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經典美文> 遊天目山美文

遊天目山美文

遊天目山美文

  “久居於樊籠,終放之自然。”趁國慶小憩之際,去了一趟天目山,看到山中木匾上的這兩行字,不僅感觸良久,對於在城市中倍感疲憊的我,觀青山疊翠,層林盡染,享綠意濃蔭,有了一種“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的瀟灑感覺。

  天目為臨安最為著名的景點,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據傳有個名人在此修道,留下了開山老殿、禪源寺等古蹟,山中尤以大樹聞名,樹身巨大、筆直、高聳入雲,風流皇帝乾隆帝還在山上封了個“大樹王”,故而因其文化底蘊與古樹、靈山形成了獨特的大自然風韻。走千年的古道,賞千年古樹,探千年古寺,憶千年古人,這種感覺真的是如此的奇妙。這裡有“倒掛蓮花”的美景,有“一線天”的驚險,有“四面峰”神奇……,無論走在哪裡,都讓人留連忘返,如同是在大自然瑜伽平臺中,沐浴著清新,與天地共呼吸。

  最讓我駐足良久、感嘆不已的便是稱之為“大樹王”的古樹了,這顆年齡高達2300年的`巨樹已是滿目瘡痍,只剩下十多米高的大樹幹,樹身上已是斑痕累累,好幾個地方都出現了較大的裂縫,露出裡面腐壞的木質,據導遊介紹,這棵要由五個成人圍抱的古樹已在79年前便已死了。2300年!無法想象的時光,在這棵古樹身上見證了人類大半文明的歷史,站在大樹前,一種滄桑的感覺深入骨髓,象是歲月的悲歌,又仰或是歷史的凝重。我想在它身上一定銘記著戰爭的殘酷,也一定享受過和平的美好;一定感嘆過人類的勤勞與智慧,也一定為悽美的愛情故事流過淚;一定嘆息過人類生命的短暫,也一定為人類的痴、嗔、貪傷感過……“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活著是多麼美好的事,然而活著也是如此得艱辛,它就這樣默默地活了幾千年,一直活在人類的喜怒哀樂中,以至於它自已也彷彿有了人類的情感。我張開雙臂去環抱它,我想傾聽到它的聲息,我想感受到他的生命,哪怕是一個微小的跳動,然而最終我失望了,或許它已厭倦了生命的漫長、或許它已厭倦了人類的爾虞我詐,或許的或許,它選擇了離去……

  在“大樹王”的邊上十幾米遠的地方又豎立著另一塊牌子“新大樹王”,一棵高達48米,樹齡1000年的大樹高聳入雲,我想這也是“大樹王”選擇離去的原因吧。

  唐朝藥山禪師有一次想試探兩位弟子的功行,看到山上有一棵樹長得很茂盛,而另一棵樹卻枯死了,於是他問兩弟子“榮的好呢?還是枯的好?”一個弟子說:“榮的好!”一個弟子說:“枯的好!”禪師不語,這時來了一個小和尚,他聽了說:“榮的任他榮,枯的任他枯。”是啊,何必太在意枯榮呢?讓內心多一些隨遇而安,放鬆心情,豈不更灑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