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明月出天山現代文閱讀答案

明月出天山現代文閱讀答案

明月出天山現代文閱讀答案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我們經常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我們解答閱讀題的金鑰匙。你所瞭解的閱讀答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明月出天山現代文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①月亮給人的一般印象是溫柔、朦胱、美麗的,但它也有雄渾、蒼涼、悲壯的一面。記得小時候讀的第一首寫月亮的詩是李白的《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眼中的月亮是蒼茫、雄渾、傷感的。

  ②原來月亮之美也是有婉約和豪放之分的。有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有人望月問天拍遍欄杆。李白不愧為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第一個將雄偉壯闊的天山和光明浩蕩的'月亮連線起來,展開了一個宏大的場景,從而也打開了我們心境的另一扇窗戶,我喜歡這個意境,這和我的閱歷有關。大學一畢業我就被髮配到西北,那時,工作不定,常一個人在黃河邊,看月湧大河流,不知人往何處去。

  ③我曾在一首詩裡說到“從來豪氣看西北,濤聲依舊五千年”。雖然同是一個月亮,但我總覺得西北的月亮比江南的圓,圓得結實、明朗、直爽,不朦朧、不嬌情。古來西北多為征戰、流放之地,又加上自然條件的遼閫蒼茫,人生存之艱難,所以在西北看月與在江南不一樣,豪放多於婉約,家國情懷多於兒女情長,自有幾分悲壯與蒼涼。名句如盧綸①的“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遞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如白居易的“萬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繞天涯。誰人隴外久征戍,何處庭前新別離?”“戊戍變法”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曾仗劍遊西北,有詩云:“我願將身化明月,照君車馬渡關河。”林則徐是福建水鄉之人,曾是慣看清風明月、漁歌互答的。但他一踏上被髮配新疆的漫漫長途就悲從中來,豪氣溢胸眼中的月色也為之變。他在伊犁過中秋時有詩:“雪月天山皎夜光,邊聲慣聽唱伊涼②。孤村白酒愁無奈,隔院紅裙樂未央。”他出嘉峪關時感慨:“長城飲馬寒宵月,古戍盤雕大漠風。”毛澤東很喜歡這首詩,曾抄寫,現還掛在人民大會堂的甘肅廳。就是毛澤東一到西部,其詩也有“長空雁叫霜晨月”式的悲涼。

  ④西北我去過多次,西北月給我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20世紀80年代初,石河子是一片剛開發的綠洲,全市人口平均年齡才20多歲,充滿朝氣,我在那裡採訪並過中秋,月光中的農墾新城像一位熟睡的少女。20世紀90年代訪伊犁,夜色中莊嚴的林則徐紀念館就是一座沐浴著月光的歷史豐碑。前幾年還去過一次帕米爾高原,群山起伏,明月朗照,我已分不清這是地上的山還是月亮中的山。

  ⑤其實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就是因為它照到了西北,照進了我的心房。不管走到哪裡,當我抬頭望月時,總會想起西北那雄渾的大漠,那連綿的天山,那一代一代的拓荒者、西北人,還有那裡的葡萄、歌舞和饢③。

  ⑥明月出天山,天山的月亮最圓、最純、最明亮。

  (選文有改動)

  【注】

  ①盧綸:唐代詩人,其詩多寫軍旅生活,風格雄渾,情調悽慨。②伊涼:古曲調名指《伊州》《涼州》二曲。③饢(náng):一種烤製成的麵餅,是維吾爾、哈薩克等民族的主食。

  1、依據選文,分別概括一般人、李白、“我”和盧綸等人,對月亮的不同印象和感受。

  2、聯絡上下文,說出第②段中“心境的另一扇窗戶”的具體含義。

  3、品味語言。

  ①賞析下面句中加點的詞。

  夜色中莊嚴的林則徐紀念館就是一座沐浴著月光的歷史豐碑

  ②從修辭的角度賞析下面的句子。

  不管走到哪裡,當我抬頭望月時,總會想起西北那雄渾的大漢,那連綿的天山,那一代一代的拓荒者、西北人,還有那裡的葡萄、歌舞和饢。

  4、結合全文,說說作者為什麼認為“天山的月亮最圓、最純、最明亮”。

  【答案】

  1、一般人:溫柔、朦胱、美麗的;

  李白:蒼茫、雄渾、傷感的;

  我:圓得結實、明朗、直爽,不朦朧、不嬌情;

  盧綸:悲壯、蒼涼。

  2、李白詩歌的雄渾與蒼茫,讓我明白瞭如何去面對坎坷,面對生活。

  3、①“沐浴”一詞,形象地表現林則徐紀念館在月光的映襯下,更加的醒目、耀眼,暗示林則徐被髮配新疆不屈精神給後人的啟示,表達作者對他的敬佩與讚美。

  ②這個句子運用象徵的寫法,借月寫人,表達了作者對西北拓荒者的無私奉獻,西北人所特有的堅強精神的讚美。

  4、自古以來那些征戰、流放西北的人們,那些開發大西北的拓荒者們,面對惡劣的自然與生活條件,他們都表現出一種堅強與豪邁,他們守衛並開拓疆土,為後人樹立了學習的榜樣,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們的精神是完美的、純真的,引人注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