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堂> 【熱門】理想課堂作文6篇

理想課堂作文

【熱門】理想課堂作文6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理想課堂作文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理想課堂作文 篇1

  相信,每個人都有一個理想的課堂,就像我,我的理想課堂是這樣子的。

  上課鈴聲響了,可以讓同學帶我們朗讀一些關於古詩之類的學習內容,就像現在一樣。朗讀完以後,可以先讓我們練一下字,然後,開始預習。預習完以後再在問題本上提問題,提完之後,開始挑戰。然後可以寫練習冊。如果還有剩餘時間,就可以讓同學們看課外書了

  這只是語文課的,其他課的我就不一一說出來了,反正語文課我就想這樣了。

理想課堂作文 篇2

  作為學生,課堂總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如今的課堂總是老師在講,學生只聽聽,聽過便罷。在我理想中的課堂中,上課應該是這樣的:

  現在我們總是一人一張桌子,規規矩矩的坐在課堂上,聽著老師講課,而在我的理想之中,課堂應該是氣氛活躍的,同學們也不是一人一桌,而是圍成一圈,由老師在中間講,同學們在一旁聽著記著。遇到不懂的可以提出來,也可以和一旁的同學交流。這樣,同學們不僅能在課堂上打起精神,這樣的課堂也更親切,更有活力。

  在現在的課堂上,我們雖有小組討論的時間,但大多數時間是老師在講課,這就不免有些鼓譟乏味。有些同學甚至在聽課的時候昏昏欲睡,常去與“周公”作伴,遊歷大江南北去了。所以,在我理想的課堂上,我們針對每一個問題都可以和同學討論,然後以組為代表老師和其他同學去判斷對錯與否。這樣的課堂一定充滿了智慧和思考的結晶,活躍的氣氛和愉快的氣息。

  如果說現在的課堂已經是學生們學習知識最好的地方。其實,我認為還遠遠不止。我理想中的課堂可以在任何一個地方:公園,田野,科技館……諸如此類。課堂不僅是提供學習書本知識的地方,更是一個要學習生活的地方。學習生活,我們可以去田間與蝴蝶相伴,觀察他們的習性,那是一個生物的課堂;可以去科技館,在那裡我們可以領略到科技的偉大,放飛自己的想象,這是一個科學的課堂。總之,在我理想的課堂中,我們可以暢遊科學的海洋,領略自然的美景。

  我們現在的課堂,同學們說想法都需要舉手,難免老師有時會顧及不到。而在我理想的課堂,每一位同學都會有一臺小型電腦,這臺電腦連線著逃似的電腦,想要發言的同學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寫下併發給老師。即使老師上課沒有解決你的問題,下課也可以童老師,同學們一起交流,不會錯過每一個靈妙的點子。

  我理想中的課堂氣氛是活躍的,同學們是積極的,學習是輕鬆的……為了實現理想中的課堂,我們仍需不懈努力,創造出更好的條件,使理想早日照進現實。

理想課堂作文 篇3

  我理想的課堂,不再是老師講,學生聽,而是學生講,老師聽。我們的課堂,目前最缺乏的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對此我倒是十分想念小學時的課堂,學生們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老師則在一旁靜靜地傾聽,不時加以鼓勵和改正,使每個學生都不再膽怯,踴躍發言,課上經常是妙語連珠。

  其次,是自主的操作與合作。生物、物理上的實驗可以有更多手動操作的機會,在實際操作中與同伴合作探索、學習。遺憾的是,學校的實驗室大概常年是空著的,器材貌似也不足。在實驗與合作中,我們更有一種作為主人翁的樂趣與自由,而不是被動地記下一堆筆記。

  其實我的理想課堂並不是空想,只是希望上過的幾節“理想”的課再多上幾次而已,或是再融會貫通一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像那節語文課,學的是《范進中舉》,老師讓兩組同學上臺演了一出“課本劇”,同學們表演誇張但惟妙惟肖,在一片會心的笑聲及熱烈的掌聲中,這節課圓滿結束。玩中學,學中玩,快樂與知識,一箭雙鵰,這不正是我理想中的課堂嗎?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我理想的課堂,應更親近自然。學習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生活又是包含在自然中的,課堂絕不能脫離自然。令我記憶猶新的仍是小學春天的一節語文活動課。為了讓我們更深刻地瞭解身邊的一些植物,老師讓我們帶上紙筆,帶我們去學校附近的公園中觀察。每發現一種植物,我們都會興奮得叫起來。陽光之下,春風徐徐,我們都真切地感到了我們的母親——自然。

  綜上所述,便是我理想的課堂了。課堂上自然是以學習為主,學習之中再來點樂趣與一定的自由,便是錦上添花。


理想課堂作文 篇4

  眾所周知,簡單能給我們帶來快樂。所以要想教師教得不辛苦,學生學得不痛苦,那就得“簡單”地教“簡單”地學。讓教師不辛苦學生不痛苦的教學就是有效的教學。簡單的教學就是這樣一個遵循自然規律傳授給學生知識不折騰學生的過程;它是一個在教學中不說多餘的話,讓教師的每句話都有效算數的過程;是對所教學的知識有了深刻的理解從而達到了極致,然後用簡單的言語和方法表述出來的過程。教學的最高境界是簡約而不簡單,簡約是一種境界,一種韻味,簡約背後是大氣、精要、深刻、智慧、也是超越,這樣的課堂將會帶給學生如秋天的天空一般明淨澄澈的感受,讓人心曠神怡,浮想聯翩。

  如何直面課改、去粗取精,構建一種“簡約而不簡單”的理想課堂,是我們一線教師的理想。

  一、情境創設直接、恰到好處

  當前的教學,創設情境已經成為數學學習活動的一種潮流。《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

  創設情境是教師將教學目標外化為一個學生容易接受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有直觀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濃厚的氣氛可以感受,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求知、認知的樂趣,使教學真正成為生動活潑和自我需求的活動。好的情境的創設,能夠引起學生心理上的興趣和學習的需要,是聯絡數學與現實世界的紐帶,是溝通數學與生活的橋樑。

  教學情境的創設要簡單有效、順應學生的心理需求。真實有效的數學教學情境不是為了觀賞,也不是在刻意製造什麼,更不是在額外新增什麼。因為真實有效的課堂應該是面對學生真實的起點,展現學生真實的學習歷程。教學猶如平常生活,簡單有效才是真實。直奔主題不一定比多媒體遜色,同樣能夠創設真實有效的教學情境。不能為了追求表面上的熱鬧或某種形式,而把簡單問題複雜化。讓學生用簡單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把複雜的數學問題簡單化,在具體、生動、有趣、真實、有效的情境中學習鮮活的數學,在實際應用中學習數學,使學生真正感到所學的數學是現實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

  然而在現實的教學實踐中,我們過分注重問題情境的創設本身,而對於情境創設的目的性不夠明確,所創設的情境效率不高,價值不大。如有的情境不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有的情境離所學習的內容相去甚遠,有的情境情節過於複雜、有趣,導致學生沉湎於情境之中等。

  其實只要能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三言兩語的情境未必不是一個好情境,尤其到了高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他們學習數學可以從已有的生活體驗出發。

  例如:教學六年級上冊《認識百分數》之時,我拿出學生經常見到的牛奶盒子,讓學生看盒子上標明的脂肪2.3%,鈣2.5%,蛋白質1.5%,這都表示什麼意思呢?挑逗性的問題一下子打開了學生思維的閘門,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起到了投石擊水的作用,為教學百分數的認識打下了堅實基礎。

  又如:“角的度量”一課的匯入

  師:同學們請看螢幕。(出示第1個傾斜度比較小的滑梯)玩過嗎?

  生:(自豪地)玩過!

  師:(微笑著)地球人都玩過!(出示第2個傾斜度稍大的滑梯)想玩哪個?

  大多數同學說:“第2個。”

  老師再出示第3個傾斜度很大的滑梯。

  “第3個!”不用老師問,孩子們脫口而出。稍後好多同學都笑著改變了主意,“啊,第2個。”

  師:(滿意地笑了)同學們笑了,笑什麼?

  生:第3個太斜了。

  師:這個“斜”字用得很好。

  生:第3個太陡了。

  師:那這3個滑梯不同在哪裡呀?

  生:3個滑梯有高有矮。

  師:對,有高有矮。還有什麼不同呢?

  學生們異口同聲:角度!

  師:哎呀,厲害!了不起,同學們都有一雙數學的眼睛!(課件抽象出3個角。)

  第1個滑梯不好玩,第3個滑梯不能玩(隱去兩個角,留下第2個滑梯的角),那麼滑梯的角多大才算合適呢?這就需要量角的大小,是不是?

  生:是。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板書:量角的大小)

  這一情境的創設貼近學生生活,讓人感到既真實又熟悉還有趣,從司空見慣的場景中發現有價值的數學問題,真是精彩極了。

  二、教學環節簡單、一目瞭然

  小學數學教材最大的編排特點,就是“清清楚楚一條線”.簡簡單單地呈現教學內容,簡簡單單地教和學,可說是小學數學最基本的要求。由此可見教學環節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學生的學習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就顯得尤為重要。

  教師應該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實現教學環節的最佳組合,全面協調教學環節之間的關係,實現多種教學環節在課堂中的最佳組合。精心設計出層次性清、操作性強、實效性高的課堂活動環節。在每個環節的設計中,要多問幾個為什麼,這些環節的安排是否都圍繞一課的教學目標展開,值不值得。儘量避免教學活動中的形式主義和無效勞動,最佳化課堂教學過程。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上課的老師忙得“滿頭大汗”,一個環節接一個環節,學生被教者“拋”出的一個接一個的問題搞得暈頭轉向,這樣的課堂,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累。學習本身是一件簡單的快活的事情。我們沒有必要設計那麼多的學習環節,沒有必要設定那麼多的學習障礙(問題)和“陷阱”讓學生去鑽。只有簡化程式,以學生為主,給足學生自己學習的時間,課堂才真正簡約而有效。

  三、教師語言簡潔、字字珠璣

  語言是教學思想的直接體現,是教師使用最廣泛、最基本的資訊載體。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 因此,教師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質量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從某種意義上說,課堂教學藝術首先是教學語言藝術。

  教師授課語言應清晰簡潔、重點突出、邏輯性強。數學教師的教學語言更應準確、精練,“像釘子——聲聲入耳”.教師的語言簡潔而精煉,不僅可以節省時間,提高課堂效率,而且可以突出重點,避免重複,還可以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做到語句不冗長,簡潔概括,要吐字清晰,讀句分明。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年齡特點,使用他們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話語。做到說話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言簡意賅。

  教師新穎的課堂匯入語,就能輕輕敲開學生的心靈,引領學生信心百倍地走進課堂。每一個環節巧妙的過渡語,自然流暢,讓學生沉浸在教師營造的和諧的課堂氛圍中。教師精煉的小結語,是對文字的概括,也是對課堂中學生的生成進行概括,往往是課堂中的點睛之筆。教師對學生評價的語言,對課堂氣氛的渲染起著很大的作用,貼切而懇切的評價語言,能激起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大大地提高課堂的效率。而有時教師過於冗長的課堂匯入語,會讓學生覺得索然無味;過於豐富的過渡語和小結語,會讓學生迷失了自我;過於誇張的對學生的評價語言,會讓學生覺得言過其實。總之,我們的教師教學語言應當巧妙、簡約。

  四、作業練習精煉、以一當十

  數學練習是學生學習數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進一步理解、鞏固、運用所學知識形成技能的手段,更是掌握基本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的有效途徑。

  一些教師習慣在完成新知的教學後就讓學生按順序完成課本中的習題,毫無整理和篩選,這樣做容易導致教學的低效。不加選擇地讓學生做課後習題,難以關注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並且,教師往往需要精選和補充更好、更全面的練習,才能使學生深入理解、掌握和運用知識。

  教學實踐表明:實施素質教育的大敵是學

  生課業負擔過重,而課業負擔過重的直接因素之一就是“題海”氾濫成災,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在於課堂效益低,作業質量差數量多,缺乏典型性。新課程倡導在形式簡約而內容豐富的練習中鞏固知識,熟練技能,發展思維。為了讓學生的大腦始終處於活躍狀態中,我們的練習設計可以適時開放,留足空間,拓展廣度。

  設計練習時要考慮練習的數量、質量,還要顧及時間的限制。因此,教師不能偷懶,不能完全依賴教材中的練習,要多讀教參、多看教材,領會教材編排的指導思想,儘量把書中出現的、各種資料上見過的、網路查閱到的相關知識和習題結合起來,儘量避免重複練習。大量的研究證明:重複練習並不能使每一位學生學精學透,相反,重複練習的次數越多,識記的效果越差。教師要力求設計的練習少而精,綜合性強,要能以一當十,以少勝多,確保練習一步到位。

  如教學《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一課時,學生在掌握計算方法後可以設計這樣一道習題:

  3個老師帶50個學生租船去春遊,有大船和小船可供選擇。

  每條大船可以坐8人,租金20元

  每條小船可以坐5人,租金14元

  請你設計一種最優惠的租船方案並算算應付的租金。

  透過設計方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求異思維,透過計算租船隻數,達到了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掌握計算方法,正確迅速筆算),在問題情境中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能力。在計算過程中學生髮現有餘數,決定租船隻數時到底用哪一種方法又涉及到具體問題如何選擇。學生設計的租船方案不同,所付的租金不同,從獨立計算到全班彙報,既連帶鞏固了乘法計算方法,又可以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策略的最最佳化,可謂一題多用。

  總之,有效設計作業內容,學生可以在“精練”中增強應用意識,提升實踐探究能力,積累數學經驗。同時,還可以促進教師專業提高,實現教學相長。

  莎士比亞說過“簡潔出自智慧”.教學亦是生活,上課如過日子,簡單有效才是真。有效的課堂可以不新奇,但一定飄散理念的芬芳;可以不花俏,但一定演繹智慧的激情;可以不時尚,但一定洋溢成長的喜悅。有效的學習應建立在教師保證學生參與、尊重學生差異、關注學生生成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構建學習的世界和滿足自己的興趣與學習需要,完全投入到處理教材與學習任務的活動中去,真正學有所得。

理想課堂作文 篇5

  “叮鈴鈴”,我被這清脆悅耳的鈴聲,拉回到現在的課堂。“哎”!如果這課堂能讓我耳目一新就好。

  封閉的心緒被聯想翩翩的翅膀帶入另一個世界。一天清早,空氣是那麼的新鮮,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連小路旁的小草都伸出帶著晨露的“小手”向我招搖。愉快的心情讓我邁著輕盈步伐,來到我的‘伊甸園’——學校。

  輕輕推開教室門,歡聲笑語立刻向我“撲”來。教室的桌布是一片嫩綠色,上面的太陽,花朵,小草,洋溢著奮發向上,積極樂觀的“精氣神”。剛進門,我的眼簾就被這桌布吸引住。

  課堂,重要在學生與老師的互動。“上課”老師溫柔地說道,我們“唰”得筆直的站起來,“歡迎來到我們的課堂,下面老師將與你們愉快的度過一段美好時光。”我會心一笑,心裡不禁沾沾自喜,這不就是我理想中的課堂嗎!

  課堂中,我們盡情的與老師互動著。當然為維護秩序,學生回答老師問題時,是不允許交頭接耳的。如果學生回答問題非常好,老師會當場獎勵他一支筆或一顆糖。

  我們不需要桌椅,我們跟老師一樣,都站著上課。如果累,可以坐在綠茵茵的草坪地毯上,手捧一本書,手持一支筆,正所謂:不動筆墨不看書。

  我站著,我聽著,我記著,一節課下來,收穫是滿滿的。這節課上,我仔細聽著老師講課,居然沒有放過一個細節,原因很簡單,老師問問題時,學生都搶著回答,老師也不時從兜裡掏出一兩顆糖給發言的同學,如果回答錯,老師只會帶著微笑向你輕輕搖搖頭,那微笑裡不摻雜一絲的責備,只有鼓勵與希望。如果你仔細地觀察老師,你會發現老師的微笑,就像一朵綻放的花朵,美麗而讓人覺得很舒服。老師還有一個秘訣,為讓我們在課堂上不分心,偶爾從口中冒出一兩個冷笑話,我們都笑得“前俯後仰”。

  這樣的課堂又有誰不喜歡呢?正當我懷著愉悅的心情等待下一節課時。“張建穎,請你回答這道題。”數學老師嚴肅的看著我,周圍的同學一副副幸災樂禍的樣子。

  唉,夢醒,一切又回到原點……

理想課堂作文 篇6

  在我們八班,我們上的每一節課,在我的印象裡只有語文的課堂是最安靜的,沒有人亂說話,所有人都在認真聽課。至於其他課堂,都總是很吵鬧。因此我對於理想的課堂只想有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也不知道為什麼,大家上其他科目時總是亂說話,特別是上數學課,班裡就形成了這樣一種趨勢,中間AB四列的同學總是搶著回答問題。甚至有時白板上的題目一亮出來,學霸們就脫口而出,答案便出來了,CD四列的同學常常連題目都讀不完,就已經進行下一個問題了。除非有時遇到什麼重點題目了,老師才會講一講,我們也能聽一聽,唯一可惜的是不能自己先獨立思考一下了。

  其次是希望老師們可以多提問一下DC組同學問題。不然A組同學每天都能回答十次左右問題,B組同學五次左右,C組同學一天一到三次,D組同學有時一週還提問不到三次問題,這樣未免就有些過於慘了吧!我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學霸們請給我們一些獨立思考問題的空間,不然如果像每節課又沒有思考問題的時間,又沒有機會思考並回答問題,那也難怪g同學上課睡覺,畢竟如果是這樣一節課,未免也有些太無聊了吧!不過最最基本的一大部分還是因為自己的原因,以後呢,我也要加強自己的聽課效率,儘量跟緊老師的步伐。

  我理想的課堂就是希望可以安靜一些,老師和學霸們可以多關注並諒解一下CD組的同學,給我們一些回答問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