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遊子吟> 《遊子吟》中心思想

《遊子吟》中心思想

《遊子吟》中心思想

  導語:《遊子吟》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孟郊一生窮愁潦倒,直到五十歲才得到溧陽縣尉的卑微職位.此詩便是他居官溧陽時作。

  中心思想

  這首詩謳歌了人世間偉大的母愛,極為深摯感人.前4句用母親為出遠門的兒子縫製衣服的生活細節,深刻反映母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愛;後兩句用寸草之心難以報答春暉作比喻,表達了兒子對慈母的一片孝心.語言樸素淺近,比喻形象貼切,收尾故作設問,意味更加深長.千百年來,這首詩撥動了無數讀者的心絃,催人淚下.

  《遊子吟》擴寫

  夜,深了周圍的房屋的燈火早已熄滅,盡剩下了孟郊的窗裡還映著燈光。

  原來孟郊明天就要出發去京城趕考,他正在連夜複習著。孟郊坐在一盞燈前翻開書來讀。不知何時,孟郊的老母親已經坐在了他的身邊,看著自己的孩子將要赴京趕考,就翻開了他的衣服包袱,一看那衣服又磨出了幾個小洞,便捧出了針線包,準備來補一補自己孩子的衣服。

  這位年過花甲的老人,把線頭放在嘴裡潤溼一捻,大拇指和食指捏準,顫顫微微地把線頭塞進針眼,一次,沒有塞進洞,二次歪了過去;三次……孟郊看看疼在心裡,幾次想去幫幫母親,但都咽回了肚裡,他知道母親一向不讓自己多管她的事兒,於是他把目光又投入了自己的書本上去了。過了一會兒,母親 還是沒有穿進,那微弱的的燭火映出母親的臉;原來光滑的皮膚上刻上了歲月的年輪——皺紋。眼角上的那幾道最深。孟郊不禁心裡一酸,彷彿那幾道“年輪”不是“刻”在母親臉上而是刻在他的心坎上。雖然他每天都能夠看見母親,但都覺得沒有這一次看得那麼真切了。

  孟郊他實在忍不隹了,剛想讓母親把線交給他穿,線終於穿過去了,母親臉上泛起了一絲笑意,嫻熟地線上尾打了個結,一針一線地補起了衣服來。

  針在衣服上來回穿動著,老母親邊補邊說:“郊兒呀!你這一去便是大半年了,考完就立刻趕回來,千萬不要讓我這個作母親的擔心呀!”

  孟郊翻書的右手不覺停了,淚水模糊了他的雙眼,慢慢點了點頭:“媽媽,您別擔心,我一定會考上狀元,來報答您!”

  “好!好!好……”

  第二天一大早,孟郊醒來,整理自己出行的包袱,在他放完了最後幾本書時,他的母親也醒了。

  “媽媽,我要走了。”孟郊向母親道別。“走吧,孩子!”孟郊揹著包袱出了門。孟郊的老母親在門前站了好久好久,目送自己的孩子消失在晨霧中,飽含著孤獨和失落地嘆了一口氣:“孩子……,唉!”

  孟郊一轉身,看到路邊的小草,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小草被風吹得搖了搖身子,就像感謝春光似的。孟郊想著:我們這些做兒女的就像這路邊的小草,怎能報答春天給予的光輝般的母愛呢?對了,用我的成績!孟郊下定決心,邁開大步,走向京城,走向自己的前程……

  晚上,孟郊在客棧中的燭光下,彷彿又出現了母親為自己縫衣服時的'情景,倍感激動,便寫出了《遊子吟》,其中“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更成為名句廣為流傳……

  文章欣賞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於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遊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於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的東西將“慈母”與“遊子”緊緊聯絡在一起,寫出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透過慈母為遊子趕製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的刻畫,深化這種骨肉之情。母親千針萬線“密密縫”是因為怕兒子“遲遲”難歸。偉大的母愛正是透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自然地流露出來。前面四句採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飾,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後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謳歌。這兩句採用傳統的比興手法:兒女像區區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兒女怎能報答母愛於萬一呢?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託著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愛。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