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曾鞏《越州趙公救災記》閱讀答案2篇

曾鞏《越州趙公救災記》閱讀答案

曾鞏《越州趙公救災記》閱讀答案2篇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我們都可能會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有助於我們領會解題思路,掌握答題技巧。那麼問題來了,一份好的閱讀答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曾鞏《越州趙公救災記》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分享。

曾鞏《越州趙公救災記》閱讀答案1

  越州趙公救災記 曾鞏

  熙寧八年夏,吳越大旱。九月,資政殿大學士、右諫議大夫知越州趙公,前民之未飢,為書問屬縣:災所被者幾鄉?民能自食者有幾?當廩於官者幾人?溝防構築可僦民使治之者幾所?庫錢倉廩可發者幾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幾家?僧道士食之羨粟書於籍者其幾具存?使各書以對,而謹其備。

  州縣吏錄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萬一千九百餘人以告。故事,歲廩窮人,當給粟三千石而止。公斂富人所輸及僧道士食之羨者,得粟四萬八千餘石,佐其費。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憂其眾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異日,而人受二日之食。憂其且流亡也,於城市效野為給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給。計官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職而寓於境者,給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為之告富人,無得閉糶。又為之出官粟,得五萬二千餘石,平其價予民。為糶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為工三萬八千,計其傭與錢,又與粟再倍之。民取息錢者,告富人縱予之,而待熟官為責其償。棄男女者,使人得收養之。

  明年春,大疫,為病坊,處疾病之無歸者。募僧二人,屬以視醫藥飲食,令無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外隨收瘞之。

  法,廩窮人,盡三月當止,是歲盡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屬。有上請者,或便宜多輒行。公於此時,蚤夜憊心力不少懈,事細巨必躬親。給病者藥食多出私錢。民不幸罹旱疫,得免於轉死,雖死,得無失斂埋,皆公力也。

  是時旱疫被吳越,民饑饉疾癘,死者殆半,災未有巨於此也。天子東向憂勞,州縣推布上恩,人人盡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為得其依歸。所以經營綏輯;先後終始之際,委曲纖悉,無不備者。其施雖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雖行於一時,其法足以傳後。蓋災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無,而能為之備。民病而後圖之,與夫先事而為計者,則有間矣;不習而有為,與夫素得之才,則有間矣。予故採于越,得公所推行,樂為之識其詳,豈獨以慰越人之思,將使吏之有志於民者不幸而遇歲之災,推公之所已試,其科條可不等頃而具,則公之澤豈小且近乎!

  【注】綏輯:安頓。 災沴:災害。

  4、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屬以視醫藥飲食 屬:委託

  B.或便宜多輒行 便宜:容易做的事

  C.所以經營綏輯;先後終始之際 經營:謀劃

  D.樂為之識其詳 識:記述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為之告富人無得閉糶 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計其傭與錢 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

  C.令無失所恃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D.治世不能使之無,而能為之備 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

  6、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為趙挕笆滷毓住鋇囊蛔槭牽( )

  ①為書問屬縣災所被者幾鄉;②公斂富人所輸;③告以去其家者勿給;④為工三萬八千;⑤為病坊,處疾病之無歸者;⑥給病者藥食多出私錢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⑤⑥

  7、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是一篇調查記。記敘趙捲讜街菥仍質寄卦謐芙岵⑼乒闥木仍志欏

  B、開篇簡敘救災前的調查,趙捪刃邢攣乃舾饗兀視刖仍鍾洩叵檔牧事。

  C、作者沒有停留在具體事實的交待上,敘中有議,表彰了趙捈泵裰訓母涸鵓瘛

  D、文章不循章法,將廣為收集的救災瑣碎諸事,不作裁減,逐一寫來,有條不紊。

  8、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

  ①計官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職而寓於境者,給其食而任以事。

  ②將使吏之有志於民者不幸而遇歲之災,推公之所已試,其科條可不等頃而具。

  答案:

  4、B.便宜:應辦的事,這裡指對救災有利的事。

  5、A.A為:均作介詞,替。B其:前者代詞,他們的;後者指示代詞,那。C所:前者結構助詞,…的地方;後者,為…所,同表被動。D而:前者連詞,錶轉折,卻;後者連詞,表修飾,不譯,見《孟子見梁襄王》。

  6、A.都是趙捛孜6嗍欽話部署,不一定親為。承上文城市郊野多設“給粟之所”,可知是分頭告示;是民工的用工。

  7、D

  8、①估計到辦理髮糧的官吏不夠用,便選取沒有任職並住在越州境內的官吏,供給他們糧食並把事情委任給他們。

  ②將使後來有心為民做事的官吏在不幸遇到災年的時候,能推行趙公已經試行過的辦法,那救災的章程條例可以不須頃刻就制定好。

  譯文:

  熙寧八年夏天,吳越一帶遭遇嚴重旱災。這年九月,資政殿大學士趙公出為越州長官。在百姓未被饑荒所苦之前,就下文書詢問所屬各縣遭受了災害的有多少鄉,百姓能夠養活自己的有多少戶,應當由官府供給救濟糧的有多少人,可以僱用民工修築溝渠堤防的有多少處,倉庫裡的`錢糧可供發放的有多少,可以徵募出糧的富戶有多少,僧人道士以及讀書人吃剩的餘糧記錄於簿籍的有多少實存,讓各縣呈文上報知州,並且謹慎地作好準備。

  州縣官吏登記報告,全州孤兒、老人、疾病、體弱不能養活自己的共有二萬一千九百多人。向來規矩,官府每年發給窮人救濟,應當發到三千石糧米就停止。趙公徵收富戶人家上繳的,以及僧人道士吃餘下的糧米,共得穀物四萬八千多石,就用它來補助那救濟的費用。讓規定從十月初一開始,每人每天領一升救濟糧,孩童每天領半升。趙公擔心領米的人太多會相互踐踏,又讓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領米,並且每人一次領兩天的口糧。他又擔心鄉民將流離失所,就在城鎮郊外設定了發糧點共五十七處,讓各人就便領糧,並通告大家,離開自家的不發給糧食。估計到辦理髮糧的官吏不夠用,便選取沒有任職並住在越州境內的官吏,供給他們糧食並把事情委任給他們。不能養活自己的人,有了這樣的供應。能夠買得起糧食的人,就替他們告誡富人不能囤積米糧不賣給他們。又替他們調出官糧,共五萬二千餘石,用平抑那價格價格賣給百姓。設定賣糧點共十八處,讓買糧的人自行就便像領糧的一樣。又僱用民工修補城牆四千一百丈,費工三萬八千個,計算他們的傭工發給工錢。有願意出利息借錢的老百姓,官府勸告富裕人家放手借錢給他們,等田中谷熟,官府為債主出面責令他們償還。被拋棄的男女孩童,都讓人收養他們。

  第二年春上,瘟疫很嚴重。官府設立病院,安置無家可歸的病人。招募兩位僧人,委託他們照料病人的醫藥和飲食,讓那些病人不失去依靠。

  按規定,遇災年給窮人發放救濟滿三個月就停止,這年發放到五月才停結束。有不便行公文處理的事情,趙公一概自己擔當責任,不因此連累下屬官員。有請示上級的事,有些對救災有較多的好處,就立即施行。趙公在這段時間,早晚勞心力從未稍微懈怠,事無論鉅細必定親自處理。給病人吃藥吃飯的開銷花的多是自己的錢。百姓不幸遭遇旱災瘟疫,能避免輾轉死去;即使死了也不會無人收斂埋葬,都是靠趙公的力量。

  這時旱災瘟疫遍及吳越一帶,百姓遭受饑荒瘟病,死去的將近一半,災情沒有比這更大的了。趙公撫慰百姓,百姓尤其認為有了依靠和歸宿。用來籌劃安頓民眾的事,哪個先哪個後以及如何開始如何結束,在這方方面面之間,曲折周到細緻詳盡,沒有不考慮到家的。他的施政雖然只在越州,他的仁愛卻足夠昭示天下;他的措施雖然只是在短時間內實行,他的方法卻足夠傳給後人。大約災害發生,太平時代也不能讓它避免,卻能夠預先作防備。百姓遭受災難後才去思考對策,與事先有所考慮相比,就有很大差距了;不熟習而還要去做,與那些平時就留心的人,兩者也有很大差距。我特意到越地採訪,收集到趙公推行的一套辦法,很樂意把它詳細地記載下來,不僅用來寬慰越州人對趙公的思念感激之情,將使後來有心為民做事的官吏在不幸遇到災年的時候,能推行趙公已經試行過的辦法,那救災的章程條例可以不須頃刻就制定好,那麼趙公的恩澤怎麼能說是很小並且隻影響眼前嗎?

曾鞏《越州趙公救災記》閱讀答案2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題。

  越州趙公①救災記 曾鞏

  熙寧八年夏,吳越大旱。九月,資政殿大學士、右諫議大夫、知越州趙公,前民之未飢,為書問屬縣:“災所被者幾鄉?民能自食者有幾?當廩於官者幾人?溝防構築,可僦②民使治之者幾所?庫錢倉粟可發者幾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幾家?僧道士食之羨粟,書於籍者,其幾具存?”使各書以對而謹其備。

  州縣吏錄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萬一千九百餘人以告。故事:歲廩窮人,當給粟三千石而止。公斂富人所輸及僧道士食之羨者,得粟四萬八千餘石,佐其費。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憂其眾相躁也,使受粟者男女異日,而人受二日之食。憂其且流亡也,於城市效野為給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給。計官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職而寓於境者,給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

  能自食者,為之告富人,無得閉糶。又為之出官粟,得五萬二千餘石,平其價予民。為糶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糴者自便如受粟。

  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為工三萬八千,計其傭與錢,又與粟再倍之。民取息錢者,告富人縱予之,而待熟,官為責其償。棄男女者,使人得收養之。

  明年春,大疫。為病坊,處疾病之無歸者。募僧二人,屬以視醫藥飲食,令無失所,時凡死者,使在外隨收瘞之。

  法:廩窮人,盡三月當止。是歲盡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屬。有上請者,或便宜多輒行。公於此時,蚤夜憊心,力不少懈,事細巨必躬親。給病者藥食,多出私錢。民不幸罹旱疫,得免於轉死,雖死,得無失斂埋,皆公力也。

  是時,旱疫被吳越。民饑饉疾癘,死者殆半,災未有巨於此也。天子東向憂勞,州縣推布上恩,人人盡其力。公所拊循③,民尤以為得其依歸。所以經營綏輯④,先後終始之際,委曲纖悉,無不備者。其施雖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雖行於一時,其法足以傳後。蓋災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無,而能為之備。民病而後圖之,與夫先事而為計者,則有間矣;不習而有為,與夫素得之者,則有間矣。予故採于越,得公所推行,樂為之識其詳。豈獨以慰越人之思,將使吏之有志於民者,不幸而遇歲之災,推公之所已試,其科條可不待頃而具。則公之澤,豈小且近乎! ——選自曾鞏《元豐類稿》卷十九,有刪節

  【注】①趙公:趙抃(1008—1084),字閱道,號知非子,諡清獻,衢州西寧(今浙江衢縣)人。曾任殿中侍御使,為官正直無私,彈劾不避權貴,京師有“鐵面御史”之稱。②僦:僱傭③拊循:撫慰,安撫④綏輯:安撫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 具:措施

  B.得粟四萬八千餘石,佐其費 佐:彌補

  C.使糴者自便如受粟 如:好像

  D.計官為不足用也 計:考慮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 前民之未飢,為書問屬縣 蚓無爪牙之利

  B 憂其且流亡也 臣死且不避

  C 是歲盡五月而止 吾嘗終日而思矣

  D 所以經營綏輯先後終始之際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第II卷(共 123分)

  四、(31分)

  10.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公於此時,蚤夜憊心,力不少懈,事細巨必躬親。

  (2)予故採于越,得公所推行,樂為之識其詳。

  11.曾鞏作《越州趙公救災記》的目的是什麼?請概括作答。(4分)

  12.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劃10處)(5分)

  天 之 道 其 猶 張 弓 與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舉 之 有 餘 者 損 之 不 足 者 補之 天 之 道 損 有 餘 而補 不 足 人 之 道 則 不 然 損 不 足 以 奉 有 餘 孰 能 有 餘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聖 人為 而不 恃,功成而不處。

  (取材於《老子·七十七章》)

  答案:

  8.C(往,到……去)

  9. D(D均表方式或或依據,解為“用來……的方法”“用來……的”;A分別為“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助詞,定語後置的標誌”;B、一為“將要”,一為“尚且”;C、一表承接譯為“才”,一表修飾,譯為“地”。)

  10.(1)(4分)譯文:(趙公)在這段時間,早晚操勞身心疲憊,精力也沒有稍微懈怠,大小事情都一定親自處理。(“蚤”“憊”“躬親”各1分,句意1分)

  (2)(4分))譯文:我特意到越地採集,收集到趙公推行的一套辦法,很樂意把它詳細地記載下來(“故”“釆”“識”各1分,句意1分)

  11(4分)不只是為了寬慰越州百姓對趙公的思念(2分),更是為了總結救災經驗,作為後世的借鑑。(2分)

  12.(5分)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補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

  翻譯:

  自然的法則,豈不象弓拉開了弦一樣嗎?弦位高了就把它壓低一些;弦位低了,就把它拈起來一點;弦長有多餘的,就加以減少,不足的則加以補充。自然的規則,是減少有餘的,用來補充不足的。人類社會的現實法則,就不是這樣了,它是剝奪不足的,用來供奉有餘的。誰能夠把有餘的拿來供給天下(不足的)?只有有“道”的人(才能如此)。因此有“道”的聖人有所作為而不自恃己能,有所成就而不居功自傲,他不願意表現自己的聰明才幹。

  參考譯文:

  熙寧八年夏天,吳越一帶遭遇嚴重旱災。這年九月,資政殿大學士、右諫議大夫、主持越州工作的知府趙公,在百姓還沒有遭受饑荒之前,就下發文書詢問下屬各縣:遭受了災害的有多少鄉?百姓能夠養活自己的有多少戶?應當由官府供給救濟糧的災民有多少人?可以僱用民工修築溝渠堤防的有多少處?倉庫裡的錢糧可供發放的有多少?可以徵募出糧的富戶有幾家?和尚道士和士人吃不完的餘糧登記在冊的,實存有多少?讓各縣呈文上報知州,並且謹慎地作好救災準備。

  州縣官吏登記百姓中孤老病弱不能養活自己人共有二萬一千九百多人,都作了上報。按照舊例,官府每年發給窮人救濟糧,應當供給三千石就停止。趙公徵收富戶人家交納及僧人道士和士人吃不完的糧食,共得糧食四萬八千多石,用它來補助賑災的費用。讓百姓從十月初一開始,每人每天領一升救濟糧,小孩子每天領半升。趙公擔心領米的人太多會相互擁擠踐踏,又讓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領米,並且每人一次領兩天的口糧。他又擔心他們將要流亡,於是在城市和鄉村都設定了發糧的地方,總共有五十七處,讓他們各自到方便的地方領取,並通告大家,離開自家的不發給糧食。估計到辦理髮糧的官吏不夠用,便選取沒有任職並住在越州境內的官吏,供給他們糧食並把事情委任給他們。不能養活自己的人,於是就有了這樣的措施。

  對能夠買得起糧食的人,就替他們通告富人不能閉店停止賣糧。趙公又替他們調出官糧,共五萬二千餘石,按低價賣給百姓。設定賣糧點共十八處,讓買糧的人自行到方便的地方去領取糧食。又僱用民工修補城牆四千一百丈,費工三萬八千個,計算他們的傭工發給工錢,又給他們兩倍的糧食。有(願意)借貸款的老百姓,告訴富人放開貸給他們,等莊稼成熟,由官府(替債主出面)責令他們償還。被拋棄的男女孩童,都讓人收養他們。

  第二年春天,瘟疫非常嚴重。趙公便設定診所,安置患上疾無家可歸的人。招募兩位僧人,委託他們照料病人的醫藥和飲食,讓那些病人不失去依靠。凡是死去的人,讓官家在外面隨時埋葬他們。

  按規定,遇災年給窮人發放救濟滿三個月就停止,這一年發放到五月才結束。有不符合公文規定的事情,趙公一概自己擔當責任,不因此連累下屬官員。有請示上級的事,有些對救災有較多的好處,就立即施行。趙公有這段時間,早晚操勞身心疲憊也沒有絲毫懈怠,事情無論大小都一定親自處理。供給病人藥品和飲食,常常是他自己掏錢。百姓不幸遭遇旱災瘟疫,能避免輾轉流亡死去;即使死了也不會無人收斂埋葬,都是靠趙公的力量。

  當時旱災瘟疫遍及吳越一帶,百姓遭受饑荒瘟疫,死去的將近一半,災情沒有比這更嚴重的了。皇上望著東方憂愁勞神,州縣推廣佈施皇帝的恩德,人人都儘自己的力量。趙公撫慰百姓所做的一切,使百姓尤其認為有了依靠和歸宿。用來經辦救災、安定百姓的措施始終周到細緻,沒有一點不完備的。他救災雖然只在越州施行,他的仁愛卻足夠昭示天下;他的措施雖然只是在短時間內實行,他的方法卻足夠傳給後人。災害的發生,太平時代也不能讓它避免,卻能夠預先做好準備。百姓遭受災難後才去思考對策,與事先有所考慮相比,就有很大差距了;不熟習而還要去做,與那些平時就留心的人,兩者也有很大差距。我所以特意到越地採訪,收集到趙公推行的一套辦法,很樂意把它詳細地記載下來,哪裡僅僅是用來寬慰越州人對趙公的思念感激之情,也是使後來有心為民做事的官吏在不幸遇到災年的時候,能推行趙公已經試行過的辦法,那救災的章程條例可以不須多長時間就能制定好,那麼趙公的恩澤怎麼能說是很小並且影響眼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