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宋史·周執羔傳》閱讀原文及答案

《宋史·周執羔傳》閱讀原文及答案

《宋史·周執羔傳》閱讀原文及答案

  周執羔,字表卿,信州弋陽人。宣和六年舉進士。授湖州司士曹事,餓除太學博士。

  建炎初,乘輿南渡。調撫州宜黃縣丞。時四境傲擾,潰卒相挺為變,令大恐,不知所為,執羔諭以禍福,皆斂手聽命。執首謀者斬以徇。邑人德之,至繪像立祠。

  擢權禮部侍郎,充賀金生辰使。往歲奉使官得自闢其屬,賞典既厚,願行者多納金以請,執羔始拒絕之。知貢舉。舊例,進士試禮部下,歷十八年得免舉。秦檜既以科第私其子,士論喧譁,為減三年以悅眾。執羔言祖宗法不可亂,繇此忤檜,御史劾罷之。

  起知眉州,改夔州,兼夔路安--掃使。夔部地接蠻獠,易以生事。或告溱、播夷叛,其豪帥請遣兵致討,執羔謂曰朝廷用爾為長今一方繹騷責將焉往能盡力則貰爾一兵不可得也豪懼斬叛者以獻夷人自是皆惕息。

  召還,復為禮部侍郎。孝宗患人才難知,執羔日:“今一介幹進,亦蒙賜召,口舌相高,殆成風俗,豈可使之得志哉!”上日:“卿言是也。”一日侍經筵,自言“學《易》知數,臣事陛下之日短”,已乃垂涕,上惻然。即拜本部尚書,固辭,不許。

  告老,上諭日:“祖宗時,近臣有年逾八十尚留者,卿之齒未也。”命卻其章。復申前請。上度不可奪,賜茶、藥、御書,恩禮尤渥,縉紳榮之。時閩、粵、江西歲飢盜起,執羔陛辭以為言,詔遣太府丞馬希言使諸路振救之。卒,年七十七。

  執羔有雅度,立朝無朋比。治郡廉恕,有循吏風。手不釋卷,尤通於《易》。

  (選自《宋史·周執羔傳》,有刪改)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執羔謂日/朝廷用爾為長/今一方繹騷/責將焉往/能盡力則貰爾/一兵不可得也,豪懼斬叛者/以獻夷人自是皆惕息

  B.執羔謂日/朝廷用爾為長/今一方繹騷/責將焉往/能盡力則貰爾一兵/不可得也/豪懼/斬叛者以獻/夷人自是皆惕息

  C.執羔謂曰/朝廷用爾為長/今一方繹騷責將焉/往能盡力則貰爾/一兵不可得也/豪懼/斬叛者以獻/夷人自是皆惕息

  D.執羔謂日/朝廷用爾為長/今一方繹騷/責將焉往/能盡力則貰爾/一兵不可得也/豪懼/斬叛者以獻/夷人自是皆惕息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太學,古代設於京城的最高學府。博士,古代設定的'國家最高學位。

  B.知貢舉,主試者稱為“知貢舉”,就是“特命主掌貢舉考試”的意思。

  C.經筵,是指漢唐以來帝王為講經論史而特沒的御前講席。

  D.循吏,正史中記述的那些重農宣教、奉公守法、愛民富民的地方官。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周執羔鐵腕治亂。他在宜黃任職,社會動盪不安,他指明利害關係,控制了局面;有少數民族作亂,他嚴責相關人員,使局勢穩定下來。

  B.周執羔鐵面無私。他擔任生辰使,這個職位是個肥差,願意跟隨的大多要交錢,他卻拒絕請託;他因事得罪了秦檜,被秦檜彈劾罷免。

  C.周執羔反對官場不良風氣。周執羔回朝廷任職,皇帝感覺人才難以瞭解,周執羔批評當前的用人風氣,並提出建議,皇帝表示贊同。

  D.周執羔不戀權位,心繫朝廷。他兩次請求退休,第一次被皇帝挽留,第二次才得以實現願望;他臨走時還關心福建、廣東等地的饑荒問題。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執首謀者斬以徇。邑人德之,至繪像立祠。(5分)

  (2)上度不可奪,賜茶、藥、御書,恩禮尤渥,縉紳榮之。(5分)

  參考答案

  4.D

  5.A“博士,古代設定的國家最高學位”錯,在文中是官名。

  6.B“被秦檜彈劾罷免|錯,應是被御史罷免。

  7.略

  參考譯文

  周執羔字表卿,信州弋陽人。宣和六年舉進士,廷試,徽宗擢為第二。授湖州司士曹事,俄除太學博士。建炎初,乘輿南渡,自京師奔詣揚州,不及,遂從隆祐太后於江西,還覲會稽。

  尋以繼母劉疾,乞歸就養,調撫州宜黃縣丞。時四境俶擾,潰卒相挻為變,令大恐,不知所為,執羔諭以禍福,皆斂手聽命。既又?amp;#91;其黨,執首謀者斬以徇。邑人德之,至繪像立祠。紹興五年,改秩,通判湖州。丁母憂,服闋,通判平江府。召為將作監丞。明年春,遷太常丞。會始議建明堂,大樂久廢不修,詔奉常習肄之,訪輯舊聞,庀閱工器,製作始備。累遷右司員外郎。

  八月,擢權禮部侍郎,充賀金生辰使。往歲奉使官得自闢其屬,賞典既厚,願行者多納金以請,執羔始拒絕之。使還,兼權吏部侍郎。請賜新進士聞喜宴於禮部,從之。軍興廢此禮,至是乃復。同知貢舉。舊例,進士試禮部下,歷十八年得免舉,又四試禮部下,始特奏名推恩。秦檜既以科第私其子,士論喧譁,為減三年以悅眾。執羔言祖宗法不可亂,繇此忤檜,御史劾罷之。又六年,起知眉州,徙閬州,又改夔州,兼夔路安撫使。夔部地接蠻獠,易以生事。或告溱、播夷叛,其豪帥請遣兵致討,執羔謂曰:“朝廷用爾為長,今一方繹騷,責將焉往,能盡力則貰爾,一兵不可得也。”

  豪懼,斬叛者以獻,夷人自是皆惕息。三十年,知饒州,尋除敷文閣待制。乾道初,守婺州,召還,提舉佑神觀兼侍講。首進二說,以為王道在正心誠意,立國在節用愛人。二年四月,復為禮部侍郎。孝宗患人才難知,執羔曰:“今一介幹進,亦蒙賜召,口舌相高,殆成風俗,豈可使之得志哉!”上曰:“卿言是也。”一日侍經筵,自言“學《易》知數,臣事陛下之日短”,已乃垂涕,上惻然。即拜本部尚書,升侍讀,固辭,不許。方士劉孝榮言《統元歷》差,命執羔釐正之。執羔用劉義叟法,推日月交食,考五緯贏縮,以紀氣朔寒溫之候,撰《歷議》、《曆書》、《五星測驗》各一卷上之。

  上嘗問豐財之術,執羔以為:“蠹民之本,莫甚於兵。古者興師十萬,日費千金。今尺籍之數,十倍於此,罷癃老弱者幾半,不汰之其弊益深。”論:“和糴本以給軍興,豫兇災。蓋國家一切之政,不得已而為之。若邊境無事,妨於民食而務為聚斂,可乎?舊糴有常數,比年每郡增至一二十萬石。今諸路枯旱之餘,蟲螟大起,無以供常稅,況數外取之乎?宜視一路一郡一縣豐兇之數,輕重行之,災甚者蠲之可也。”上矍然曰:“災異如此,乃無一人為朕言者!”即詔從之。充安恭皇后菆宮按行使,日與閹人接,卒事未嘗交一談,閹亦服其長者,不怨也。拜疏求去,上謂輔臣曰:“朕惜其老成,宜以經筵留之。”除寶文閣學士,提舉佑神觀。上曰:“遂除龍圖可也。”經筵二年,每勸上以辨忠邪、納諫爭,上深知其忠。明年三月,告老,上諭曰:“祖宗時,近臣有年逾八十尚留者,卿之齒未也。”命卻其章。

  閏月,復申前請。上度不可奪,詔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賜茶、藥、御書,恩禮尤渥,公卿祖帳都門外,搢紳榮之。時閩、粵、江西歲飢盜起,執羔陛辭以為言,詔遣太府丞馬希言使諸路振救之。乾道六年卒,年七十七。執羔有雅度,立朝無朋比。治郡廉恕,有循吏風。手不釋卷,尤通於《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