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寒假作業> 高一寒假作業及答案

高一寒假作業及答案

高一寒假作業及答案

  新學期開始了,剛升入新年級的同學們有沒有感覺壓力更大一些呢?我們都知道開學以後面臨的就是月考和期中考試,如何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如何能讓自己快速的提升成績呢?提前瞭解考試範圍和題型無疑是最佳捷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寒假作業及答案,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一、語言知識運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話空格處依次填入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 (3分)

  李白一生寫下了許多____的山水名篇,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描寫名川大山的雜言歌行。這些詩氣勢豪放,想象____,用仙境和幻境構築壯麗的理想世界,____了詩人超然世外的情致。

  A.耳熟能詳 奇特 孕育

  B.膾炙人口 怪異 孕育

  C.耳熟能詳 怪異 寄託

  D.膾炙人口 奇特 寄託

  1.D(膾炙人口:比喻好的詩文和事物,人們都稱讚;耳熟能詳:聽的次數多了熟悉得能詳盡地說出來。第一格,是讚美李白的詩篇,所以用“膾炙人口”好。奇特:跟尋常的不一樣;奇怪而特別。怪異:奇異;奇異反常的現象。第二格強調想象超群,應用“奇特”。寄託:把理想、希望、情感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種事物上;孕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醞釀著新事物。文中“仙境和幻境構築壯麗的理想世界”是李白表達“情致”的載體,結合前文“用仙境”的“用”,此處用“寄託”。)

  2.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3分)

  A.大氣汙染物的排放是產生霧霾的主要原因,靜穩天氣多、相對溼度大、吸溼作用明顯等不利因素又擴大了霧霾的嚴重程度。

  B.古人在寫詩過程中常常傾注頗多心力在一兩個字上,這一兩個字常常使詩歌有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產生出來。

  C.好電影生命力很強,其故事情節具有可延展創新的空間,這就是《蜘蛛俠》《蝙蝠俠》等俠類電影可以續拍的原因。

  D.科研工作者用水缸作為青蒿素的提取容器,在操作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接觸到大量有機溶劑,導致他們的健康受到影響。

  2.C(A項,“擴大”與“程度”搭配不當;B項,“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既做前文“有”的賓語,又做“產生出來”的主語,句式雜糅;D項,“導致”前缺主語。)

  3.下列交際用語使用不得體的一項是( )(3分)

  A.接受師長邀請:感謝您的美意,定去舍下候教!

  B.稱讚對方作品:拜讀您的大作,鄙人獲益匪淺!

  C.祝賀開張大吉:祝貴公司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D.初見單位同事:這是我的手機號碼,請您惠存!

  3.A項。(A.“舍下”,舍間,對人稱自己的家。 候教,敬辭,等候指教。B、拜讀,讀別人作品或書信的敬詞。D、惠存,敬辭,請儲存(多用於送人相片、書籍等紀念品時所題的上款。)

  4.對下列句子中修辭手法及其表達效果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用誇張的修辭手法凸顯了詩仙李白的逼人才氣和對盛唐詩歌的巨大影響。

  B.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誆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樑。

  ——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說明看人不能被美化了的假象迷惑,要看他們的氣節、品質。

  C.那一望無邊擠得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牆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淀的哨兵吧。

  ——用比喻、借代的修辭手法表現出白洋淀人民對家鄉的熱愛。

  D.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風得意、壯志激烈,有的情愛幽怨、離愁別緒,有的憤世嫉俗、憂國憂民。

  ——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將抒情的種種內容列舉出來,讀起來酣暢淋漓。

  4.此題考查考生正確運用修辭手法的能力。C項“就像銅牆鐵壁一樣”“是監視白洋淀的哨兵”側重的都是相似性,是比喻的修辭手法;“監視”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句子中沒有運用借代的修辭手法。

  5.對下列材料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

  驢子聽見蟬唱歌,被美妙動聽的歌聲打動,自己也想能發出同樣悅耳動聽的聲音,便羨慕地問他們吃些什麼才能發出如此美妙的聲音來。蟬答道:“吃露水。”驢子便也只吃露水,沒多久就餓死了。

  A.要理性分析自身的條件。

  B.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

  C.要選擇恰當的學習物件。

  D.要掌握變通的學習方法。

  5.B項。驢子想發出動聽的聲音,這是好的,但他不會變通,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只知道簡單機械地模仿,結局自然不好,不僅不能發出悅耳的聲音,甚至連命都沒有了。因此可以提煉出如下觀點:要理性分析自身條件;選擇物件要恰當;要學會變通不可機械呆板。

  二、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

  關忠節公家傳

  魯一同

  公名天培,字仲因,姓關氏,山陽人也。道光三年,署吳淞營參將,旋即真。十三年入朝,上御便殿召見,五次軍機記名。

  明年,夷事萌芽。夷目律勞卑①來,不如約,兵船駛至黃埔河,兩廣總督盧坤、水師提督李增階坐疏防落職,而以公為廣東水師提督。公至則親歷重洋,觀扼塞,建臺守,排鐵索,軍務肅然,東南倚以為重。

  居虎門六年,而禁菸事起。而英吉利躉船適至,公既習於海,而前欽差大臣林公則徐,威略素著,與公尤協力,至則拘夷目,錮其船,獲煙土二萬二百餘箱焚之。奏聞,上大悅,敘功有差。

  是年十二月,夷攻大角、沙角,壞師船,大帥②日以文書與往來,冀得少遼緩。二十一年五月,夷進攻威遠、靖遠諸臺,守者羸兵數百,公遣將慟哭請師,無應者。初,公以海運入都也,時從故人飲酒肆中,嘆曰:“丈夫受國恩,有急,死耳,終不為妻子計。”

  公既自度眾寡不敵而援絕,乃決自為計,住靖遠臺,晝夜督戰。已而夷大艐奄至,公率遊擊麥廷章奮勇登臺,大呼督厲士卒,自卯至未,所殺傷過當,而身亦受數十創,血淋漓,衣甲盡溼。事急,呼其僕孫長慶使去。長慶哭曰:“奴隨主數十年矣,今有急,義不使主死而己獨全。”手持公衣不可開,公怒,拔刀逐之,投之印,長慶號而走。比及山半,回顧,公隕絕於地。

  長慶既去,送印大府所,而身復至臺求公屍。夷人嚴兵守臺,則乞通事吳某。吳某者,嘗為漢奸,公得之,宥弗殺,給事左右,恆思所以報公。至是為長慶說夷,誠懇反覆,夷人義許之。入求屍,鈹③交於胸,長慶膝行前,遍索不得。卒詣公所立處,舉他屍數十乃得之,半體焦焉。事聞,天子軫悼,予騎都尉世職,諡忠節,賜葬如禮。

  (選自《通甫類稿》,有刪節)

  注:①律勞卑:英國貴族,第一任駐華商務監理。②大帥:這裡指欽差大臣琦善。③鈹(pī):長矛。這裡泛指刀槍。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_____________ ( )

  A.署吳淞營參將 署:擔任

  B.已而夷大艐奄至 奄:突然

  C.大呼督厲士卒 厲:激勵

  D.卒詣公所立處 詣:到、往

  6.(3分)A(署:代理)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關天培忠勇的一組是(3分)_____________ ( )

  ①拘夷目,錮其船②丈夫受國恩,有急,死耳

  ③血淋漓,衣甲盡溼④公率遊擊麥廷章奮勇登臺

  ⑤鈹交於胸⑥舉他屍數十乃得之,半體焦焉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③⑤⑥

  7.(3分)B(①重點陳述的是作為欽差的林則徐到任後禁菸的具體行動;⑤陳述的是英軍的行為;⑥陳述的是關天培血戰陣亡後的慘況)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_____________ ( )

  A.多次為國建立功勳的關天培在臨危受命擔任廣東水師提督後,從多方面加強海防並整頓軍務,使廣東成為東南地區防禦外侮的重地。

  B.欽差大臣林則徐主持禁菸期間,在關天培的積極配合下查獲並焚燒了英國運來的煙土,而關天培在朝廷論功行賞時也因此受到褒獎。

  C.面對英軍進攻威遠、靖遠炮臺而炮臺守備力量薄弱、寡不敵眾的危局,關天培派人請求援兵的同時,親臨靖遠炮臺,晝夜督戰。

  D.作者滿懷景仰,生動描繪了著名愛國將領關天培在虎門保衛戰中浴血殺敵、壯烈殉國的悲壯情景,展現了他視死如歸的獻身精神。

  8.(3分)C(“派人請求援兵”與“親臨靖遠炮臺,晝夜督戰”並非同時,而是請援無望後的決絕。)

  9.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⑴大帥日以文書與往來,冀得少遼緩。(3分)

  9.(1) (3分)大帥每天用書信(與英軍)往來,希望(緊張形勢)得到稍微長久的緩解。

  評分建議:語意通順,1分;與往來:“與”後承前省介詞賓語,1分;少:稍微,1分。

  ⑵今有急,義不使主死而己獨全。(3分)

  (2) (3分)現在形勢危急,從道義上說不應該讓主人去死而獨自保全(性命)。

  評分建議:語意通順,1分;義:從道義上說,名詞作狀語,1分;全:保全,1分。

  ⑶公得之,宥弗殺,給事左右,恆思所以報公。(4分)

  (3) (4分)關天培俘獲了他,寬恕他而沒有殺他,讓他在身邊供職,(吳某)總想著用來報答關天培的辦法。

  評分建議:語意通順,1分;宥:寬恕,1分;給事左右:1分;所以:用來……的辦法,1分。

  三、古詩詞鑑賞(10分)

  10.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水調歌頭 盟鷗①

  辛棄疾

  帶湖吾甚愛,千丈翠奩開。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鷗鷺,今日既盟之後,來往莫相猜。白鶴在何處?嘗試與偕來。

  破青萍,排翠藻,立蒼苔。窺魚笑汝痴計,不解舉吾杯。廢沼荒丘疇昔,明月清風此夜,人世幾歡哀?東岸綠陰少,楊柳更須栽。

  注:①此詞寫於宋孝宗淳熙九年,作者被主和派彈劾落職閒居帶湖之初。

  (1)“千丈翠奩開”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了帶湖的哪些特點?(3分)

  10.(1)(3分)比喻、誇張。(1分,答出其一即可)表現帶湖寬廣、翠綠、清澈、平靜。(2分,只答出1點不給分)(奩,古代婦女梳妝用的鏡匣)

  (2)作者借鷗鷺表達自己的孤獨之情,請從內容上作簡要說明。(4分)

  (2)(4分)作者只能與鷗鷺為伴,表現其落職閒居的孤獨之情(與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有異曲同工之妙);感嘆鷗鷺不能理解自己舉杯澆愁的情懷,藉以表現其不被理解的孤獨之情。(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該詞,以“盟鷗”為題,上下片都以描寫鷗鷺為主要內容。)

  (3)結合全詞,說說“東岸綠陰少,楊柳更須栽”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情感(3分)

  (3)(3分)對帶湖的喜愛;對不得志的自我勸慰(“陰”少“須栽”,寄心於景);不能用世的無奈(落寞)(只能寄心於景)。(每點1分)

  四、名句名篇默寫(8分)

  11.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是故無貴無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師之所存也。

  (2)想當年:金戈鐵馬,_____________。

  (3)吾嘗終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

  (4)親小人,遠賢臣,_____________。

  (5)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7)_____________,語不驚人死不休。

  11.(8分)(1)無長無少,道之所存(2)氣吞萬里如虎(3)不如須臾之所學也(4)此後漢所以傾頹也(5)猿鳴三聲淚沾裳(6)後人哀之而不鑑之(7)為人性僻耽佳句

  五、現代文閱讀(20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題。

  忘卻的魅力(對“忘卻”的感情色彩是讚美)

  王蒙

  ⑴記憶是美麗的。我相信我有出色的記憶力。我記得三歲時候夜宿鄉村客店聽到的馬匹嚼草的聲音。我記得我的小學老師的面容,她後來到臺灣去了,四十六年以後,我們又在北京重逢。我特別喜歡記詩,寂寞時便默誦少年時候便已背下來的李白、李商隱、白居易、元稹、孟浩然、蘇東坡、辛棄疾、溫庭筠……還有劉大白的新詩:

  歸巢的鳥兒,

  儘管是倦了,

  還馱著斜陽回去。

  雙翅一翻,

  把斜陽掉在江上;

  頭白的蘆葦,

  也妝成一瞬的紅顏了。

  ⑵記憶就是人。記憶就是自己。愛情就是一連串共同的、只有兩個人能共享分享的刻骨銘心的記憶。只有死亡,才是一系列記憶的消失。記憶是活著的同義語。活著而忘卻等於沒活。忘卻了的朋友等於沒有這個朋友。忘卻了的敵意等於沒有這個敵意。忘卻了的財產等於失去了這個財產。忘卻了自己也就等於沒有自己。

  ⑶我已不再年輕,我仍然得意於自己的記憶力。我仍然敢與你打賭,拿一首舊體詩來,讀上兩遍我就可以背誦。我仍然不拒絕學習與背誦新的外文單詞。

  ⑷然而我同樣也驚異於自己的忘卻。我的"忘性"正在與"記性"平分秋色。

  ⑸一九七八年春,在新疆工作的我出差去伊寧市,中間還去了一趟以天然牧場而聞名中外的鞏乃斯河畔的新源縣。一九八二年,當我再去新疆伊犁的時候,我斷然回答朋友的詢問說:"不,我沒有去過新源。"

  ⑹"你去過。"朋友說。

  ⑺"我沒去過。"我搖頭。

  ⑻"你是一九七八年去的。"朋友堅持。

  ⑼"不,我的記憶力很好……"我斬釘截鐵。

  ⑽"請不要過分相信自己的記憶,那一年你剛到伊犁,住在農四師的招待所即第三招待所,從新源回來,你住在第二招待所——就是早先的蘇聯領事館。"朋友提醒說。我一下子懵了。果真有這麼一回事?當然。先住在第三招待所,後住在第二招待所,絕對沒錯兒!連帶想起的還有凌晨趕乘長途公共汽車,微明的天色與眾多的旅客眾多的行李。那種熙熙攘攘的情狀是不可能忘記的。但那是到哪裡去呢?到哪裡去了又回來了呢?似乎看到了幾間簡陋的鋪面式的房子。那又是什麼房子呢?那是新源?我去了新源?我去做什麼去了呢?為什麼竟一點兒也不記得?

  ⑾一片空白,全忘卻了。

  ⑿不可思議。然而,這是真的。新源就是這樣一個我去過又忘了等於沒有去過的地方。這比沒有去過,或者去了牢牢記住然而沒有機會再去的地方還要神秘。

  ⒀我忘卻的東西越來越多了。一篇稿子寫完,寄到編輯部,還沒有發表出來,已經連題目都忘了(年輕時候我甚至能背誦得下自己剛剛完成的長篇小說)。當別人敘述一年前或者半年前在某個場合與我打交道的經過的時候,我會眨一眨眼睛,拉長聲音說:"噢……"而當我看到一張有我的形象的照片的時候,我感到的常常只是茫然。

  ⒁感謝忘卻:人們來了,又走了。記住了,又忘卻了,有的壓根兒就沒有記。誰,什麼事能夠永遠被記住呢?世界和內心已經都夠擁擠的了,而我們,已經記得夠多的啦。幸虧有忘卻,還帶來一點好奇,一點天真,一點莫名的釋然和寬慰。待到那一天,我們把一切都忘卻,一切也都把我們忘卻的時候,那就是天國啦。

  12.文章第(1)段引用劉大白的新詩,這樣寫有什麼好處?(6分)

  12.證明自己有出色的記憶力;與下文寫忘卻的內容對比,表現“不再年輕”的作者對回憶的珍視、懷念(含蓄點出作者對自己老之將至的感懷);豐富了文章內容,增添文采,使文章更有表現力。(一點2分)

  13.請結合文章內容理解第(4)段中畫線句的含義。(4分)

  13.作者“記性”很好,仍能清晰記得久遠的事,現在仍有好的背誦能力;但隨著年齡增長,“忘性”也使人驚異,對去過的地方,寫過的文稿以及和別人的交往都忘記得徹底,而且忘記得越來越多。(一點2分)

  14.文章第(10)段中作者連用問句,對文章表達有什麼作用?(4分)

  14.生動形象地寫出寫出自己的“忘性”,表現作者對自己記憶的懷疑和困惑;承上啟下,引出下文對忘記的思考。(一點2分)

  15.文章開頭稱頌記憶,結尾卻又感謝忘記,這兩者是否矛盾?請簡要分析。(6分)

  15.不矛盾。作者得意於出色的記憶力,強調記憶對於人的重要意義;同時認識到沒有什麼事能夠永遠被記住,必須坦然面對忘卻(啟示我們坦然面對遺忘、衰老,對人生中一切必然到來的事物欣然接受);世界和內心已經都夠擁擠,忘卻可以給內心留出餘地,容納更多美好(我們需要忘記)。(1點2分。開頭未表明觀點扣1分)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

  公名天培,字仲因,姓關,是山陽人。道光三年,暫時代理吳淞參將的職務,不久就獲得正式任命。道光十三年入朝,皇帝在御便殿召見他,(他)五次因為功勳而被軍機處記名(以備升職)。

  道光十四年,英軍侵犯我朝的事件開始發生。英國駐華商務首領律勞卑到來,不遵守約定,讓英國軍船駛進黃埔河,兩廣總督盧坤、水師提督李增階因為疏於防守獲罪被革職,朝廷任命關天培為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到了廣東,就親自到遠海,巡察扼守的要塞,修建炮臺防守,將鐵索成列排開(以攔阻敵船),軍務嚴整,東南各地倚仗它,把它抵禦外侮的重地。

  駐守虎門六年,禁菸的事興起。英國運送煙土的船隻恰好到來,關天培已經對海務很熟悉,並且前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威名謀略一向顯著,和關天培特別投合,到了之後就拘禁了律勞卑,扣留了英人的船隻,查獲了鴉片二萬二百多箱,並把它們燒燬。上報使朝廷知道,皇帝非常高興,按功勞大小差別(對他們)行賞。

  這年十二月,英軍進攻大角、沙角等地,使水師的戰船遭到損壞,大帥(琦善)每天用書信與英軍往來,希望(緊張形勢)能夠稍微長久的緩解。道光二十一年五月,英軍進攻威遠、靖遠等炮臺,防守這裡的只有幾百個瘦弱計程車兵,關天培派遣將領痛哭著請求援軍,卻沒有得到答覆。當初,關天培因為海運的事務到京城,時時和老友去酒店喝酒,感嘆說:“大丈夫蒙受國恩,國事有急,為國而死罷了,終不應為妻子兒女考慮(而貪生怕死)。”

  關天培已經自己估計敵眾我寡,難以抵擋,並且又沒有援軍,於是決定自己定下計策,住在靖遠炮臺,日夜督戰。不久,英軍的大船(艐〈zōng〉)突然到來,關天培率領遊擊麥廷章勇猛地登上炮臺,大聲呼喊,督促激勵士兵,從卯時一直到未時,被殺死擊傷的敵人超過自己一方,關天培自己也身受數十處創傷,鮮血淋漓,染溼了全身的衣服和戰盔、鎧甲。戰事危急,關天培叫來他的僕人孫長慶讓他離開。孫長慶哭著說:“我跟隨主人幾十年,現在形勢危急,從道義上說不應該讓主人去死而獨自保全性命。”(孫長慶)用手抓住關天培的衣服不放手,關天培非常憤怒,拔出劍來驅逐他,把官印扔給他,孫長慶(只得)大哭著離開。等他到了半山腰,回頭看時,關天培已倒在地上氣絕身亡。

  孫長慶離開關天培後,把官印送到大帥府中,而自己又回到炮臺尋找關天培的屍體。英軍重兵把守炮臺,(孫長慶)就請求通事吳某。吳某曾經做漢奸,關天培俘獲了他,寬恕他而沒有殺他,讓他在身邊供職,(吳某)總想著用來報答關天培的辦法。到這時,他就替孫長慶反覆遊說英人,言辭誠懇,英人被他的義感動,答應了(他的請求)。(孫長慶)進入炮臺尋找關天培的屍體,英軍用刀槍交叉擋在孫長慶胸前,孫長慶跪著前行,到處尋找卻沒能找到(關天培的屍體)。最終到關天培站立的地方,抬起幾十具屍體才找到關天培半身都已燒焦了的屍體。事情上報到朝廷,皇帝含悲悼念,讓他的子孫世代承襲騎都尉的官職,並賜給(關天培)忠節的諡號,恩賜按所贈官職(騎都尉)的禮儀辦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