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800字> 精選端午節的作文800字5篇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精選端午節的作文800字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800字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1

  每當粽子的清香開始在小村莊裡瀰漫時,兒時的我就知道端午節快要到了。

  如今,有關端午點點滴滴的記憶,時常湧現在我的腦海,聞著粽香,也便嗅到了童年的時光,感覺那麼近,彷彿那些事就發生在昨天。

  那時,鄉下特別重視端午節,當時我不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只知道每年家裡就像過年一樣隆重地過端午節。兒時腦海中雖然有一點點關於紀念屈原的傳說,而所謂的伍子胥的忌辰、孝女曹娥等傳說,我卻一無所知。小時候過端午,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線是必不可少的。農曆五月初一早上,趁著太陽還沒有出來之前,大人們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們的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端午食粽子是我們家鄉的主要習俗。

  一進五月,家裡就開始浸泡糯米了。媽媽一般都會準備一簍米進行浸泡,同時也把乾的蘆葦葉放在水裡浸透做棕葉,可能是泡好的糯米會更粘些吧,我記得多年來媽媽一直是這樣做。

  端午前一天,媽媽和姐姐就一起動手把粽子包好,放在大水盆裡備著。我偶爾也會搗亂,試著學她們的樣子,左手拿著粽葉彎過來,做成圓錐形,然後右手向漏斗裡放米,把米壓緊抹平後把棕葉反饋過來蓋好,握住後再用絲線捆緊繫好,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記住纏繞的絲線千萬不能鬆散,否則煮粽子的時候就容易散開了。你可別小看了這手頭功夫,因為我多次失誤過,也曾被媽媽數落了多次。包粽子的時候還可以放一些花生、紅豆、大棗、雞肉等摻在糯米里做餡,製作不同口味的粽子。媽媽喜歡在米里摻紅棗以圖吉利,據說,小孩子吃棗粽多,將來讀書就會早中狀元,我還真的年年吃了不少。後來狀元倒沒有中上,學是有的上了,在我身上還算靈驗吧!而我最喜歡吃米里加肉的,吃起來香而不膩,現在回想起來還特別嘴饞呢!

  有關端午節的記憶,充滿了我的童年,雖然清貧卻讓我回味。

  童年的端午節是快樂的,那種幸福開心的感覺好像離我很遠很遠,也許是好多年沒有那麼開心隨意地在家過節的緣故吧!

  而現在遠離家鄉的我,每逢端午會依然早起,雖然尋不到艾蒿的蹤影,卻只能觸控一下桃枝,行走在街道上,用心感覺一下端午的氛圍。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2

  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要吃香噴噴的粽子呢?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要比熱鬧的龍舟賽呢?

  沒錯,只有端午節,一個偉大的節日,一個神聖的節日。說起端午節,還得從屈原的故事說起。

  傳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薦能,富國強兵,力主聯秦抗齊,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反對,使屈原被讒免去職位,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報國無望,便含恨投江自盡。屈原死後,出國的百姓異常悲痛,紛紛湧到汨羅江邊憑弔屈原。有些漁夫則駕起船隻,把事先準備好的粽子、雞蛋撲通撲通地往江裡丟,說是讓魚吃了,就不會咬屈原的屍身。流傳至今,便有了吃粽子的習慣。所以過端午節的這天,滿街都是賣粽子的小販,我們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你知道粽子是怎樣包的嗎?哈,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吧!

  先用一些新鮮的粽葉包住糯米,在裡面放各種配料,然後用線捆紮好。包好的粽子放在鍋上蒸,等滿屋飄著粽子香的時候就可以吃了。吃粽子的時候,要先把線解開,剝開粽子葉,裡面藏著紅紅的粽肉,升騰著熱氣,散發著一種特有的粽香,兩個粽子用盤子裝著,活像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照耀下晶瑩剔透,散發著濃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個粽子,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味道真是棒極了。

  吃完粽子,便來到河堤上觀看龍舟賽。在這一天,每個村子都會組織一支隊伍,而後拉到漣水河進行比賽。只見碧波盪漾的河面上,五顏六色的龍舟整裝待發,隊員們個個摩拳擦掌,彷彿勝券在握。而站在岸邊的觀眾比隊員們還要緊張,個個屏息凝視著河面。裁判一聲令下,一艘艘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飛一般地向前衝去。頓時,河面上鼓聲震耳欲聾。一千米的水道上,隊員們憋紅了臉,咬緊了牙,拼命地劃。太好了,我們村的龍舟領先了,因為我們村的隊員配合默契,所以龍舟就特別聽他們的指令,行動自如。龍舟的身後留下了一條條波紋,原平靜的水面,如佈滿硝煙一般。尾隨在後的龍舟,不緊不慢地跟著,鼓手們也使出了吃奶的`勁,使勁地敲,這鑼聲一聲接著一聲,清脆而有力。別的龍舟也不甘落後,一邊划船,一邊和著鼓聲,“一二一二”地喊著口令往前衝,那口令裡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河面上熱鬧極了,口令聲、鑼鼓聲、划槳聲,匯成了一首激昂雄渾的樂曲,樂曲裡有著濃重的端午節的氣氛。

  家鄉的端午節啊,你給了我那麼多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的家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愛國精神的一種欽佩。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裡別有一番滋味。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3

  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西漢的“梟羹”。《史記》“武帝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風土記》:“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先此二節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同時又有另一種端午節食,稱為“龜”也只在晉朝曇花一現,隨即銷聲匿跡。只有《風土記》中稱為“角黍”的粽子,因為附會在屈原的傳說上,千百年來,成為最受人歡迎的端午節食。

  從《風土記》中記載的作法看來,當時的粽子是以黍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新增其餘餡料。但在講究飲食的中國人巧手經營之下,今天能看到的粽子,不論是造型或內容,都有五花八門的變化。

  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錐形、枕頭形、小寶塔形、圓棒形等。粽葉的材料則因地而異。南方因為盛產竹子,就地取材以竹葉來縛粽。一般人都喜歡採用新鮮竹葉,因為乾竹葉綁出來的粽子,熟了以沒有竹葉的清香。北方人則習慣用葦葉來綁粽子。葦葉葉片細長而窄,所以要用兩三片重疊起來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異甚巨,有達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瓏,長不及兩寸的甜粽。

  就口味而言,粽子餡葷素兼具,有甜有鹹。北方的粽子以甜味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鹹多。料的內容,則是最能突顯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平的粽子大約可分為三種:一種是純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蘸糖吃。另一種是小棗粽,餡心以小棗、果脯為主。第三種是豆沙粽,比較少見。華北地區另有一種以黃黍代糯米的粽子,餡料用的是紅棗。蒸熟之,只見黃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紅豔豔的棗兒,有人美其名為“黃金裹瑪瑙”。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質香軟,分為鹹甜種。鹹的以新鮮豬肉,浸泡上等醬油。每隻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餡。甜粽以棗泥或豆沙為餡。上面加一塊豬板油。蒸熟,豬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適口,“五芳齋”出品的粽子尤其著名。餡料都經過專人選擇,有八寶粽、雞肉粽、豆沙粽、鮮肉粽等,各具特色。

  四川的椒鹽豆粽也別具特色。先將糯米、紅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麵、川鹽及少許臘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個小時,煮熟再放在鐵絲網上用木炭烤黃。吃起來外焦裡嫩,頗具風味。

  廣東的中山蘆兜粽,特點是圓棒形、粗如手臂。配料也分甜鹹兩種。甜的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有鹹肉、燒雞、蛋黃、甘貝、冬菇、綠豆、叉燒等。

  閩南的粽子分鹼粽、肉粽和豆粽。鹼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鹼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軟、滑的特色。冰透加上蜂蜜或糖漿尤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滷肉、香菇、蛋黃、蝦米、筍乾等。以廈門的肉粽最為出名。豆粽則盛行於泉州一帶,用九月豆混合少許鹽,配上糯米裹成。蒸熟,豆香撲鼻,也有人沾上白糖來吃。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4

  “節分難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詩是為紀念屈原而寫下的。端午傳統佳節也是因為屈原而流傳於世的。包粽子、賽龍舟等端午傳統佳節特有的習俗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是因為當時撈救投泊羅江而死的屈原所傳承下來的。

  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賽龍舟不再只是單純為紀念屈原而舉行的了。它演變成了一項最富激情、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努力奮爭,拼搏向上的精神的運動。賽龍舟這項具有紀念意義的運動,不僅突破了時間、地域的界限,還成為了國際性的賽事,得到了新的發展。

  包粽子也是為了紀念屈原,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紀念意義。粽子本身是用江米或糯米做成的,再用蘆葦葉在外圍包上一圈,就算完成了。當然,粽子也有各種各樣的,不同的地區,就會包出不同的粽子。雖然形狀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非常的香甜可口,雖然風味大不相同,但都寄託著老百姓對屈原這位偉人的思念。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又到了。可是,心中卻有一種淡淡的失落感。隨著社會的發展,端午傳統佳節的節日氣氛也在逐漸減弱。端午傳統佳節和眾多的中國傳統佳節一樣,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是我們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關於端午傳統佳節的由來之說不只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一個,但卻是最有說服力的一個。關於端午傳統佳節由來的傳說,雖是眾說紛紜,卻也為它增添了不少神秘與魅力。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中華人民的想象力,也折射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端午傳統佳節在我國已延續了二千多年的歷史,二千多年的歷史長河的積澱,從而賦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內涵。

  其次,端午傳統佳節還浸透了民族美好的情感,端午傳統佳節的每一種延續下來的紀念活動,無不是寄託了古代人民美好的情感與心願。如果說端午傳統佳節是因為傳說而顯得更加動人,那浸透在端午傳統佳節中美好的民族情感則讓它散發出永恆的魅力。傳說可以動人,而情更加感人!

  節日豐富的人文內涵,在於挖掘和弘揚,有時我們的傳統節日之所以被某些人所冷漠,是因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不夠。我們的社會,應該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自覺保護意識,傳統文化絕不是“封建”、“落後”的代名詞,而應該成為新時代我們引以為豪、為傲的民族瑰寶。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5

  裹蒸在廣東肇慶可是最出名的,用的是本地特有的冬葉、水草來裹個大大的粽子,所以又叫裹蒸粽。

  逢年過節端人素有喜食裹蒸的世習。肇慶裹蒸系粽子中的一種。用料包制特別。一般的粽子多用芒葉裹包,呈扭身四角形,而肇慶裹蒸,則用本地特有的冬葉、水草包裹,呈埃及金字塔形,每隻重約0.5公斤。其料主要以糯米、脫衣綠豆、豬肉為主,或加以冬菇,臘腸、鹹蛋等做餡料,取大缸用柴猛火煲7至8小時可食,熱食時清益撲鼻,入口松化爽滑甘香。

  具體做法:包粽的前一日,先把豬肉洗淨去皮,分別切成小方塊,調入適量鹽、糖、五香粉、味素拌勻。綠豆洗淨,浸過夜,然後用手搓擦出豆皮,再用清水掏去,豆肉瀝乾水分,用少許生油、鹽撈勻。糯米洗淨,瀝去水分,加入適量生抽、鹽、糖、味素和五香粉拌勻。鹹蛋黃一個切開兩件。燒肉、燒鴨、火腿切件。冬菇去蒂,洗淨,用水浸發,取出瀝乾水分。蝦米洗淨,浸軟。栗子肉洗淨,煲“爛”,取出備用。

  裹蒸粽是選用乾的荷葉包裹的(即幹蓮葉,要先用水洗淨,再用溫水浸軟,塗上少許油),先鋪上一層糯米,再鋪一層綠豆;然後放入豬肉、火腿、燒肉、燒鴨、冬菇、蝦米、栗子和半邊鹹蛋黃等;最後,又銷上一層綠豆和一層糯米,包裹成“四方形”,用水草結紮,即可放進蒸籠鍋內,隔沸水蒸熟。用蓮葉包裹的裹蒸粽,蒸熟後有一股芬香的荷葉味,吃起來特別可口。

  肇慶裹蒸粽三大特點:第一,一般粽子,用竹葉包制,呈四面三角形,而肇慶裹蒸粽用肇慶特產冬葉包制,呈枕頭狀或四角山包形。第二,主要原料糯米、綠豆和肥豬肉,其比例為10:6:4。包制好,未經蒸煮的裹蒸一般一隻約0.5千克。第三,包制好的半成品要置於大瓶中用猛火蒸煮8小時,邊蒸煮邊加入大量的開水。

  肇慶的土特產很多,有端硯、花席、鼎湖山茶餅、七星劍花、星巖雞蛋花、肇實、紫背天葵等,還有著名的肇慶裹蒸粽。肇慶裹蒸粽,是粽子的一種,用糯米、綠豆、肥豬肉,再加入適量的精鹽、麴酒、花生油、白芝麻、五香粉等配料精工製作而成。肇慶裹蒸粽的獨有特點就是用大冬葉包裹,冬葉不僅清香,還能保鮮。冬葉性寒,有清熱解毒、降火的作用。新鮮出爐的裹蒸粽,久經煲煮的冬葉已變為深綠色,糯米表層吸收了冬葉的葉綠素,呈現一層通透的淺綠,冬葉與糯米、綠豆混合的清香令人垂涎欲滴,其味甘香,口感軟滑,吃後齒頰留香,因此是大受,到肇慶來的人,要離開肇慶,總會買些肇慶裹蒸粽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