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雨巷> 雨巷人物形象分析

雨巷人物形象分析

雨巷人物形象分析

  在《雨巷》中,詩人創造了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的象徵性的抒情形象。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雨巷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大家喜歡,更多內容請瀏覽(www.ruiwen.com/wenxue)。

  1.《雨巷》中的“丁香”意象,使詩歌呈現出一種迷離的美境。丁香結,即丁香的花蕾,象徵人們的愁心。李璟也寫過一曲關於丁香的《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裡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丁香結和雨中愁在這位南唐後主的筆下已經連結在一起。而在詩人的手中,丁香有了進一步的含義。他想象了一個丁香一般地結著愁怨的姑娘,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也有“丁香一樣的憂愁”。於是,它成了含有憂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包含詩人對美的追求,也包含詩人美好願望幻滅的痛苦。詩人曾經說過:“詩是由真實經過想象而出來的,不單是真實的,也不單是想象。”雨中丁香一樣的姑娘在他的思想影響下,最終消散,體現了詩人當時理想的幻滅。

  2、戴望舒的詩歌創作,也接受了古典詩詞藝術營養的深深陶冶。

  在《雨巷》中,詩人創造了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的象徵性的抒情形象。這顯然是受古代詩詞中一些作品的啟發。用丁香結,即丁香的花蕾,來象徵人們的愁心,是中國古代詩詞中一個傳統的表現方法。如李商隱的《代贈》詩中就有過“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詩句。南唐李景更把丁香結和雨中惆悵聯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裡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這首詩裡就是用雨中丁香結做為人的愁心的象徵的,很顯然,戴望舒從這些詩詞中吸取了描寫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來構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這種吸收和借鑑是很明顯的。但是,能不能說《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舊詩名句“丁香空結雨中愁”的現代白話版的擴充和“稀釋”呢?我以為不能這麼看。在構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時,詩人既吸吮了前人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創造。

  撐一把油紙傘,相約雨巷。

  縱然是紅塵之外還有紅塵,縱然是路的盡頭已沒有盡頭。縱使我枯瘦如葉,我都要擇路而來。只因半個世紀的情緣,我早已相思成疾。還是用當年的紙傘擋雨,卻怕你的名字溼成深深淺淺的淚痕,以勾起我心靈的惟一傷痛。從此再也無法緊握你的身影取暖,甚至走盡這雨巷。

  巷已成墟,亦如我破碎的心,有的只是一池雨打芭蕉的寂寞,一地風吹落葉的惆悵,一種對月獨酌的悽清,還有一個結著淡淡愁怨的姑娘所勾勒的悽婉,悽婉又迷茫的故事,一段沒有結尾的雨中曲。

  不管你是否已化蝶而去,那刻骨銘心的回憶早已在心頭擇荒而憩,汲取我的.血液。待到哪一天我猝然老去,入土而眠,你依然清純如往昔,倚我靈魂輕盈而舞。日月輪迴,斗轉星移,哪怕是千年之後的千年,而相遇之初的美麗,那顏色,那芬芳,那憂愁,甚至是那太息的目光仍會如約來襲。如詩,如詞的音律在我的心頭鳴起。

  我相信在那人海茫茫中的邂逅和相遇,或許早已註定了我今生的牽掛與等待的維繫。我要在生命終結前,了卻未竟的心願--撐一把油紙傘,相守於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你不來,我不走。

  等待是一種痛苦的歡愉,我發覺我成為一棵枯乾的樹時,已能聽到風吹樹皮剝落的聲音,彷彿遙遠的絕響,那麼悲壯那麼淒涼。嘎然而至時,我將轟然倒下,將痴情演奏為千古絕唱。待到來世,用我的殘骸和靈魂化為一生只能夢你一次的花--丁香,仍在此處為你苦苦守侯。

  或許你終有一天姍姍來遲,或許會訝異,身旁竟有一花孑然而立。清純如你,芬芳如你,甚至還帶有你憂愁的回憶。那似曾相識的感覺,會否讓久違的怦然心動濡溼於你,隱約憶起那:"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詩句。

  然你終究淡淡一笑之後,翩然離去,不再回首。身後的花在微笑過後,悄然枯萎、隱去,只留下幾滴絕望成灰的眼淚和那個紫陌纖塵裡不老的回憶在空氣中慢慢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