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鄉愁> 鄉愁余光中教案

鄉愁余光中教案

鄉愁余光中教案

  《鄉愁》集單純美與豐富美於一體,物象集中明朗。以下是yjbys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鄉愁余光中教案,更多內容請關注文學網名著閱讀欄目。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現代詩朗誦的基本方法。

  2、在誦讀中體味詩人濃烈的懷鄉思國之情。

  3、學習作者運用鮮明的意象表達情感的寫法。

  【教學設想】

  透過反覆誦讀,體味詩中包含的濃烈的思鄉之情;透過揣摩品味,理解詩歌中意象之美;透過點撥指導,使學生初步掌握用詩歌形式來表達情感的方法。本課擬用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匯入·走近作者

  播放《江河水》音樂。(創設情境,教師以飽滿的激情介紹這首曲的作詞人)

  曾有這樣的一位詩人,一位富有民族感和責任感的詩人,他於1928年生於南京,1949年離開大陸前往臺灣,從此就開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漂泊生涯。從祖國大陸到寶島臺灣,從求學美國到謀職香港,期間他多次想回到大陸看看,可惜都不能成行,在回鄉無望的時候,他於1972年寫下了一首詩,一首生離死別般灼人心痛的詩——《鄉愁》。他是誰?──臺灣著名的詩人余光中。我們在傾聽的這首歌曲就是根據他的《鄉愁》譜曲改編而成。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那如煙似霧的鄉愁世界……

  板書:鄉愁余光中

  二、誦讀中感知

  1、配曲《春江花月夜》,教師美讀(語調緩慢、深情,期望中凸顯深沉)。

  問1:你從中聽出了什麼?

  可能有以下說法:內容方面:思鄉、惆悵;

  形式方面:形象、整齊。

  2、再讀:讓學生自由誦讀全詩,要求讀準節奏,讀出情感,讀出自己的理解

  3、三讀:指名兩位同學誦讀並要求他們說說如此處理的原因。

  教師明確:當時,大陸與臺灣互不往來,幾乎隔絕。作者抒寫的是特殊時代背景下的千千萬萬的遊子對親人、對祖國大陸的思念情懷。

  4、歸納並投影朗讀的方法:

  劃分朗讀的節奏:每節詩之間停頓二拍,句與句間為一拍,句間停頓要長一些。

  確定朗讀的重音:抓住關鍵詞語(表示形象的詞語)以及富有表現力的修飾語。

  把握感情基調:

  感情:深摯綿長的思念

  語調:低沉略帶哀傷

  語速:舒緩

  5、動畫展示音樂響起,全班齊讀。

  三、研讀中感悟

  1、這首詩是現代詩歌的上品,曾撥動了千萬人的心絃。它究竟好在哪裡呢?我想聽一下同學們的意見。

  小組合作討論並作圈點批註,可出示兩問題提示學生思考:

  ⑴將每節相同位置的語句進行歸類賞析,看看哪一處最美?

  ⑵你對作品中哪一節印象最深?試作評析。

  學生暢所欲言並美讀相應的詩句。

  教師評價,歸納整理。

  如:

  ⑴美在意象。詩人精心擷取和提煉意象,以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可感的具體物件,把四個人生階段中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感情表達出來:單純、集中、豐富、含蓄。

  板書:小時侯→長大後→後來→現在

  ↓↓↓↓

  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⑵美在情感。主題逐步深化昇華。第四節“詩人個人的悲歡,與巨大的祖國之愛,民族之戀交融在一起”,具有了其他鄉愁詩不可比擬的深度和廣度,暗含了渴望親人團聚,祖國統一的強烈願望。表達的不再只是個人情感,而是千千萬萬海外遊子的戀國思家的民族情感、愛國情感。可謂是“一首懷鄉詩,滿腔故園情。”

  板書:個人國家

  2、根據大螢幕提示背誦: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鄉愁_____________,我在這頭,_______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_____________,我在這頭,_______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_____________,我在外頭,_______在裡頭。

  而現在,鄉愁_____________,我在這頭,_______在那頭。

  四、拓展遷移

  1、探究中國文人的鄉愁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