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學習端午節民俗個人心得體會(通用15篇)

學習端午節民俗個人心得體會

學習端午節民俗個人心得體會(通用15篇)

  我們心裡有一些收穫後,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習端午節民俗個人心得體會(通用1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習端午節民俗個人心得體會1

  在我的家鄉,人們喜歡春節。大人喜歡春節的熱鬧。孩子喜歡吃餃子,喜歡收紅包,我覺得不是。印象中,中秋節、元宵節、清明節都不是特別的節日,印象最深的是端午節。

  端午節最有趣。吃粽子是端午節的習俗。說到粽子,我很激動。在我的家鄉,粽子是用浸泡過的糯米包裹在竹葉裡,然後在鍋裡蒸。這樣,米飯就有了竹子的味道

  不一會兒,就割了一小捆。回到家,爸爸把艾蒿插到房簷上,密密麻麻的的一排,像一隊士兵在為我們家站崗。我問爸爸為什麼要插艾蒿,爸爸說這裡還有一個美麗的故事呢。傳說古時候,有一個村子的人都特別壞,上天派一個神仙來調查,決定要懲罰他們。神仙駕著祥雲來到村子的上空,突然看到一個婦女帶著倆個孩子往村裡走,她懷裡抱著一個大孩子,地上卻領著一個小的孩子。神仙感到非常奇怪,就落下雲頭,來到婦女面前,問她為什麼。

  婦女回答說,因為小的孩子是自己的,大的孩子是鄰居託她照管的,所以她要把大孩子照管好。神仙聽完,覺得這個婦女是個特別善良的的人,決定要救她,就對她說:“大姐你好,您是個善良的人,請您把這些艾蒿在五月初五那天早晨天亮前插到你家的房簷上,就會保佑你家平安無事了。”說完,神仙就化作一股青煙回上天去彙報去了。

  婦女回到家,按照神仙的指示插好艾蒿,想到插艾蒿能保平安,就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全村人,全村人都在五月初五那天早晨插好了艾蒿。端午的早晨,神仙再次來到這個村子的上空,決定放火燒掉這個村子,可定睛一看,村子裡家家戶戶都插著艾蒿,不知哪一家是那位善良的婦女的家。神仙知道是善良的婦女想救全村人,於是成全了她的美意。從那以後,人們就在端午這天起早插艾蒿,以此保佑全家幸福平安。

  端午不但有粽子這種美食,還有“插艾蒿保平安”這麼美好的傳說,讓人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還要傳承與人為善的傳統美德。我愛端午!

  學習端午節民俗個人心得體會2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了等待已久的端午節。下午,我剛回到家,就見媽媽與奶奶專心致志地包著粽子,只見奶奶手中拿著粽葉,捲成陀螺形,放入米和蜜棗,之後就包成四角形。我看了之後覺得又有趣,有簡單。

  於是就走上前去說道:“我也來包粽子好嗎?”奶奶和媽媽爽口地答應了。我也學著媽媽和奶奶的樣子,拿來粽葉捲成陀螺形的,我卷啊,卷啊,可捲起來的就是沒有媽媽和奶奶的好。我不灰心,一連卷了好幾次,終於卷出了一個令我自己比較滿意的形狀,可拿來與奶奶和媽媽的一對比,哎呀,還是別有差距。我心裡想:“我是第一次包粽子,包地不好那是理所當然的了。”當我放上米時,米好似一個個頑皮小孩從上面倒下去,下面漏出來,我倒了半天見米還不滿,才發現我的棕葉有一個很微小的洞,又看了看奶奶和媽媽放米的時候,米好像一個個乖娃娃,隨媽媽奶奶任意擺佈,媽媽見了,說:“這樣的粽葉不“合格”。

  我又做了一次,這一次我做得很精細,很細心,儘量滿足媽媽對我的要求,幾分鐘後,我歡呼起來:“哦,成功咯!”我終於做出了一個最好的粽葉。再一次放上米,米也不再像頑皮娃娃那樣,而是乖乖的躺在它們的“小疽園”裡。要把米全部包裹起來了,我左一片葉子,右一片葉子,把米遮攏,儘量不撒到外面,可是還有一些米像娃娃還沒有玩夠似的,又跑了出來,無奈,我只好不管撒出來的米了,繼續包我的粽子。為了不在讓米再次撒出來,我又多用了一片粽葉當做“外衣”捆上線,

  一個怪怪的粽子出現在我的眼前,雖然不太好,但是我是進我最大的努力包出來的,我也非常滿意,奶奶和媽媽見了還誇我做地不錯呢,我聽了美滋滋的。過了一會兒,粽子蒸好了,我拿著自己的“作品”吃了起來,覺得不其他的粽子好吃多了,因為粽子是自己做的,吃起來肯定香。這個端午節我過得真開心,真有趣啊!

  學習端午節民俗個人心得體會3

  這次舉辦的端午節活動,也是讓我感覺到做好一個活動並不是那麼的容易,要考慮的事情很多,以前在學校雖然我也是策劃過一些活動,但是來到社會,再來做又是會和在學校是有挺多不同的,考慮的方面和角度也是不一樣一些,不過這次公司的端午節活動,也是做得還順利,而且也是得到了領導的肯定,同事們也是予以了讚揚,對於這次的活動,個人也是有一些體會。

  活動的策劃,不但是要考慮到同事們玩的開心,有意義,同時也是要照顧到領導,並且這次的活動,主要目的也是讓大家得到工作上的一個放鬆,更好的融入到公司的一個氛圍裡面來,認同公司的文化,所以在準備的時候,我也是和同事還有領導去溝通,做出了幾個方案來,我清楚,一個人的想法是不夠的,只有多去收集一些意見,大家的想法是怎麼樣的,才能更好的讓活動得到更多人的認可,也是能做得更出色,經過考慮,最後確定了方案,然後再實施之中,我也是感受到壓力其實也是挺大的,同事們既要工作,也是要參與到活動之中來,也是會佔用到大家的時間,而這也是需要我去做好一些溝通,予以鼓勵和支援,最終活動能順利的做好,其實也是和大家都願意幫忙,而且整個公司的氛圍其實都是不錯的,所以才最終有一個好的結果。

  控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活動之中,有時候大家玩的開心了,可能也是會改變活動的一個走向,而作為策劃者,而且是主持的一員,我也是清楚,必要的時候也是要出面控場,頂住壓力,把活動引導到預定的計劃之中去,當然有些的確是會比計劃做的更好的地方,也是會順勢去改變,我也是感受到,人事的工作並不容易做,一個簡單的策劃和主持活動,也是讓我忙的頭大,但是這次也是鍛鍊到了我,以後的活動,或者一些方案的策劃我也是有了更多的經驗,並且能更加從容的.來做好活動了,這次同事們也是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當然也是收到了一些批評,我也是虛心的去接受。

  在以後去進行的活動之中,我也是要繼續的發揚這次做的好的地方,提升活動的一個質量,來讓同事們更好的融入其中,大家積極的參與,不但是能融洽氛圍,而且對於公司的團結也是很有幫助的,我也是要繼續做得更好才行。

  學習端午節民俗個人心得體會4

  清晨的陽光普照著大地,一縷陽光照進我的床頭。我剛睜開眼,一個人影“飛”到我的身邊,可把我嚇了一大跳,如果不是我“良好”的心理素質,肯定會嚇出心臟病。我定睛一看,哦,原來是老媽呀!還沒反應過來,我的手腕上就多了一個五彩繩。我恍然大悟,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

  我懶洋洋地起了床,媽媽說晚上要吃粽子,現在要去採購包粽子的材料。我聽完立馬打起了精神,正愁沒事幹呢!我馬上自告奮勇要一起去。我們來到商場,商場裡的東西琳琅滿目,我們來到賣粽子材料的分欄,“哇,粽子材料真多呀!”我和媽媽開始挑選材料。我隨手拿了一把粽葉放入購物車,媽媽看了看又拿出來放了回去,說:“這個粽葉太窄了,包不了粽子。”我又拿了一個大的粽葉放進去,媽媽又搖搖頭說:“這個也不行,太大了,包出來的粽子都入不了味道。”“不就包個粽子嗎?幹嘛那麼多窮講究!”我嘟囔著,又把粽葉放了回去。媽媽聽了,從粽葉中挑出來一些葉子,意味深長地說道:“你看這些葉子不寬也不窄,剛剛好,而且光滑整齊,包出來的粽子,色、香、味俱全,媽媽想告訴你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馬馬虎虎,不然就達不到你想要的結果。”嘿!原來粽子選材裡面也有不少學問呢,我不敢再怠慢了,開始細心地挑選起別的材料來。

  經過一番仔細地挑選,我們終於選好了合適的材料。回到家後媽媽把江米、粽葉、蜜棗等泡在幾個容器裡。我焦急地等待著……

  幾個小時後,媽媽叫我:“包粽子了,快來幫忙!”“來了,來了!”我興奮極了,連蹦帶跳地跑進廚房。要知道這可是我第一次學包粽子。我照著媽媽的樣子,將粽葉捲成一個三角形的卷兒,把江米和去了仁的蜜棗放入粽葉內,像模像樣地捲進來,用一根繩捆得緊緊的,生怕有一點疏忽,可是毛手毛腳的我做出來的粽子奇形怪狀,就像戰敗的殘兵——缺胳膊少腿,完全沒有粽子的模樣。過了半天,我終於做出來一個自認為不錯的粽子,舉起來正要顯擺一下,捆粽子的繩子突然鬆了,江米粒像逃兵一樣“飛奔而去”。

  辛苦了老半天,粽子終於做好了。吃著自己包的粽子,我心裡美滋滋的。端午節這一天雖然很累,但卻過得很充實!

  學習端午節民俗個人心得體會5

  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年曆的一個節日-端午節。

  這個節日,是我們裹粽子的日子。每一年的這一天,許多人家都會包裹粽子,許許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種類的粽子,都會在這個粽香的季節紛紛湧現。根據文獻上的記載,以及歷代相傳流行下來的許多端午習俗,五月被視為毒月、惡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這一天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如插蒲子艾葉、喝雄黃酒、祭五瘟使者等。可端午節的意義起了變化。

  人們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及崇高的人格,將這個一直流傳的端午原意給忘了,把一些原先未必是紀念屈原的劃龍船及包粽子等習俗,聯絡到他的身上。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驅逐。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城池。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城池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中。

  我不禁讚歎起屈原為國悲嘆的情感,對他有著深深的敬意。為國悲傷的感情是我們能比的嗎?我順手拿起一個粽子,繼續向下看: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紛紛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此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汪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屈原為國捐軀,將端午節的意義改變,和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的行動證明了屈原的愛國。我看了看身旁的粽子,不禁讚歎起屈原的品行,為了使屈原的屍體免受傷害竟如此行動,可見屈原的品行,我下次也要去划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學習端午節民俗個人心得體會6

  這次學校為了慶祝端午節這個傳統的節日特地舉辦了一場活動,這場活動是我至今參加的意義比較重大的活動了。老師和同學們都在一起為著這個節日慶祝,是對傳統節日的傳承。在活動結束之後,我有了一些體會。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這個節日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這次學校舉行的活動,正好應了“繼承傳統”這一主題。活動一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生寫一篇關於端午節的作文,寫得好的用作學校展示牆上展示,也有獎品,我也參加了,雖然沒有得獎,但是還是很開心,畢竟優秀的人真的挺多,我的作文還是有欠缺的地方,在整個展示牆貼出來的作文,都是很優秀的了。第二部分就是朗讀詩詞,每個班都會在學校的操場上進行詩詞朗讀,這場面可是學校裡比較盛大的了,朗讀端午節相關的詩詞,不僅是對端午節的紀念,也是對詩詞文化的傳播。同學們能在那麼多師生的面前進行朗讀,也是需要勇氣的,而我也是其中之一,更是能體會其中的感受,特別的激動和緊張。第三部分,就是在學校禮堂進行的晚會表演了。同學們在一個月前就為了這場晚會做準備了,可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晚會上,各種形式的表演美輪美奐,格外吸引人的目光,我坐在場下欣賞,不自覺的就帶入到表演中去了,為這個節日準備的節目,都是很精彩的。

  此次的活動,於我是一場很特殊的活動,讓我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氛圍,即使是活動結束了,我依舊還在回憶它。最喜歡的莫過於在這一天裡學校發的粽子了,都是學校的食堂阿姨自己包的,不僅大且量足,真的是很喜歡呢。活動雖然結束了,可帶給我的震撼卻一直在,它的意義還在,活動的結束不是節日的結束,這個節日會一直伴我們成長下去,還有明年的端午節。我在活動中感受最深的就是,很多在節日裡會做的事情,學校竟然都有展示。比如掛艾草、撒雄黃酒等等習俗,我們都有見識到。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了端午節這天都會做的事情,有了一個深刻的記憶。

  在這次的活動,我覺得是對傳統節日的一個宣傳,更是大家重溫過去快消失了的習俗。進入現代,所有的東西都在發生改變,而這些傳統節日裡的習俗卻漸漸在被人遺忘,只因為很少有人再去傳承,所以這種活動應該多舉行,才能有讓更多人去記起,尤其是新一代的人。

  學習端午節民俗個人心得體會7

  端午節在中國人的心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傳說,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因為不滿統治者的統治,憂國憂民的屈原在汨羅江投江自殺,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這一天,吃粽子、賽龍舟用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

  今年的端午節是我在海南過的第三個端午節,以前的端午節沒有什麼感覺,因為我們只是窩在宿舍裡,也沒有什麼活動,但是今年的端午節國的很不一樣。今年,我們兩個班的同學在文珍老師、劉文霞老師還有吳超華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三亞市四馬村一家黎族人家,過了一個非常精彩的端午節。

  我們租了三輛車,從學校7點半出發,差不多半個小時之後,來到了四馬村。這一家黎族人非常好客,因為我們的人特別多,所以,那一家人也請了很多人來幫忙。我們今天主要的任務是學習怎麼樣包粽子,我們大家在家裡基本上都沒有包過粽子,所以大家都不怎麼會,只有幾個海南的同學會包,我就覺得特別羨慕和佩服。

  文珍老師也教我們怎麼樣包粽子,我們一共包了兩種粽子,一種是甜的,一種是弦的。甜粽裡面包了蜜棗、花生和葡萄乾,而鹹粽里加了豬肉,這可能是因為南北的文化差異,南方人喜歡吃鹹粽,尤其是海南人,而我們北方人大多喜歡吃甜粽。一開始學習包的時候,包了半天也沒有把它包上,不是米放太多,就是粽葉被折壞了,然後後來都弄好了之後,就是綁繩子的時候怎麼綁不出四個角,一開始就是特別灰心,不過後來在老師的幫助下,我總算是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個粽子,雖然樣子不是特別好看,可是,還是覺得心裡很高興。後來我一共成功包了四個粽子。大家都包完了之後,我們就開始煮了,大家燒火、煮粽子,洗菜、切菜忙的不亦樂乎,我們大家一直忙到了中午1點多,然後才開始吃飯。感覺這麼多人在一起吃飯,尤其是和這麼的同學在一起,感覺真的很好,以後可能再也不會有這樣的機會,人這麼全的在一起吃飯,所以這是一段很是珍惜的時光。

  中國古代的節日,現在已經被很多人遺忘了,現在的端午節,賽龍舟都很少看到了,所以,我們今天這個活動我覺得特別的有意義,不僅可以增進我們同學之間的感情,學習了怎麼樣包粽子,然後也會牢牢的記住這個很難忘的日子。

  學習端午節民俗個人心得體會8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了。所謂花年年相似,人年年不同。今年的端午節恰逢上海世博會,高考結束,南非世界盃開始。所以,可以說今年的端午節比往年更精彩,更好玩。

  端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民間節日,是全民健身、防病治病、避瘟疫和毒藥、祈求健康的節日。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相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投江為國捐軀的日子。兩千多年來,農曆五月初五已經成為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據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屈原,一位愛國詩人,聽到攻破楚都的訊息,心痛如絞。他毅然寫下自己的傑作《懷沙》,投身汨羅江,為國捐軀。沿河的人們帶領船隻爭奪救助,沿著水喚起靈魂,把粽子扔進河裡以避免魚蝦吃掉他的身體。這種習俗已經持續了兩千多年。

  母親說:“幾千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肺腑的詩篇,已經深入人心。人都是惜字如金,哀痛不已,世人都在議論他們的話,以此來傳承他們的話。在民間文化領域,中國人把端午節的賽龍舟和吃粽子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絡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力的日益增強,始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端午節逐漸流傳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做粽子也是端午節的保留節目之一。媽媽和阿姨總是買很多粽子葉,少用水泡,洗乾淨,碼好。粽子的餡料通常是糯米,用綠豆和紅棗煮熟。然後,經過媽媽和阿姨靈巧的忙碌,我們的孩子像貓一樣圍著蒸籠轉,等待粽子出來的那一刻…

  長大學習後才知道,包粽子的習俗和中國歷史上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據說屈原跳進汨羅江後,群眾為了防止水裡的魚咬詩人的身體,就做了許多粽子扔進水裡。這樣,魚吃了,就不會傷害詩人了。所以為了保護和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就有了更熱鬧的“龍舟賽”。

  我們村沒有賽龍舟,但黃石每年都有這樣一個熱鬧的場面:

  在木蘭河岸邊,人們早早地聚集在岸邊,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水面上,幾隻整齊的龍舟隊,鮮豔的衣服在風中飄揚,男孩們渴望激情地嘗試。隨著一聲鑼響,各隊爭相參賽,大家齊心協力爭第一。這時,鼓聲、鞭炮聲和人們的喊聲……構成了一幅生動的畫面。

  學習端午節民俗個人心得體會9

  在歷史長河中,一個節日的形成,是歲月和人們長期打磨的結果。端午節,祭祀只是其中內容之一,它更是除穢驅病的衛生節,也是詩人節、運動節、女兒節,除了吃粽子,還要掛菖蒲、賽龍舟、祭屈原……聞一多先生考證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很多考古發現也支援此說。然而,要是一直拘泥於節日發端的初衷,那後來的端午紀念曹娥、伍子胥、屈原,都無從說起了;這個節日也不可能流佈到大江南北,甚至超越國境,擁有廣泛的影響力。

  端午,和春節、中秋一樣,是中國文化的醒目符號之一,承載的是融入民族骨血的天人合一、活力賁張與家國情懷。我們的祖先,用一種輕鬆、活潑而健康的心態,設計並享受著端午等節慶帶來的中國式精神生活。豐富的節日文化資訊,飽含著生機勃勃的通達理念和娛樂精神。端午,可避邪可食粽也可盡情打扮明麗的小女兒;清明,可祭祖可踏青亦可浣足放風箏;中秋,那月亮更是可祭可拜,可玩可嚼……

  節日的真意,常常在生活的體驗與回味中浮現出來。蘇軾看到的端午,是“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歐陽修則陶醉於“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而今的端午節,列入世界非遺名錄,又是法定假日,仲夏時節,扶老攜幼,吃粽子,說故事,遊勝地,讓中華文化的遠香,絲絲縷縷地滲入膝前兒女純淨的心田。

  新時代的標誌,就是每一天都洋溢著多元與多變。如同剛剛過去的這三天,既有傳統的端午與夏至,也有舶來的父親節。傳統節日流傳至今,附麗的各種意義早已重重疊疊,如同被包裹得緊密的香粽,內裡或有糯米、棗泥、豆沙甚至蛋黃、火腿、五花肉等多重滋味,然而用“端午”這鮮亮的粽葉一包,稜角分明又百味雜陳,可以拎著無盡的滋味遊走於長江黃河,穿越於遠古今朝,讓我們既享受當下的天倫之樂,又追懷祖先的盛德、美好與憂傷——這不正是節日於我們的終極意義嗎?

  如此佳節,云何不樂,道一聲“快樂”又何妨?當然,節日的百般滋味,又非一句“快樂”可以了得。它是一個鄭重的提醒,讓我們從庸常生活中抬起頭來,有了回首傾聽先祖叮嚀的機緣,有了從紛繁世相中感悟人生道理的自覺。文化的薪火,或就在這一抬頭、一省思的機緣中,漸漸傳承了下去、熾熱了起來。

  學習端午節民俗個人心得體會10

  為了慶祝端午節,我們學校舉行文藝表演活動,節日當天,我參與到了活動場地佈置,活動舉行的地點選在了我學校最寬闊的操場上。

  從早上六點開始,我們學生會就進入到操場集合,為活動準備,每個人都積極參與,老師居中指揮。大概到十點左右我們把場地佈置好了,之後就是所有班級陸續到場地觀看。我們還需要為此秩序,帶領同學們有序進入觀眾臺。忙碌到上午終於讓所有同學進入場地。之後就開始了精彩的表演活動。

  雖然我們沒有參加這次表演,但是我卻可以觀看這次活動。參與表演的人有老師也有同學。甚至有家長來參加。活動的主題全部都是圍繞著端午節。我們也從活動中看到了很多端午的特色比如粽子,比如端午的來歷,又比如龍舟比賽等等,讓我們大開眼界。

  當節目舉行到了一半時,作為學生會成員我們開始為每一個觀看節目的觀眾發放粽子,每人一個,在看節目的時候吃著好吃的粽子,感受到了濃濃的節日氣氛。這次活動吸引了很多人來參觀,為了紀念這次活動,我們學校學生會有同學專門負責攝影,並製作成影片。

  這次活動不但讓我們過上了有趣的端午節,更是讓我們感受到了端午的熱鬧,端午的輕鬆,放下了學習的壓力,每個人都露出了笑容。對我們來說這是一次難得的時光,讓我們可以參加表演,也可以欣賞表演,與同學老師一起過端午,非常好,讓每個同學都為之高興。

  這天的努力沒有白費,因為我們為這次活動提前做的準備,沒有出現什麼問題,節日過得開心,同時在這次活動中,我們也因此學會了配合,彼我們為了加快場地佈置,為了更早的看到好節目,所有學生會同學,都積極貢獻自己得力量,為這次活動奉獻。不同的年級,不同的班級都獻精彩的節目,這是全校老師和同學一起努力的成果。

  想要過節,我們就必須要團結一致,這樣才能夠在節日當天可以欣賞到精彩節目,這次活動的意義就是讓我們全校師生更加團結,同樣對我們今後的學習也是極大的激勵,讓我們有了繼續不斷開拓學習的力量,活動雖然短暫,卻讓每一個人融入其中,也讓我們放開了一直繃緊的心絃,得到了放鬆,對以後的學習更加有利。

  一次大型的活動需要很多個默默付出的人,不管是工作人員,還是表演人員都在其中付出了努力,也讓我們以後開展活動有了借鑑。

  學習端午節民俗個人心得體會11

  “端午臨仲夏,時清日復長。”農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的“端”是“開端”的意思。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與屈原有關,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這端午節還和孝順的曹娥有關呢。因為曹娥的父親被江水淹死了,她到處找也找不到父親的屍體,所以自己在五月初五跳江了,後來曹娥抱著父親的屍體浮了上來。人們為了紀念曹娥這種孝順父母的精神而設定了端午節。

  端午節的習俗,可有趣了,有賽龍舟、掛艾草、畫額、避五毒、包粽子等等。“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端午節的早上,就給我係上了五彩線。五彩線很漂亮,這個禮物是我最喜歡的,我心裡特別開心。這五彩線可不能隨便丟棄,要在端午節後的第一場雨時摘下來扔進小河中,寓意是將身體中的疾病隨水沖走。這五彩線中也寄託著媽媽對我的濃濃愛意啊!

  媽媽給我係五彩線後就要包粽子了。媽媽先把糯米泡好再把粽葉洗乾淨。她拿起一片大的和一片小的粽葉來包。先包棗粽然後包肉粽。我媽媽包的粽子最好吃了。

  還有一個習俗,我非常感興趣——避五毒。五毒是指蠍子、蛇、蜈蚣、蟾蜍和壁虎。那麼我們為什麼要避五毒呢?老話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所以我們要驅趕這些害蟲。我們要在此日午前,在屋角及陰暗處撒石灰或是噴雄黃酒來滅五毒、驅晦氣。同時也可以將室內室外打掃乾淨。原來端午節也是要告訴人們要講究衛生啊。

  今天,我帶著媽媽給我係的五彩線,吃著香甜的粽子,過著這美好的傳統節日,真是很開心。我還想過一次這樣的節日。

  學習端午節民俗個人心得體會12

  吃,固然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如農曆春節裡的餃子,中秋佳節的月餅……這裡面,不乏中國從農耕社會演變過來的飲食記憶,還有季節和自然中的特殊定格。不過,如果在端午這樣的中國傳統節日中,我們的參與熱情僅僅是吃,的滿足感只是來自於味蕾和胃,甚至連端午常識都只是來自於商家店招資訊時,也就失去了端午節的“初心”。

  端午節已經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汨羅江邊,詩人末路悲憫放歌,忠心一片慷慨赴死,只因愛這個國家愛的深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端午的詩被屈原寫滿,其蘊含的以愛國為主題的豐富內涵是我國巨大的精神財富,既有政治性、社會性,也有文化性,既縱貫古今,又跨越山河。

  端午節的節俗更是“千姿百態”,傳遞出濃厚的傳統文化氣息。飲雄黃酒、佩香袋、懸艾草、插菖蒲、掛鐘馗像等民俗活動,都與驅邪祛病、養生保健有關。進入盛夏各種疾病多發時段,利用雄黃、艾草、菖蒲等礦植物的藥性來解毒、殺菌、去風寒,以達到健身和淨化環境的目的,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古老智慧。更有龍舟競渡、蓄蘭沐浴、驅逐五毒等傳統節目,反應了古人對生者生存健康狀況的高度關注,體現了關愛生命、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節日中大量美好的民族文化和獨特的民俗生活意境如果只是被食物取代,被各種商業促銷打斷,不僅讓人意興闌珊,恐怕還會讓我們大失所望吧。

  端午節既代表過去,也代表未來,是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民族凝聚力的典型象徵。讓民族節日傳承下去,讓民族文化代代傳承下去,是我們的責任也是端午節應被賦予的含義。

  學習端午節民俗個人心得體會13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家鄉最有特色的一天,端午節。雖然端午節在中國人當中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盛大節日,但是在中國的南方和北方都有端午節的習俗。但是,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比北方更有趣,更濃郁。

  端午節是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節日。端午節的每一天,我們每個家庭都會包一種“中山綠豆棕”,像圓棍形狀的手臂一樣粗。鮮竹葉是用來綁棕的,裡面有食材,有鹹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味道。甜粽子包括蓮子、紅豆沙、栗子泥、棗泥:鹹的,就是臘肉、燒雞、蛋黃、扇貝、香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鍋裡煮。粽子煮好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味,香味會溢位整個廚房.

  這一天,村裡的“龍舟”太幼稚了!對我來說一點都不過癮。看電視直播的龍舟比賽。在廣闊的江面上,20多條“傳統龍”展開了角逐。長長的龍舟上擠滿了肌肉鼓鼓的大個子。鼓手在中間,前面的人在歡呼,響亮,霸氣。威風,震撼.毛毛雨,河水洶湧。在這裡,男人勇敢堅強,這很棒!在北方,“扒龍舟”的習俗並不常見,因為北方的河流沒有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沒有南方的轟轟烈烈。這就是我家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

  家鄉的端午節,你給了我多少歡樂和喜悅!端午節香,龍舟響,是的男人雙!端午節流露出真正的故鄉情懷,是一個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愛國精神的敬仰和讚美。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我的心頭別有一番滋味。

  20xx年,又一個新的端午節即將到來,我懷著一顆思念,期待,激動的心去迎接你。去歡迎你。

  學習端午節民俗個人心得體會14

  感受傳統文化、體驗端午風俗、弘揚傳統美德——市五中開展“端午節”主題教育活動

  為推動和促進“創城”工作的深入開展,進一步引導學生體驗我國傳統節日的意義,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操,市五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端午節”主題教育活動。

  一是開展了“粽葉飄香話端午”主題班班會。各班透過講端午的來歷故事,講端午習俗,介紹香袋,朗誦端午詩歌,開展端午知識競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更多的隊員們瞭解端午,瞭解端午習俗,瞭解中國的傳統節日。

  二是利用校園廣播開展了“端午知多少”傳統節日知識宣傳、普及活動。讓學生透過查閱圖書、網際網路等,蒐集有關端午節的由來、別稱、風俗等,瞭解這一傳統節日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進一步瞭解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三是開展了“快樂的端午節”體驗活動。學校鼓勵學生利用端午節假期閒暇時間與父母、長輩參與學習包粽子的過程,讓學生充分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弘揚我們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讓學生在親自動手體驗中,感受著濃濃的節日氛圍,享受傳統風俗帶來的溫馨和快樂

  四是開展了“感受傳統文化、體驗端午風俗、弘揚傳統美德”活動,在端午節時關心老人,和爺爺奶奶吃粽子,共度端午佳節。

  學習端午節民俗個人心得體會15

  賽龍舟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每年端午節都會舉行一次。端午節去了民族文化村,看了龍舟賽。

  每艘龍舟上都有很多跑者,也有很多龍舟。龍舟停在起跑線上,選手們坐在龍舟上休息。

  過了一會兒,只有一個人吹口哨,所有的龍舟迅速向前移動。每艘龍舟上,都有一名隊員在前面打鼓,為後面的隊員加油,其他隊員在後面舉起槳,拼命地划著龍舟前進。

  我看到每條龍舟都有自己的顏色。龍舟就像一條龍,有一個龍頭和一個龍尾。真的很漂亮!一艘龍舟是深紅色的,上面刻著精美的圖案。龍舟是天藍色的,上面有許多美麗的圖案。每一隻美麗的白天鵝都刻在龍舟上,閃閃發光。有一艘棕色的龍舟。這條龍舟真的不一樣。其他所有的龍舟都有圖案來裝扮自己,但是這條龍舟根本沒有圖案,只是一條普通的龍舟。這艘龍舟是木頭做的。還有一種是橘黃色的龍舟。這條龍舟用小圓點裝飾,非常精緻漂亮!

  一開始緋紅龍船很遠。第二位是橙色的龍舟。但是後來棕色的龍船,不知怎麼的,似乎有一股強大的力量伴隨著它。棕色龍舟上的隊員用力划著龍舟,獲得了第一名。雖然他們的龍舟已經獲得了第一名,但他們仍然不驕傲,很快就劃好了龍舟。沒有別的龍舟能趕上褐色的龍舟。

  最後,棕色的龍舟衝向終點線。第二艘是天藍色的龍舟,第三艘是深紅色的龍舟,第四艘是橙色的龍舟。

  這就是精彩的龍舟賽!我非常喜歡我們傳統文化中的賽龍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