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有關“魏徵”的文言文對比的閱讀答案

“魏徵”的文言文對比的閱讀答案

有關“魏徵”的文言文對比的閱讀答案

  閱讀下面兩則材料,完成第17—21題。(19分)

  甲 貞觀六年,有人告尚書右丞魏徵,言其阿黨親戚。太宗使御史大夫溫彥博案驗此事,乃言者不直,彥博奏稱,徵既為人所道,雖在無私,亦有可責。遂令彥博謂徵曰:“爾諫正我數百條,豈以此小事,便損眾美?自今以後,不得不存形跡。”居數日,太宗謂徵曰:“昨來在外,聞有何不是事?”徵曰:“前日令彥博宣敕語臣曰:‘因何不存形跡?’此言大不是。臣聞君臣同氣,義均一體。未聞不存公道,唯事形跡。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則邦國之興衰,或未可知!”太宗瞿然改容曰:“前發此語,尋已悔之,實大不是,公亦不得遂懷隱避。”徵乃拜而言曰:“臣以身許國,直道而行,必不敢有所欺負。但願陛下使臣為良臣,勿使臣為忠臣。”太宗曰:“忠良有異乎?”徵曰:“良臣使身獲美名,群受顯號,子孫傳世,福祿無疆。忠臣身受誅夷,君陷大惡。家國並喪,獨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遠矣。”太宗曰:“君但莫違此言,我必不忘社稷之計。”乃賜絹二百匹。

  乙 餘觀太宗常屈己以從群臣之議,而魏鄭公①之徒,喜遭其時,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無不諫諍,雖其忠誠所自至,亦得君以然也。則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稱賢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淵源皆出於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書存也。及觀鄭公以諫諍事付史官,而太宗怒之,薄其恩禮,失終始之義,則未嘗不反覆嗟惜,恨其不思,而益知鄭公之賢焉。

  注:①魏鄭公:指魏徵。

  17.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⑴ 溫彥博案驗此事(    )    ⑵ 尋已悔之(    )

  ⑶ 而魏鄭公之徒(    )     ⑷ 恨其不思(       )

  1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乃言者不直                      豈以此小事

  A.                              B.

  乃賜絹二百匹                    及觀鄭公以諫諍事付史官

  雖在無私                        徵既為人所道

  C.                              D.

  雖其忠誠所自至                  但願陛下使臣為良臣

  19.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⑴ 未聞不存公道,唯事形跡。

  ⑵ 能知其有此者,以書存也。

  20.乙文稱太宗為“賢主”,認為魏徵是“賢臣”,從甲文看,太宗之“賢”具體表現是⑴________ ⑵_________  ⑶________;魏徵之“賢”具體表現為⑴________ ⑵_________ ⑶_________。(用自己的話回答)(6分)

  21.結合甲文君臣“對話”和乙文君臣“對立”,試對唐太宗或魏徵作簡要評價。(3分)

  參考答案:

  三、閱讀下面兩則材料,完成第17—21題。(19分)

  17.(3分)⑴審查,追究 ⑵隨即,不久 ⑶這些人 18.(2分) C 19.(4分)⑴沒有聽說過大臣不留心安邦治國的大事,而只注意檢點平日的細小言行。(2分) ⑵能夠知道魏鄭公有諫諍之事,是因為有他的奏章還存在。(2分)(意到即可) 20.(6分)太宗之賢:重事實,不偏聽偏信;不因小事而否定別人的大美;主動詢問自己的過失;善於反思,勇於改錯;虛心向大臣請教,獎勵忠良之臣等(任一點得1分,共3分) 魏徵之賢:用人無私心;勸諫太宗幾百次;敢於指出太宗說話不足之處;表明以身許國,直道而行的決心;希望做良臣等(任一點得1分,共3分) 21.(3分)觀點:1分;分析有理有據、客觀辯證: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