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嶽》優秀教學設計
導語:《望嶽》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以下是由應屆畢業生網小編為您整理的《望嶽》優秀教案,希望對您有幫助!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對照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2 過程與方法: 能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默寫古詩。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用詞的精妙,品味語言,培養語感,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古詩表達的情感。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心靈共鳴。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準備
教學方法:古詩四步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我們學習了杜甫的.《望嶽》,能說說板塊的題目嗎?
這一冊板塊專案與12冊有何不同,你是怎樣理解的?(12冊把泰山做為中華文明,泰山是一種文化)
2、敘述板塊題目
(體會泰山是一處名勝,更是華夏文明中的一種)
二、簡介作者及作品
三、師生共同賞析研讀古詩
1、(1)配樂朗誦《望嶽》
(2)全體學生配樂齊讀
(3)指導學生朗讀
(4)教師範讀
2、指導學生參照詮釋,疏通詩句,理解詩意。
(1)巡視。隨機指導。
(2)引導學生質疑,學習釋疑。
3、再次播放配樂詩朗誦,品悟詩句,賞析。
設問:
(1)詩題為《望嶽》,但全詩卻不風一個“望”字?
(2)全詩視望,而句句寫向嶽而望,角度有什麼不同?
(第一句遠望泰山的景象;第二句近望泰山的景象;第三句是凝望泰山時所見的景象,最後一句是神遊玉皇頂所見)
4、引導學生思考:
詩言志,詩歌創作無一不是為了傳情達意,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四、感情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思維拓展(作業)
透過畫一畫、說一說、寫一寫,進一步體會詩的意境。
六、板書
遠望
近望
望嶽 凝望 驚歎、讚美、陶醉、豪邁
願望
七、課後小結: