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800字> 採訪民間手藝人作文800字

採訪民間手藝人作文

採訪民間手藝人作文800字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採訪民間手藝人作文8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採訪民間手藝人作文 篇1

  我們學校在一個沿海的小村子,村子雖說小,但歷史悠久,海上的“絲綢之路”就是從我們這裡開始的。村裡的老人經常說起我們村的種種光輝成就,最負盛名的就是我們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黑茶古”傳統手工製陶技藝。今天,我們學校的小記者團跟著市電視臺的記者們一起走進陳師傅的家裡,一探究竟。

  早上九點,我們到陳師傅家卻撲了個空,原來他又到沙坡去挖土了。很快,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挑著擔子向我們走來,擔子裡裝著一些顏色很深的黑土。“陳師傅好!您這土怎麼這麼黑啊?是不是還要洗一洗啊?”我們不解地問道。

  “哈哈!”陳師傅笑起來,“傻孩子!這土要是洗了就不能用了!”他看著我們一臉疑惑地樣子,接著說道:

  “這黑茶古的原材料就是這種黑色的黏土,它的黏性高,非常適合手工製作,能製作出很薄的壺坯。這樣的土做出來的茶壺,壺壁很薄,燒水時,放在火爐上,不一會兒就燒開了。”

  聽了陳師傅的介紹,我們不好意思地摸摸腦袋,覺得自己真像見識短淺的井底之蛙。接著我們跟著他來到窯爐前,陳師傅拿出一個做好的茶壺給我們看:圓形、有壺膽、壺柄、壺嘴,壺膽器壁外觀呈螺旋狀條紋,顯得古樸莊重;壺柄掛在壺膽外壁的兩端,沒用時側放,用時則豎起,靈活自如;壺嘴粗大豪放,更顯個性。多漂亮的茶壺啊!我們不禁發出陣陣讚歎。

  “孩子們,要做出這樣一個茶壺,需要花費的時間可不少,要需經過拉坯、上釉、晾曬、裝窯、燒製等工序,其中拉坯工藝要求最高,最講究手藝。”

  “對對!我見過陳師傅拉坯,每次都要特別小心,慢慢做要花好長時間。”一個參加學校黑茶古興趣班的小記者頗有感觸地說道。陳師傅微笑著對他點點頭,每次來學校教我們做黑茶古,他都特別用心,特別認真。這大概就是一個民間手藝人對傳統工藝的一顆赤誠之心吧。

  採訪快結束時,陳師傅高興地向記者們談起一件事情:村裡向市裡申請對黑茶古的扶持資金已經批下來,市裡的專家團將下鄉進行技術指導,對黑茶古的製作進行進一步的改進,以後黑茶古有望向全市推廣使用了!聽到這個好訊息,我們高興得一個個拍手稱快!

  是啊,傳統工藝要想儲存下去,離不開技術的改良,質量的提高。作為新時代的孩子,我們更要不斷創新,將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續傳承下去!

  採訪民間手藝人作文 篇2

  小時候家住在市,是我兒時最愛吃的`東西,不過因為拆遷的原因,我們不得不搬回城裡,但童年的味道仍留於心中,趁著週末,母親帶我來到季市,回味了童年的味道。

  我靠著自己的印象,走到家店鋪,一切都和以前一樣,還瀰漫著那股令我著迷的香味,店裡的手藝人連忙走來教會坐坐下,他與幾位老師傅便忙活了起來,他們的動作嫻熟極了,如行雲流水一般,先是麵皮,一推,一擀, 麵皮在他們手裡就像個乖巧的孩子。

  在他著手準備餡料之時,我注意到他的模樣,五十來歲的樣子,頭上卻佈滿了皺紋,眼角生而下去,透出一股歲月的滄桑,皮膚暗黃而沒有光澤,或許是因為過度勞累造成的吧,還是被有些逗了,腿腳也不是太方便,仍在為這家店忙前忙後,我兒時,他便在這裡了,七八年了,他還沒有離開。

  帶著好奇心,我向他詢問,你怎麼在這兒做了這麼久?他輕聲笑了笑,‘’這才十來年了,這會兒我得幹一輩子。”這話對他來也好像是那麼輕鬆,一輩子?我有些驚異,“就這個活,你想幹一輩子,你不準備找個好些的工作?”

  他再次忙活起來,一邊靈巧地包著餡料,一邊平和地對我說,‘’小朋友,你不覺得這工作很好嗎?每天做著美味的大爐餅,在聽著別人對這個的讚美,你說這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嗎?‘’說完,加緊了手上的工作。他家餡餅放進了烤箱,坐下來說道,‘’小朋友,你要明白,每個工作都有每個工作的用處,每個工作都可以幫助人,他們只不過是方式不同,廚師可以滿足大家的胃,醫生可以保證大家的健康,社會就是一個大整體,我們都缺一不可,你明白了嗎?‘’我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一陣香味飄了過來,大路餅烤好了,手藝人將它穩穩地端出來,金黃色的表面烤得極為鬆脆,在撒上芝麻,看上去是那麼的完美,我拿起一個,輕輕咬了一口,香真香,我已經難以用語言來形容,只怪自己的文字太過平凡,在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手藝人的話。

  他將我的大爐餅打包好,將我送到門外,笑著說道,‘’小朋友,你要記住我今天說的話,做好每件事,因為他都有了自己的用處,快回去吧,別讓父母等急了。‘’說完便轉身進了店,只留下一個背影,我想店裡忘了,只看見她忙活的身影,提著手中的大陸餅,我覺得沉甸甸的,裡面不僅有餅,還有這一位手藝人對我最真誠的教導。

  儘管那已是前兩天的事,可手藝人卻還一直留在我的心中,直到永遠,永遠。

  採訪民間手藝人作文 篇3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些手藝與文化正走的無聲無息,“手藝人”這一稱呼也離我們愈來愈遠。

  曾經也問過妹妹,我問她是否知道爆米花時這麼做的,她居然告訴我是用豆子敲裂了炸的,真是讓我哭笑不得。我費盡口舌的向她展示我童年看到的爆米花的做法,而她卻無法理解。

  或許是深秋,或許已入冬,我在陽臺上寫作業。已是旁晚時分了,忽聽得“嘭”的一聲,抬頭,順聲而望,只見夕陽已落,晚霞已紅,在樓下一棵正落葉的樹邊是一位爆爆米花的老人。現如今想想,那是何等的意境!便丟下筆,興沖沖的去找媽媽,媽媽便找來了個袋子,裝上幾把大米,我在一旁卻嫌不夠。人們三五成群的圍在老人的小攤子邊上,每一次響聲過後,那還算恬靜的樹下便有了各種聲響:小孩子的歡笑聲,塑膠袋的聲音,婦女付錢砍價的聲音。一會兒又靜下來,那樣的樂此不疲,繁中生樂。

  好不容易輪到我了,我在一旁小心地看著,在我看來,把硬邦邦磕牙的米粒變成又香又脆的爆米花實在是件奇事!那老人把米倒進爐子裡,又從旁邊黑乎乎的盒子中挖了勺白糖,我多希望他能多放點,他便一次又一次的搖動手柄,爐下的煤炭燒得通紅,我喜歡站的近些,那老人便會和我說話,有的沒的我們聊著。一會兒,他便會高聲一呼:“要爆嘍——”我便捂著耳朵跑向媽媽,“嘭——”如一聲悶雷,在我看來,這比一樣煙花還要精彩。

  米粒與白糖的結合成了我童年的滋味,空氣也變得如此香甜,我喜歡用手把爆米花刨出來,滿滿兩大袋,如同堆沙子般有趣。付完錢,媽媽一手拎一袋,袋口冒著熱氣,我總伸手去抓一把,先是一粒一粒的吃,一把一把的吃,最後將整個嘴巴塞了個滿,滿足與喜悅充溢著整個口腔。若換成什麼稀罕物,像是巧克力,一次只有那樣的一小塊,哪能帶來如此的滿足感。

  回家後,解了袋子,索性將整個臉埋進爆米花裡,亂嚼幾口,還帶著些溫熱,鼻間香氣正濃,媽媽見了便呵斥一聲:“幹什麼呢!”我一抬頭,嘴上,鼻尖上,睫毛上如點點白雪,媽媽便會笑個不停。

  現在回憶起這些童年樂事,手中執筆依舊,樓下越是另一番風景,怎叫人不心生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