠菜、芹菜、蔥蒜、韭菜、芥菜、薺菜、白菜等。

  攤煎餅民間此日要吃春餅卷"盒子菜"(熟肉食品),並在庭院攤煎餅,“熏天”。

  來歷

  傳說女媧創造蒼生,順序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並於第七天造出人來,故此初七為人的生日。漢,魏以後,人日逐漸從單一的占卜活動,發展成為包括慶祝、祭祀等活動內容的節日。到了唐代,中國民間仍相當重視人日節。高適的《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中就有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的感懷之句。它證明唐代的人日節,已不僅僅專用作祈祥祝安,又衍添了一層思親念友的氣氛。時至今日,也有在外的遊子在年前回家,過了人日節才能遠走他方。人日節這天不出遠門,不走親串友,在家團聚。人日節下午一般吃長面,也叫拉魂面。意即過年時人都走東串西,心都野了,人日一過該準備春耕生產了。故而吃拉魂面,把心收回來,準備春耕生產。

  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綵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唐代之後,更重視這個節日。每至人日,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 俗稱“人日子”。

  文化

  人日,就是“人民安之日”是農曆正月初七,而正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習俗中的“人日”,是春節系列節日中重要的節日之一。來自專家著述稱,人日在中國至少有二千年以上歷史。 何謂“人日”?儘管各地風俗有不同,但漢時東方朔的《佔書》中就有“初七人日,從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見星辰,人民安,君臣和會”的說法。可見,古人已將“人民安”視作“人日”的核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