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2000字> 做善於思考的教師作文2000字

做善於思考的教師作文字

做善於思考的教師作文2000字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部《論語》中有著豐富的教育理論,至今仍然保持著鮮活的生命力,而南京市教學研究室調研員、江蘇省特級教師劉永和則從學思結合這個教育的經典命題闡述了教育思考的重要性,他將“學思結合”淺顯地用“學而不思則淺、思而不學則空”形象地突出了學思結合在教育實踐中的突出地位。

  從教書匠式的教師向研究型的專家學者式的教師的突破,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教師是否能持之以恆地努力做一名善於思考的教師。做善於思考的教師,不僅關乎自身的職業發展,自身的專業成長,也關乎教師的教育生活的幸福指數和學生快樂全面的發展,更關乎教育的當下和未來。

  2015年12月27日在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有幸聆聽了劉永和先生的《“學思結合”做研究》的專題報告,他的精彩報告讓我對教育思考有了更多的認識,給了我在教師發展等方面不少有益的啟發。

  劉永和先生從有思想、會思考和有思路等幾個維度闡述了教師對教育的思考的意義、價值、方法和作用。他認為,“學思結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是傳統教育思想的精華,自古至今其寶貴的教育思想對教育都有著高度的理論指導意義和實踐應用價值。而“學思結合”的重要性首當其衝。

  “路邊風景無限好”——教育關注生成,關注過程,一個受教育者從啟蒙開始一直行走於求知的路上,從幼兒園到小學、初中、高中,再到大學,翻越一個個“山峰”,登臨一個個“絕頂”,在這一系列的教育過程中,我們教師,我們的家長,都傾其心力,為升學計,為考入好學校計,很辛苦,也很疲乏,當我們回頭再看看,我們的學子,很多無意識地被逼進了現實的尷尬境地,在智力發展有差異、特長興趣有不同的大群體中,更多的學生是無奈地被“全面發展”,導致“跛腿”多、自信心減弱、創新能力喪失,並直接影響了他們的職業發展和未來的生活。“我們已經走了很遠,但忘記了為什麼出發”,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很多時候被我們有意無意的漠視了,忽略了。而這種漠視和忽略,更讓教育平添了更多的功利色彩。人有不同,不同的生存環境,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個性特徵,不同的情趣喜好,不同的認知特點,不同的優勢劣勢,如果只拿一根標尺去衡量所有學子,讓所有學子都在這個這根指揮棒下相互競技,其結果是多麼可怕。因此,我們對教育的再度思考,對教育實踐的重新認知,就顯得很有必要。我們的.教育要培養什麼樣的人,給受教育者開放哪些發展的通道,我們的教育過程中的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如何被喚醒等等,從宏觀的國家方針政策,到我們的教育改革與實踐,都是值得認真思考的主題。

  “留心處處皆學問”——我們的教育過程是否出現了不少意外、很多反常?學生的觀察能力、認知能力、思辨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等是否有了較好的發展?當我們持續關注課堂時,我們是否發現學生實際的學習效果離我們的教育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我們教師的教育實踐是否能在“限制條件下做出最優解”?當我們留心周圍的事件、留意周圍的各種事物,養成了良好的觀察習慣等,這些無疑讓教師獲得更豐富的教育資訊,也只有處處留心,才能讓學生有可能得到更好更適宜的發展。

  什麼是真學習?——研究是真學習。作為教師,要研究學生學情學法,研究教材教法,也只有善於做研究的教師,善於利用比較研究和思辨研究,才會對教育改革有更深刻的認識。劉永和先生在談到教育手段的改革中講到從粉筆到幻燈、投影、計算機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教育手段發生的巨大變革,是否真切帶動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對教育資訊科技的追問,對先進與落後、對手段與目的,對形式與內容的思辨與考量,對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整合”的研判等,讓我們看到在熱鬧光鮮的課改實驗中人們對教育尤其是資訊科技應用下的教育實踐有了更理性更清醒的認識。劉永和先生新課程改革中的資訊科技應用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新課程與傳統課程的本質是一致的,新課程理論基石需要本土化研究,新課程改革只能是漸進式的,而不能是跨越式的。

  做善於思考的教師,就是要求教師要學會從整體看問題,尋找規律性認識,而不能被眼睛欺騙,被耳朵誤導。善於思考的教師,首先是深入性的,表現為思考的縱向程度。劉永和先生認為,西方尤其是美國的教育更多是現實生活的實踐,而中國的課堂更多是為了未來生活而準備。中西方的教育互有優勢,在審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我們教師更應該透過教育的外部現象做縱向的深入思考思辨,成於何處敗在哪裡?沒有深入的思考,沒有縝密的思辨,我們教師就會更多的茫然,更多的盲從。當我們正視“正面教育往往很蒼白,負面教育卻很生動有力”的現實時,反思我們的德育,反思我們的教育實踐,做出懷疑性的思考,做出內省式的詰問,才會有可能接近真理。

  做善於思考的教師,不僅要有思考的縱向深度,也要有思考的橫向寬度。深入性思考與縝密性思考,是教師獲得職業成就感的基本前提。而懷疑性思考和遷移性思考則是教師取得職業和人生幸福感的重要保障。沒有懷疑,就沒有創新。一個盲從的教師,教不出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沒有遷移性思考,就缺乏了實踐應用能力,一個固守的教師,也很難培育出實踐能力強的學生。

  做善於思考的教師,就是需要用先進教育理論武裝自己的人。建構主義和多元智慧理論作為課改的兩大理念基石,一是為同化和異構課程,將刺激與反應有效連線,讓學習者主動進行意義建構;二是為深入瞭解學生打開了一扇視窗。教師只有對建構主義和多元智慧理論等先進的豐富的教育理論的研究,並內化為教師的教育智慧,才能讓教育更加有成效。

  做善於思考的教師,就是這樣一類人,“是成年世界派往兒童世界的友善的使者”,是將智力轉化為智慧的“魔法師”,是將愛心熏製成責任和使命的開化者。

  善於思考的教師,一定是會思考的人,一定是有清晰思路的人,並逐漸成長為有獨立思想的傳道者。

  師者,學思結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