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美術教案> 中班美術教案模板合集9篇

中班美術教案

中班美術教案模板合集9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美術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會用鉛筆在菜葉上穿洞,並會用毛線將菜葉進行串連。

  2.提高手眼協調能力與抓握力。

  3.感受手工製作的快樂。

  4.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5.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活動準備:

  物質:課件、大白菜、青菜葉若干、毛線人手一根(較幼兒腰圍略長些)鉛筆人手一支。

  經驗:有串珠珠的經驗

  活動重難點:

  能耐心地用鉛筆穿洞,並用毛線將菜葉進行串連。

  掌握好穿洞的力度,儘量不講菜葉弄壞。

  活動過程:

  一、提問匯入,引起興趣。

  1.提問:孩子們,你們知道什麼是舞會嗎?

  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看法。

  2.小結:舞會呀,就是穿著一定的衣服,一起跟著音樂跳舞。

  二、觀察服飾,引出主題。

  1.出示課件:那我們先來看一場草裙舞會,仔細觀察,看看他們穿了什麼。

  引導幼兒觀察講述。

  2.小結講述:他們的裙子是用線做成的,一條一條的線穿在一起就變成了草裙。

  3.過渡講述:那今天老師帶你們去參加一場田園舞會,看一看,去田園舞會要穿什麼。

  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觀察講述自己所看到的內容。

  4.小結:參加田園舞會的人們,都穿著用蔬菜葉做的裙子。

  5.講述:那我們要去參加舞會,就要自己動手做一條蔬菜葉做的裙子。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是怎麼做的。

  三、示範講解,幼兒操作。

  1.出示操作材料引導幼兒認識。

  2.示範講解:先拿一片菜葉用鉛筆小心地在上面戳穿一個洞,然後用毛線穿過。多次反覆。

  3.幼兒操作,巡迴指導。

  (1)鼓勵幼兒仔細耐心地戳洞。

  (2)弄壞了菜葉也不氣餒,能繼續嘗試。

  四、作品展示,結束活動。

  1.幫助幼兒將裙子“穿”(繫住)在身上。

  2.帶領幼兒一起隨樂舞動。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一直都很高,不論是在觀察課件還是在動手製作方面,都很投入。在他們操作的時候我發現耐心比較好的孩子戳洞很順利,弄破的機率相對比較小;有的孩子戳的洞只有一點,毛線很難穿過去;於是我便讓他們正反都戳一下,把洞弄大一些。而且我發現,毛線容易鬆散開,於是交孩子自己擰一擰,應該事先用打火機將兩端頭烤一烤。雖然有不少的問題存在,但是孩子們還都很認真地操作,最後穿在身上的時候,跳的也特別開心。

中班美術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隨著主題“在秋天裡”的逐漸深入,孩子們逐漸瞭解了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外出活動時會有意識的關注在草地上的小蟲子。孩子對瓢蟲簡單的外形、不同的花紋產生了明顯的興趣,他們總會為這是害蟲還是益蟲爭論。

  在這個活動中,將重點落在塗色環節中,請幼兒給蠟筆排隊讓幼兒辨析同種色中不同的彩度變化,進一步關注顏色的深淺,逐步培養幼兒有目的地選色與配色,感受色彩的美感。

  活動目標

  1、區別同種顏色的深與淺,嘗試用相近色進行配色。

  2、知道瓢蟲是秋天的昆蟲,並區分益蟲和害蟲。

  活動準備教師範畫、瓢蟲圖片、鉛畫紙、勾線筆、蠟筆。

  活動過程

  一、數一數——瞭解瓢蟲外部特徵並能區分益蟲與害蟲

  1、這是什麼?數一數它有幾隻腳?還有什麼也是六條腿?

  2、:長著六條腿的都是昆蟲。

  3、這個瓢蟲身上有幾個小黑點?幾個大?幾個小?長在哪裡?(有7個圓點,左右翅膀上各有三個圓點,中間一個大圓點,左右翅膀各一半。)

  4、七星瓢蟲身上有幾種顏色?什麼地方是黑色?什麼地方是紅色?(頭部、觸角、圓點和六條腿是黑色,翅膀是紅色。)

  5、:瓢蟲一家有許多不同的種類,要從那些圓點上去分辨,有一個圓點的是一星瓢蟲,有七個圓點的是七星瓢蟲,有六條花紋的是條紋瓢蟲,象龜殼的是龜紋瓢蟲,還有沒有圓點的大紅瓢蟲,這些都是益蟲,其他瓢蟲都是害蟲。今天我們一起來畫保護樹葉的益蟲。

  二、分辨深淺色——在找一找與排一排的過程中提高幼兒對同種色的彩度辨析能力

  1、出示:大紅、粉紅、桔紅、桔黃、檸檬黃,都能給瓢蟲塗色,請幼兒找出這些顏色,比較哪些比較深,哪些比較淺?從深到淺排排隊。

  2、找出綠色,也從深到淺排排隊。

  3、指導幼兒畫出瓢蟲的主要特徵,強調瓢蟲的腿要向後畫,身體兩邊(左右)各有三條腿,腿長在身體兩側,頭、尾部沒有腿;要畫的飽滿。

  4、鼓勵幼兒選用各種紅色,注意畫面上的深淺搭配。

  5、提醒幼兒注意黑點的數量,畫出益蟲。

  6、:師生一起念瓢蟲的兒歌。

中班美術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學習高矮對比的方法,畫出不同動物的特點。

  教學要點

  透過動物的高矮特徵對比讓孩子深刻的體會什麼是高矮,用動物來繪畫更形象生動易於發揮每個孩子的想象。以藍天和草地固有的色彩為背景,再讓孩子掌握深淺藍、深淺綠色混色更易於掌握。

  教學材料

  油畫棒、水溶炫彩棒、黑色馬克筆、各類動物圖片。

  教學過程

  1、比較與感受:

  ①拿出高矮有變化的實物,讓學生直觀感受高和矮之間的視覺差異。

  ②兒童舉例講述他們關注到的生活中高矮對比內容。

  2、觀察與討論:

  ①圖片欣賞,找出各種動物的特徵(教師出示有高矮對比較大的動物對比照片,如長頸鹿和兔子或老虎與小貓等等)

  ②認識深淺色,進行混色練習。

  3、作畫提示:

  ①提醒兒童繪畫時可以穿插高矮進行繪畫,使畫面效果更靈活。

  ②可以適當新增一些線條和色塊,豐富畫面。

  ③塗色時,注意深淺色的搭配使用。

  4、作業評賞:

  本課作業圍繞高矮動物的排列進行繪畫,畫面充滿童趣,在色彩和構圖方面的大膽和稚拙,表現出了他們對色彩和構圖的個人感受。

中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幾種常見的海洋生物,綜合運用搓、壓、盤、手捏等多種方法表現海底生物的形態糕

  2.會利用多種廢舊材料進行裝飾。

  3.能充分想象、盡情創作。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欣賞過"海底世界"影片。

  2.師幼共同收集各種廢舊材料。

  3.音樂《水族館》。

  4.陶泥及操作工具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談話活動。

  教師:我們一起欣賞過奇妙的海底世界。海底都有些什麼?它們是什麼樣子的呢?(鼓勵幼兒大膽交流)

  ●透過活動前的影片短片,幼兒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海底世界的奇妙,對於海洋生物也會有更深刻的感性認識。把自己的感知經驗透過語言表達出來,這也是一種知識的再現和積累過程,而且透過讓他們充分表達,幼兒各自的感知經驗得到分享。

  2.分組討論:用學過的多種方法塑造奇妙的海底世界。

  (1)引導幼兒思考自己製作的內容及方法。

  教師:你想製作些什麼?準備怎麼做?

  (2)幼兒分小組討論。

  (3)請小組代表交流作品構思。

  3.幼兒分組製作,教師巡迴指導。(播放背景音樂)(1)鼓勵幼兒運用搓、壓、盤、手捏以及各種廢舊材料來製作和裝飾。

  (2)教師適時幫助有困難的幼兒。

  4.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相互評價。

  (l)鼓勵幼兒將本組的作品編成一個故事。

  教師:請每組的代表來講講你們的海底世界裡發生的故事吧。

  ●此環節可以充分調動幼兒在語言方面的組織能力和表述能力,更好地介紹小組的創作意圖。

  (2)教師對構思新穎的作品予以重點點評。

  活動建議: ☆家園共育為了讓幼兒能更好地表現各種海底生物,家長可以引導幼兒有目的地欣賞一些實物魚。有條件的可以去水族館參觀並用相機拍攝下來,回家後與幼兒一起討論魚的身體是什麼形狀的,用泥怎樣來體現,魚鰭除了用泥做還可以用什麼輔助材料來表現更好,等等。這樣有利於幫助幼兒學會思考,學會知識經驗的遷移。

  【評析】

  本活動是幼兒在陶藝中所學技能的綜合運用。因為是初次進行綜合技能的使用,會有些難度,但教師不必參與太多,做好引導和鼓勵即可。如,在製作前注重幼兒間的相互交流和協商,體現幼兒間的互動與經驗的`分享;在製作過程中儘可能地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方法來製作海底的生物,注意廢1日材料的創意使用,力求新異等。

中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根據已有經驗,能看圖畫出受到威脅時的河豚魚。

  2、 能大膽想像進行添畫,表現河豚魚的不同形態,以河豚為主的水底世界。

  活動準備:

  勾線筆、河草底稿畫。

  動過程:

  一、談話喚醒經驗,匯入活動。

  1、 師:上次我們去郊遊去了哪裡?看了什麼?(河豚魚村、河豚)

  2、 引導幼兒說一說你看到的河豚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特徵。

  3、 拓展知識:河豚魚在收到威脅時,肚子會鼓起了。

  二、出示受威脅肚子鼓起來的河豚魚,進一步觀察河豚魚的特徵。

  1、(出示圖片)師:這條河豚魚怎麼了?(肚子鼓著,受到了威脅。)

  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

  師:它是什麼樣子的?身上有什麼?(肚子鼓鼓的,上面還有小刺;身上有斑紋;魚鰭;嘴巴、尾巴、眼睛等。)

  三、教師示範畫。

  1、 師:河豚魚呀真可愛,在水中游啊遊得真開心。老師啊想變成一條河豚魚,到水裡去和河豚魚寶寶做遊戲!老師請來了勾線筆來幫助我!

  2、 師:我們先畫哪裡?哪裡最可愛?(魚肚子)先畫半圓形的魚肚子。

  再畫彎彎的背部;嘟嘟的小嘴;長長的尾巴;圓圓的眼睛;魚鰭;黑色的斑紋;圓肚皮上的小刺。

  3、 回顧畫河豚魚步驟。

  四、幼兒作畫。

  1、 師:想想看,河豚魚除了這樣子游,還會怎樣遊? 水裡除了河豚魚還會有誰?

  2、 師:嗯!真開心!你們也來變河豚魚到水裡去找魚寶寶們玩吧!

  五、活動評價。

  延伸拓展:

  學習各種游泳姿勢。

中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能初步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得美。

  2.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3.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

  4.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能力。

  5.養成大膽給蘋果用色、均勻塗色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對於線條的流暢程度;2.對於顏色的區分;3.對繪畫比列,大小的掌握;4.能大膽的把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

  活動準備

  1.蘋果卡片,魔術口袋,範畫;2.實物,(紅,黃,綠)色的蘋果;3.油畫棒,圖畫本,鉛筆。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

  1.整頓紀律,與幼兒問好。

  2.透過金蘋果的遊戲。向幼兒提問

  二.引出活動。

  1.透過變魔術的形式出示蘋果卡片,讓幼兒認識蘋果的形狀。

  2.透過變魔術的形式出示實物(紅,黃,綠)色的蘋果,讓幼兒認識蘋果的顏色,並能清除的辨別區分(紅,黃,綠)色。

  3.教師出示範畫,在黑板上講解並畫出畫蘋果的步驟。

  4.幼兒書空畫出蘋果。

  5.啟發幼兒的想象能力,讓幼兒想象出各種色彩的蘋果。

  6.教師講解繪畫的要求和用色的方法。

  7.幼兒繪畫,教師巡迴指導。

  三.總結本次活動內容。

  教師評價幼兒作品,鼓勵表揚幼兒

  四.活動延伸

  學唱歌曲,《我是一個大蘋果》。

  教學反思

  透過藝術活動:《畫蘋果並塗色》。讓本班幼兒掌握了該怎樣畫圓形,並鍛鍊了幼兒對線條的流暢程度。在我講解示範塗色蘋果這一步,孩子們都能認真地在觀看我如何給蘋果塗上漂亮的顏色,在示範給蘋果塗上飽滿的顏色時,我讓孩子們一筆一筆來回塗色,不要讓他們塗到蘋果圓圓的輪廓外去,孩子們在操作時也都按照老師的教法,一筆一筆地塗著顏色,但是我發現他們在塗色時還是比較困難,因為蘋果的輪廓比較大。在孩子們潛意識中只有紅色和綠色兩種顏色的蘋果,於是我就出示了(紅,黃,綠)色的實物讓幼兒觀察,讓孩子們進行了自由想象,他們希望的蘋果還能是什麼顏色的,這樣就不會過於侷限。其實老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活動時不該太限制孩子,兒童的繪畫發展是始於塗鴉期,不該讓孩子只是去臨摹,去模仿教師的範畫,而應多尊重孩子的想法,多給孩子想象和創造的機會,能讓孩子可以施展個性,促使孩子個性化成長。在本次活動中我覺得我設計的活動過程還是比較新穎有趣,能充分的調動起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但在示範講解並畫出步驟是我應該橫向展示,我豎向展示就會讓幼兒不容易看清楚。

  小百科:蘋果是一種低熱量食物,每100克產生60千卡熱量。蘋果中營養成分可溶性大,易被人體吸收,故有“活水”之稱。它有利於溶解硫元素,使皮膚潤滑柔嫩。

中班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在學習中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促進幼兒積極的思考和表達,同時將幼兒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活動密切聯絡起來。

  培養幼兒學習中的觀察力及張揚個性,有自己的特色,愛上繪畫。

  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感受作品蘿蔔的美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在於幼兒的暈染方法的掌握,以及將幼兒看到的教師範畫和自己生活中見到的以及想象的做表述.

  難點在於,幼兒的不自信會導致作品完成度不高.

  活動準備

  紙,鉛筆,油性勾線筆,油畫棒

  步驟地掌握:

  1,採用提問,幼兒回答貫穿活動

  2,引導幼兒觀察範畫,發揮幼兒豐富想象力

  3,教師示範

  4,幼兒創作,教師鼓勵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畫:1圖上畫的是什麼,是什麼蘿蔔,你見過哪些蘿蔔,它們是什麼樣子的,是什麼顏色的,小朋友喜歡吃蘿蔔嗎?為什麼?引出小朋友要喜歡吃蘿蔔,他的營養價值很高,不能挑食.2畫中的蘿蔔和能吃的蘿蔔有什麼不同,得出:畫裡的蘿蔔有眼睛,眉毛,嘴,並且在微笑,它為什麼這麼開心呢?因為它幫助了小朋友增強了抵抗力3.畫裡有幾棵蘿蔔每棵蘿蔔有幾片葉子,一共有幾片,小朋友可以數以數.4再觀察線條:蘿蔔是什麼形狀的,土地是什麼線條組成的,葉子是什麼線,一會小朋友準備畫什麼形狀的蘿蔔什麼樣的葉子5,再觀察範畫的顏色,由下往上,土地的顏色,蘿蔔的顏色,葉子的顏色,天空的顏色一會兒小朋友會選擇怎樣的顏色?著重蘿蔔的臉老師選擇了粉紅和玫紅進行了暈染,葉子的顏色也不同為什麼?

  二,示範,示範是為了讓幼兒瞭解繪畫的著重點,有了示範幼兒能感受到繪畫的奇妙,並且簡捷畫,增強幼兒自信心.:步驟分為:1兩條土地線2中間最大的蘿蔔,(圓形)兩邊的蘿蔔,蘿蔔的表情,3蘿蔔的葉子4著色.

  教學反思

  活動中應先請小朋友用鉛筆試畫,再用勾線筆描出輪廓,然後將鉛筆印擦去,這樣畫面比較整潔.

  著色時注意暈染方法多示範,還應多鼓勵創意.

中班美術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利用點、線、圓進行創造性的變化,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2、享受美術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各種點子若干、大鉛畫紙、膠水、油畫棒、毛線、細管、彩色小紙球、彩色小圓片等。

  2、音樂四段。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貼彩點。

  1、老師出示一個大的紅色的點子。

  師:(藏背後)小朋友看,老師今天帶來了什麼呀?(紅色的圓點)

  師:“老師把這個點子蘸點膠水送到它的家裡,小朋友想想看點子住在這麼大的房子裡心裡覺得怎麼樣?(它覺得好孤單啊)怎麼辦呢?老師請來了它的許多點子朋友,就藏在小朋友面前的簍子裡,我們一起把他們找出來蘸點膠水送到朋友身邊來。

  2、幼兒貼彩點。教師指導。(音樂一)

  3、師:小朋友幫點子找到了這麼多的朋友,點子真開心。

  二、引導幼兒畫線條。

  師:點子還有許多線條朋友呢,你知道哪些線條寶寶?(幼兒說曲線、直線、螺旋線、交叉線等)把你的線條寶寶畫到紙上。(音樂二)

  師:小朋友真能幹,知道了這麼多的線條寶寶。

  三、引導幼兒畫圓。

  師:點子還有許多圓形朋友呢,請你畫一畫這些圓形寶寶。(音樂三)

  師:小朋友幫點子找到了這麼多的線、圓朋友,點子真開心。

  四、點、線、圓交朋友變出抽象畫。

  師:小朋友幫點子找到了朋友,又幫線條和圓找到了朋友,點子、線條、圓也想做朋友,你有什麼好辦法嗎?(幼兒交流)

  師:點子和線條越靠越近,看!它們走到了一起,點子上面有線條,線條上面有點子,點子寶寶和線條寶寶手拉手做朋友,變成了一幅多美的畫呀!

  五、合作完成作品《點、線、圓手拉手》(附活動照片三張)

  幼兒做畫,教師巡視輔導。(音樂四)

  ①幼兒用點、線、圓表現出水波紋、海底五彩的小石頭、水草、小魚……

  ②幼兒用點、線、圓組合裝飾出了漂亮的花草樹木、太陽、氣球、好看的花邊…

  ③幼兒用手中的畫筆畫出了圓圓的泡泡、彎曲的線條、綠綠的草地……

  六、作品展示、評價。

  引導幼兒將作品展示在小畫框裡。請2——3名幼兒用生動的語言介紹自己的作品。

  師:你們最喜歡哪張畫?請你來介紹一下你們的作品。

  教學感想:

  點、線、圓在我們生活中是十分常見的,在這次活動中,孩子們都體驗到了進行點、線、圓畫創作的樂趣,大多數孩子的作品能夠不受老師範例的影響,有自己的創新之處,並能大膽、合理的運用各種輔助材料。可以說孩子們還是較好的達到了預定的活動目標。除此之外,我覺得我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教育價值的取向還是比較確定的,這節美工活動的教育取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從技能方面來看,主要是引導幼兒發揮想象,能夠透過點、線、圓的組合來表現事物,在這基礎上,再利用各種輔助材料來完善整個畫;二是從生活化的綱要精神來看,幼兒的作品也真實地反映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想。

  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想象力及創造力得到了較好的發揮。孩子們在這次活動中有許多創新之處。如,洋洋小朋友用細管表現水波紋,用圓圓的小綵球表現海底的小石頭,用小木條表現水草等。另外,也有許多孩子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來創作,很多孩子的作品都讓我們刮目相看。

中班美術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複習鞏固團圓、搓、壓的技能,初步學習分泥和連線的技能。

  2、發展幼兒手部肌肉動作。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活動準備:

  泥、泥工板、溼抹布、已做好的、未連線在一起的泥娃娃身體的各部件(頭、身體、胳膊、腿)。

  活動過程:

  1、匯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老師:小朋友喜歡玩娃娃家的遊戲嗎?今天,我們大家就來做一個泥娃娃,娃娃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

  幼兒議論、回答後,老師總結:娃娃有一個圓圓的頭,寬寬的身體,兩隻細細的胳膊和兩條長長的腿。

  2、引導幼兒學習分泥和連線的技能。

  老師出示泥團,示範分泥:做娃娃的時候,先要把泥分為兩塊,每一塊再分為一大一小兩塊,大的分別做身體和兩條腿,小的分別做頭和兩條胳膊。再用我們學過的團圓、搓長、壓扁等本領做出圓圓的頭、寬寬的身體、細細的胳膊和長長的腿。

  出示已做好的各部分形象,示範連線:做好以後,將頭、胳膊、腿與身體連線在一起。連線的時候,要注意位置正確:頭是長在身體上部的,腿是長在身體下部的,胳膊是長在肩膀的兩邊的。連線好以後,用牙籤在面部畫出眼睛、嘴巴,平放在泥工板上。

  3、交代要求,幼兒操作,老師指導。

  下面請每個小朋友自己來做一個泥娃娃,分泥時要注意份量多少。

  幼兒操作,老師巡迴指導,注意提醒幼兒:分泥要注意大小比例,連線時要稍用力,連線位置要正確,特別是胳膊與腿。

  4、老師請幼兒評價,誰的娃娃最漂亮。

  活動反思:

  玩泥對於幼兒來說,是非常熟悉而又百玩不厭的活動。學前班幼兒已有了初步的捏、搓、揉等操作技能。他們願意探索活動的新玩法,敢於嘗試將簡單造型組合成個複雜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