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1500字> 精選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合集七篇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

精選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合集七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 篇1

  清明的雨使我想起了奶奶。

  在我的家鄉,並不是只有清明才要去祭祖,像清明、中元、寒衣等等這些日子都是祭祖的日子。

  往往都是父親或者奶奶買了菸酒和紙,奶奶再把紙剪成紙錢,然後父親拿去祭祀。紙是專供祭祀的一種特殊的紙,但不是買來就可以用,買來之後還需要把它剪成錢的模樣(說是錢的模樣其實並不像錢,只是象徵性地在紙上剪幾個缺口)方可使用。每一次奶奶做這項工作的時候,我總是搬個小凳子坐在她旁邊幫她把每張紙揭開,以便利於燃一燒。奶奶剪紙錢不是用手和剪刀,而是用他的心和她的思念。

  爺爺去世的比較早,撇下了七個孩子,全憑奶奶一人照料。一個女人扛起一個八口之家可不是意見像剪紙錢那麼容易的事。奶奶一步一步是怎麼過來的也都藏在奶奶的心裡。這些,奶奶不願和別人說,就只給她剪的紙錢說。大概奶奶是想讓這些紙錢不僅能給爺爺帶來財富,也帶來家裡的訊息。奶奶是很想和爺爺分享這一切——孩子和孩子的孩子。別人總是說:人,一旦上了年紀,也就變得絮叨而且腦袋也不好使了。後來,我就並不覺得奶奶絮叨了。奶奶的每一句話都說的很清楚,而且她的每一句話都不會讓人聽不懂。只是她說的多了,大家也就聽倦了。奶奶不糊塗,她深知自己有多愛她的孩子和這個家,她也知道如何去愛她的孩子。奶奶不喜歡麻煩她的孩子,從來沒因為何事而向她的孩子開口。但是,很多事情憋在奶奶的心裡又有一種不吐不快的心情。儘管爺爺去世幾十年了,奶奶依然沒丟掉愛念叨的習慣,有時候針對我們這些孩子,有時候甚至針對她養的貓兒。

  每次祭祖的時候,奶奶的心情總是和往常不一樣,甚至可以說是些許興奮。奶奶迎接這個日子就像迎接一個非同尋常的大日子一樣。其實奶奶每次都會數著日子,等待著父親來她這裡取紙錢。父親一進門,奶奶便會寒暄一句:“來了!”但是奶奶並不吃驚,因為奶奶早已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而且早已知道父親這個日子會來,儘管有時候會早一天或者晚一天,這一天永遠不會讓奶奶等的太久。奶奶把紙錢交給父親,就好像把一封寫了許久的信交給郵遞員一樣。自己遠在天堂的丈夫終於又等到家裡的訊息了!有時候,除了寒暄,奶奶偶爾也會抱怨幾句,紙又比去年的薄了許多,或者煙的價格又高了,但這些也都是無關緊要的。

  後來我慢慢長大,父親每次去祭祖的時候也開始有了顧慮,但是父親從來不說。我知道父親是怎麼想的。他還怕我們以後找不到祖墳了,想帶著我和哥哥一起去祭祖,但又覺得我還小。母親知道父親的心思,就跟父親說:“把海明(海明是我的小名)也帶去吧。”父親並沒說什麼。後來有一次,父親果真讓幾個哥哥帶著我去了。看著爺爺的墳頭上上一次父親給爺爺帶來的紙錢還在,我想爺爺的墳頭必定早已在父親的心裡紮下了深深的根。

  就在我即將成年的時候,奶奶走了。

  到了該祭祖的時候,父親的心沉了下來。

  如今,剪紙錢的已不再是奶奶,而是母親。奶奶為爺爺剪了幾十年的紙錢,不知道奶奶生前有沒有想過有一天也會有人為她剪紙錢,如果奶奶想過這些,不知道奶奶想到這些會是什麼心情。儘管母親沒有奶奶幾十年的經驗,剪起紙錢來依然有模有樣。有一天,看到母親在剪紙錢,習慣性地搬著一個小凳子湊了上來,我揭開一張紙,取下母親手中的剪刀告訴母親:“讓我來吧!”母親抬起頭來疑惑地望著我,這時,我的鼻子已經酸了。母親不知道,這十幾年來,在奶奶的身邊,我已經把剪紙錢的技術掌握得爐火純青了,儘管沒有一次奶奶讓我親手剪紙錢。跟奶奶學了十幾年的剪紙錢,如今,這第一次卻要為奶奶剪,想到這些,我的手生澀了,感覺到剪刀不那麼聽使喚。幾十年來,奶奶每次剪紙錢的時候,總是要跟爺爺(紙錢)絮叨幾句,就好像爺爺一直坐在她旁邊。奶奶是要告訴自己爺爺一直在看著自己剪紙錢,這樣,剪刀動起來才不會很吃力。

  又到了清明。但是今年的清明,我和哥哥都不在家,家裡只有父親和母親,當然是母親剪紙錢,父親去祭祖。我不知道父親今年父親去看爺爺、奶奶會不會有更深的顧慮。可是對爺爺、奶奶,我的心裡卻有著更深的歉疚。父親的頭髮幾乎全白了,爺爺、奶奶的墳頭的草比以前更深了。我不知道,十年,二十年,乃至五十年以後我是否還能找得到他們;我不知道,五十年後我是否還能記得祭祖的日子;我不知道,五十年後我是否還記得祭奠爺爺、奶奶的時候要帶著我親手為他們剪的紙錢。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 篇2

  又到了每年一次的清明節,爸爸媽媽帶我回河南老家去掃墓,一路上,春光明媚,陽光燦爛,高速公路兩旁,有嫩綠的麥田、臘黃的菜花、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多美的春色呀!

  河南的清明節可隆重了,我們家的祖墳分佈在風景秀麗的清源上,清明時節滿山遍野都是上山掃墓的人,山上一片熱鬧。大人們準備了許多糕餅點心、水果飲料,一整袋一整袋用扁擔挑著,小孩們有的拿鋤頭、有的拿鏟子隨後跟著,一家人一起上山掃墓。掃墓活動可有意思了,每找到一處祖墳,我們就分頭忙開了,有的除草、有的添土,不一會兒就把雜草叢生的墳頭整理得乾淨了許多,接著還要把五顏六色的墓錢插在墳頭的新土中,並用毛筆蘸上紅漆把墓碑上的字工工整整的描新一遍,這一來,日久未修的祖墳頓時面目一新了。

  大人們取出供品擺在墳前,點燃香燭,還燒了許多紙錢,這些供品是給祖先吃的,紙錢是給祖先用的,表示我們後輩的孝心。最後大家要按從大到小的輩份輪流磕頭祭拜,有的口中還唸唸有詞呢,瞧,表哥念著:“祖先保佑,讓我高考多考五分!”多可笑呀。還有更有趣的事呢,祖先的墓碑左列留有一行未曾描過的文字,我呢不假思索拿起筆就描,慌得爸爸一聲驚叫:“別動!”,原來這行字是留著給奶奶逝世後才能寫上的,我差點闖了禍,趕緊在祖先墳前磕了四個響頭,大人們樂得呵呵大笑……

  掃完了墓,我們都累壞了,下山的腳步一瘸一瘸的,但這一天過得真有意義,清明節讓我對我們的祖先增添了幾分敬意。

  清明節作文8

  明天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家家門前都要插柳條,吃雞蛋。下午爸爸帶我和媽媽去尋找柳枝。

  在我們家前面是一個鄉村,那裡小溪清澈見底,高大的柳樹一排排的,像堅守大門計程車兵。爸爸抱住一棵柳樹就往上爬,由於柳樹的枝太高了,而且樹幹上也沒有鼓出的地方,所以很難爬上去,眼看著爸爸就要掉下來,我靈機一動,連忙上前托住他,媽媽見了也來幫忙,爸爸就勢一腳登了上去,手抓住了一根又粗又大的柳枝,扔了下來,在他跳下的時候差點掉進河裡。

  回家的路上,爸爸說:“兒子,給你做個笛子”,我很納悶,用什麼做?怎麼做?只見爸爸折了一根柳枝,用手使勁的擰了擰,直到柳皮脫離柳樹,然後把弄鬆的一段截下來,再用手把最頭的皮弄掉,爸爸說:“好了,你用嘴吹吹吧”。我深吸了一口氣,把笛子放入嘴中,使勁一吹,沒想到笛子非但沒沒我吹響,還差一點吹飛,爸爸給我示範了一下,並對我說了決竅,我再一次嘗試,嘿!還真行。我把媽媽也教會了。

  回到家爸爸又做了兩個,我們一人一個,坐在沙發上,蹺著二郎腿,吹著笛子,好像在感受著當上音樂家的感覺。

  清明節作文9

  “清明時間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轉眼間,時光飛逝又來到了清明的時候,看到這一天,大夥兒都會燒祭品,上山掃墓,緬懷先烈。出遊踏青,製作清明糰子,這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來到山腳下,一步一步往上爬,我們冒著40度的斜坡頂著巨大的壓力,這不禁讓我想起了當年紅軍遠征時的場景,敵機四伏的瀘定橋,空無人的草地,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經歷千難萬險,終於將國民派趕出了大陸,而我們卻在這個小小的斜坡上掙扎,真是沒用!正值中午,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我的身體,沒有水喝,沒有食物,這或許是當年紅軍遭遇的最大的困難吧?想到這些,我就一鼓作氣,衝鋒在前。

  終於爬上山坡,一種放下壓力的舒適感爬上我的心頭,望著腳下黑壓壓的人群,彷彿螻蟻般的往上,一股優越感也油然而生。清風吹過,漸漸地與萬物融為一體……

  清明——讓我們緬懷先烈!

  清明節作文10

  轉眼又到了清明,又要掃墓了。應了大詩人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我們正是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乘車前往陵園的。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我們終於到了山腳下。陵園位於一大片毛竹林中,遠遠望去就像一片竹海。一陣風吹過,竹葉發出“沙沙沙”的聲音,就像海浪拍打的聲音。小爺爺在墓前的空地上擺好桌布,放上祭品,開始祭祖。等小爺爺祭完祖後,我和叔叔拿著工具準備去挖筍了。

  我拿著竹棍輕輕撥開地上厚厚的竹葉,細心地尋找著毛筍?突然,我發現一個小小的筍尖從土裡探出了腦袋,我興奮地大叫起來。叔叔拿起鋤頭奮力地挖著,不一會兒穿著黃色外衣的筍寶寶就被挖了出來。我把毛筍放進袋子裡,又開始尋找下一個目標。一棵、二棵、三棵……越來越多的筍寶寶被我們挖了出來,竹林裡到處都是我們歡快的笑聲。

  雨漸漸地下大了,我們帶著我們的“戰利品”踏上了回家的路!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 篇3

  杜牧說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它是我國傳統的佳節,它的來臨象徵著春季的過渡時期,每逢這個佳節,我們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說去給親人或英烈掃墓,探望親人或英烈;盡情地去踏青,享受在春天大自然的懷抱中;我們還要吃上一口熱騰騰的清明粿……

  這個清明真的讓我難忘,它幫助我回憶了那些早已失去的美好,讓我一遍又一遍記住曾經的遺憾,不斷成長;它讓我不斷釋放出過去的煩惱,在幽靜芳香的環境裡生活,彷彿找到了童年的美好……

  那一天的早晨,我和父母一起乘坐公交車到馬尾區的一個墓園,去探望早已過世的姥爺。來到這墓園,給了我似曾相識的感覺,就好像姥爺從我身邊經過,用溫和的話語不斷呼喚著我,每當我回頭看的時候,早已銷聲匿跡成灰飛煙滅了。我們慢慢走到姥爺的墓碑前,靜靜地站在那裡沉默,此刻我在想:時間真的很快,姥爺一轉眼走了四年了。姥爺,在天堂的您能否用心知曉,這四年我們家人是怎麼度過的!每天我們都很思念你,就像緊緊抱住珍貴的寶藏一樣;每天我們都很擔心你,就像心靈裡發出共鳴的亮光。

  看著您的照片,我還能回憶起您以前可愛的模樣,回憶起您以前對我語重心長的一字一句,回憶起我們曾經的點點滴滴,彷彿在內心深處還能感受到溫暖……此刻的我也在想:姥爺,您如果當初身體倍兒棒的話,也許現在您就在我們身邊了,也不會讓我們傷心了。四年前,奪走您寶貴生命的惡魔,不是其他的,就是您身上的悲觀和膽怯。

  這些年,我也漸漸明白了,做人一定要知足常樂,只要每天你的臉上都掛著笑容,什麼事情都能挺過去。不能怪您,這能說是命運壓迫著您,從嘴裡道出對人生的感慨,從臉上顯出面對困難的膽怯,從行動上體現出放棄。

  之後,我和父母都為姥爺鞠躬,為他掃墓。這第一下的鞠躬,是我們家人對您過去的尊敬和佩服,可以說沒有您,我們就不能生活得更好。這第二下的鞠躬,是我們家人對您的思念和祭奠,可以說您是世界上最可愛,最親切的人,讓我們過去的點滴都充滿色彩和樂趣。這第三下的鞠躬,是我們家人將您深深記在心裡,化為明天的動力激發我們積極奮進。瞧,這一場面,雖然表面上比較令人傷感,流淚成河,但往往是很溫馨的。

  姥爺的墓碑樹立在大自然的世界裡,不斷吸收精華,不斷釋放出能量,就好像他來到了一個世外桃源般的仙境,任憑風吹雨打,仍然屹立不倒地紮根在土裡,給我們明天生活的希望。

  那一刻,我流下了淚水,不知道是辛酸的還是甘甜的。聽,那一陣陣悲痛的哭聲就像一個無助的人,送走了我的威嚴,彷彿那富有氣派粗壯的男音,慢慢變成了那樣矯情嬌弱的女音。哭得那是驚天地泣鬼神,哭得那是從未有過的心碎……

  那眼眶早已紅透了大地萬物,我的腦海裡不斷在放映著和姥爺一起生活的電影,每一個情節都讓我感動和溫暖,每一字每一句每一行都讓我親切和銘記。放映著犯錯誤時,姥爺對我的責怪;也放映著哭泣時,姥爺對我的安慰和鼓勵……但都是曾經了,美好的花樣年華已經逝去,回過頭來也難再找到這些美好,只能在夢裡和心靈中不斷感受。

  我仍然還記得姥爺對我的一句話:“要好好學習,將來才能有出息。”隨著一股暖流進入我的心田,讓我瞬間爆發出動力,迎接美好的明天。

  回到家,我的父母匆匆忙忙地蒸了一盤清明粿給我吃。當我咬下去的每一刻,眼前總是浮現出姥爺的面孔和背影,那聲音還是那樣的溫和,對我的關心還是那樣的溫暖。吃完了一個清明粿,彷彿回味了一遍與姥爺一起最溫馨的生活片段,不一會兒,只見那盤子上一灘淚水,形成了一面心靈的鏡子,彷彿又從這面“鏡子”裡看到了姥爺的樣子。

  我的心靈一次次被觸動,彷彿以前對姥爺的錯誤都一貧洗淨,帶著這份寄託環繞著我。

  我的心似乎在對他說:“姥爺,我們家人都挺好的,現在的生活也很不錯。在天堂的您不用擔心我們,倒是我們有時候擔心你過得好不好。姥爺,以前是我不對,做了一些惹您生氣的事情,現在我已經成熟了,知道了人生的很多道理。我一定會努力學習,取得我理想的成就,來照顧好家人們。感謝您這些年對我的養育之恩,下輩子我會報答您的!”

  今年的清明節真的令我難忘,讓我想通了很多很多的悲歡離合,讓我感受了很多很多的兒女情長。清明節跟拗九節,中秋節,甚至是春節一樣,是我們成熟最突出的.時段。

  往往什麼事情在這一時段都能煥然一新。為什麼清明節我們要掃墓,因為我們要孝敬對待我們有恩的親人,讓曾經含辛茹苦,付出汗水的他們也享受大自然的溫存。為什麼清明節我們要踏青,因為我們要忘淡曾經過去的煩惱和不快,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找回屬於自己的歡樂。

  清明節,讓我難忘。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 篇4

  風來了雨來了,下雪了,天寒了,這時候我就想起媽媽,尤其是變化的天氣,就象是媽媽在遙遠的地方向我呼喚。

  媽媽病了,是半身不隨,幾十來年一直將究著生活,慢慢的度過人生的日子,不見那種艱難的走動,沒有什麼,見了就不由不得人想大哭,大哭也罷,難過也罷,辛酸也罷,是改變不了母親人生的現狀的,兒女們在跟前時,上個廁所還罷了,兒女們不在身邊了,免不了就會拉在褲子了上,儘管兒女們不嫌母髒,但母親受的罪可想而知,這時候人就想哭,大聲嚎哭,也許這樣會讓自己的心情好受一點。

  其實拉在褲子上,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不就是一把水,一洗就淨了,我們長大,不就是屎尿讓父母給洗淨了,把我們從小洗大了,給父母洗又有什麼呢,時而久之,給母親洗也成了習慣,也不是什麼事,回想起母親的艱難,也是造就了我們這些兒女的孝順和名聲。

  最令人難過的是,母親一個人在門口走動時,風來了,塵土飛揚,媽媽想往回走,好身體的人,不到十幾秒就回到了家中,可母親就是這十幾秒的時間,得好長時間挪步,一個小時都走不到家中,頭髮吹亂,臉上染上了塵土,渾身不象樣子,那種模樣你一見,就會哭出聲來,可又有什麼辦法呢?為了生活兒女們還得拼搏,雖然我們還孝順,但是失誤總是很多,媽媽在歲月的日子,不知多少次成為塵土般的媽媽,我們一見不到幾秒就把媽媽揹回家了,可媽媽一個怎麼也回不了家,風來了,吹的媽媽隨時都能倒下,那兒有走前的力氣呢?媽媽受罪了。

  媽媽病了,媽媽知道不鍛鍊身體可能更糟,知道病魔不但會給自己帶來負擔,而且會給兒女們增添累贅,所以母親天天堅持鍛鍊,媽媽頑強的毅力,還真的一天比一天精神好,風和日麗的時候,就是媽媽享福的日子,走快點走慢點,都無所謂,隨時還可以和熟人說說話,但是蒼天總不會今天天風和日麗,,沒有變化。

  有時候兒女們出門時,天好好的,就是這種天氣,兒女們才疏忽了對母親的照顧,雨來了,若大一個院子,確是走不到家,尤其是暴雨來的時候,從暴雨來,到暴雨結束,一段很短的路徑,母親還沒有走完,雨來了走不動,在走都挪不動一步,直到雨淋溼了全身,母親哭了,淚水和暴雨融在了一塊,當母親述說這些經歷時,母親和我們都在失聲的痛哭,不哭怎麼由得了自己,哭一陣子,也就沒有了什麼負擔。

  平常的生活中,母親的記憶也好,也很健康,就是一個病,讓母親失去了自由,提起了病,心就難過。雪天的日子,媽媽也出來走走,一般都是有人照看,有時候天看起來好好的,雲來了,遮住了天,雪來了,而且很大,還在外面走動的母親就受罪了,雖然母親不會走多遠,但是一步步的挪動,當走到家的時候,就成了雪人,有時候兒孫們會開玩笑,但是玩笑過後,還是讓人難過。這就是我的媽媽經歷的日子。

  媽媽病了,幾十年來,和兒女們也過的很舒坦,雖然媽媽不能做什麼活碌,但是在家看看門,來個人說個話,指揮還是可以的,一家過日子有艱難的時候,也有快樂的日子,走過了風雨的磨難,也享受春風的和煦,和兒孫們的天倫之樂,多少痛苦的時候過去,我們也會獲得很多快樂的笑聲。

  艱難的日子,造就了我們孝順的名聲,給我們增添了意想不到的名譽,回想起這些都讓人流淚,其實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健康的媽媽,而不是孝順的名譽,孝順的名譽給了我們,但是備受艱難的到是我的媽媽,名譽是什麼呢?什麼都不是,真正的意義還是媽媽能和我們相依為命,在艱難的歲月裡,能相互聽到笑聲,看到對方的人生里程。

  雪來了加著雨,路很滑,想起媽媽給我說栽倒,不到幾十步遠的地方,就是到不了房子,媽媽喊我們,我們聽不到聲音,但是媽媽就不停的喊,當我們感到心慌不知是什麼原因時,回家看到媽媽不知乍的爬回了家,人已成了泥人,隨之伴隨著的是母親和兒女們的痛哭。這就是我媽媽人生老境的痛苦裡程,媽媽真的受罪了,媽媽的艱難兒女們是無法感受到的,看到這些和想起這些眼前就是一片模糊,淚水遮住了眼簾。

  媽媽走了,也把艱難拋棄了,媽媽不想在害兒女們了,理解我們的媽媽選擇了永遠的離開我們,走了媽媽我們也掉了魂一般似的,兄弟姐妹,沒有了凝聚的藉口,不象過去,兄弟姐妹總是相會一起,雖然日子苦了一點,但苦的快樂。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到了,真的還降下紛紛的細雨,我和弟兄們去墳瑩祭奠逝去的母親,心中真不是滋味,媽媽在的日子,有著人生的痛苦,但也有人生的快樂。可這媽媽一走,沒有了艱難的承受,但也沒有了快樂的體驗,心空了,留下的是不盡的思念。

  當我們跪在媽媽的墳前時,真的想大哭一場,媽媽我們給你來磕頭了,媽媽,兒女不孝,清明我們來給你掃墓祭奠。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 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在,牧童遙指杏花村。”這短短的幾句膾炙人口的詩道出了清明時節的天氣,也道出了人們悲慼的心情。儘管天氣不好,但春天這特有的讓人萌動的季節,總讓人抑制不住有親近大自然、擁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衝動。就在這衝動的驅使下,與朋友一家商量來商量去,最終決定不管颳風下雨、哪怕下鐵都要組織家裡的成員們出去踏一回青,把春天的氣息帶回家,放鬆一下因懷念親人而日益沉重的心。

  出去踏青的事情定下來後,圍繞著踏青地點的選擇又各持己見了一番,憑著我的三寸不爛之舌、憑著我十多年前對九峰山的印象,最終大家尊重了我的建議——向金華的九峰山進發。據資料記載九峰山因層巒疊嶂,奇峰挺九,故名九峰。古稱婦人巖,又稱龍邱山,芙蓉山。為丹霞地貌結構,峰石林立,山水相依。坐落在湯溪鎮境內,距金華市區28公里,屬浙江省級風景名勝區。

  我們一行7人(5大2小)在先生方向盤的轉動中、在一路的嬉笑打罵中經過40多分鐘的行程,抵達了目的地——九峰山。一進入景區,清新的山風挾著點潮潮的感覺迎面吹來,路邊的山坡上種滿了楊梅樹,楊梅樹上都已經開滿了星星點點的小花,那小花太嬌羞了以至於你不走到樹邊,根本無法感覺到她的怒放。就在我們大人還在研究楊梅小花的時候兩個孩子早就撒開腳丫子跑上了那入口處長長的坡,到了山腳下那相對開闊的休閒勝地。還沒等我們走到那,兒子和朋友小孩的歡快叫聲已經從那鞦韆上傳過來,歡聲笑語如那綿綿的細雨隨風飄灑進我們的耳膜了,強烈的刺激著我們加快步伐融入到那嬉鬧的人群。我們這些大人也不閒著,鞦韆、蹺蹺板、平衡木一個專案也不拉下,好好的熱了一回身,過了一把癮。

  當汗水在不知不覺中溼了衣裳時,我們大傢伙意識到了該留點精力爬山越嶺欣賞大自然風光啊,帶著眷戀的步伐,我們開始了登山。山上的臺階都修得非常齊整,臺階邊上就是那觸手可及的蒼翠的毛竹,筍芽兒在自由的生長著,甚至連修得齊整的臺階上也不放過生長機會,破石而出。讓我不得不感嘆“春風吹又生”的生命力的頑強、感嘆於生命萌動的美好……風一吹過,竹林里居然傳來陣陣的“呼呼”風嘯聲,原本還是冷著臉的老天在山風的呼嘯聲中,居然透出了幾縷陽光。透過竹林的陽光灑下了一地的斑駁,因了這忽現的陽光,我們每個人的臉上都漾滿了笑容,不知不覺中就已經來到了九峰禪寺。寺依山而建,歷史悠久,最吸引我眼球的就是寺前有珠簾從達摩峰頂紛紛揚揚散落,“一泉飛自半山間,如瀉珠鞏見雨天;不比轟雷強作勢,晴春灑漫嫋蒼煙。”一見這猶如天上飛降而至的水,朋友的母親直呼是“聖水”,遍尋礦泉水瓶取之,準備帶仙水回人間。

  過了禪寺,經過一翻攀登就到了九峰的最高峰達摩峰,站在峰頂極目遠眺,其餘八峰齊聳立,壁立千仞、各展雄偉。遠處阡陌縱橫的長田,星羅棋佈的湖水,炊煙裊裊的村莊房舍盡收眼底,好一派雄奇偉峻、寬曠絕奇的景色。我們在山頂上忘情的高聲呼喊著,盡情的宣洩著,欣賞自己的聲音在山谷中迴盪,在那一刻快樂如風相隨。站在那高高的山頂,目光所及之處都是春的旖旎,那點綴在青山綠樹中的映山紅,我想應該是春姑娘派來的天使吧,要不然那麼巍峨、崢嶸的山怎麼會因了她而變得那麼嬌俏了呢?

  人們都說山如果沒有了水,就少了一份靈動,那麼這樣一個絕佳勝處怎麼可以沒有水呢?那幽靜如精靈般的水又會在哪呢?是不是那絕美處必定要歷經一翻驚險才能享受呢?抱著這樣的一個謎團,我們開始踏上了九峰山的棧道。棧道修在山脖子間,彎彎曲曲的,異常兇險,僅容一人透過。如果沒有護欄,我這個恐高症者是萬萬不敢過的,因為俯首就是懸崖峭壁,萬丈深淵。這棧道從達摩峰上眺望就像一條細緻的圍巾牽住了峰與峰之間的情。兒子到了這裡,原本已經疲倦的他一下子來了精神,直喊夠驚險、夠刺激、夠過癮……當走完棧道時,手心已經被緊張的汗水所包圍了。終於看到了刻在石壁上的旅遊介紹,繼續向前就可以到達龍潭了,這是古代陶淵明攜家人隱居過的地方。終於可以看到水了!龍潭總共分為三個,3個龍潭串在一個峽谷之中,潭水碧綠、清澈見底、潭底那幾棵隨波搖動的水草清晰可見。微風吹過之處,泛起陣陣漣漪,波光粼粼,飄葉入水,猶如大海載舟。真是一個人間仙地,潭水之靜,讓我這充滿人間恩怨情仇的心,片刻間土崩瓦解。想象著潭之“晝與青山花鳥為朋,夜與皓月繁星為友”的超凡脫俗。在這空朦的山谷中,心就象那花瓣遇到了雨滴完全變得晶亮起來。

  風景的跌宕起伏、興奮了大家的心,就在這心情的波盪起伏中,就在這一路汗水一路歡聲笑語中、一個難忘的清明踏青之旅劃上了句號。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 篇6

  唐朝清明節 在唐朝,上墳掃墓、改火、治蠶室、鬥雞、打馬球、蹴鞠、拔河、盪鞦韆、宴飲、踏青、插柳等,都已成了清明的習俗活動。

  踏青

  踏青活動在唐朝尤為盛行,清明踏青之盛況, 唐朝詩人杜甫就曾記載皇家遊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千百年來,踏青漸成一種儀式,“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痴人。”白居易的《春遊》詩正是這種心境的寫照。

  拔河

  唐朝以前,拔河從軍營傳到民間,到唐朝又從民間進入宮廷,致使這一運動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極為提倡,並在朝野、民間盛行。《封氏聞見記》中記載:

  拔河,古謂之牽鉤,襄、漢風俗以正月望日為之。相傳楚將伐吳,以為教戰。

  《封氏聞見記》還記載,唐朝拔河採用的是木麻制繩,繩長約為40丈到50丈。典籍裡還詳細描述了唐朝拔河運動的盛況。唐中宗與唐玄宗時期,朝廷對拔河運動十分推崇,該運動因此在皇宮內外非常盛行。

  710年清明,唐中宗李顯移駕梨園球場,在這裡舉行宮女、大臣的拔河比賽。韋皇后以及愛女安樂公主也前來觀看。

  唐中宗下令文武三品以上分朋拔河,以預祝今年豐收。據載,韋皇后當場指定:中書門下省蕭至忠、韋巨源、唐休璟三位大臣和五位將軍為西隊,尚書省七位大臣以及兩位駙馬為東隊。中書令蕭至忠眼見西隊多是六七十歲的老頭,還少一人,急忙奏請重新分定。

  安樂公主護夫心切,因為夫婿駙馬武延秀在參賽東隊,便搶先表態,死活不肯變動。皇上見愛女堅持,也就沒有更改,蕭至忠只好遵旨比賽。

  一聲鼓響,參賽雙方齊力拉繩。僵持不一會,西隊輸慘,可憐六七十歲的唐休璟、韋巨源二人,隨著繩子仆倒在地,久久爬不起來。唐中宗、韋后、公主以及宮女們無不大笑起來。

  唐玄宗李隆基也喜歡拔河比賽。唐人封演《封氏聞見記》載,在長安京城,唐玄宗舉辦了一次千人拔河賽事。千人聚集,“喧呼動地,蕃客士庶觀者,莫不震駭”。

  當時李隆基賦詩《觀拔河俗戲》描摹了這次千人拔河的盛況:

  壯徒恆賈勇,拔拒抵長河。

  欲練英雄志,須明勝負多。

  噪齊山岌嶪,氣作水騰波。

  預期年歲稔,先此樂時和。

  進士河東薛勝在《拔河賦》中言:

  皇帝大誇胡人,以八方平泰,百戲繁會,令壯士千人分為兩隊,名曰拔河於內,實耀武於外。

  鬥雞

  除了拔河,唐朝的寒食節更盛行鬥雞遊戲。我國鬥雞習俗可謂是歷史悠久,在《戰國策》 《史記》 《漢書》等史籍中提到的鬥雞典故甚多。

  之後又有《鄴都故事》記載:“魏明帝太和中築鬥雞臺。”曹植觀鬥雞後作了樂府雜曲辭《鬥雞篇》。到了唐朝,寒食節鬥雞已成為皇宮中不能缺少的娛樂專案之一。

  鬥雞是一種觀賞兩隻或數只雞相鬥的遊戲專案。鬥雞由清明那天開始,一直鬥到夏至為止。鬥雞遊戲起源於隋代,到了唐朝更加盛行。

  據隋代杜臺卿著《玉燭寶典》記載:

  寒食節城市尤多鬥雞鬥卵之戲。

  人們不惜重資購買健鬥之雞,調習既嫻,至期登場。鬥雞時,人們把五色幔蓋在籠上,背場開籠,有敢臨陣爭鬥的雞,任它們飲啄自如。如果多至三四百隻雞且不懼怕的雞,這隻雞就穩操勝券了。

  鬥勝的雞用綵線結成小球,分別纏在頸部和膀部,入籠迎歸。雞的主人所獲得的珠翠羅綺不下於百兩黃金。由此可見,當時鬥雞場面是何其壯觀。

  鬥雞之戲在歷史上可以說是經久不衰。據劉肅所撰的《大唐新語》記載:太守戡內難作為御史大夫,有《詠雞》詩,可謂是一幅繪影繪聲的鬥雞圖。

  寒食東郊道,陽溝競草籠。

  花冠偏照日,芥羽正生風,

  顧敵知心勇,先鳴覺氣雄。

  長翹頻掃陣,利距屢通中。

  飛毛遍綠野,灑血漬芳叢。

  雖雲百戰勝,會自不論功。

  另據唐朝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記載:威遠有個叫臧平的人,愛好鬥雞。他有一隻高於普通雞數寸的無敵公雞。威遠監軍強行買了下來,讓它參加寒食節鬥雞。此雞威猛異常,無雞可敵。唐穆宗龍顏大悅,賜給威遠監軍百匹帛。

  關於寒食清明節鬥雞,鬥最有趣味的是唐玄宗與賈昌的故事。據說,賈昌的父親賈忠是皇帝近身侍衛,力大無比,可以拽起一頭公牛摔它個肚朝天。後來在誅滅韋氏家族的變亂中,賈忠立下了大功,深受皇帝的寵信。

  賈昌在子承父業習武的同時,7歲就學會了各種鳥語。唐玄宗愛好廣泛,除了詩歌音樂,舞蹈美色,還有鬥雞。居然蒐羅了上千只公雞,選派了500名御林軍專門馴雞。

  每年清明舉行鬥雞賽事。如此一來,竟成時尚。

  賈昌憑藉精通鳥語的天賦,馴養鬥雞,很有章法,恰好被唐玄宗發現,就把他召進宮裡,當了500名馴雞御林軍的總頭領兼總教練,授予“神雞童”的稱號。

  據《東城老父傳》中記載:每當到了鬥雞的的日子,唐玄宗都會讓宮廷樂隊集體出動,後宮的佳麗也紛紛出場。賈昌則頭戴雕翠金華冠,身穿錦繡襦褲,手執鐸拂,引導群雞氣宇軒昂地走到場地中間。在賈昌的指揮下,群雞進退有度,顧盼神飛,勇往直前,不啄得對手雞血長流不罷休。

  戰鬥結束後,賈昌命令群雞按勝負關係列隊,接受玄宗檢閱,然後再整齊劃一地回到雞坊之中。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 篇7

  早晨起來,和平日一樣開啟窗子,濃重的溼氣撲面而來。我趕忙關上窗戶,說真的寧可不透氣,我也不想讓乾燥的屋子變得溼唧唧的。居住南方的那些日子,受夠了肆虐的潮溼,那種生活經驗,會使你感恩北方的疏朗和寒冷。南方的冬天是溼冷的,夏天是溼熱的。春和秋在你還沒回過神的時候就倏忽而逝。

  我知道自己是個頑固堅守的人。但是,橘生北方則為枳是誰都明白的道理。下樓走進細雨裡,院子近處綠樹和紅的白的花,全都溼重在枝頭上,稍遠的地方竟是煙雨迷濛,模糊一片。沒有鳥鳴,只有遠處不知道因為喜或悲燃放的爆竹在悶悶的響起。忽而想起還有兩天就是清明瞭。清明的雨不可能是從唐朝一直下到現在吧。

  關於清明,似乎也有上墳的記憶,但那應該不是清明節的掃墓,因為記得很清楚,那是要扯哭聲的。清明節只是灑掃,不要求扯哭聲的。

  那是與父親還有弟弟一起去的爺爺墳地。爺爺一直很孤單,活著的時候,一個人鑽在深溝裡給隊上放羊,一放放了好些年。死了,也是一個人被按要求埋在了遠離村莊的地方。

  父親帶著我們跪在爺爺的墳前,紙點著了之後,父親就哭起來。在鄉下,哭亡者的時候,得一聲大或是一聲孃的叫著哭,女的還會絮叨點別的內容,比如:我可憐的大呀,我再也看不到你了,以後誰再管你的女呀什麼的。男的一大半就只是乾巴巴的喊大叫孃的,很少哭訴別的,標準句式是:大,我大,大喲大。也許是爺爺去世的時間已經足夠長,父親哭是哭著,眼裡卻分明沒有眼淚。爺爺的墳墓在一個稍有點傾斜的坡地上,我們跪的地方地勢低,風一吹,那火苗就向我們燎過來,燃著了周圍的枯草,父親嘴裡哭著,手撲打著,身體躲閃著,一時就聽見弟弟也跟著喊著大的哭起來。我抬起頭,父親也停止了撲打,我們看著弟弟像模像樣的大呀大呀的哭他的大。父親忍不住笑了,他對著弟弟說別嚎了,你老子我還沒有死。然後我們三個人都笑了,站起來,拍拍膝蓋上的土,墳也就上完了。弟弟告訴母親說他本來是叫著爺哭的,誰知父親的聲音太大,就把他給繞進去了。

  我也應該是叫著爺哭的,不哭是不像話的。但無緣無故,毫無端倪的忽然這麼哭,似乎是哭不出來。就象父親去世之後,我的傷心是一定的,哭不哭都不怕旁人閒話。但我的公公去世之後,事情就有了變化。其實對於公公的離開,我的心裡也是非常難受的,我一直覺得那老人活得不容易,活得可憐。想起來也動不動地落淚。但是要我按時按點的哭,我還是一直不適應。我很佩服那些親戚中的女眷,她們隨時隨地就可以哭將起來。而我的不適應就不能象對父親那樣,不被人閒話,因為我終究只是個兒媳婦,會有不孝的嫌疑。然而在我給公公熬排骨湯,端洗腳水,穿衣服,洗腳剪指甲的時候,那些親眷們她們在哪裡?可我就是沒有辦法適應那種應儀式要求而進行的哭訴。在我看來,盡孝的喪事幾乎就成了一種悲傷的表演。

  現在想來,父親也應該是一樣的。父親不可能對爺爺沒有感情,只是那會哭不出來而已。或許當他疲憊的時候,當他端起碗來的時候,當他睡不著覺的時候,還應該有許許多多能勾起他對爺爺回憶的時候,他都會黯然傷神的。一個人,非要等到足夠年齡的時候,才可能去了解到別人。鑑於此,面對玩性正足說話不知輕重的兒子,我常常安慰自己,沒有必要去煩悶傷感,會有他了解我的那麼一天的。那會不管我是活著還是已經死了,都不重要。

  父親離開我已經十多個清明瞭,可我一直還是沒有去給他掃過一次墓,不在家鄉只是個藉口而已。骨子裡是一直以來,老是覺著懷念並不需要如此表達。但今年,我卻非常的想回家去給他老人家掃墓,這個想法很是強烈,然而面對臨近高三的兒子,我遲疑了。清明節還有許多次,而兒子的高三生涯只有一次,我給自己找了一個非常有力的藉口,實質是離開的人爭不過活著的人。這樣想過之後,我對別人說,等我兒子上了大學,我一定要在清明節回家給父親掃墓。說真的,我很清楚的知道這只是我現在的想法,不知道,兒子考完之後,我的想法會不會變,我沒有信心,因為心是最難把握的東西。可人這一輩子辜負了的,只有父母,這應該是世人累世的悲涼。

  清明將臨的此刻,當我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只希望我的父親,那躺在故土上的老父親,陪著那曾經讓他耗完心血,已經將要荒蕪的家園,不要感到孤單和淒涼,你的女兒,她,不論走到海角天涯,她的心將永遠是你久居的家,這是我一定可以保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