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精選25篇)

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精選25篇),歡迎大家分享。

  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1

  今天,我認真聆聽了韓震教授對《道德與法治》新課程標準的解讀報告。報告指出思政課教師心中要有大局觀,充分發揮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育人功能,貫徹五大核心發展理念,不斷改變育人方式,進行跨學科和大單元設計嘗試:改變評價方式最佳化終結性評價,探索增值新評價,突破紙筆考試評價,發揮評價對教育的指導和引領作用。學習後,我對新課標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作為思政課老師,我們要不斷學習,提升教育素養和專業素養,做學生成長路上的領路人,爭做立德樹人的大先生。

  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2

  學習了韓教授的講座,我深深體會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重視新課標的新變化新表述,強調德法並重,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相輔相成,滿足社會發展和學生身心發展的新需求,全面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務必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核心素養導向,研究新課程,形成新教法。同時,要注重發揮評價對教學的引導作用,不斷探索多元評價模式,推進表現性評價、真實性評價,促進“教——學——評”一致性,助力學生髮展。

  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3

  本次《道德與法治》義教課標解讀的培訓,我印象深刻的是:堅持素養導向的教學建議。要體現核心素養導向,讓核心素養真正落地,而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或者是理念,不是嘴上說一說的,而是真正能夠落實到我們每一節課,每一個活動裡面。時代提出的新要求,比方說社會的發展有新要求,百姓對教育也有新期待,同時我們教育教學研究的一些新的成果,也推動了我們教育的發展。所以總體上來說,目標就是素養導向,要讓素養落地。

  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4

  韓震教授主要從本次修訂的主要背景和追求、主要變化與突破、課程性質與理念、實施中的重點與難點、教材的編寫要求五個方面,對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進行全方位解讀,讓我對新課標有了更深的認識。道德與法治課程應立足於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以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道德與法律的基本規範,提升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為主旨,堅持學科邏輯與生活邏輯相統一,主題學習與學生生活相結合;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發揮課程的思想引領作用,堅持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思想與價值引領,著力引導學生用理想之光照亮奮鬥之路、用信仰之力開創美好未來,發揮道德與法治課程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的關鍵作用。新課標是開展有效教學的指南,我們要精準細緻研讀,深刻領會課程理念,把握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正確實施教、學、評策略,才能充分發揮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育人功能。

  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5

  今天非常榮幸觀看了韓教授的講座。韓震教授對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進行了全面深入的闡述讓我更清晰更深刻地認識到新課標,就是聚焦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這更加激發和增強了作為一名小學教師的責任感從關注教轉向關注學,轉變傳統的考試導向的教育理念,以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為導向,牢固樹立並落實育人的核心理念,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這次的講座令我受益匪淺,更為我以後的思政課點起了指路明燈。

  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6

  韓震教授在此次研討會上特別強調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培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與具體課程內容目標相協調。首先要基於課程本質,凝鍊核心素養,對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三維目標進行全面整合,呈現課程目標新模式。

  思政課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發揮課程的思想引領作用,遵循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強化課程一體化設計以社會發展和學生生活為基礎,構建綜合性課程。堅持“教師價值引導和學生主體建構相統一,建立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育人機制”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促進知行合一。

  講好思政課不僅有“術”,也有“學”,更有“道”。作為未來的思政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強化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進一步提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效。

  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7

  韓震教授對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進行了全面深入的闡述,一針見效地指出新時代道法科目的總體目標: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考試導向的教育理念,以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為導向,牢固樹立並落實育人的核心理念,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8

  今天,我們在線上認真聽了韓震專家解讀了2022年《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透過這次對道德與法治新課標的學習,給我最切身的體會就是教師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學方法要逐漸改革,教師與學生之間要和諧互動,共同探討、交流經驗、增加實踐。在學習新課標這段時間,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這給我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上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9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韓教授從課程設定的緊迫性,必要性,以及編寫的要求理念等方面進行了細緻地解讀,對於我們思政課教師豐富教學內容,創新育人模式,同時提升教育素養準確研讀新課標有非常大的幫助。李曉東教授關於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核心素養培育的報告更加深入地詳細地闡述瞭如何在道德與法治課堂落實核心素養的問題,小學階段打好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管理好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增強自身價值,應對複雜多變的局面,同時要遵守社會規則和行為規範,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個人價值和社會發展的統一。

  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10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公佈了最新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作為一線老師的我責無旁貸在暑期認真研讀了2022版《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新課標新增了核心素養、總目標、學段目標,教師培訓與教學研究,核心素養學段表現,課程內容按照學段要求分四部分進行一體化設計,讓核心素養落地是本次課標修訂的重點。要求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強調育人為本,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透過學習,給我最切身的體會就是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學方法要改革,教師與學生要和諧互動,增加實踐。

  一、不斷更新理念,與時俱進

  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汲取新知識,提高學科專業素養,豐富教學內容。

  1、新課標的改變不僅是內容的變化,而且是理念的轉變。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用好教材,結合學生實際開展切實可行的學科活動。例如:義務植樹、義務清掃垃圾、義務去兒童福利院當義工等等。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經歷,感受深,能洗滌他們的心靈,激發他們熱愛公益的熱情,從而親社會,達到立德樹人。

  2、樹立學科核心素養,制定鑄魂育人的目標

  新課標提出: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相互交融,但各有側重,不可相互替代。我們道法老師要立足核心素養,要將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引導學生明確人生髮展方向,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改變滿堂灌,營造有趣課堂

  教學要圍繞課程內容體系,及時跟進社會發展程序,結合國內外影響較大的時事進行講解。課程資源要用足紅色,感動中國人物、時代楷模、英雄人物等的事蹟,運用好身邊的人和事,還有最新的時政熱點例項,比如七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黃文秀的事蹟,愛崗敬業的張桂梅等,讓道法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積極參與。

  三、引導學生實踐,促進知行合一

  教學要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加強課內課外聯結,實現隱性課程與顯性課程相配合。透過帶領學生參觀訪問、現場觀摩、志願服務、研學旅行等方式讓學生走向社會,瞭解國情、社情,增強愛國情感。鼓勵學生在實踐中擴充套件自己的視野,提升自己的能力,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總之,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結合學校實際,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探究多樣的教學方法,把立德樹人落到實處,讓道德與法治課更加絢麗多彩!

  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11

  本次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基於五個方面核心素養選擇和建構主題,將學生不斷擴大的生活範圍作為暗線,在明線上突出了道德與法治的基本內容,除了國情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革命傳統教育、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入學教育六大課程主題,更是強化了中華傳統美德、革命傳統和法治教育,有機融入國家安全、勞動教育以及資訊素養、金融素養教育等相關主題,讓教師在下一步教育教學中活動中有了方向引領,自己真的是收穫匪淺。

  作為一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我們要真正做到創新課堂的教學模式,提高育人質量,重視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增強課堂吸引力。

  自己也清楚了學生核心素養是學生透過本課程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因此我們的課堂必須圍繞核心素養展開,突出素養導向,基於核心素養設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開展教學實施。

  同時,進一步紮紮實實提升個人的專業成長,注重教育教學研究關注教育生態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全力探索核心素養落地的實施路徑創設適合小學生認知特點、年齡特點和行為特點的育人模式和課程體系,給學生營造生命自由成長的空間,真正做到立德樹人。

  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12

  學海無涯,若要成為合格專業的人民教師,則要以勤為徑,以苦作舟,始終秉持“終身學習”的理念。對學生進行“三自教育”的前提是教師要做好自身的“三自教育”,即自主學習,自我管理,自覺成長,這也是對師德的時代要求。

  假期研修在教育局和學校的安排下紛至沓來,對在疫情之下居家不出門的我們給予了提升自我的機會。新課標的研讀與學習使我進一步明確了道德與法治課需要教什麼,為什麼教,怎麼教。在聽了吳又存老師的《新課標背景下思政課教師的時代精神與師德修養》之後,更對道法課的學法、教法和思政課所承擔的責任心領神會。透過學習有了以下思考:

  對自身專業素養有了新思考。思政課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教師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實現者。吳老師二十幾年的100多本讀書筆記對我震撼不少,讀書、思考、寫作、勤奮必將成為我的常態。

  二、對初中思政課的教法有了新思考

  1、在課堂上講愛國人物,弘揚愛國文化。

  2、上好思政課要做到“三不”,即不做“照先生”(不照本宣科);不做“貝多芬”(不以背記為最終目的,而是要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為目的);不做“誤”先生(不誤人子弟)。

  3、觸動心靈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力求將書本知識生活化。在課堂上結合自身經歷以講故事的形式將知識點植入學生心。捧在手上的是書,而教師自身經歷也是一本書,兩本書合在一起才能上出一堂精彩的課。

  4、要將學生學過的詩詞歌賦適當地引入課堂,引導學生做逐美而行的人。

  要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我們要發揮好思政課的培根鑄魂作用,要把握教育的正確方向和價值導向。幫助學生崇德向善,遵德守法,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不僅要關注學生一程,更要關注學生一生!我們要時刻牢記:現在的孩子就是未來的中國。我們要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奮鬥的時代新人。

  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13

  2022版新課標整合了2011版,按學段要求進行一體化設計。統籌了課程性質、課程理念、核心素養、課程目標、課業內容、課程實施等。使課標既是有機統一的整體,又體現了不同學段的特殊性和迫切性,充分考慮不同學段學生隨著年齡增長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發展特點,確定各學段的融入要求以及學習內容安排、載體形式,更貼近學生生活、學習和思想實際。

  核心素養中的健全人格是指具備正確的自我認知、積極的思想品質和健康的生活態度。課標對健全人格從五個方面進行了詳細解釋。關於三四年級健全人格的目標有一條是這樣表述的:“初步認識和體驗人的生命是可貴的,珍惜生命。”

  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對珍愛生命意識的生成、培養有了新的思考。我們可以這樣做:

  一、創設兩難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索與探究慾望。創設兩難情境,引起學生對生活中此類情境的注意,而目的是引導學生走出困境、珍愛生命。

  二、運用名人案例進行教學,讓學生理解珍愛生命的意義。案例法是生命教育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同時,也能發展教師深入社會實際收集案例和調查研究的能力。

  三、運用專案化學習,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專案為主線,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是一種動態的課堂教學,對德育教學有重要的意義。

  以上是我學習新課標的一點思考和體會。作為道法教師,我們要不斷學習課標,深入鑽研教材,把握課標的本意、教材的新意,互相融通,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達成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育人目標。

  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14

  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網路新媒體迅速普及,新時代新形勢下,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道德與法治老師,不斷學習不斷反思是必經之路,為此我反覆研讀了2022年《道德與法治新課標》,有下列點滴體會,掩卷記錄,深思待續。

  1、找準新變化,明確新方向

  首先,關於課程方案,完善了培養目標,優化了課程設定,細化了實施要求。結合義務教育性質及課程定位,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時代新人培養的具體要求。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雙減”政策要求,調整了課程設定,將小學原有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和初中的思想品德整合為“道德與法治”,進行了一體化設計。同時增加了課程標準編制與教材編寫基本要求,以及教學改革方向和評價改革重點,對培訓、教科研提出了具體要求。可見道德與法治課的系統性、科學性、普及性、實踐性、人文性不斷增強,落實立德樹人、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勢在必行。

  其次,關於課程,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學段銜接。各課程標準基於義務教育培養目標,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細化為本課程應著力培養的核心素養,體現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要求。設立了跨學科主體學習活動,加強了學科間的相互關聯,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實踐性要求。注重實現“教-學-評”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注重活動化、遊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這就進一步明確了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方向性,提高了德育的實效性。

  再次,關於課程理念,針對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我總結了以下四點:

  1、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會關心、積極探究是核心。

  2、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

  3、道德存在於兒童的生活中,德育離不開兒童的生活。

  4、讓教與學根植於兒童的生活。可見立德樹人的根基在於兒童的生活,這就為我們的備課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徑。

  2、把握新理念,運用新方法

  首先,研讀新理念,道德與法治課程圍繞核心素養,體現課程性質,反映課程理念,確立課程目標。其中要培養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政治認同包括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家國情懷。道德修養包括個人品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法治觀念包括憲法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利義務相統一、守法用法意識和行為、生命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健全人格包括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友愛互助。責任意識包括主人翁意識、擔當精神、有序參與。面對這些新理念,新課程標準有把每個學段需要達到的度,很明確的分割到相應學段。對於小學低年級階段來說,我們面臨挑戰的是如何將新理念與具體課程相結合。

  其次,面對新理念,作為一名專業老師,上好道德與法治課,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提升自我:

  1、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按照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來嚴格要求自己。

  2、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注重課堂的民主性、生活化、多樣性。讓活動貫穿課堂始終。

  3、思想性和親和力相結合,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面對小學生,特別是小學1、2年級低段學生,要將道德與法治教育融入生活中,體現在教師的一言一行上,潛移默化地將美好道德融入學生心裡。

  3、不斷研修,深化認識

  對於新課標的研讀和領會,學習一直在路上,為此我提出以下疑惑:面對“主題式編排、生活化取材”的教材,我們對於教材的重組和系統化思想之間的矛盾,如何合理解決?

  堅守初心使命,精研核心素養,願我們在新課標的引領下再譜寫新華章!

  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15

  8月19日我們聆聽了xx市道德與法治教研員石慧萍老師關於《用新課標精神指導課改實踐》的專題培訓,石老師從課程修訂背景、課標的特點與作用、課標的主要內容和變化等多方面讓我們對2022版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新修訂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調育人為本,依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時代新人培養要求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培養的目的。實施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對推動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每位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一、關於修訂的主要背景

  一是中央作出新部署: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要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是教育發展提出新要求:2011年我國實現了義務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從“有學上”轉向“上好學”,需要進一步明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最佳化學校育人藍圖。

  三是課程實施中發現新問題。學段縱向有機銜接不夠,課標缺乏對“學到什麼程度”的具體規定,教師把握教學的深度和廣度缺少科學依據,課程實施要求不夠明確等。同時,現行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標已分別實施了20年和10年以上,根據課程改革自身規律性要求,有必要進行修訂完善。

  二、課標特點與作用

  新課標修訂目標體現核心素養導向,要讓核心素養落地;主動回應新時代的新發展、新要求、新期待。課標特點與功能體現在:思想性、科學性、系統性、可操作性、指導性;讓課標真正成為教材編寫、教學、考試評價及課程實施管理等方面的直接依據,直接依據是剛性的要求,國家和學校組織的一切有關課程的活動都必須基於課程標準,教科書必須依據課標編寫,教學必須依據標準展開,考試評價必須依據標準命制試題。總之,課程標準是帶有法的性質的課程活動綱領、準則,或者說是一門具有法律法規性質的實踐性的“教育學”。

  三、課標的主要內容

  國家課程標準主要由“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和課程實施”等組成,這六個板塊是標準的主體。其中學業質量及課程實施中”教師培訓與教學研究“”是新增部分。課程性質是一門課程的“定性”,主要回答這是一門什麼樣的課程,這門課程的育人價值和教育意義是什麼;課程理念是對本次課程改革和建設的“定位”,主要闡述課程改革的立場、方向和觀點;課程目標是對學生學習這門課程所應該達到的發展水平和最終結果的預設和期待;課程內容是這門課程所規定的學習範圍和物件;學業質量是學生在學完階段性內容之後的學業成就表現;課程實施是根據課程標準進行的教材編寫、教學、評價考試的活動。這六個板塊相對完整地闡述了一門課程的主要教育教學問題。

  四、課標的主要變化體現在五大方面

  第一:凝練了五大核心素養,彰顯了課程的育人價值

  2011版課程標準是從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闡述課程目標的。新課標凝練了道德與法治課程著力培養的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五大核心素養,闡述了學生學習本課程後應該達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其中“政治認同“”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具備的思想前提;“道德修養”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觀念”是行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表現;“責任意識”是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內在要求。

  第二:建立清晰的內容框架,形成了螺旋上升的內容體系

  課程內容以道德與法治教育為框架,融入了道德教育、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革命傳統教育、國情教育等相關主題,依據我與自身,我與自然、家庭、他人、社會,我與國家和人類文明關係的邏輯呈現教育主題。新課標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統籌了小學和初中的課程內容,構建起了四個學段圍繞主題內容的課程體系。這樣既避免了學段間的交叉重複,形成學段間層層深入的學習進階,又與高中思想課程有機銜接,落實了思政課程一體化的要求。

  第三:新增了學業質量標準,引導樹立科學的學業質量觀

  學業質量標準是以核心素養為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學業成就具體表現特徵的整體刻畫。它不是衡量學生知識點掌握的多少和深淺,而是以素養為導向,全面反映學生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關鍵能力,旨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學業質量標準透過描述學生學習課程後能夠做什麼的關鍵特徵,反映了課程目標的達成度,它採取分學段描述的方式,形成了清晰的水平梯度。

  第四:貫徹落實“八個相統一”要求,提出具體教學建議

  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制定素養目標,及時豐富和充實教學內容,教學中強調實踐性,堅持灌輸啟發相結合。

  第五:發揮評價的育人作用,實現教-學-評的一致性

  新課標不僅給出了具體的評價建議,還專門論述了學業水平考試的命題要求,引導樹立科學的育人目標,提高了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客觀性。為了能夠落實核心素養導向的評價,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評價建議:重視表現性評價,鼓勵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等多方主體的參與,發揮育人合力;採取促進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的更加多元的評價方法,綜合運用觀察、訪談、作業、紙筆測試等方法,全面獲取學生的相關資訊;抓住課堂評價、作業評價、期終評價等主要環節有效落實評價;課程標準給我們明確了學業水平考試的命題要求,對考試性質和目的、命題原則、命題規劃、題目命制等提出了指導性意見。

  五、今後努力的反向

  第一: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注重思維、情感和行為方式的培養”,備課時在梳理教材知識點的同時,對相關內容對應的主題、具體的內容要求、學業要求、質量目標、學段目標、核心素養都有哪些,需做到心中有數,避免“碎片化”教學。

  第二: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無字書,可以指導學生閱讀“學習強國”平臺推薦的時政類、文化類欄目內容,學習《公民道德建設綱要》《未成年人保護法》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讀本。教學中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重視學生生活實踐,倡導自主探究,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第三:學習總是處於一個特定的情境中,滲透在特定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新課標更加註重學科間的交叉,教學中要積極拓展教材,激發學生透過各學科知識來理解教材的知識點,也可以用本學科的辯證思維方法指導其他學科的學習。

  第四:要以新課標為指導思想,立足教學實踐需要,從基於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角度出發進行規劃,一方面整合各課時的學習目標與重難點內容,另一方面整體性設計作業任務,強化不同課時作業內容與要求之間的關聯,減少哪些低水平、反覆操作性作業在不同課時的簡單重複,減輕學生不必要的作業負擔。

  新課標存在的意義是指導我們有效開展課堂教學,而精準、細緻的研讀和解讀才是新課標發揮作用的關鍵。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積極關注核心素養,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補充說明、實踐,不斷創新活動方式,讓新課標有效地指引我每一次的備課、上課及反思等教學行為,使其最大化的發揮指引作用。

  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16

  2022版《課程標準》,統籌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核心素養、等內容,使課標既是有機統一,又能充分考慮不同學段學生由感性到理性認知進展特點,確定各學段的要求及學習內容安排,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作為教師,只有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進展更高效的課堂教學。高效的課堂教學是以新課標為指路明燈。研讀新課標,不斷學習,提升教育素養和專業素養,做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爭做立德樹人的大先生。

  2022版修訂後的課程標準有以下幾個主要變化:

  一是完善的培養目標。結合義務教育及課程定位,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時代新人培養的具體要求。

  二是增強了指導性,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現教學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確“為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

  下面我著重從“為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怎麼教”這四方面解讀課標。

  課程標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國家安全,生命安全與健康等重大主題教育進行頂層設計研製,全面落實有關要求。這就是“為什麼教”。

  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確定義務教育培養目標,各課程標準以此為依據,具體細化課程目標和學業質量要求。這就是“教什麼”。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制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培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課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綜合性,實踐性。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引領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的意義,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增進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之中,堅持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思想與價值引領,著力引導學生用理想之光照亮奮鬥之路,用信仰之力開創美好未來,發揮道德與法治課程在落實立德人根本任務中的關鍵作用。這就是“教到什麼程度”。

  “怎麼教”?

  一是立足核心素養,制定彰顯鑄魂育人的教學目標。教師應從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角度制定教學目標,將核心素養培育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道德與法治課程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和責任意識。

  二在確定教學目標時,一要政治立場鮮明,二要價值導向清晰,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符合全人類共同價值。

  三是注重案例教學,選擇設計和運用個人和社會生活中典型實力,鼓勵學生探究討論,提高學生的價值辨析能力,案例選擇要關注以下幾點:一堅持正面引導為主,二,緊扣時代主題,三,要具有真實性,典型性,可擴充套件性,能夠服務核心素養的培育,要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說服力能夠引起共鳴。透過參觀訪問現場,觀摩志願服務生產勞動,研學旅行等方式走向社會,增進學生對國情,社情,民情的瞭解,增強愛國情感,鼓勵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擴充套件自己的事業,提升自己的能力,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17

  透過學習道德與法治新課標,我想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餘,真正地做到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服務。

  我們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對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為上的教育,育人先育心,一味的抓高分,升學率,使我們的孩子失去了快樂,失去了個性的發展,也更失去了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現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講誠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儉的很多,所有這些難道值得我們反思嗎?我想透過這次學習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們的教育,我們的思品教師,我們肩上的膽子太沉重了,正向課上老師所說的,我們必須把它上好。

  我們的教材又有了新的變化,它更加人性化,貼近學生的實際,更加貼近社會,貼近生活。它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充分挖掘學生資源以及充分挖掘社會資源。學生的主體性充分得到發展。以往的一言堂、填鴨式的教育太陳舊了,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善於學習、廣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現有教育資源與合理擴充。講究的是師生的互動,生生的互動。我們應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結合新課程的特點,加強學生活動設計與研究,教學中努力創設寬鬆、愉悅、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參與。

  樹立不斷學習的觀念。教師要不斷深入鑽研教材,讀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難點,把教材內化為自己的東西,要強調教材的基礎性地位和主幹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於教材,必須對教材有全面準確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義,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

  透過學習,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們要靈活運用教材。要根據自己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薰陶。玩耍也是學習,在玩中學,不是貪玩,關鍵是會玩。老師要引導學生,在玩中有收穫,在玩的過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規則,遵循遊戲規則。讓學生認識遵循規則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規則,不遵循交通規則,後果會很嚴重的。

  在活動中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體、美、勞中,德育為首。讓學生在活動中做人,讓學生懂得感恩,愛自己的學校,愛老師,愛父母。接納父母的不完美,接納老師的不完美,接納同學的不完美。允許同學的不同,換位思考,團結同學。引領學生髮現同學的優點,發現同學的進步,發現同學的閃光點。讓學生天天誇自己的同學,培養學生的積極心態。讓所有學生充滿自信,熱愛生活,愛學習。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終身學習。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做誠實守信的好孩子。培養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

  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進競爭機制。生活處處皆學習,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快樂學習。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遇到困難,教會學生想辦法,愈挫愈勇。讓學生知道,生活中挫折難免,要正確對待挫折。

  老師要認真研讀教材,用好教材,結合自己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切實可行的活動。活動是學生自己的親身經歷,具體可感。是學生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學生感受就深,就能洗滌孩子的心靈。瞭解教材編排的意圖,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採取合適的措施,與學生一起成長。

  《道德與法治》課雖然是小課堂,反映的卻是大社會。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做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們的教科書不是唯一的教材,老師也不是唯一的老師,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方法更不是唯一的,相信我們多樣的教學方法,一定會讓品社課堂更加生動活潑,絢麗多彩。

  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18

  正值伏中有幸參加了教育局組織的《新課標》解讀與課堂教學實施培訓活動。五位專家們深入淺出的講解、高屋建瓴的詮釋、有理有據的分析以及毫無保留的分享,恰如炎炎盛夏中氤氳的縷縷香氣,百味可覓,又使赫赫驕陽下貧瘠的寸寸心田,沐得甘霖。

  三天的培訓滿載而歸,有對思政課育人價值的全新體悟,有對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認知,也習得了一些課堂教學實施的方法。在整理學習資料,反覆研讀課標後,我感悟到道德與法治的課程實施中一定要有“精氣神”。

  一、“精”字當頭,精益求精保證學業質量

  《新課標》從整體內容上增加了“學業質量”一項,“學業質量”是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後的學業成就表現,反映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我們要不斷地轉變育人方式,樹立科學的學業質量觀,達到標準,就要做到:

  (一)“精準”的教學目標

  學業質量描述的內容可以反映課程目標的達成度,我們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經驗參考此標準,去制定導向清晰、要求明確的教學目標。還要提高站位從單元、主題出發制定立場鮮明、層次分明的教學目標。

  (二)“精細”的課程設計

  專家提出的以終為始的“逆向設計”為我們打開了教學視野,以目標為導向去進行設計更有助於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我們在具體的課程實施中要堅持好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積極地創設有共鳴的情境、設計參與度高的活動,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生活經驗適時的為學生提供方法指導和思想培養。

  (三)“精心”的評價體系

  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實,提質增效的要求促使我們不斷改革評價機制。《新課標》也提出了“增值評價”,主張關注過程和培養,也要求我們的評價要更具發展性、整體性、綜合性、價值性。多元的評價要從形式、內容上更科學、專業、客觀,從而促進知行合一的實現。

  二、“氣”字疏通,氣貫長虹培養核心素養

  《新課標》所提出的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是對以往三維目標的深化和昇華。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要有以下幾點:

  (一)有“正氣”,不迷路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道德與法治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具有特殊性,它擔負著為國家和民族培養時代新人的重任,也是培根鑄魂傳播政治思想的主陣地。我們要堅持好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作為思政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政治思想境界,為國家的政治工程、法治程序添磚加瓦,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綜合提升保駕護航。

  (二)有“人氣”,不孤獨

  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要堅持好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始終以學生髮展為著眼點,關注臨界學生、旁觀學生。制定目標要遵循學生的發展規律,要基於學生情理去解決核心問題,要抓住師生聯結點去突破疑難問題,引領學生深度參與才有助於“教學同增”。

  (三)有靈氣,不忙碌

  素養有“形”,我們要堅持好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長遠漸進的工程,我們要積極調動多元主體,整合開發各種課程資源,同時擴充套件思政教育的時空維度,課上課下、校內校外,時時刻刻都可以進行教育。做個不瞎忙的思政教師要善於收集學生的需求,也要關注課堂生成的寶貴資源。

  三、“神”字鑄守,神融氣泰落實立德樹人

  道德與法治課程教材要發揮培根鑄魂、啟智增慧作用,結合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性質和總目標我們不難發現,我們堅持德育為先,重在引領學生充盈思想、提升能力、全面發展。我們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怎麼能丟了國家和民族的“神魂”?我們要不斷增強師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我們要不斷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在這次培訓活動中五位專家的“精氣神”深深地感染著我,《新課標》出臺才三個多月,他們是怎樣的夜以繼日、鑽研沉澱才能為我們呈現出一次又一次的精彩。夏蟲鳴初心,日月迎熱忱,或許這就是對教育的熱愛和擔當。

  再次感謝上級領導為我們提供的寶貴的學習機會,使這個夏天充滿了希望和力量。每一場講座都是含苞蓄力的綻放,每一次呈現都是時光積澱的回饋,每一頁詮釋都是執著熱愛的堅守。唯有前赴後繼才能不辱使命,唯有潛心修煉才能擔當重任。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教書育人的職責已經有了更深的時代烙印。我們要先育己再達人,以飽滿的“精氣神”為更多的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

  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19

  新版課程標準聚焦核心素養,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創新導向,強化課程育人功能,在課程內容結構、學業質量標準等方面均有創新舉措。研讀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主要有以下心得體會:

  一、本次課程標準修訂改革重點:

  1、強調素養導向,注重培育學生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素養,特別是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基於核心素養確立課程目標,遴選課程內容,研製學業質量標準,推進考試評價改革。

  2、最佳化課程內容組織形式,跳出學科知識羅列的窠臼,按照學生學習邏輯組織呈現課程內容,加強與學生經驗、現實生活、社會實踐的聯絡,透過主題、專案、任務等形式整合課程內容,突出主幹、去除冗餘。

  3、是突出實踐育人,強化課程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的結合,強調知行合一,倡導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注重引導學生參與學科探究活動,經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建構知識、運用知識的過程,讓認識基於實踐、透過實踐得到提升,克服認識與實踐“兩張皮”現象。

  二、保證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思想性

  1、細化培養要求,明確了道德與法治課程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

  2、是充實更新課程內容,結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公報和決議,對課程標準做了進一步充實更新,補充了有關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等內容,規範了有關表述。

  3、緊密聯絡生活實際,精選學生聽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標誌性成果、突破性進展和普遍性經驗等,讓學生感受體會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及新鮮經驗。

  三、注重學段有機銜接

  課程實施不能用割裂的方式,要“關注學生認知發展特點,強化教材學段銜接”。新修訂《標準》特別注重學段銜接與科目分工,注重幼小銜接、小初銜接、初高銜接,依據學生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把握課程深度、廣度的變化,合理安排不同學段內容,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進行課程一體化設計。

  “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教育教學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強化一體化設定,促進學段間的銜接,提升課程的科學性、系統性,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循序漸進地奠定基礎、做好準備。

  為此,課程實施中,要力避“鐵路警察思維”把教育教學的所有元素統籌起來,對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認知水平科學研判,靶向精準、有效融合。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以新課標為導向,注重教學改革,所授課程形式按照新課標要求去做,上好道德與法治這門課。

  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20

  2022年7月18日、19日,在學校進行了為期2天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培訓,由四位專家為我們講解新版的課程標準。我的收穫有以下三方面:

  一、要理解道德與法治主體學習實踐新樣態內涵及外延。

  主題學習是依據課程標準、教材和學生自身實際,立足於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問題,提煉出學科內為學生成長所共同關注的生活主體,並圍繞主題指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設計,依據設計開展主題學習活動的過程。以“民主與法治”這一單元為例,在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與選舉相關的小活動,引導學生開展演講、投票、公開唱票等環節,讓學生了解到民主選舉的流程以及民主存在的意義。

  二、要以社會發展和學生生活為基礎,構建綜合性課程。

  道德與法治課程立足於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以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道德與法律的基本規範提升思想政治素養、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為主旨,堅持學科邏輯與生活邏輯相統一,主題學習與學生生活相結合,主動開展教學設計活動,增強主題教育效果。例如:“孩子們,馬雲在大學期間定了三個目標,都實現了。畢業後他創業了很多次,屢遭失敗,但他沒有氣餒,他堅持了夢想的力量,自信的力量,最後他成功了,並影響了咱們的生活方式,從他的身上你學到了什麼樣的優秀品質?從輪椅姑娘黎川的身上,你又學到了什麼優秀品質?””感動中國人物劉偉告訴了我們什麼?從鍾南山院士身上你又學到了什麼?”“尋找一下你身邊的榜樣吧!你打算學習他的什麼品質?”道德與法治老師在《青春飛揚》的教學中,可以創設一個又一個的生活情境,並且情境材料的選取,都是學生關注的,緊扣學生實際的,學生最有感觸的話題。

  三、新課標更加關注環節活動的深度學習。

  在課堂上透過案例、問題、活動等情境的選擇,設定學生合作探究的問題,引導學生單獨思考與集體思考相結合,學以致用,關注學生的道德情感和法治觀念,強調學生的道德行為和法治實踐,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例如:在日常學習中,學校可以相應的給學生多安排一些有著積極教育意義的活動和一些有關於法治內容的講解。藉此,透過開展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自身的德育思想,還可以讓學生不再做法盲,做到知法、守法、遵法,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懂得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透過實踐活動來促進學生德育思想和法治思想的進一步加強。

  總之,透過這次培訓,我會牢記思政課教學的“八個相統一”的要求,立足核心素養,制訂彰顯鑄魂育人的教學目標,及時充實教學內容,在日常學習過程中豐富學生實踐體驗,促進知行合一。

  立足核心素養,放眼學生未來,我將勤於反思,勇於反思,善於反思!

  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21

  《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義務教育段的思政課擔負著在青少年“拔節孕穗期”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的任務,所以在新課標中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這樣規定的: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課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綜合性、實踐性。

  這門課程的核心素養是: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政治認同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具備的思想前提,道德修養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觀念是行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體現,責任意識是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內在要求。所以關於這門課程的教學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點出發:

  一、處理好知識學習與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之間的關係。

  一說到教學我們總會自然的聯想到上課,一提到到上課我們又會自然的聯想到學習,再一說到學習我們又自然的聯想到知識。所以我們通常對於教學的思考,對於課堂的把控都會把知識的傳遞和學習作為核心和出發點,但在眾多的課程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確是個例外,因為這門課程的重點和核心是思想教育,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的教育,因此它的課堂目標不是教會了學生什麼,而是幫助學生認同了什麼。不是把學生教會了,而是把學生說服了。《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不能像其他課程一樣總想著要教會學生什麼,把知識的傳遞作為重心,從學習知識的角度出發來思考課堂教學的組織,這樣肯定會讓課堂背離《課標》的要求。《道德與法治》課程應該把“觀點認同”作為出發點,認同—接納—踐行這應該是我們課程的學習邏輯,所以,《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是處在首位的。是在思想情感的培養中擴充知識。

  二、做好學生與社會的橋樑。

  《道德與法治》課程就是在教學生認識自己,認識生活,認識社會。幫助學生從自己的小圈子走到社會這個大天地中來,教會學生正確對待人和事,為學生將來進入社會後能夠幸福生活奠定基礎。所以,《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一定不能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但也不能拘泥於學生的生活圈子,要幫助學生看到他能看到卻看不明白的和他還沒有看到的,要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開闊視野,加深對社會的認識,提升社會生活的認同感,只有這樣我們這門學科的核心素養才能達成。

  三、做好教材的處理和加工,讓教材有血有肉“活”起來。

  《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正文都是本課話題中學生應該形成的正確觀念,都是結論性的表述,理論性較強,雖然有材料,但有些材料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有些遠說服力不強。其實《道德與法治》教材對於我們的具體教學來說,是為我們打了一個架子,這幅骨架是我們教學的指引和方向,是我們課堂的靈魂,但是對於學生來說它卻有點枯燥,有點晦澀。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給這幅骨架及時補充“血肉”,讓他變得鮮活,變得形象,變得可感,這個“血肉”是什麼,就是具有時效性且貼近學生生活的社會例項,讓學生在新鮮,生動的例項中理解教材的觀點,不但可以提升認同感,而且對學生的生活也有指導意義。

  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22

  新《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旗幟鮮明地強調了課程性質: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拔節孕穗期”,道德與法治課程要精心引導和培育,助其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

  義務教育階段作為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要聚焦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著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

  新課標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的知識、能力,更要關注學生的思維、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對標新課標,作為道德與法治的老師思考如下:

  1、尊重學生,善於讚美學生,潤物細無聲。俗話說“種樹先護根,育人先培心”,教師要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和權利,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成功的潛能,賞識學生的優點、進步和個性,寬容學生的過失、錯誤、缺點,耐心等待學生成長,立德樹人,學生才能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2、走進新課程,積極設計開放的教學目標。《新課程標準》指出,新時代的中國教育,除了要求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應用能力外,還要強調學生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要求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因此,結合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任務,在教學中設定開放性教學目標,有利於活躍學生思維,開闊學生視野,提升學生對自己、家庭、集體、社會、國家的責任感,增強學生擔當精神和參與能力。

  3、落實核心素養,要注重不同學科間知識的綜合。新課標更加註重學科間的交叉,各學科之間是融會貫通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應將各學科相關知識綜合起來,豐富課堂內容,啟迪學生思維,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提升自己能力,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4、除傳授好有字的書,還要引導學生關注無字書。新課標要求教師對學生注重思維、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培養,這要求教師除充分運用本學科的獨特知識,如社會人文、時政法治、名人軼事、國內國際實際形勢等,還把道德與法治教學置於廣闊的社會現實中,透過參觀訪問、志願服務、研學旅行等方式走向社會,讓學生從生活、實踐中汲取豐富的營養,激發學生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

  作為一名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要聽從黨的領導,用黨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人,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激勵人,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23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版頒佈後,我認真閱讀學習了新課標和相關解讀影片。最切身的體會就是教師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學方法要逐漸改革,教師與學生之間要和諧互動,共同探討、交流經驗、增加實踐。

  首先我瞭解到修訂後的課程標準,具體變化如下:

  1、推進由學科邏輯向生活邏輯的轉變。

  2、加強對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

  3、加強了法治教育和生命教育。

  4、強化公民意識教育。

  5、要求學生具有共創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6、要求學生知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7、要求學會享有自己的公民權利和義務。

  8、更加強化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

  9、更加重視對教學理論和方法的革新。

  10、更加註重雙向互動共同成長。

  下面談一談我的學習《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版後的一些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1、在學習中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抓好學生思想教育,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學初,積極做好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學習態度,樹立道德意識,提高認識能力。深入瞭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細心發掘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評價肯定,正確引導學生的行為,讓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透過學習,更新理念,克服以往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能力。並將自己的這些認識透過教研活動傳遞給道德與法治教研團隊,提升全體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業務修養。

  3、抓好常規工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結合新教材理論知識,課堂上設計新穎、愉快的教學方法,增強趣味性,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瞭解、懂得所教規則。讓學生快樂學習。

  透過學習新課標,我積累了知識,開拓了視野。學無止境,行以致遠。教師的成長推動學生的成長,學生的成長也成就教師的成長。這也是教育的一種特殊意義。

  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24

  在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教育時代背景下,作為立德樹人關鍵的思政課程也隨之做出了一定調整。堅持核心素養導向就是很重要的一點內容。

  核心素養是學生透過本課程的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它是對三維目標整合的結果,是在黨的教育方針指引下,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具體課程的內容目標。本次的新課標凝練了五大核心:政治認同、道德素養、法治觀念、人格修養和責任意識。這五個方面相互交融,但各有側重,不可相互替代,覆蓋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全部課程內容,韓震教授對其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新課標在核心素養下的課程目標以階梯化形式呈現,與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認知水平相適應,以連續性和進階性使核心素養不斷深化,這是非常科學有效的。我認為核心素養的培養對塑造一個人,培育一個民族是不可缺少的,即使過了很久忘記學過的具體內容,但核心素養仍能影響人們很久,潛移默化在我們的觀念和行為中。還有一點引起我注意的是,韓震教授指出要在“在對實踐的體驗感悟中發展核心素養”,將課程內容與學生真實生活相融合,強化實踐性,理論的學習終究還是為了應用於實踐,核心素養的提升終究也還是為了在各種複雜的情境中能做出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符合中國國情與現實的最佳選擇。同時,韓震教授還提出堅持素養導向“評價與考試命題”的新思路,強調將大主題蘊含在真實情境與任務中,考查學生在解決真實問題、完成真實任務時整體地綜合運用知識、體現能力與情感態度的水平,注重知行合一。在核心素養下的教學,也需要摒棄以往的“切碎灌入式”教學,以一個更宏觀的視角,圍繞培養核心素養這個大目標來推進教學。

  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25

  8月19日礦區教育局組織全體道德與法治教師進行了為期一天的培訓學習,主題為《用新課標精神指導課改實踐》,內容圍繞2022版義務教育階段新課標的解讀與落地進行,我感受頗多。

  主講人xx市教研室教研員石慧萍老師從2022年中考道德與法治試題的變化切入,探討了雙減政策下義務教育階段各科在考試與教學中的新變化和新要求,接著介紹了2022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與課程標準的變化,隨後深入而系統地剖析了2022版義務教育階段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的結構、邏輯與變化要點,讓參會老師都對新課標有了一個全新、清晰而準確的把握。下午,石老師又對新課標的課改實踐進行了詳細指導,石老師用兩個清晰的案例為我們展現瞭如何將課標要求落實到日常的備課工作中,如何進行單元設計,以及大單元教學、專案化研究、情景化教學應當避免的形式主義傾向,真正踏實地鑽研如何將課改精神落實到每一天的日常教學當中。

  透過培訓,我深深認識到2022新課標的改版對今後的教學與考試提出了新的導向與要求。與舊版課標不同的是,新課標以系統而清晰的結構與方式讓我看到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清晰體現,並且以直接而具體的教學建議的方式引導教師如何將素養目標、總目標、學段目標、學業質量目標切實有效地落實在每節常態課中。我深切認識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思政課真的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它所具有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綜合性、實踐性對授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所提出的教學建議明確要求教師需要及時跟進社會發展程序,及時蒐集國內外影響較大的時事,隨時關注黨和國家重大實踐和理論創新成果,在課堂中充分彰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又需要密切聯絡社會生活和學生生活實際,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呈現這些素材。在教學方式上,教師需特別注意按照灌輸性與啟發性相統一的原則進行,既要使用激發學生興趣的素材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領會,又不能放任自流,而要在思考中對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加以規範和引導,其中需特別注意自己的案例選取和措辭的政治準確性,需要正視學生的困惑與疑問,透過擺事實講道理讓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結論、水到渠成地得出結論,潛移默化中達成培養學生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和責任意識的素養目標,在灌啟結合中辯證地呈現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的統一。這對教師的教學功底和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讓我深切感受到教師任重而道遠,我自身必須透過不斷學習和成長才能不斷適應和達到新時代對教師提出的高要求,才能肩負得起立德樹人的重任。在教學形式上,新課標更加註重案例教學和議題式、體驗式、專案式等教學,強調校內外相聯結,促進學生知行合一。

  為適應新課標的變化與要求,我必須要做到如下幾點:

  第一,密切關注黨和國家及社會的重大時事,蒐集正面、緊扣時代主題、反映學生關注的現實問題;

  第二,在教學日常中認真研讀新課標要求,尤其是素養目標、總目標、學段目標和學業質量目標,在教學設計中紮實將其落地;

  第三,在教學日常中需特別注意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第四,要紮實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與水平,學習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運用灌啟結合的原則,給予開放性,同時還要鍛鍊自己解決生成性問題,並且在開放中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立場和結論的能力,練習收放的尺度,逐漸能夠越來越收放自如;

  第五,在教學實踐中要積極探索與研究議題式、體驗式、專案式教學,儘量將碎片化的知識以符合學生認知和生活實際的方式形成一個體系,嘗試給學生呈現一片森林而不只是一棵樹木,在活學活用中下功夫。

  未來的道路任重而道遠,今天的我們應當鼓足幹勁、加油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