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渡荊門送別閱讀答案4篇

渡荊門送別閱讀答案

渡荊門送別閱讀答案4篇

  在各領域中,我們很多時候都不得不用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有助於我們領會解題思路,掌握知識點。還在為找閱讀答案而苦惱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渡荊門送別閱讀答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渡荊門送別閱讀答案1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1 )請寫出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1分)

  (2)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一聯,歷來被人們稱道。請 任選一個角度進 行賞析。(2分)

  【答案】 (1 )(1分) 仍憐故鄉水,萬 裡送行舟。 (2)(2分) 答題示例:①繪意境:蒼莽起伏的山巒隨著平原曠野的延伸。漸漸消失得無影無蹤,一瀉千里的長江水奔赴茫茫無際的遼闊平原。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氣勢磅礴的萬里長江圖。②賞字詞:隨表現出群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寫出空間感和流動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氣勢,展示了詩人的廣闊胸襟。④品技巧: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發了作者初出荊門時的喜悅、激動的心情。更是詩人開闊的胸懷,開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氣的形象寫照。

  12.詩的尾聯抒發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3.展開想象,寫出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所展示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參考答案:

  12、對故鄉山水的眷戀之情

  13、示例:俯視江面,月亮照在江水裡,就像天上飛下來一面鏡子,明亮耀眼;仰望天空、雲氣簇擁而來,就像海上結成了一座座樓閣,新奇美妙

  ①詩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給我們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請加以描繪(100字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品味該詩尾聯中送字的妙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0.(4分)①詩人乘舟順江而下,兩岸連綿起伏的群山像畫卷一樣伴隨小舟而行,它們在廣闊的原野處消失了;浩浩蕩蕩的長江水,奔湧向前,流入了廣闊無際的原野,他的視野頓時變得開闊了。 (能清楚地描繪景象,語言通順得2分)

  ② 送字直接點題(扣題),(1分)送的主體是故鄉的山水,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而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依戀之情。(1分)

  渡荊門送別①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②。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杜甫晚年過江峽作《旅夜書懷》詩云: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後人常將此二詩頷聯加以比較,或稱李雖壯而杜骨力過之,或稱未容優劣,二者皆有興會。

  【注】①渡荊門送別:開元十四年,李白由三峽初次出蜀,作此詩。荊門,山名,在今湖北宜都縣西北;自此以東,地勢平坦。送別,意指江水速自己離別蜀中。②海樓:海市蜃樓。

  14.李白與杜甫,世稱 ,代表了唐代詩歌藝術的最高成就。(1分)

  15.請從情景關係角度賞析李詩畫線句。(3分)

  16. 後人對李、杜詩頷聯有兩種評價,你的看法如何?請說說理由。(4分)

  14.李杜(1分)

  15.要點:運用比喻手法,描繪了滿月映入江水、雲霞絢爛多姿的奇麗景象,表達了初次出峽見到廣闊平原時的新鮮感和喜悅感。(3分)

  16.要點:(1)兩詩頷聯都寫大江和原野,景象雄渾,境界闊大。(2)李句簡練明快,於蒼茫中見少年豪邁之氣;杜句精嚴沉鬱,於宏闊中見志士垂暮之態。兩人風格各擅勝場。(4分)

渡荊門送別閱讀答案2

  (一)閱讀下面的古詩詞,完成後面題目。(4分)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13、《渡荊門送別》是一首五言律詩,首聯交代,尾聯抒發了作者的感情。(2分)

  14、這首詩中間兩聯描繪舟過荊門時所見景色,頷聯中的"隨""入"兩字用得好,歷來被人稱道。請選擇其中一個字作簡要分析。(2分)

  (二)閱讀下面訊息,完成後面題目。(4分)

  據新華社天津20xx年1月1日電(記者周潤健)一元復始,永珍更新。1月1日,是20xx年新的一年的開始,中國人習慣將這一天稱為"元旦"。天文專家表示,"元旦"一詞在中國已沿用4000多年,現行"元旦"只有"62歲"。

  天文教育專家趙之珩介紹說,中國元旦指的是農(夏、陰)歷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①因朝代不同,採用的歷法也不同,我國曆代元旦的月日並不一致。②夏朝在正月初一,商朝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又以十月初一為元旦。③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決定採用公曆,把公曆1月1日稱為"新年",把農曆正月初一稱為"春節"。

  新中國成立前夕的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透過決議,從新中國成立之日起,我國曆法採用世界通用的公曆紀元法。從此,正式將公曆1月1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曆年",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俗稱"舊曆年"。

  15、請給這則新聞擬一個恰當的標題。(2分)

  16、新聞的第三段是按一定的順序寫作的。請把下面這個句子放回原文恰當的位子,應放在第()句的後面。(2分)

  漢武帝太初元年時,司馬遷創立了"太初曆",這才又以正月初一為元旦。

  閱讀理解答案:

  13、(2分)遠渡的地點和此行的目的

  思鄉

  (每空1分,共2分)

  14、(2分)“隨”字將群山與原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真切的表現出來,寫活了,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 長江滾滾遠去著一“入”字,彷彿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遼闊的原野,流入大海之外。

  15、示例:(1)專家稱現行“元旦”只有62歲

  詞語沿用四千多年

  (2)天文專家表示:現行“元旦”只有“62歲”。(2分)

  16、第(②)句後面(2分)。渡荊門送別閱讀答案

渡荊門送別閱讀答案3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29.詩中描寫“水中映月圖”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0.“大荒”一詞的含義你是怎樣理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1.詩的尾聯抒發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32.展開想象,寫出“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所展示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參考答案:

  29、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30、廣闊的荒原

  31、對故鄉山水的眷戀之情

  32、示例:俯視江面,月亮照在江水裡,就像天上飛下來一面鏡子,明亮耀眼;仰望天空、雲氣簇擁而來,就像海上結成了一座座樓閣,新奇美妙。

渡荊門送別閱讀答案4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旅夜抒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桅牆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1.選出下面正確的選項()

  A.李詩寫的是出峽日景,杜詩寫的是峽中夜景。

  B.李詩語言深沉剛健,像千錘百煉,熔鑄而出,杜詩語言超脫豪放,無跡象可求;李詩語言學鬱,杜詩語言奮發。

  C.李詩描繪的景象開闊壯麗,杜詩描繪的景象險惡孤危。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取景都非常闊大,構思都非常精巧 ,有異曲同工之妙。

  D.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用的是比喻手法,而官應老病休是老病應休官的倒裝。

  答:B(把李杜二人的語言風格弄顛倒了)

  2.這兩首詩的共同點有哪些?

  答:(1) 都在長江上揚帆而下,只不過李白是在出蜀之後,於湖北省宜都縣西北作的這首詩。杜甫是在今重慶市忠縣至雲陽縣途中作的這首詩;

  (2)都為五律,不僅韻律相同,而且在短短的僅四十餘字的一首詩裡,相同的詞字竟有平野、江、月、流;

  (3)這兩首詩的氣象都十分開闊,藝術表現手法較為自然。兩詩的前後結構渾然一體,一氣呵成。由近展遠,由狹而闊,大江,大地,星月,繁複的立體空間景象,映入胸懷。兩詩的`結句雖以低調和收束而止,但仍展現出遼遠時空,令人作無窮無盡的遐想。

  3.這兩首詩的不同點在哪裡?

  答:(1)李白寫《渡荊門送別》是青年時代,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出蜀遊歷時而作。《旅夜書懷》是杜甫晚年 ,即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杜甫辭去了幕僚的職務,帶家眷離開成都,經渝州(今重慶)乘船到雲陽縣雲安鎮途中而作。兩詩相差的年代剛好40年;

  (2)心境不一樣,李白第一次走出蜀地的大山,天地開闊,,神蕩胸襟,豁然開朗,興奮喜悅之情,言於溢表。舉目從沒有看到的茫茫大江,山在大江和藍天之間,成了渺渺的一線。李白的詩裡,只有對壯闊山河的感嘆和思鄉的情懷,而沒有人生風雨歷程的傷愁。杜甫的心境和李白大不一樣,蹇途人生,時運不濟,顛沛流離,窮困纏身。恰又 辭官飄泊,那心境肯定是格外蒼涼。在靜靜的夜裡,在悽悽的江上,杜甫獨自一人守著孤舟,多麼悲涼和孤獨!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飄飄何所以,天地一沙鷗這開闊的場景更襯托了杜甫的這種悲涼和孤獨。李白詩的畫面固然是一種令人遙想的大畫面,是很美的,但杜甫這首詩卻能深入到欣賞者的情感的內部,刺激欣賞者的心靈,一種對杜甫生活處境的同情和感嘆油然而生。

  4.李杜之間的情宜甚深,特別是杜甫,多次做詩懷念李白。對李白的詩,杜甫更是稱頌,說白也詩無敵。李白的詩在前,杜甫的詩在後,兩詩的畫面又這樣接近。在藝術上,杜甫的《旅夜書懷》是否受到了李白的《渡荊門送別》的影響呢?或者說《旅夜書懷》模仿了《渡荊門送別》呢?

  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